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坪学双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被引量:8
1
作者 付娟娟 呼天明 杨培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2-1888,共7页
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草坪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坪学双语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学校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 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草坪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坪学双语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学校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探讨了践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草坪学双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在本课程改革中设置“课前–课上–课后”3个教学环节,教师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公正、客观、实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业完成情况,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混合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翻转课堂 草坪学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学学科特色的农业伦理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
作者 何树斌 龙明秀 +4 位作者 崔彦农 卫丽 孙雨豪 康向丽 杨培志 《草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673-2678,共6页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为培养大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强农兴农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面向大二学生开设了16学时的专业基础课-农业伦理学。...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为培养大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强农兴农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面向大二学生开设了16学时的专业基础课-农业伦理学。教学团队聚焦草学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以时、地、度、法4个维度的基本理论为核心框架,强化多学科融合,优化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农业伦理学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传承中国传统农业伦理智慧的自信,强化草业科学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大食物观、大农业观、系统观等国家战略的教育,筑牢学生专业思想;弘扬任继周院士的教育家精神,实现专业铸魂育人的目标。此外,教学团队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多元评价,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农业伦理学课程育人新品牌,学生的农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该探索与实践为兄弟院校开展农业伦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课程思政 多学科融合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增温和刈割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木塔力甫·吾布力 马扶林 +5 位作者 刘小伟 王晓丽 张强 杨聪颖 丁颖 郭梁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8-1390,共13页
青藏高原是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该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对冬季变暖和刈割交互作用的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冬季增温、刈割及其互作试验,探究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碳... 青藏高原是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该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对冬季变暖和刈割交互作用的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冬季增温、刈割及其互作试验,探究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关键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增温和刈割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降低了土壤含水量,特别是增温和刈割互作下土壤温度提高3.98℃,但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34.39%(P<0.001)。冬季增温(P=0.023)和刈割(P=0.025)及其互作(P=0.005)均显著影响土壤pH,土壤速效氮含量仅在冬季增温与刈割互作下变化显著(P=0.020),而其他养分含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较于增温及增温与刈割互作处理,刈割具有更显著的生态效应。刈割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和氮降解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但各处理对土壤磷降解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显著影响。3)研究区土壤中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为主,真菌以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然而,冬季增温、刈割及其互作处理均未显著改变细菌及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负相关。同时,尽管无统计学显著性,土壤含水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较强负相关关系;此外,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与土壤碳和氮降解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刈割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变化可能通过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碳、氮降解酶活性。上述结果丰富和拓展了冬季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与机制的认识,对准确预测高寒草原有机碳及养分动态变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期增温 刈割 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耀彬 王尧 +6 位作者 孙伟成 陈子彦 胡格吉勒 伊如汗 白永飞 杨培志 赵玉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是提升保护地健康管理的前提。由于传统地面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基于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通过选取理想参考系的方法,采用遥感指标构建... 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是提升保护地健康管理的前提。由于传统地面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本研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基于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维度,通过选取理想参考系的方法,采用遥感指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Critic权重分析算法,分草地类型计算各评级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分级(优秀、良好、中等、不健康),最后比较了保护区内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草原湿地3种主要草地类型以及保护区在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两个时间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表明:(1)内蒙古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全部为健康状态,其中22%为优秀,44%为良好,33%为中等;(2)各保护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水平,然而部分保护区的草原生态系统在恢复力维度上仍处于较低的中等水平,亟须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3)与2000—2009年相比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10—2019年呈稳中向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建立的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为保护区健康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草原 健康评价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半灌木移除对云雾山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杨梦茹 王子临 +6 位作者 张志全 拓行行 王亦波 田慧慧 尹子鸣 马晓瑞 李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70,共12页
