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7
1
作者 朱玉鑫 姚顺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31-3342,共12页
为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选取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的陕西省107个县(区)数据,利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均GDP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 为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选取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的陕西省107个县(区)数据,利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均GDP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从时间上看,陕西省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大部分县(区)已处于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状态,并形成了陕北地区优于陕南地区,陕南地区优于关中地区的空间格局。(2)陕西省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3)退耕还林工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降水量是提升协调度指数的关键因素,气温则是制约协调度发展的约束要素。未来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经济 协调发展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的EKC关系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122,共10页
【目的】 检验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KC互动关系,探索维持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路径。【方法】 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基础上,以人均森林蓄积量为因变量、不变价人均GDP为自变量、社会经济因素为控制变量,基于1986—2015年... 【目的】 检验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KC互动关系,探索维持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路径。【方法】 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基础上,以人均森林蓄积量为因变量、不变价人均GDP为自变量、社会经济因素为控制变量,基于198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构建普通EKC模型和加入控制变量的扩展EKC模型,对比分析回归结果,并寻找不同省份拐点出现的时间路径。【结果】 1) 2种类型EKC模型均支持人均森林蓄积量与经济增长的倒N形关系,人均森林资源随人均收入增长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变过程,扩展EKC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其极小值和极大值拐点对应的人均GDP分别为639.79元和33 560.58元,且当前各省份处于扩展EKC的上升阶段;2) 不同控制变量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作用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扶持与森林资源增长正相关,产业结构与森林资源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而人口规模则与森林资源增长负相关,人口增长将侵占森林资源增长空间;3) 多数省份在1990年之前陆续跨过极小值拐点进入上升通道,而不同省份森林资源到达极大值拐点所需时间有差异,到达极大值拐点的时间基本与地理空间分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呈“东部最早、中部次之、西部最晚”的演变格局。【结论】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处于倒N形曲线关系的上升阶段,森林资源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但森林资源的增长空间将会达到饱和,人均森林资源增长将趋于稳态,可通过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林业投资、引入民间资本等措施,避免各省份人均森林资源到达极大值拐点后的下滑,到达极大值拐点后要引导森林资源向质量提升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经济增长 扩展EKC模型 拐点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生态分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超 牛文浩 +2 位作者 黄怀玉 姚顺波 龚直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73,共12页
为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3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规律,基于1990—2020年共4期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生态风险值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56... 为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3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变化规律,基于1990—2020年共4期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及生态风险值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5616 km^(2),增幅达179%,主要源于林地和耕地的转移变化;ESV在时间上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空间上呈中部低、四周高特征;生态风险在时间上呈不断增加趋势,风险等级向中高风险类型转移,在空间上呈中部高、四周低分布特征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根据ESV与生态风险值分布,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严格管控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与生态保护区4种功能生态分区,其中严格管控区面积呈扩大趋势,重点管控区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而生态保护区面积呈持续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 生态分区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林权改革视角下家庭林地经营效率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翟秋 李桦 姚顺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福建省沙县、顺昌县为例,采用林权改革后的2007~2009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lamquist和Tobit两阶段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测算了南方集体林区家庭林地经营效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林权改革后家庭经营的林地规模与全要素生产... 以福建省沙县、顺昌县为例,采用林权改革后的2007~2009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lamquist和Tobit两阶段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测算了南方集体林区家庭林地经营效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林权改革后家庭经营的林地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而非简单正向或负向关系;林业投资、农户兼业程度、户主年龄对生产效率影响显著,其余变量不显著;家庭林地经营规模偏小,流动性不足;林地经营效率分化明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林地 林权改革 林地规模 DEA—Mlamquist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汇效益视角的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于金娜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39,共6页
