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效应评估——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与生态环境治理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帅 王智鹏 +3 位作者 侯孟阳 刘烁华 张晓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6,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旨在改善区域民生、治理生态环境,目前多数研究将其视为准自然实验来探究政策的有效性,却忽视了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产生的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2010—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分析了...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旨在改善区域民生、治理生态环境,目前多数研究将其视为准自然实验来探究政策的有效性,却忽视了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产生的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2010—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分析了其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对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地方政府在其自身要素禀赋和发展理念驱动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作为一种激励性政策,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环境质量的效应,对于生态资源质量的提升未能产生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定性检验后仍旧成立。(2)随着东部地区人口规模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其转移支付规模对于提升东部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效应强于中西部,但改善环境质量的效应要弱于中西部区域。生态转移支付规模越大,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越强。(3)对于财政缺口较大与工业发展缓慢的地区,地方政府加速自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更强,生态转移支付更倾向用于经济发展或公共设施上,而在高度工业化地区,其转移支付规模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当生态保护所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因经济开发所产生的成本,这可能诱致地方政府对于生态转移支付的“反向激励”,生态环境治理将陷入“杯水车薪”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 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 制度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物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与情景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欢 鲜帛彤 +5 位作者 隋明杉 许雅琳 李梦 王雅楠 任彦军 陈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 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0%以上;(2)人均消费、消费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3)通过情景分析,以大豆和蛋类代替肉类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温升1.5℃的目标。此外,水产品和单胃肉的替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论文最后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LCA-IO模型 食物消费结构 情景分析 可持续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约束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彦军 王晓芳 徐文成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7,共15页
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植入商业银行部门,引入了居民消费约束,考察居民消费约束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引入居民消费约束后的扩展模型能够更好的拟... 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植入商业银行部门,引入了居民消费约束,考察居民消费约束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引入居民消费约束后的扩展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中国的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约束明显的减弱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恰当评估居民消费约束状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约束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玉春 彭天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908-10909,共2页
以1953-2006年我国农业财政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两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
关键词 农业财政投入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实施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双重视角
5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共13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其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助力作用,主要表现为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上效应具有长期显著效果,且实施时间越久,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于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效应最弱。机制甄别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财政收支状况改善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国家重点生态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其转移支付规模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具有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效应,且转移支付规模越大,这种效应越强。此外,生态转移支付对于缩小中国东部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最为明显,而在西部区域的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PSM-DID 转移支付 面板门槛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
6
作者 宋曼 张蚌蚌 +1 位作者 宋保胜 马国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5,共11页
【目的】探究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利用归并数据的Tobit模型,采取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 【目的】探究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利用归并数据的Tobit模型,采取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对方程系数进行估计,实证分析耕地细碎化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非农就业在耕地碎片化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耕地细碎化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非农就业在耕地细碎化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区位因素,发现耕地细碎化对山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比平原地区更为显著。【结论】为提高农户收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应当适度提升耕地规模化程度,拓宽低收入人群非农就业渠道,加大山区的综合开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非农收入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黄河中上游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与标准测算
7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4,共14页
本文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与标准测算。基于静态禀赋调整与动态激励原则,本文尝试构建覆盖价值基准核算、区域贡献度评估及激励因子调节的三维补偿计算体系,符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核心目标原则,在一... 本文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与标准测算。基于静态禀赋调整与动态激励原则,本文尝试构建覆盖价值基准核算、区域贡献度评估及激励因子调节的三维补偿计算体系,符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核心目标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现有生态补偿机制。静态禀赋调整维度下,高值区域主要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西部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低值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动态激励调整维度下,青海省南部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转移支付规模的低值区。重分配生态补偿额度研究为优化区域间资金格局、破解公平失衡与激励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规模经济与新经济地理——克鲁格曼理论及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尊 汪红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保罗.克鲁格曼通过分析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对贸易模式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将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融为一体,催生了许多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新研究领域,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理论力量。当前中国面临全...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保罗.克鲁格曼通过分析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对贸易模式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将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融为一体,催生了许多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新研究领域,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理论力量。当前中国面临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充分利用该理论揭示的原理,必将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规模经济 运输成本 新贸易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保罗·克鲁格曼(Panl Krug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探析——以陕西省L区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宜 王征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02,共9页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及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笔者就陕西省L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的实施情况、推进成效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其曾经面临的“人”“地”“钱”等现...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及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笔者就陕西省L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的实施情况、推进成效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其曾经面临的“人”“地”“钱”等现实瓶颈,提炼出其撬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三类型八模式”机制创新,即内驱型为主的土地盘活、资金整合、综合开发模式,带动型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国有企业带动、民营企业带动的模式,以及融合型为主的多村庄融合、多主体融合模式,总结归纳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即应注重因地制宜抓特色以促进产业升级、以改革谋发展、以制度抗风险、坚持农户主体性、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精准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等经验,这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实践探索 模式创新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氢能重卡排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雷 钱思达 +3 位作者 徐黎庆 焦文玲 张鑫 张承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2-299,共8页
