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及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娄]土物理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窦春宇 郭赛楠 +6 位作者 高玉婷 韩燕 薛彦飞 胡昌录 徐虎 杨学云 张树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6-1072,共17页
【目的】秸秆和有机肥高效利用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探讨了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土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合理的养分资源管理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 【目的】秸秆和有机肥高效利用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探讨了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土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合理的养分资源管理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关中平原土上连续9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有机肥投入量定位试验,选择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SNPK)、有机肥替代50%化肥(50%M)以及有机肥替代100%化肥(100%M)、单施化肥(NPK)4个处理小区,采集田间原状土,分析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团聚体稳定性、水分特征曲线、饱和导水率以及非饱和导水率,并测定作物根系生长以及产量。【结果】与单施化肥(NPK)相比,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施用处理基本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团聚体分布比例及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在30 kPa下100%M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NPK处理,其他吸力下各处理土壤含水量整体趋势表现为:NPK<50%M<SNPK<100%M。100%M处理较NPK处理显著提高了表层(0—5 cm)土壤的毛管孔隙体积,并显著提高了土壤亚表层(10—15 cm)无效孔隙的体积。与NPK相比,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施用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但处理间非饱和导水率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表层(0—15 cm)土壤中夏玉米的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对冬小麦根系生长没有显著影响。SNPK和50%M能够维持与NPK处理相近的作物产量和生物量,而100%M较NPK处理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的产量和冬小麦的生物量以及总产量和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夏玉米生物量。【结论】在陕西关中平原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通过连续9年实施秸秆双季还田配合常规化肥和有机肥替代50%化肥的措施,显著改善了土壤持水能力,促进了夏玉米根系生长,而且产量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近。而100%施用有机肥处理降低了养分对玉米产量的贡献,且对土壤物理性状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因此,该区域不适合100%施用有机肥。此外,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替代50%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物理肥力的影响仍需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体系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非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