考虑到当前世界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碳汇的重视,本文基于碳汇效益内部化和农户与政府行为的相关假设,设计了一个决定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的框架,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碳汇效益函数,并将其纳入土地期望收益... 考虑到当前世界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碳汇的重视,本文基于碳汇效益内部化和农户与政府行为的相关假设,设计了一个决定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的框架,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碳汇效益函数,并将其纳入土地期望收益模型,计算出社会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林木最优轮伐期;同时,将造林补贴纳入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之中,探索激励林农在最优轮伐期内不砍伐条件下,使政府财政支出净现值最小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最后用黄土高原常见的退耕树种刺槐为例进行实证模拟,实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的最佳退耕还林补贴年限为16年,补贴标准的原则是每年给予退耕补贴3 985.93元/hm2,这说明了现有的退耕还林年限还是合理的,但其实际补贴额度则低于研究中的最优补贴额度,说明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户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建议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黄土高原区的补贴标准,这样从考虑碳汇效益的角度出发,可以同时实现农户、政府与社会的三方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贴标准 最优轮伐期 财政支出净现值 碳汇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性的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骆耀峰 刘金龙 张大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09-115,122,共8页
以贵州省300多个林农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围绕林农异质性与集体林权改革中的林农获益状况,运用统计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基于家庭、认知和行动层面的异质性,社区林农从集体林权改革中获益的效果具有差异性。社区内林农经济... 以贵州省300多个林农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围绕林农异质性与集体林权改革中的林农获益状况,运用统计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基于家庭、认知和行动层面的异质性,社区林农从集体林权改革中获益的效果具有差异性。社区内林农经济资本越大、林业资本越多、劳动力资本越多、政治资本越充足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越深,就越容易从林改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较好的效果,反之亦然。基于上述结论,政府在考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时,应该注意和支持社区基层行动者的行动能力构建,特别需要关注基层利益主体由于行动能力差别而导致的获益差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异质性 集体林权改革 获益 差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于金娜 姚顺波 薛彩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61-71,共11页
以2012年四川省农户调研数据为例,从农户的认知态度、农户特征、地块的自然特征、非农化程度、政策变量、林业生产经营特征以及经营林业的外部环境7个角度,探索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个变量均对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 以2012年四川省农户调研数据为例,从农户的认知态度、农户特征、地块的自然特征、非农化程度、政策变量、林业生产经营特征以及经营林业的外部环境7个角度,探索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个变量均对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其中农户的非农特征影响最大。因此,为了实现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要加强造林补贴政策、森林生态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完善补贴激励制度;保证良好的林业经营外部环境;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拓非农就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意愿 后续管理意愿 结构方程(SEM)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达到7.856%,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高达15.77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过度耗用;近10年陕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增强的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2010年已超出其发展潜力,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发展持续性出现矛盾,生态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发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前后农户能力贫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璞 姚顺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56,共4页
文章依据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地区能力贫困的发生机理,并构建可行能力维度及功能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陕西省志丹县退耕还林农户的能力贫困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退耕前后均有95%左右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贫... 文章依据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地区能力贫困的发生机理,并构建可行能力维度及功能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陕西省志丹县退耕还林农户的能力贫困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退耕前后均有95%左右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贫困,而退耕后整体能力贫困水平有小幅下降,但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与社交能力在退耕后受损,处于绝对能力贫困状态。并且发现家庭人均纯收入、地理条件对能力贫困各维度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能力 能力贫困 模糊评价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丰裕和资源依赖不同视角下的“资源诅咒”问题再检验——以陕西省10个地市面板数据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顺波 韩久保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妨碍经济发展、产生"资源诅咒"问题的探讨是在资源依赖和资源丰裕两个视角下进行的,普遍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本身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而资源依赖会导致"资源诅咒"。这与对陕西地区观察的事... 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妨碍经济发展、产生"资源诅咒"问题的探讨是在资源依赖和资源丰裕两个视角下进行的,普遍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本身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而资源依赖会导致"资源诅咒"。这与对陕西地区观察的事实并不相符。以陕西省10个地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源丰裕和资源依赖对各市的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正面效应,这两种视角下"资源诅咒"假说在陕西地区市级层面上均不成立。同时,通过效应传导机制分析了不存在"资源诅咒"的机理,认为在资源丰裕、资源依赖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正面效应超过间接负面效应时,"资源诅咒"不会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地区 资源丰裕 资源依赖 资源诅咒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视角的区域EES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吴棋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通过构建EES系统协调发展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发展模型,以1997—2011年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的时空范围,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榆林市EES系统协调发展整体态势好转,协调类型的转变速度加快,处... 