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有害元素的脱除钝化和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永娟 张军兴 +3 位作者 陈林 张小琴 杨帆 党昱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9-1324,共6页
粉煤灰作为燃煤后主要固体废弃物,其综合利用研究是近年来行业研究重点,虽在部分领域已有应用,但低污染和高值化利用仍是研究热点。通过对粉煤灰性质及元素组分进行分析,结合粉煤灰中有毒有害元素的脱除和钝化处理技术,进一步综述了粉... 粉煤灰作为燃煤后主要固体废弃物,其综合利用研究是近年来行业研究重点,虽在部分领域已有应用,但低污染和高值化利用仍是研究热点。通过对粉煤灰性质及元素组分进行分析,结合粉煤灰中有毒有害元素的脱除和钝化处理技术,进一步综述了粉煤灰在地聚合物、建筑材料、多孔材料、化肥等方面研究现状,为粉煤灰的低毒害、高值化提出参考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钝化修复 精细化 利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碱渣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升 张文存 +2 位作者 朱瑞龙 姚彬 雷珂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6-790,共5页
介绍了碱渣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指出碱渣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较强且难以生化处理的污水,对目前碱渣废水的处理方法以物理法、生物法、氧化法、耦合工艺进行分类,并介绍了这些工艺技术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 介绍了碱渣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指出碱渣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较强且难以生化处理的污水,对目前碱渣废水的处理方法以物理法、生物法、氧化法、耦合工艺进行分类,并介绍了这些工艺技术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以及应用前景。针对国内碱渣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碱渣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未来要强化源头治理、分类收集与针对性处理、筛选高效生物菌种及开发低成本生化处理工艺,以应对日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和环保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废水 物理法 生物法 氧化法 耦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汽-CO_(2)共气化对煤焦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丁琪 刘丹 +1 位作者 王鹏伟 黄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2,共5页
采用流化床反应装置进行煤焦与水蒸汽-CO_(2)共气化试验,通过BET、XRD等测定气化残焦的孔隙结构,研究气化剂组成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替代部分水蒸汽可以调节煤气中H_(2)/CO。相同条件下,CO_(2)气化获取气化残焦... 采用流化床反应装置进行煤焦与水蒸汽-CO_(2)共气化试验,通过BET、XRD等测定气化残焦的孔隙结构,研究气化剂组成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替代部分水蒸汽可以调节煤气中H_(2)/CO。相同条件下,CO_(2)气化获取气化残焦平均孔径小于原料煤焦平均孔径;水蒸汽气化获取的气化残焦平均孔径大于原料煤焦平均孔径。共气化过程中气化残焦的比表面积S BET、总孔容V_(p)、平均孔径d_(a)均随着气化剂中水蒸汽含量的提高而增加。气化残焦的微晶层间距d_(002)随水蒸汽含量的提高而变大,微晶片层直径L_(a)与微晶片层堆积高度L_(c)均随水蒸汽含量的提高而减小,导致气化残渣中石墨化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气化 比表面积 孔结构 微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煤共炼残渣中多环芳烃的水体浸出特性研究
4
作者 原俊杰 张晓欠 +2 位作者 兰伟伟 康徐伟 黄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6-68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油煤共炼副产物残渣的水浸出液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检测,建立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检测方法。考察浸取温度、浸取时间、样品量和pH值等条件对残渣中多环芳烃水体浸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环芳烃浸出量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油煤共炼副产物残渣的水浸出液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检测,建立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检测方法。考察浸取温度、浸取时间、样品量和pH值等条件对残渣中多环芳烃水体浸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环芳烃浸出量影响较大,酸性环境增强残渣中多环芳烃的析出。在浸取温度60℃、浸取时间2 h、pH值为3等条件下,水体浸出物中检测出12种多环芳烃,茚并[1,2,3-cd]芘浓度最高为0.70×10^(-3)mg/g,典型毒性致癌物苯并[a]芘浓度为0.52×10^(-3)mg/g。采用WILES提供的苯并[a]芘当量系数计算残渣水浸出液中多环芳烃浓度为2.37×10^(-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煤共炼 残渣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合成气技术中试研究
5
作者 王普光 罗二红 赵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5-1577,1582,共4页
为了提高陕北地区煤和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合成气成分,使反应热量耦合,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煤与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技术中试研究。介绍了煤与天然气共气化中试装置的建设规模以及工艺流程,在试验过程中考察了装置的长周期运... 为了提高陕北地区煤和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合成气成分,使反应热量耦合,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煤与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技术中试研究。介绍了煤与天然气共气化中试装置的建设规模以及工艺流程,在试验过程中考察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稳定性,同时探究了气化压力、操作负荷、天然气与煤比对共气化反应的影响。认为在稳定操作条件下,煤与天然气共气化能够降低原料消耗、同时减排二氧化碳,与传统水煤浆气化相比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共气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煤质适用性分析
