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GC-IMS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赤霞珠桃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娟 倪学理 +1 位作者 陈正峻 张予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定性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酯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瓶储时间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瓶储时间的延长,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甲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花果香特征逐渐减弱,而正己醇、二甲基硫醚、乙酸丁酯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生青味、芦笋味、苦杏仁味增加;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葡萄酒中异丁醛、异戊醛、乙偶姻、己酸乙酯等物质含量提高,而乙酸、乙醛、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正己醇等物质含量降低,增强了麦仁味、果香和脂肪奶油香味的同时降低了酸果香、生青味,并减少了由乙酸和乙醛带来的不良异味风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气的优雅度、浓郁度和风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桃红葡萄酒 瓶储时间 栽培方式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贵腐葡萄酒香气的仪器分析与感官评价 被引量:33
2
作者 陶永胜 刘吉彬 +2 位作者 兰圆圆 陈超奇 李爱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9,315,共11页
研究酿酒葡萄经人工侵染灰葡萄孢(Botrytis spp.)后所酿贵腐酒的香气特征,旨在正确评价该技术酿造贵腐葡萄酒工艺的可行性。酿酒原料采用陕西杨凌地区正常采摘的爱格丽葡萄,采用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优选灰葡萄孢菌株人工侵染葡萄和... 研究酿酒葡萄经人工侵染灰葡萄孢(Botrytis spp.)后所酿贵腐酒的香气特征,旨在正确评价该技术酿造贵腐葡萄酒工艺的可行性。酿酒原料采用陕西杨凌地区正常采摘的爱格丽葡萄,采用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优选灰葡萄孢菌株人工侵染葡萄和葡萄汁,以甜白葡萄酒工艺酿造葡萄酒,以传统甜白葡萄酒和风干原料甜白葡萄酒为对照。酿造次年对酒样进行GC-MS分析,同时培训品尝员进行香气特征的感官量化分析。人工贵腐葡萄酒中高级醇含量较低,而酯类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乙酸酯类最为突出。人工贵腐葡萄所酿酒和风干原料葡萄酒中含有更多的品种香气成分,尤其是萜烯醇类和去甲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因此对葡萄进行灰霉菌侵染和风干过熟处理均能促进香气前体物质的水解。本试验中,羟苯甲酯仅在人工贵腐葡萄酒中存在,是其典型成分,而人工贵腐葡萄所酿酒中特有的香气成分还有γ-癸内酯、苯乙酸和2-壬酮。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贵腐葡萄所酿酒具有明显的焦糖、甜杏、芒果、烘烤的香气特征,风味特征最为复杂,而人工贵腐葡萄汁所酿酒香气特征及其强度相对较弱。所以,经灰葡萄孢侵染葡萄所酿贵腐葡萄酒具有典型香气成分,风味复杂纯正,该技术具有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贵腐葡萄 葡萄酒香气 感官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乡宁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屠婷瑶 孟江飞 +2 位作者 魏晓峰 鞠延伦 房玉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采收时间对山西乡宁地区赤霞珠葡萄以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当地酿酒葡萄赤霞珠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6次不同时间(09-16,09-21,09-26,09-30,10-06,10-15)采收的赤霞珠葡萄果实及其酿造的...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采收时间对山西乡宁地区赤霞珠葡萄以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当地酿酒葡萄赤霞珠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6次不同时间(09-16,09-21,09-26,09-30,10-06,10-15)采收的赤霞珠葡萄果实及其酿造的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其基本理化指标(含糖量、含酸量等)、酚类物质(总花色苷、总类黄酮等)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DPPH、羟自由基清除力等),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测定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对山西乡宁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各项品质指标有较显著的影响。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中的总酚、总类黄酮和总黄烷-3-醇均以09-16采收果实最高,随后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而葡萄中的总花色苷虽然也以09-16采收果实最高,但在酒样中却以10-15采收时最高,这说明葡萄酒中花色苷的离子化程度随着采样日期的推移逐渐增强。不同采收期葡萄与葡萄酒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相对比较复杂,09-16采收果实酿制葡萄酒中的DPPH清除力(TEAC)、铜离子还原力(CUPRAC)和铁氰化钾还原力(PFRP)均呈现出最高水平,同时葡萄中的PFRP和羟自由基清除力(SCHR)也达到最强;葡萄的TEAC和金属螯合力(MCC)以09-26采收果实最强,CUPRAC则以10-15采收果实最强,酒样的SCHR则以09-21采收时最强。将所测得的各项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综合评价,其中09-16采收葡萄及其酿造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综合得分均达到最高。【结论】山西乡宁地区赤霞珠葡萄的最佳采收期在09-16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采收期 酚类物质 抗氧化能力 山西乡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相思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华伟 乐小凤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7,共5页
该试验以宁夏银川的张裕摩塞尔酒庄的长相思葡萄(Sauvignon Blanc)为试材,主要测定葡萄浆果生长发育7个时期葡萄的糖、酸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百粒质量、pH值随着... 该试验以宁夏银川的张裕摩塞尔酒庄的长相思葡萄(Sauvignon Blanc)为试材,主要测定葡萄浆果生长发育7个时期葡萄的糖、酸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百粒质量、pH值随着长相思葡萄果实的发育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总酚和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从葡萄浆果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组分,其中胱氨酸从花后40 d到花后90 d呈缓慢下降趋势,在成熟时(花后105 d)增长至130.52 mg/L;甲硫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在发育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亮氨酸则从花后40 d的67.77 mg/L持续增长至成熟时的336.75 mg/L,其他9种氨基酸的含量从花后40 d到花后90 d呈增长趋势,在成熟前略有下降。精氨酸与脯氨酸含量的比值从花后50 d快速增加,成熟时达到最大值(5.67)。PCA结果表明长相思葡萄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相思 氨基酸 生长发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菌剂对赤霞珠扦插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奇燕 张振文 +2 位作者 宋晓菊 杜小刚 丁春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1-196,共6页
【目的】研究AM菌剂接种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生长和耐旱性的影响,为AM菌剂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 【目的】研究AM菌剂接种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生长和耐旱性的影响,为AM菌剂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和Gm+Ge混合菌剂接种处理赤霞珠葡萄扦插苗,以接种高温灭菌的等量菌剂为对照,于接种处理100 d后,测定菌剂接种处理对赤霞珠植株的侵染率和营养生长的影响。随后进行了30 d的干旱胁迫,对不同菌剂处理后葡萄扦插苗的抗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接种AM菌剂能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的生长量,并且菌根依赖性与赤霞珠根系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在干旱胁迫下,赤霞珠叶片中的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降低,赤霞珠的耐旱性显著提高。【结论】3种AM菌剂处理的效应由小到大依次为Gm<Ge<Gm+Ge,AM混合菌剂接种是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一种菌根真菌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菌剂 赤霞珠 扦插苗 生长量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