半灌木扩张草地的适应性和可持续管理是新时期草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宁夏云雾山重度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扩张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短期(2020—2023年)半灌木移除(不移除、每年1次、每年2次)试验,分析植物群落... 半灌木扩张草地的适应性和可持续管理是新时期草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宁夏云雾山重度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扩张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短期(2020—2023年)半灌木移除(不移除、每年1次、每年2次)试验,分析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半灌木移除后,植物群落密度、禾类草和杂类草生物量增加,但总地上生物量无明显变化;群落水平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增大,叶碳含量减小;物种多样性、功能离散度和Rao二次熵增大,功能丰富度先增后减;土壤全氮含量和容重增大,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含水量降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和硝态氮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负相关,功能丰富度与土壤全氮和硝态氮负相关。综上,植被和土壤对短期半灌木移除的响应具有异步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草地的多样性维持和灌丛化草地的控制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灌木移除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植物功能性状 土壤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寇建村 刘军华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基于草业科学专业的特点、“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草业相关的国家政策、科学研究精神、从业者的专业使命、社会责任与担当及其他一些优良的品格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教学实践证明,相关的草... 基于草业科学专业的特点、“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草业相关的国家政策、科学研究精神、从业者的专业使命、社会责任与担当及其他一些优良的品格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教学实践证明,相关的草地生态治理工程、草原法等政策,草业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的坚持与钻研精神,从业者的敬业爱业精神等思政教学元素,从调查问卷和学生的作业中得到了认可,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课程思政 专业特点 社会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鹤 叶彦辉 +4 位作者 李文成 赵宁宁 吕思敏 王向涛 张志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5-2544,共10页
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藏北草地重要的草地类型,围栏封育是高寒草地重要恢复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藏北草地恢复中,而长期围封会导致凋落物堆积,影响植被更新。为探究该两类草地凋落物对种子发芽的具体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凋落... 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藏北草地重要的草地类型,围栏封育是高寒草地重要恢复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藏北草地恢复中,而长期围封会导致凋落物堆积,影响植被更新。为探究该两类草地凋落物对种子发芽的具体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凋落物水浸提液模拟雨水淋溶,探究了其对藏北优势种及伴生种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更明显,其中高寒草原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与发芽指数的抑制最高分别为蒸馏水对照组的75%、75%、79%、64%,而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中各指标则达到对照组的52%、53%、66%、64%;与其他物种相比,凋落物水浸提液对于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对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发芽率有促进效果。此外,紫花针茅对于凋落物化感作用的影响更具有耐受性;而凋落物化感作用对钉柱委陵菜的发芽具有促进效果。因此,在未完全退化草地恢复中可以选择紫花针茅与钉柱委陵菜作为补播种;在使用围栏封育作为退化草地修复方式时进行凋落物清理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从而提高群落密度,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寒地区 草地 凋落物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植被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灌木扩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倩 王博 +4 位作者 樊勇明 路雪娇 覃蓓玲 温仲明 李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0-1419,共10页
半灌木扩张频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草地中,显著改变了地上/地下过程。然而,黄土高原半灌木扩张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orum)扩张强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草地的土壤性质和... 半灌木扩张频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草地中,显著改变了地上/地下过程。然而,黄土高原半灌木扩张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orum)扩张强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草地的土壤性质和细菌群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半灌木扩张草地具有沃岛效应,即中度和重度半灌木扩张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土壤水分含量(P<0.01)。半灌木扩张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OTUs水平),重度半灌木扩张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P<0.01),Shannon,Chao1和ACE指数分别增加1.47%~1.80%,4.62%~6.77%和4.39%~6.8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和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性质显著相关。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碱解氮、全氮、水分、有机碳和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对土壤群落组成差异的解释方差为39.04%。