6
作者 原俊杰 刘丹 +2 位作者 王鹏伟 刘巧霞 黄勇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88,共6页
以陕北低阶煤为原料,在万t级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示范装置进行试验,同时获得了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及合成气,并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量联用仪对合成气及煤焦油组成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富氧气化条件下,合成气中有效气(CO+H_(2)... 以陕北低阶煤为原料,在万t级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示范装置进行试验,同时获得了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及合成气,并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量联用仪对合成气及煤焦油组成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富氧气化条件下,合成气中有效气(CO+H_(2))平均体积分数高于65%,可用于制取化工产品;在富氢气氛下快速热解,获得的煤焦油平均收率>12%,是原料格金焦油收率的1.3—1.5倍。煤焦油的脂肪烃含量较高、芳构化程度较低,有利于进一步加工制备汽柴油。基于试验结果,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对煤质指标的要求是:挥发分质量分数≥30%、灰分质量分数≤10%、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ts≥1150℃、黏结指数G_(R,I)≤30、950℃时对CO_(2)反应活性≥70%,即变质程度低的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等)多数适用此技术。该技术可在陕西、内蒙、新疆等重点煤炭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气化 合成气 煤焦油 煤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有机固体废弃物气化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瑜 袁善录 +4 位作者 李潇 葛启明 谢欣馨 曾梅 张晓慧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9-2132,2139,共5页
综述了有机固体废弃物采用传统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气化介质、气化温度、催化剂3个主要因素对制氢效果的影响,通过作用机理分析及总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技术弊端,并指出未来该技术应... 综述了有机固体废弃物采用传统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气化介质、气化温度、催化剂3个主要因素对制氢效果的影响,通过作用机理分析及总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技术弊端,并指出未来该技术应从机理性探究、开发高性能复合催化剂/特殊结构催化剂、与煤共气化制氢技术开发及与其他新型气化制氢技术耦合四方面发展,以更好地促进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弃物 气化 氢气 气化介质 气化温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加氢液化残渣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成海 谢欣馨 +4 位作者 魏生海 袁善录 张瑜 徐宏伟 韦孙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33-2738,共6页
综述了液化残渣的组分性质及加氢裂解中原料的交互影响;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煤加氢液化残渣的利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气化、热解、制备碳材料以及改性沥青等,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液化残渣的高效合理利用,不仅能减... 综述了液化残渣的组分性质及加氢裂解中原料的交互影响;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煤加氢液化残渣的利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气化、热解、制备碳材料以及改性沥青等,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液化残渣的高效合理利用,不仅能减轻环保压力,还能提升煤液化工艺过程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加氢液化 液化残渣 残渣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宏伟 林益安 +2 位作者 邹涛 郑亚兰 韦孙昌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煤-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技术是实现不同工艺优势互补的高效能源综合转化技术。通过建立煤-天然气共气化试验装置,研究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天然气/煤、水煤浆浓度对煤-天然气共气化主要指标的影响。通过分析合成气中主要气体组成、氢碳比... 煤-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技术是实现不同工艺优势互补的高效能源综合转化技术。通过建立煤-天然气共气化试验装置,研究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天然气/煤、水煤浆浓度对煤-天然气共气化主要指标的影响。通过分析合成气中主要气体组成、氢碳比(H2/CO)以及CH4含量变化,优选煤-天然气共气化试验条件,最后进行煤-天然气共气化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煤-天然气共气化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气化温度1 300~1 400℃,天然气/煤0.75~1.50 Nm3/kg,水煤浆浓度58%~61%。以西湾煤为原料,在制浆浓度59%,入炉煤量18 kg/h,天然气/煤0.94 Nm3/kg,气化温度1 350℃、气化压力0.5 MPa的条件下,煤-天然气共气化试验装置生产的合成气产量为46.06 Nm3/h,H2+CO含量为88.64%,CH4含量为0.66%,H2/CO为1.23。说明煤-天然气气流床共气化技术是一项高效的气化技术,该技术的开发有利于实现煤与天然气共气化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 煤-天然气 共气化 氢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DM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10