通过构建EES系统协调发展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发展模型,以1997—2011年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的时空范围,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榆林市EES系统协调发展整体态势好转,协调类型的转变速度加快,处于逐步调和阶段,并且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从空间格局分析,EES系统协调发展县际差异显著,形成中心地带和南北两端三个等级板块,呈现由分散到集中、由核心到边缘的空间格局。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视角 EES系统 区域协调发展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基于陕西省志丹县退耕农户的随机前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陕西省志丹县退耕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退耕农户整体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可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农药化肥...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陕西省志丹县退耕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退耕农户整体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可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农药化肥投入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微观因素进行测算,可以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耕地细碎化、人均收入水平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会给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干部身份、外出务工、贷款行为和人均耕地面积则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分析 技术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森林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EKC检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侯孟阳 邓元杰 +1 位作者 姚顺波 刘广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156,共12页
【目的】在空间视角下探究森林质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异质性条件下分析不同地区间存在的差异,并预测不同地区未来演变的时间路径。【方法】基于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框架,建立森林质量与经济增... 【目的】在空间视角下探究森林质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异质性条件下分析不同地区间存在的差异,并预测不同地区未来演变的时间路径。【方法】基于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框架,建立森林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果】1)经济增长对森林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现阶段森林质量与经济增长间表现出U形变化特征,EKC假说得到验证;2)不同地区间的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和华北地区呈倒N形变化,西北地区呈U形变化,西南地区呈负向线性变化,而华南及东南地区不存在EKC关系,现阶段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森林质量未跨过第2个拐点。【结论】考虑不同地区异质性条件进行计量检验能够提供更具差异化的解释,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邻近省市应建立完备的森林经营与保护合作机制、林业产业保障与要素流动机制,并结合自身禀赋条件,寻求森林质量提升、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均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非线性关系 地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补偿均衡定价机制及其理论框架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丁振民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108,共10页
首先从土地利用转移的视角,运用经济学效用理论构建生态用地-经济用地的权衡系统,并以此推演出区域生态补偿定价机制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然后,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剥离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影响之后对现有区域生... 首先从土地利用转移的视角,运用经济学效用理论构建生态用地-经济用地的权衡系统,并以此推演出区域生态补偿定价机制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然后,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剥离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影响之后对现有区域生态补偿的均衡定价方式进行修正。研究结果:①以间接使用价值为计算基础和剔除自然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有效防止区域生态补偿定价的高估,并且遵循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②从省级研究区域来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产生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坡度越高、越靠近阳坡的地方生态环境水平越高。整体来看,气温在5%的生态显著性上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产生正向影响,并且暖湿区域气温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边际贡献大于干旱区域气温的边际贡献,而降水量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影响不显著。③人均生态足迹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边际贡献为-6.989,即人均生态足迹增加1hm2,单位面积上的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减少6.989元。④2015年生态补偿的总金额达到813.496亿元,平均每年增加54.179亿元,并且支付重心沿着“东北-中部-西北”的V型路径进行转移。生态补偿区逐渐突破胡焕庸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特别是西北地区由生态受偿区变为生态补偿区。表明在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的作用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与修复能力在不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均衡定价 理论框架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框架 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的退耕还林农户收入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晓雪 李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300-4303,共4页
基于农户异质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农户收入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对退耕还林影响评价、退耕补贴收入、种养收入、非农就业收入和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对退耕农户人均收入... 基于农户异质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农户收入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对退耕还林影响评价、退耕补贴收入、种养收入、非农就业收入和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对退耕农户人均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耕地块数与面积、退耕地块数与面积和农户离最近镇距离对退耕农户人均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大劳动技能培训投入、优化退耕补贴和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政策建议,以保障退耕区农户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收入 农户异质性 多元线性回归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1 位作者 侯孟阳 翁飞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财政自给率和经济集聚水平起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中国西部和高人口规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该政策具有促进邻近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供给 制度理念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季川陕不同地带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静 万红莲 姚顺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18-5231,共14页