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提高了我们对黄土高原半灌木扩张影响下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灌木扩张 土壤细菌群落 白莲蒿 沃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矮生嵩草根际高效溶磷菌的筛选、鉴定与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武燕茹 杨文权 +6 位作者 刘家庆 寇伟良 鱼杨华 刘倩 张阳灿 李希来 寇建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为挖掘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牧草根际溶磷菌资源,促进退化高寒草地的治理,本研究从青海省门源县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溶磷菌PSB,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 为挖掘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牧草根际溶磷菌资源,促进退化高寒草地的治理,本研究从青海省门源县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溶磷菌PSB,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溶磷与促生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SB为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可在10℃低温下正常生长。溶磷量高于700μg·mL^(-1),可产多种有机酸,其中,草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较高,总有机酸量为7461.88μg·mL^(-1)。同时,有产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ACC脱氨酶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B可以促进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使植株高度增加16%,地上生物量增加12%,植株全磷含量增加10%;接种PSB对土壤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土壤有效磷从0.91 g·kg^(-1)增加到1.97 g·kg^(-1)。综上所述,菌株PSB具有较强的溶磷和促植物生长能力,是高寒地区生产微生物菌肥的优良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际促生菌 溶磷菌 促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寇伟良 杨文权 +6 位作者 李霄 刘家庆 蒋冰青 路昌涛 李佳静 李希来 寇建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藓结皮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中有机质(20.4%~100.7%)、硝态氮(64.9%~161.5%)、铵态氮(93.8%~236.1%)、速效钾(24.3%~50.7%)和全氮(47.0%~67.0%)等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中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坡地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苔藓结皮覆盖后的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也受到坡度的影响,细菌多样性在平地中最高,缓坡地中多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且真菌多样性也为最高。因此,苔藓结皮可以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和坡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苔藓结皮 土壤养分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白三叶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海琳 田小霞 +3 位作者 毛培春 郑明利 付娟娟 孟林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4-1745,共12页
本研究以‘海发’白三叶品种(Trifolium repens‘Haifa’)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1))褪黑素(MT)的方法,探究外源褪黑素对NaCl(100 mmol·L^(−1))胁迫下白三叶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 本研究以‘海发’白三叶品种(Trifolium repens‘Haifa’)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1))褪黑素(MT)的方法,探究外源褪黑素对NaCl(100 mmol·L^(−1))胁迫下白三叶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白三叶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鲜干重(P<0.05)。与NaCl胁迫相比,不同浓度MT叶面喷施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三叶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的下降幅度,提高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其中以150μmol·L^(−1)MT处理对缓解白三叶幼苗受NaCl胁迫的抑制效果最佳。综上,叶面喷施MT能够诱导白三叶幼苗抗氧化能力增强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白三叶幼苗生长发育,增强其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白三叶 盐胁迫 幼苗期 光合作用 抗逆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长度的关联作图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斐斐 李少雄 +8 位作者 刘浩 李海芬 王润风 黄璐 余倩霞 洪彦彬 陈小平 鲁清 曹玉曼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8-556,共9页
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长度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以390份花生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花生成熟期分别测量主茎与侧枝的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选用GAPIT3.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PCA+K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长度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以390份花生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花生成熟期分别测量主茎与侧枝的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选用GAPIT3.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PCA+K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主茎、侧枝节间长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主茎节间与侧枝节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检测到63个主茎节间、侧枝节间长度相关位点。根据关联情况,找到3个显著性关联位点和位点簇。在A04_57397319挖掘到1个与前人共定位的显著性关联位点,并在该处预测到5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为指导花生株型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主茎节间长度 侧枝节间长度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开花时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佳 廖泳俊 +5 位作者 黄璐 鲁清 李少雄 陈小平 金晶炜 王润风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0-1408,共9页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环境下,花生开花时间的变异系数介于3.21%~8.54%之间,存在较丰富的表型变异。花生的开花时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且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得到259个与开花时间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29个位点在2个以上环境中重复出现,分别位于A01、A02、A03、A04、A05、A07、A10、B01、B02、B03、B04、B06、B07、B09染色体上,可解释3.47%~8.58%的表型变异。在29个重复出现位点上下游100kb的置信区间寻找候选基因,共发现159个有功能注释的基因。在重复检测的位点的候选区间中预测到7个与花生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编码R2R3-MYB转录因子、叶绿素a-b结合蛋白、bHLH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FAR1转录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解析花生开花调控遗传机制及花生早熟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开花时间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早熟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金鹏 高士孔 +6 位作者 于乔 赵奕帆 王宗森 高军军 郝小军 呼天明 付娟娟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999,共9页