作者 张晓利 杨叶伟 +3 位作者 吴鹏 郑晴 程任 张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6-748,共3页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与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乙醇为稀释剂进行开环反应,再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环化反应,合成TGDDM环氧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开环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15 h,n(ECH)∶n(DDM)=4.3...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与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乙醇为稀释剂进行开环反应,再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环化反应,合成TGDDM环氧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开环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15 h,n(ECH)∶n(DDM)=4.3∶1,DDM加料温度为50℃,环化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1 h,n(NaOH)∶n(DDM)=4.5∶1,氢氧化钠浓度为30%,此时目标产物TGDDM的收率为94%,环氧值为0.870 mol/100 g,无机氯含量为6.12 mg/kg,易皂化氯含量为11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DDM 合成 开环反应 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在不同氢初压下重质组分组成结构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涛 金喆 +5 位作者 于福帅 何婷 田丰 刘姣姣 崔楼伟 李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97,共12页
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加氢转化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重质组分组成结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四组分分离方法,从组分含量、杂原子分布、极性官能团演变机制等多角度考察了不同氢初压条件下煤焦油重质组分... 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加氢转化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重质组分组成结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四组分分离方法,从组分含量、杂原子分布、极性官能团演变机制等多角度考察了不同氢初压条件下煤焦油重质组分的加氢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氢初压的增大,沥青质和胶质的组分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和杂原子含量、氢键官能团和C─O基团含量均逐渐降低,氢碳物质的量比逐渐增加;相较于胶质,沥青质具有杂原子含量多、表面杂原子的类型更为复杂且更难脱除等特点。此外,重质组分中特征官能团的含量及分布情况证明了杂原子引起的氢键和酸碱作用是煤焦油重质组分缔合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组分 氢初压 组成结构 加氢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S-BPA酚醛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睿 李秀环 +3 位作者 何观伟 刘雪艳 霍文生 冯文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3-411,共9页
以双酚A环氧树脂(BPA酚醛树脂)和4,4-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桥连剂,在四丁基溴化铵(TBAB)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BPS-BPA酚醛环氧树脂(目标产物)。采用FTIR、1HNMR、GPC、EDS等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以双酚A环氧树脂(BPA酚醛树脂)和4,4-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桥连剂,在四丁基溴化铵(TBAB)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BPS-BPA酚醛环氧树脂(目标产物)。采用FTIR、1HNMR、GPC、EDS等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产物Mw为4355且表现出较好的耐温性能,此外还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Na OH用量等因素对目标产物环氧值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获得了目标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5 h,m(BPA酚醛树脂)∶m(BPS)=1∶0.9,Na OH用量1.98 g,在该条件下合成产物的环氧值为0.718。最后向目标产物中加入聚酰胺树脂固化剂,得到的胶粘剂具有优良的粘结性能,其最大粘结力达100.66 N,层间结合强度0.788 N/m,对低极性聚丙烯材料具有很好的附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羟基二苯砜 双酚A酚醛树脂 环氧值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基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合成及交联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睿 霍文生 +3 位作者 王宁 何观伟 冯文佩 李秀环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1-86,共6页
