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4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演变特征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周利 蔡瑞 +4 位作者 袁亚宏 高振鹏 秦华 刘娜 岳田利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4期98-103,共6页
对不同发展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演变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发展过程将该专业34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创办探索、发展过渡和稳定提升3个阶段。创办探... 对不同发展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演变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发展过程将该专业34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创办探索、发展过渡和稳定提升3个阶段。创办探索阶段以基础课程为核心,强化专业课程学习,课程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发展过渡阶段承前启后,对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稳定提升阶段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实践能力培养及技能提升,突出了专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使专业人才培养得到了里程碑式发展,也为同类型高校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演变特征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小平 师俊玲 +1 位作者 张朝红 师学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144-146,共3页
 分析了在新形势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毕业设计改革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食品科学 工程专业大学 大学生 毕业设计 设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乔阳 《福建茶叶》 2021年第5期223-224,共2页
食品是人类生存之本,充足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们提供生存的能量。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革新也迫在眉睫,积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格局优化和革新。本文首先,讲述茶文化背景... 食品是人类生存之本,充足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们提供生存的能量。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革新也迫在眉睫,积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格局优化和革新。本文首先,讲述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其次,分析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最后,阐述茶文化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策略,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效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计算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仲秋 李忠宏 +4 位作者 傅虹飞 段旭昌 王云阳 史亚歌 岳田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364-366,共3页
以食品科学专业类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为切入点,分析当前食品科学专业类学生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系统工程的关键点以及创新途径,以期促进我国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素质教育,提升食品工程实习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 食品科学 食品工程实习 教学模式 房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食品科学虚拟实验室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明翔 杨公明 李开雄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阐述了在食品科学领域建设虚拟实验室对于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虚拟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开发食品科学虚拟实验室的可行性,提出了以VisualC++为平台、结合数据库和VRML技术开发食品科学虚拟实验室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食品科学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在3种传统米面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6
作者 何雪梅 黄晨昕 +3 位作者 李红丽 陈文杰 李琪 于修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75,共7页
旨在为不同传统米面食品煎炸加工提供参考,以大豆油为煎炸油,糯米糍粑、小麦油糕和黄米年糕为煎炸食材,探究煎炸过程中大豆油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全氧化值、极性化合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煎炸食材... 旨在为不同传统米面食品煎炸加工提供参考,以大豆油为煎炸油,糯米糍粑、小麦油糕和黄米年糕为煎炸食材,探究煎炸过程中大豆油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全氧化值、极性化合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煎炸食材的水分、脂肪及抗氧化物质等的含量和组成存在差异,煎炸糯米糍粑的大豆油酸值显著低于煎炸其他两种食材大豆油的(p<0.05);在煎炸过程中,各体系过氧化值呈上下波动趋势;在煎炸2~24 h时,煎炸3种食材大豆油的p-茴香胺值大小顺序为煎炸糯米糍粑大豆油>煎炸小麦油糕大豆油>煎炸黄米年糕大豆油;全氧化值的变化趋势与p-茴香胺值基本一致;煎炸糯米糍粑、小麦油糕和黄米年糕大豆油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分别在煎炸20、18、18 h时已超过国标限量(≤27%),其中煎炸黄米年糕大豆油极性化合物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在煎炸24 h时,煎炸3种食材大豆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大小顺序为煎炸黄米年糕大豆油>煎炸小麦油糕大豆油>煎炸糯米糍粑大豆油,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由糯米、小麦和黄米制作的传统米面食品会对煎炸油的品质产生不同影响,在煎炸期间应以食材对煎炸油品质的具体影响为依据做出生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煎炸 米面食品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战略背景下“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7
作者 张文涛 石硕 +1 位作者 卢小三 王建龙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在食品安全战略背景下,改革“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并进行实践,需要课程教师以“激兴趣,找方法,厚基础,强能力”为指导,重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将能力培养与素质塑造结合一体,为高校复合型食品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在食品安全战略背景下,改革“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并进行实践,需要课程教师以“激兴趣,找方法,厚基础,强能力”为指导,重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将能力培养与素质塑造结合一体,为高校复合型食品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从优化“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模块入手,在探索具体创新方法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总体改革思路,为强化“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效果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与检验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与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周利 蔡瑞 +3 位作者 岳田利 袁亚宏 高振鹏 汪勇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268-270,274,共4页