腐胺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和光合生理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顶峰Ⅲ’为材料,在对照和干旱胁迫下进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腐胺及其合成抑制剂(鸟氨酸脱羧酶抑制... 腐胺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和光合生理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顶峰Ⅲ’为材料,在对照和干旱胁迫下进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腐胺及其合成抑制剂(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DFMO)处理,分析黑麦草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等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外源0.1和1 mmol·L-1腐胺均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抑制作用,其中0.1 mmol·L^(-1)腐胺处理效果更好;与干旱处理相比,外源腐胺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P_(n)、WUE、F_(v)/F_(o)、F_(v)/F_(m),降低了Gs、Tr、Ci和REC;而施用DFMO降低了腐胺的缓解作用。由此表明,外源施加0.1 mmol·L^(-1)腐胺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其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其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腐胺 抗旱性 光合响应 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尺度草地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关系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祁旭阳 王欣雨 +8 位作者 尹子鸣 马晓瑞 杨梦茹 王子临 王亦波 田慧慧 拓行行 张添佑 李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9-1248,共10页
从长时间尺度揭示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变化模式、关系及其潜在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宁夏云雾山典型草原4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利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作为物种多样性的衡... 从长时间尺度揭示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变化模式、关系及其潜在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宁夏云雾山典型草原4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利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作为物种多样性的衡量指标,应用数学分解方法将群落稳定性分解为种群稳定性、异步性、补偿效应和统计平均效应,通过一般线性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了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982—2021年,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均表现为“单峰状”变化模式;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以正相关关系为主;不同机制与群落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且对群落稳定性变异解释度排序为种群稳定性(94%)>异步性(86%)>统计平均效应(64%)>补偿效应(46%)。综上所述,四种机制均贡献了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但统计平均效应比补偿效应更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异步性 种群稳定性 统计平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覆盖对有机猕猴桃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明明 陈慧敏 +3 位作者 王小铁 谭华 陈嘉轩 龙明秀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62-2171,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生草覆盖对有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3年在陕西百恒有机猕猴桃园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定位试验,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生草覆盖为试验处理,以传统清耕为... 为进一步探究生草覆盖对有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3年在陕西百恒有机猕猴桃园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定位试验,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生草覆盖为试验处理,以传统清耕为对照,对行间三年生白三叶耕层0~20 cm土壤的有机碳组分、微生物残体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后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β-1,4-葡萄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水溶性有机碳极显著降低25.87%(P<0.01);土壤细菌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提高了细菌物种负向竞争关系;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和团聚体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认为,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采用白三叶作为生草覆盖不仅有助于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和碳循环酶活性,而且可以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生态结构及功能,进而促进土壤碳循环和有机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残体碳 土壤微生物群落 果园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典型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天胜 付宇鹏 +2 位作者 陈生云 戎战磊 赵传燕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48,共12页
分布在海拔2500~3800m的亚高山草甸是祁连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为区域碳固持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季节动态特征至今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利用2021年全年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数据分析... 分布在海拔2500~3800m的亚高山草甸是祁连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为区域碳固持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季节动态特征至今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利用2021年全年的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祁连山中部天涝池小流域典型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碳组分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亚高山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平均通量呈单谷曲线,生态系统呼吸(Reco)、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平均通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且均在11:00-13:00达到碳吸收峰值,夜晚则是碳排放;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日尺度上NEE受5 cm土壤温度(Ts)控制,Reco与空气温度(Ta)、土壤温度和5 cm土壤含水量(SWC)极显著相关(P<0.01),GPP与Ts、SWC极显著相关;3)在月尺度上,Reco、NEE、GPP均与叶面积指数(LAI)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随着生长季开始,NEE、Reco、GPP逐渐增大,随着生长季结束,各通量组分迅速减小。年NEE为-267.9 g·(m^(2)·a)^(-1),碳汇作用较强。研究结果为祁连山北麓区域围封禁牧的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亚高山草甸 涡度相关 生态系统呼吸 总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晶 杨雪 +3 位作者 张博 晏昕辉 温仲明 李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16,共7页