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采用两步碱催化法,合成了用于油田调剖堵水的羟甲基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以游离甲醛和羟甲基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四个因素对合成的影响规律.设... 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采用两步碱催化法,合成了用于油田调剖堵水的羟甲基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以游离甲醛和羟甲基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四个因素对合成的影响规律.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0 min、催化剂用量2%、n(苯酚)∶n(甲醛)=1∶2,在此反应条件下,羟甲基的含量可以达到32.2%.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在20℃下能保存840小时,有较好的稳定性.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了XPS对其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成胶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AM分子中的伯胺与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脱水缩合形成仲胺,酚醛树脂与HPAM发生交联反应.并探讨了凝胶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封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两步碱催化法 羟甲基含量 正交优化 交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I-BPA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睿 李秀环 +3 位作者 何观伟 刘雪艳 霍文生 冯文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03-2511,共9页
以双酚A(BPA)酚醛树脂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催化作用下合成了HDI-BPA酚醛树脂。采用FTIR、~1HNMR、GPC、有机元素分析等对HDI-BPA酚醛树脂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产物... 以双酚A(BPA)酚醛树脂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催化作用下合成了HDI-BPA酚醛树脂。采用FTIR、~1HNMR、GPC、有机元素分析等对HDI-BPA酚醛树脂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产物成功制备,其Mw为3376。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目标产物中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及接枝率的影响。通过建立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和接枝率的二次回归方程,使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 Design(BBD)对HDI-BPA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2℃、反应时间为55min、m(BPA酚醛树脂)∶m(HDI)∶m(DBTDL)=0.2101∶1∶0.0025。在此条件下,合成产物中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为25.51%,接枝率为48.929%。最后,在HDI-BPA酚醛树脂中加入E-51固化剂,制备出HDI-BPA酚醛树脂胶黏剂,其最大粘结力达283.69 N,相对于BPA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性能提升了3.7倍,表明HDI的加入显著提高了BPA酚醛树脂对低极性皮革基材的粘结性能。同时,HDI-BPA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接触角为93.5°,表现出较好的疏水和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A酚醛树脂 HDI 胶黏剂 耐水性能 粘结性能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杰 史雪梅 +7 位作者 崔楼伟 范晓勇 施俊合 徐贤 田佳勇 田育成 郑金欣 李冬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53,共8页
在330–390°C、8 MPa、加氢时间为1.5 h和剂油比为1∶40的条件下对中低温煤焦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得到精制原料后再通过热聚合煅烧等过程制得针状焦。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 在330–390°C、8 MPa、加氢时间为1.5 h和剂油比为1∶40的条件下对中低温煤焦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得到精制原料后再通过热聚合煅烧等过程制得针状焦。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精制原料组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测试了不同原料所制备出的针状焦结构,研究了加氢温度和精制原料组成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缓和加氢精制温度有利于脱除杂原子(尤其是S),但当加氢温度为390°C时,原料中的芳烃会因为裂解和缩聚而发生两极分化。此外,精制原料中3环和4环芳烃的含量越高,所制备出针状焦石墨化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加氢 精制原料 针状焦 光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半焦中间相结构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贤 崔楼伟 +6 位作者 刘杰 施俊合 朱永红 刘姣姣 刘涛 郑化安 李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43-2352,共10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FHT)和>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CTP)为原料,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半焦。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中间相... 以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FHT)和>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CTP)为原料,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半焦。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组成对中间相结构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HT含有25.94%环烷烃且芳环侧链以环烷结构为主,CTP中含有3.92%环烷烃且芳环侧链以短烷基为主,FHT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比CTP低。