川陕地区处于中国800mm等降水量线过渡带的南北两侧,区内分山、川、原3种地形,是退耕还林(草)最早实施区域。基于2001-2014年的MODIS、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选取10种植被地带数据,采用Sen+MK检验和时滞偏相关等方法,结合重分类后的4种地貌... 川陕地区处于中国800mm等降水量线过渡带的南北两侧,区内分山、川、原3种地形,是退耕还林(草)最早实施区域。基于2001-2014年的MODIS、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选取10种植被地带数据,采用Sen+MK检验和时滞偏相关等方法,结合重分类后的4种地貌类型和6类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分年内生长季、年际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对比、以及植被生长最好的8月与5月、6月、7月、8月、5-6月、6-7月、7-8月、5-8月共8个时间段的相关性3种时间尺度,对川陕地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川陕、陕西和四川年均气温分别以0.02℃/10a、0.01℃/10a和0.03℃/10a(通过0.01显著性水平)的线性速度增加,低于近50年来(1951-2001年)全国的气温增速(0.22℃/10a);2)川陕、陕西、四川尺度上,植被NDVI与同季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一致,与上季的相关性不具一致性。植被NDVI与上季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均高于同季,相较于降水量,与气温呈现出更多的负相关性,其中陕西地区最为显著;3)川陕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不同步,植被生长受气温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降水量相较于气温对陕西地区植被生长的影响更大;气温是四川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在草地、林地和农耕区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DVI 生长季 气温 降水量 相关性 川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效率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彩霞 姚顺波 +1 位作者 于金娜 李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55-263,共9页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效率,该文利用四川省雅安市235户退耕还林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投入产出数据,考虑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异质性,以种苗投入强度和劳动力投入强度作为技术类别的条件变量,建立超越对...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效率,该文利用四川省雅安市235户退耕还林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投入产出数据,考虑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异质性,以种苗投入强度和劳动力投入强度作为技术类别的条件变量,建立超越对数形式的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农户经营不同类别非木质林产品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农户经营的非木质林产品存在林下养殖与药材类、水果与木本药材类、林下粮菜类、干果类4个技术类别,各技术类别的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林下养殖与药材类、水果与木本药材类、干果类和林下粮菜类,要素投入产出弹性不同是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分成不同技术类别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保持或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 效率 林业 农户 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 非木质林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农户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薛彩霞 姚顺波 于金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146,共11页
以四川省雅安市3县的246户农户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特征对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林地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最小;外部环境特征的测量变量... 以四川省雅安市3县的246户农户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特征对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林地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最小;外部环境特征的测量变量中,农户对政府扶持林业经济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外部培训、农户间的影响、经营林地的机会成本对农户经营非木质林产品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林地禀赋特征的测量变量中,林地的细碎化程度、肥沃程度、离家距离影响显著;林业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是农户家庭特征测量变量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木质林产品 农户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56
20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6-72,共7页
基于纳入自然因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1999-2011年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省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林业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7,技术效率损失为12.3%,说明我国林... 基于纳入自然因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1999-2011年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省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林业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7,技术效率损失为12.3%,说明我国林业生产效率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②表征自然因素的4-10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林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程度,是相关林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必须纳入的考虑因子;③由于恶劣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或是制度的不完善等外部因素造成林业平均年际技术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④人均GDP、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和制度变量对技术效率损失产生反向影响,影响效果显著。基于此,提出改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加大对林业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快林业部门结构调整,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向第一线倾斜;加强对森林病虫鼠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促进林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科学计划地增大林地面积,注意提高林地质量及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提高财政支林比重的同时,完善林业专项资金利用途径的监督机制,避免林业财政支出的无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随机前沿分析 技术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