施肥是当前草地生态系统最常见的人为干扰方式之一,可导致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8年的氮肥(尿素)野外添加试验,分析不同氮肥处理(分别为0、5、10、20、40和80 g... 施肥是当前草地生态系统最常见的人为干扰方式之一,可导致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8年的氮肥(尿素)野外添加试验,分析不同氮肥处理(分别为0、5、10、20、40和80 g·m^(-2))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检验可能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四个潜在机制(物种多样性、物种同步性、投资组合效应和优势度),以明确施肥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为黄土高原恢复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群落稳定性(S)降低,并在施肥处理为20 g·m^(-2)时开始极显著下降(P<0.01)。(2)施肥极显著降低了物种的丰富度(R)和优势度指数(D)(P<0.01),但物种同步性(B)和均值-方差的比例指数(z)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3)物种丰富度(R)与群落稳定性(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优势度指数(D)与群落稳定性(S)不相关。研究认为,在人为施肥干扰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导致群落稳定性下降,表明物种多样性对维持草地群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施肥 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19
作者 陈子彦 王耀彬 +9 位作者 王尧 王扬 陈翔 张健 萨其日 徐国庆 杨培志 白永飞 金晶炜 赵玉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245,共12页
[目的]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导致内蒙古草地植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通过大尺度草地植物多样性时空监测,剖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策略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Landsa... [目的]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导致内蒙古草地植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通过大尺度草地植物多样性时空监测,剖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策略与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利用799个采样点实地调查数据,结合覆盖气候、生产力、土壤、地形、人类活动、功能性状、光谱多样性和栖息地异质性等8个类别的25个变量,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开展2001—2020年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25 hm^(2))预测和变化评估,并揭示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对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预测精度为R^(2)=0.60;气候、生产力与功能性状是预测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2001—2020年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几乎保持不变的区域占总草地面积的67.3%,增加区域占比24.6%,减少区域仅占8.1%;2001—2020年内蒙古草地土地利用变化能解释43.6%的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其解释能力较弱。[结论]多源遥感数据与随机森林模型相结合,可实现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时空监测。过去20年多数区域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稳定,在变化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时间上的变化相关性较高,气候等因子为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监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 遥感监测 时空格局 随机森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羊板粪和颗粒有机肥配施的无客土重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植物生产力分析
20
作者 张玉芳 李希来 +3 位作者 寇建村 金立群 周怡志 马瑞明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5,共10页
探讨以颗粒有机肥和羊板粪为材料的矿区渣土土壤重构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为高寒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在青海木里矿区平地和坡地试验区,分别用不同用量羊板粪和颗粒有机肥构建土壤,羊板粪与矿山渣土配比设4个水平... 探讨以颗粒有机肥和羊板粪为材料的矿区渣土土壤重构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为高寒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在青海木里矿区平地和坡地试验区,分别用不同用量羊板粪和颗粒有机肥构建土壤,羊板粪与矿山渣土配比设4个水平,分别为0:10(0 m^(3)/m^(2),S_(0))、1.5:10(0.03 m^(3)/m^(2),S_(1))、3:10(0.06 m^(3)/m^(2),S_(2))、4.5:10(0.09 m^(3)/m^(2),S_(3)),颗粒有机肥施用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0 kg/m^(2)(M_(0))、1.2 kg/m^(2)(M_(1))、2.4 kg/m^(2)(M_(2))、3.6 kg/m^(2)(M_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羊板粪与颗粒有机肥配施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平地试验区植物地上生物量在M_3S_(0)处理下最大,土壤细菌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在M_(0)S_(1)处理下最大。坡地试验区植物地上生物量在M_(2)S_(3)处理下最大,土壤细菌ACE指数在M_(0)S_(1)处理下最大,Shannon指数在M_(2)S_(1)处理下最大。(2)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是重构土壤主要优势菌。(3)LEfSe分析表明,平地试验区M_(1)S_(0)处理下有4个显著差异的类群,分别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蒂莫内马赛菌(Massilia timonae)、草杆菌科(Oxalobacteraceae)和马赛菌属(Massilia);坡地试验区有6个显著差异的物种,M_(1)S_(0)处理下噬纤维菌目(Cytophagales),M_(1)S_(3)处理下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M_(2)S_(2)处理下厚壁菌门(Firmicutes),M_3S_(0)处理下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和Bacteria,以及M_3S_(2)处理下的BIrii41。(4)土壤容重是影响坡地重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平地试验区采用M_(2)S_(3)处理,坡地试验区采用M_3S_(2)处理,植物地上生物量、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同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矿区 土壤重构 颗粒有机肥 羊板粪 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植物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