以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为目标,探究了该类型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能力提升中的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实践锻炼环节设置、校外导师选聘、研究生选题指导、实践锻炼质量评价... 以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为目标,探究了该类型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能力提升中的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实践锻炼环节设置、校外导师选聘、研究生选题指导、实践锻炼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为高水平、应用型食品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忠宏 胡仲秋 段旭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944-17945,共2页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从绪论的编排、章节的开篇与总结、课程涉及的知识基础调动、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等方面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食品工程原理 理论教学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认证教育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建设思考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周利 岳田利 +4 位作者 袁亚宏 高振鹏 段旭昌 王云阳 蔡瑞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 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与新时代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对"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提出了面向工程教育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建设基本思路,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高水平专业型人才培养和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供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教育 食品工厂设计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道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419-8421,8430,共4页
分析了专业现状及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合理设置课程开设时间、调整实验学时、增加背景知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及完善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食品质量... 分析了专业现状及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合理设置课程开设时间、调整实验学时、增加背景知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及完善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 实验动物学 现状与问题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高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道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924-4925,共2页
基于食品分析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及工作体会,从优化教学内容、科学组织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及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凝胶的类型、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佳 靳贺喜 +4 位作者 蒋洢慧 苏霞 李琪 于修烛 高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91,共9页
微凝胶是一种尺寸在0.1~100μm之间的交联软颗粒,以其多样的三维网状结构和优越的物化性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全面了解微凝胶在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际应用,重点探讨了多糖基、蛋白基和复配型食品微凝... 微凝胶是一种尺寸在0.1~100μm之间的交联软颗粒,以其多样的三维网状结构和优越的物化性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为了全面了解微凝胶在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际应用,重点探讨了多糖基、蛋白基和复配型食品微凝胶的类型,分析总结了当前食品微凝胶的最新制备技术,并详细总结了其在生物活性物质递送、食品风味物质保护、脂肪替代、食品乳化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此外,还对食品微凝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微凝胶作为食品领域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新型微纳粒子,对食品加工、风味、质构、脂肪替代、营养等扩展应用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多糖 蛋白质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胞杆菌流行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周婷 张杰 +2 位作者 刘心雨 申进玲 王新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0-1540,共11页
旨在调查国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与相关分子特性。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原辅料270份,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和MLST分型研究。结... 旨在调查国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与相关分子特性。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原辅料270份,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和MLST分型研究。结果显示270份样品中共检出108个蜡样芽孢杆菌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40.0%,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为45.9%,原辅料为29.6%。耐药性检测分析,发现所有菌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99.1%)和青霉素(92.6%)耐药最为普遍,且92.6%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毒素基因检测分析,nheC毒素基因检测率最高(89.8%),其次是nheA(70.4%)、nheB(66.7%)和cytK(30.6%)。37%的菌株同时携带nheA、nheB和nheC基因,未发现携带hblACD基因簇的菌株,只有一株菌株携带ces毒素基因。MLST分型得到40种ST型,ST770(12.0%)是主要分子克隆系,其次较多的ST型克隆系依次为ST1223、ST1084、ST164、ST2568、ST144、ST2569、ST32、ST92、ST1263、ST2519和ST26。结果表明,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率较高,且携带腹泻毒素基因菌株较多,ST分型呈现多样性,建议扩大对进口婴儿配方乳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测范围,为预防控制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蜡样芽孢杆菌 耐药性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白酒中20种吡嗪类化合物
15
作者 王娜 沈毅 +6 位作者 庄园 程伟 罗森 张亚东 刘子轩 刘冰 高红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7,共8页
本研究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测定白酒中20种吡嗪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10种香型不同品牌白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01~10.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在0.998 3~0.999 ... 本研究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测定白酒中20种吡嗪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10种香型不同品牌白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在0.01~10.0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在0.998 3~0.999 7的范围内,检出限在0.16×10^(-3)~3.25×10^(-3) mg/L范围内,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1.26%~113.13%之间,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2%~4.98%之间。10种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吡嗪类化合物在酱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质量浓度范围为2.63~16.88 mg/L,其次是芝麻香型和兼香型。该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灵敏度,适用于不同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白酒 吡嗪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北方五省区葡萄酒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洁 王平 +4 位作者 文云 赵子贤 马婷婷 房玉林 孙翔宇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甘肃、新疆及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北方5省区是我国葡萄酒的重要产区。为了解这些地区葡萄酒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专利标准进行系统分析,以推动不同产区葡萄酒产业差异化、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结果表... 甘肃、新疆及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北方5省区是我国葡萄酒的重要产区。为了解这些地区葡萄酒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专利标准进行系统分析,以推动不同产区葡萄酒产业差异化、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东北产区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早,但相关文献研究数量较少,增长趋势不明显,研究内容主要为山葡萄酒、冰葡萄酒以及当地特色产品与葡萄酒的结合。甘肃地区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机构且合作紧密,由于时间相对较短,专利与标准数量较少,产区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疆产区具有相对悠久的葡萄酒发展历史,近十年相关发文量较多,产业研究比较活跃,且产业规模较大,已经有较成熟的产业基础,但主要以生产加工为主,其市场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文献 专利标准 葡萄酒 研究概况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新疆干红葡萄酒中的多糖类物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琦 饶博涵 +4 位作者 范国元 白雪冰 孔彩琳 李爱华 陶永胜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6-314,共9页