热聚实验表明具有环烷结构含量高、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低的原料(FHT),有利于降低炭化反应活性和反应体系黏度,促进中间相有序发展。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半焦的微观结构和微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P的氧含量和QI含量高,容易生成镶嵌结构,微晶排列扭曲,取向性差,而FHT中富含环烷结构以及氧含量低,芳烃片层分子更容易有序堆叠形成细纤维结构且内部碳微晶排列更加规整,更易石墨化。此外,利用纤维软件对半焦的光学组织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FHT制备的半焦的纤维结构质量分数为79.84%,而CTP制备的半焦的纤维结构质量分数为2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尾油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组成 中间相 半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反应器不同分配器中液体分布的CFD模拟
17
作者 罗成 范晓勇 +6 位作者 朱永红 田丰 崔楼伟 杜崇鹏 王飞利 李冬 郑化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38-4549,共12页
中低温煤焦油(LTCT)是一种高密度、高黏度的重质油品,加氢处理是对其清洁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其过程主要在滴流床反应器(TBR)内完成。气液分配器作为TBR中的重要部件,影响着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的表现。本文建立了基于Euler-Euler方法的计... 中低温煤焦油(LTCT)是一种高密度、高黏度的重质油品,加氢处理是对其清洁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其过程主要在滴流床反应器(TBR)内完成。气液分配器作为TBR中的重要部件,影响着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的表现。本文建立了基于Euler-Euler方法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并根据已报道的文献冷模实验结果完成模型验证,对LTCT和氢气在4种分配器(泡罩型、多孔烟囱型、齿缝烟囱型和气提管型)中的流动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分配器液相的分布、流动行为以及进出口压降;并且引入液体分布不均匀度(M_(f))概念,对4种分配器的气液分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LTCT通过泡罩型分配器后的液相覆盖范围最广;泡罩型分配器在y=-200mm截面处Mf为0.13,分配效果最好,且气液两相流集中现象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滴流床反应器 分配器 两相流动 计算流体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与配合煤共热解煤焦的微观结构与气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涛 朱春鹏 +3 位作者 张瑜 林益安 刘军 杜彦学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3,I0002,共8页
以含油污泥与配合煤为原料在850-1150℃热解制得焦样,采用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煤焦孔隙结构及碳微晶结构,并运用热重分析(TGA)考察热解温度和含油污泥添加量对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热解温度和添加含油污... 以含油污泥与配合煤为原料在850-1150℃热解制得焦样,采用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煤焦孔隙结构及碳微晶结构,并运用热重分析(TGA)考察热解温度和含油污泥添加量对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热解温度和添加含油污泥能促进煤焦形成更加丰富的孔隙结构,强化煤焦-CO2气化反应接触并抑制煤焦石墨化进程,从而提高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然而,热解温度过高或添加油泥量过多则会致使煤焦结构致密或孔隙堵塞,气化反应活性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共热解 煤焦 微观结构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生化污泥对水煤浆浆体性能及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爱军 朱春鹏 +1 位作者 袁善录 张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7-1050,共4页
将生化污泥掺混在水煤浆中,制备成浆体,通过对掺混生化污泥后添加剂加量、浆体浓度、流变特性、析水率及气化模拟计算的分析研究,考察了生化污泥对浆体性能及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浆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生化污泥最大添加量为10%... 将生化污泥掺混在水煤浆中,制备成浆体,通过对掺混生化污泥后添加剂加量、浆体浓度、流变特性、析水率及气化模拟计算的分析研究,考察了生化污泥对浆体性能及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浆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生化污泥最大添加量为10%,同时需提高添加剂加量维持浆体性能;添加10%的生化污泥的浆体可用于气化过程制取合成气,气化时总干气量下降约4.8%,有效气含量下降约1.2%,比氧耗基本不变,比原料消耗增幅约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污泥 水煤浆 黏度 气化 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气流床气化炉协同处置有机废液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韦孙昌 徐宏伟 +3 位作者 郑亚兰 门长贵 张瑜 葛启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2-1555,共4页
将湿法气流床气化技术与有机废液处理相结合,提出一种湿法气流床气化炉协同处置有机废液技术。该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废液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多种有机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在工业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湿法气流床气化炉 协同处置 有机废液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