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文化自组织的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丹丹 魏程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如何扭转乡村衰败的趋势,重塑乡风文明体系,成为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关中农村的自乐班组织,有着自主性、灵活性、公益性的特征,它在精英动员支持下迅速发展又因成员分化而衰落、重生。积极的组织成员、广泛的地域社会支持和乡土文化成为... 如何扭转乡村衰败的趋势,重塑乡风文明体系,成为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关中农村的自乐班组织,有着自主性、灵活性、公益性的特征,它在精英动员支持下迅速发展又因成员分化而衰落、重生。积极的组织成员、广泛的地域社会支持和乡土文化成为自乐班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民间文化自组织——自乐班发挥着繁荣乡村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整合乡土社会的积极功能,有效遏制了乡村衰落趋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加大培育民间文化自组织,通过文化涵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组织 乡村振兴 发展机制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分层与中国的弹性社会结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程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7,155,共10页
通过考察进城农民工的阶层意识、阶层归属(体系)和人生面向可知,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阶层结构之外,城市与乡村的分层体系就像两条并行的轨道,相互独立、相对封闭。城乡双轨分层视角将既往被学界视为抽象的"底层"的农民还原到... 通过考察进城农民工的阶层意识、阶层归属(体系)和人生面向可知,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阶层结构之外,城市与乡村的分层体系就像两条并行的轨道,相互独立、相对封闭。城乡双轨分层视角将既往被学界视为抽象的"底层"的农民还原到农村社会阶层体系中,揭示了中国社会结构弹性的来源——家乡归属感、城乡二元制度以及半工半耕的小农经济模式,它保证了农民自由进城返乡的权利,保障了城乡社会的良性互动。城乡互依的弹性社会结构为中国应对各式危机提供了足够的纵深空间,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政治稳定,使得盛行多年的"中国崩溃论"预言接连落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分层 阶层归属体系 农民工 结构弹性 城乡二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街头官僚”的失范与治理——以城管部门协管员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魏程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26-35,共10页
针对既往"街头官僚"研究忽略了协管员、临时工这一在政府部门大量存在的"准街头官僚"群体问题,指出城管协管员在为城市管理作出贡献的同时,其表现出的以权谋私、妨碍执法及抢夺权威等失范行为,对城市治理、队伍建... 针对既往"街头官僚"研究忽略了协管员、临时工这一在政府部门大量存在的"准街头官僚"群体问题,指出城管协管员在为城市管理作出贡献的同时,其表现出的以权谋私、妨碍执法及抢夺权威等失范行为,对城市治理、队伍建设和政府形象产生了恶劣影响,亟须治理。然而,由于事权配置失衡,基层治理资源匮乏,协管员身份等因素,使得协管员治理陷入"既离不开又难以有效管理"的"投鼠忌器"式两难困境。认为基层政府应致力于培育正规力量,在协管员等"准街头官僚"群体的报酬上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并明确和加强一线执法队员和协管员间的连带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官僚 准街头官僚 城管协管员 城市管理失范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行动:中国乡村振兴实践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102,共10页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行动 以末为先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