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技术 被引量:18
1
作者 荣元帅 涂兴万 刘学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通过实施关井压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量高含水油井恢复了产能,增油效果明显。在系统总结矿场关井压锥技术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的机理、选井原则、关井时机、关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进行了探讨。... 通过实施关井压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量高含水油井恢复了产能,增油效果明显。在系统总结矿场关井压锥技术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关井压锥的机理、选井原则、关井时机、关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关井压锥应主要选择边底水能量强、生产层段位于油水界面以上、前期含水率呈缓慢上升型或台阶型、前期缩嘴压锥或控液压锥有效的高含水油井;油井应在含水率大于80%后开始实施关井压锥;在关井压锥期间,关井时间须根据油井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20d,开井后工作制度保持在前期正常生产时产液量的75%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高含水油井 关井压锥 恢复产能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旧州—固安构造带沙三段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敬华 周文 +1 位作者 傅恒 宋荣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2,共4页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和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旧州—固安构造带沙三段主要由4个三级层序组成,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烃源岩和储集岩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烃源岩主要分...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和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旧州—固安构造带沙三段主要由4个三级层序组成,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烃源岩和储集岩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烃源岩主要分布在SQ1、SQ2、SQ3的湖侵体系域,储集岩主要分布在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形成了2个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层内主要有4种油气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旧州—固安构造带 层序地层格架 油气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冻胶成冻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明轶 宋岱锋 +1 位作者 崔亚 孙同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实验用高浓度配方PEI冻胶成冻溶液,为用过滤渤海海水配制的1.5%低水解度聚丙烯酰胺DF800(M=8×106)和1.2%聚乙烯亚胺PEI(M=1.5×104)溶液,其EC50为26052mg/L,属无毒级,其成冻时间随温度升高(80~95℃)而缩短,由成冻时间~倒数... 实验用高浓度配方PEI冻胶成冻溶液,为用过滤渤海海水配制的1.5%低水解度聚丙烯酰胺DF800(M=8×106)和1.2%聚乙烯亚胺PEI(M=1.5×104)溶液,其EC50为26052mg/L,属无毒级,其成冻时间随温度升高(80~95℃)而缩短,由成冻时间~倒数温度拟合方程求出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81.5KJ/mol,在80℃和90℃形成的冻胶,在0.1~10Hz频率范围其G′和G″均随频率增大而增大,G′均大于G″,90℃形成的冻胶的G′和G″均大于80℃形成的冻胶。在90℃下的单因素实验中,当DF800质量分数由0.6%增至1.5%时,成冻时间缩短,0.1Hz下的G′增大19.53Pa,G″增大2.213Pa;当PEI质量分数由0.3%增至1.2%时,成冻时间减幅增大,0.1Hz下的G′增大15.08Pa,G″增大1.2Pa;1.2%DF800+0.9%PEI成冻溶液在90℃下形成的冻胶,其G′和G″均随配液用NaCl盐水浓度增大(5~30g/L)而降低;pH=10.22的冻胶的G′>10Pa,为强冻胶,pH为9.24和8.56时冻胶G′降至10Pa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冻胶 聚乙烯亚胺 无毒 成冻时间 储能模量/损耗模量 强冻胶 堵水调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亚格列木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文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93,共9页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是一套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对亚格列木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储层类型为低孔中渗储层。亚格列木组储层...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是一套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对亚格列木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储层类型为低孔中渗储层。亚格列木组储层均表现为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黏土杂基的影响,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则决定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好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是发育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黏土杂基的含量也影响着储层的孔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白垩系 亚格列木组 储层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3
5
作者 付国民 李子甲 李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及各类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途径;长3油层组发育4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其中浊沸石溶蚀次生—原生孔储集相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其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截削式分流河道中;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浊沸石 储集相 长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IS研究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军 高凤亮 沈杉平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8-54,共7页