为了开发干红葡萄酒中多糖类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该研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精准的检测技术。试验以新... 为了开发干红葡萄酒中多糖类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该研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精准的检测技术。试验以新疆产区100款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HPLC-PDA)定量分析单糖,酒样中不同类别多糖含量依据各自特征结构的单糖浓度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进行计算,包括总可溶性多糖(total soluble polysaccharides,TSP)、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富含阿拉伯糖-半乳糖的多糖(arabinogalactan-rich polysaccharide,PRAG)、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Ⅱ型(rhamnogalacturonan Ⅱ,RG-Ⅱ)、高半乳糖醛酸聚糖(homogalacturonan,HG)和葡聚糖(glucan,GL)。葡萄酒的中红外光谱信息通过ATR-FTIR采集,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等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随后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进行波段筛选,最后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两种建模方法,建模和预测以及评价指标用1900~900 cm^(−1)波段的光谱特征信息拟合HPLC-PDA测得几种多糖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酒样之间不同类别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其中TSP含量为221.38~1421.76 mg/L,MP为50.65~392.99 mg/L,PRAG为95.21~679.29 mg/L,RG-Ⅱ为20.47~305.62 mg/L,GL为2.16~422.46 mg/L,HG为0~483.44 mg/L。采用1900~900 cm^(−1)筛选出的特征信息拟合供试酒样中的几种多糖含量,利用线性与非线性校正方法建模,结果表明,ATR-FTIR模型对葡萄酒中几类多糖的含量均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其中,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BPNN,多糖(TSP、MP、PRAG、RG-Ⅱ和GL)的特征波段和含量之间的PLSR模型训练集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0.98、0.96、0.92、0.99、0.98,预测集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85、0.92、0.83、0.83、0.84,训练集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for the calibration set,RPDc)分别为6.50、5.31、3.62、9.10、7.86,预测集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for the prediction set,RPDP)分别为2.68、3.99、2.44、2.52、2.37。该研究开发的ATR-FTIR检测干红葡萄酒多糖类物质的方法,利用多糖特征波段1900~900 cm^(−1)的光谱信息,可对TSP、MP、PRAG、RG-Ⅱ和GL几种多糖含量进行准确预测,具有快速无损检测干红葡萄酒中多糖类物质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多糖 ATR-FTIR 无损检测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富硒机制及硒化产物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睿楠 李金宇 +4 位作者 卢阳阳 李永香 李梅 马婉璐 赵旭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8-386,共9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乳酸菌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富硒载体,能够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和单质硒,从而提高硒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该文综述了富硒乳酸菌的富硒机理,详细阐述了乳酸菌转化...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乳酸菌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富硒载体,能够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和单质硒,从而提高硒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该文综述了富硒乳酸菌的富硒机理,详细阐述了乳酸菌转化无机硒的过程以及涉及的化学物质。此外,该文还探讨了硒化产物在微生物细胞不同结构中的分布和特性,以及添加硒对菌株生长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旨在为富硒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富硒机制 有机硒 纳米硒粒子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改性羊乳酪蛋白对酶解物ACE抑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振华 张静 +1 位作者 张千喜 李志成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提高羊乳酪蛋白酶解产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有效降低血压,采用超声波技术处理羊乳酪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处理时间、溶液pH值对蛋白酶解液ACE抑制率的影响,并利... 为提高羊乳酪蛋白酶解产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有效降低血压,采用超声波技术处理羊乳酪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处理时间、溶液pH值对蛋白酶解液ACE抑制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优化预处理工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超声预处理对羊乳酪蛋白二级结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羊乳酪蛋白最佳超声改性工艺为:超声功率330 W、超声温度50℃、溶液pH值为8.0,此条件下酶解物ACE抑制率为(75.64±3.54)%,较改性前提高了21.51%;FT-IR表明,超声预处理会降低羊乳酪蛋白β-折叠含量及增加β-转角含量,有利于ACE抑制肽释放。研究可为超声预处理改善蛋白结构制备活性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酪蛋白 ACE抑制肽 超声预处理 响应面优化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脉冲电场对高盐腌制牛肉细胞膜结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甜 韩敏义 +4 位作者 郭雨晨 贾婧文 白云 冯宪超 徐幸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298,共11页
从分子层面上探索细胞膜的分子动力学行为和纳米通道的形成过程,可避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该研究对不同电场强度(2、3、4kV/cm)处理下的牛肉腌制前后进行电阻抗参数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方案,评估脂双层在模拟过... 从分子层面上探索细胞膜的分子动力学行为和纳米通道的形成过程,可避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该研究对不同电场强度(2、3、4kV/cm)处理下的牛肉腌制前后进行电阻抗参数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方案,评估脂双层在模拟过程中的密度分布、均方位移、径向分布函数及回转半径等。结果显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样品的阻抗幅值减少,相位角增大,经NaCl腌制后,不同场强处理的样品之间的幅值和相位角的差异均缩小,添加4 kV/cm的电场,可以加速膜中脂双层分子的迁移,形成纳米通道,而8%NaCl不会破坏生理水平下细胞膜的结构,高盐体系中NaCl更倾向于通过纳米通道。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处理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且其遭到破坏的程度与电场强度有关,高盐体系下NaCl对稳定穿孔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优化肉品腌制工艺、设计细胞膜结构在电场作用下的纳米通道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牛肉腌制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阻抗 纳米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