 参阅近千件文献建立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及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图层与属性表(ArcInfo、ArcView),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在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占原生金总储量64.6%)。空间分析发现,超...  参阅近千件文献建立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及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图层与属性表(ArcInfo、ArcView),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在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占原生金总储量64.6%)。空间分析发现,超过半数的原生金矿金储量(52.5%)分布在砂金矿0~40km缓冲域中,其中5~25km缓冲域中为33.2%,而0~5km缓冲域中仅3%,表明原生金矿主要为5~25km内砂金矿提供矿质。此外,中国砂金矿金储量916.9t,占总储量的11.6%,明显少于澳大利亚的25.2%,认为与后者原生金矿主要形成在太古代和古生代有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尤其第三纪)地壳减薄导致此前形成原生金矿的掩埋,可能是造成砂金较少的另一原因,这两种推测与中国缺乏古砂金相吻合。量化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研究表明,西秦岭、松潘-甘孜地块、拉萨附近为依据砂金找原生金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原生金矿 砂金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流动模型的选择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建峰 彭小龙 +1 位作者 王高旺 薜师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88,共3页
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类型较为复杂,选择流动模型时具有随意性,使得选用的流动模型不合理,不能反映油藏的流动规律。为此,提出了根据储集体类型、特征尺度和组合关系建立流动模型的方法:①按特征尺度和分布密度将储集空间分为连续介质和... 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类型较为复杂,选择流动模型时具有随意性,使得选用的流动模型不合理,不能反映油藏的流动规律。为此,提出了根据储集体类型、特征尺度和组合关系建立流动模型的方法:①按特征尺度和分布密度将储集空间分为连续介质和不连续介质,微小的裂缝、溶洞和基岩中的孔隙为连续介质,大尺度裂缝和大尺度溶洞为不连续介质;②确定连续介质的种类,并分析不同连续介质间的窜流是否具有方向性,从而确定多重介质的介质重数;③大尺度裂缝和溶洞若被充填,运动方程采用达西定律,未被充填则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将该方案用于塔河缝洞型油藏,成功模拟了大尺度裂缝和溶洞内的产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溶洞 渗流 模型 特征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及其在水力压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林 杨志勇 +3 位作者 金衍 陈勉 叶登胜 蒲蓉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100,共2页
岩石力学参数是解决井壁失稳、水力压裂、出砂预测等石油工程问题的基础。提出了自适应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解决了模型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区域性和层位性问题,结合改进的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地预测压裂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建立的... 岩石力学参数是解决井壁失稳、水力压裂、出砂预测等石油工程问题的基础。提出了自适应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解决了模型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区域性和层位性问题,结合改进的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地预测压裂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建立的水力压裂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方法更全面地考虑地层条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适合现场进行水力裂缝几何形状模拟压裂施工优化设计及增产预测,同时也为出砂预测等石油工程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参数 测井解释 水力压裂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沥青质稠油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文革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3-505,共3页
塔河油田TK235、TK305等井陆续出现沥青质稠油沉积堵塞油管造成停产,对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文中对塔河油田原油中沥青质的沉积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形成了有效的沥青质稠油沉积堵塞防治技术。通过对塔河油田沥青质原油组... 塔河油田TK235、TK305等井陆续出现沥青质稠油沉积堵塞油管造成停产,对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文中对塔河油田原油中沥青质的沉积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形成了有效的沥青质稠油沉积堵塞防治技术。通过对塔河油田沥青质原油组分进行分析,结合沥青质沉积堵塞物成分的分析,发现沥青质沉积主要是由于原油组分在举升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变化所导致,从而开发了掺稠油、掺改性稠油(稠油+沥青分散稳定剂)等治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沥青质沉积堵塞油管的问题,实现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稠油 沥青沉积堵塞 沥青分散稳定剂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类型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涛 李宗宇 李建荣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非均质性极强的碳酸盐岩油藏,普遍的观点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缝洞单元组成的独立油藏集合体,鹰山组下段或蓬莱坝组发育的大底水,给油藏开发研究和后期综合治理带来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困惑。文...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非均质性极强的碳酸盐岩油藏,普遍的观点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缝洞单元组成的独立油藏集合体,鹰山组下段或蓬莱坝组发育的大底水,给油藏开发研究和后期综合治理带来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困惑。文中从大量的实钻资料、生产动态资料出发,通过古岩溶机理、成藏机理等方面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复杂缝洞体交错组合在一起的油水界面凹凸不平的似层状边水油藏,水体主要分布在南部5 648 ̄6310 m深度处。研究结果对该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的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 油藏类型 似层状 凹凸不平 边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