为分析在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下发展氢燃料电池重卡相比传统能源重卡有何优势,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发的GREET(Greenhouse gases,Regulated Emissions,and Energy use in Transportation)模型,采用控制变量... 为分析在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下发展氢燃料电池重卡相比传统能源重卡有何优势,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研发的GREET(Greenhouse gases,Regulated Emissions,and Energy use in Transportation)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煤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路径下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和柴油重卡的全生命周期空气污染物气体排放情况,并对可能影响车辆排放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以榆林市重卡车队为例进行车队替换模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氢路径的氢燃料电池重卡相比柴油重卡平均减少了68.74%的各类空气污染物排放;采用煤制氢路径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在CO、NO_(x)和CO_(2)这3种气体的排放水平均低于柴油重卡;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比普通电解制氢平均减少氢燃料电池重卡92.41%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长途氢燃料电池重卡比短途氢燃料电池重卡减少12.57%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采取氢燃料电池重卡替换柴油重卡的策略预计到2030年能减少13.77%的车队整体空气污染物排放。本文在公路运输范畴内对氢能重卡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分析,为后续氢能重卡的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气体排放 GREET模型 重型卡车 氢能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黄玉祥 韩文霆 +2 位作者 周龙 刘文帅 刘军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13-120,共8页
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分析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和转变农户粗放型灌溉方式提供基础。以陕西省温室作物生产地区的10个县(区)17个乡镇的296份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 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分析农户灌溉技术选择的行为和转变农户粗放型灌溉方式提供基础。以陕西省温室作物生产地区的10个县(区)17个乡镇的296份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认知程度直接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已有认知、对现有灌溉方法的满意度、政策补贴的方式和力度、灌水成本、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干部、技术培训经历和种植经验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促进农户对传统灌溉方式的理性认知、拓展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规范农户灌溉行为选择,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技术 水资源 农户 认知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 被引量:32
12
作者 余劲 孙春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1,共3页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 研究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内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力、潜力、模式、效果评价等方面,但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研究尤少。研究结论:应重视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公众参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海泽 赵忠 +1 位作者 渠美 朱海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柠檬酸(CA)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产业化生产中,考虑到国家标准对油脂货架期和油脂中抗氧化剂添加量的要求,确定抗氧化剂TBHQ的最适添加剂量为150mg/kg。【结论】脱毒后的苦杏仁油是营养价值丰富的植物油资源,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利用,150mg/kg的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油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ni系数和Theil's标准的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庆华 牛飞亮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陕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于制定西部大开发下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标准,精确测算了陕西省城乡居民高、中、低层次收入差距,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 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陕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于制定西部大开发下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标准,精确测算了陕西省城乡居民高、中、低层次收入差距,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02年达到阶段性的峰值。弥补了以往定性分析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解决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泰尔熵标准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柳 高建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6-238,共3页
为了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组织信任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对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员对合作社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员对... 为了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组织信任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对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员对合作社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员对合作社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中,合作社与社员的关系影响最大,其次是合作社特征,社员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合作社与社员的关系方面,社员是否认可合作社的动机是关键因素;合作社特征中,分红制度的执行是否公正是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员 组织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理论认识及其 研究趋势 被引量:66
16
作者 孔祥斌 张蚌蚌 +4 位作者 温良友 胡莹洁 雷鸣 姚静韬 辛芸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0,共7页
研究目的: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是进行耕地利用、评价与保护的关键和核心,目前对耕地质量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基础地力和健康等方面,认识的维度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耕地质量的认识,因此,从耕地资源组成要素出发,基... 研究目的: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是进行耕地利用、评价与保护的关键和核心,目前对耕地质量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基础地力和健康等方面,认识的维度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耕地质量的认识,因此,从耕地资源组成要素出发,基于要素—过程—功能角度,构建耕地质量理论框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综合法、总结归纳法与推理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耕地资源综合体的概念,分析了耕地资源综合体的组成要素特征;论述了耕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过程特征,构建了面向多功能的耕地质量要素—过程—功能质量认识框架;论述了耕地质量遗传与变异性、动态变化性特征;提出了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研究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理论认识框架及其提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质量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质量 要素 过程 功能 理论框架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户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增收效应 被引量:92
17
作者 胡伦 陆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6,共13页
运用贫困地区793份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在消除农户个体选择偏误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总收入、人均纯收入、非农总收入... 运用贫困地区793份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在消除农户个体选择偏误后,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总收入、人均纯收入、非农总收入和农业总收入效应分别为25.7%、20.0%、23.5%、29.6%;采用OLS回归和Heckman回归估计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不同来源构成的收入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对农户增收效应在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阶段具有显著个体异质性;作用机制显示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会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形成较强价格效应、拓展市场参与范围、提升人力资本,进而达到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技术 农户增收 精准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自身因素对合作社情感信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卫国强 高建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为合作社吸纳社员、壮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农民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农民对合作社内部情感信任的实际情况,对陕西省几个地方的合作社进行调研得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对农民自身因素与农民对合作社情感信任的相关性进... 为合作社吸纳社员、壮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农民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农民对合作社内部情感信任的实际情况,对陕西省几个地方的合作社进行调研得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对农民自身因素与农民对合作社情感信任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种植规模越大,加入合作社时间越长以及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越大,越容易对合作社产生情感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自身因素 情感信任 合作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谷物进口国营贸易扭曲评估:关税配额分配方式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珊珊 霍学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3,163,164,共13页
针对中国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及福利损失问题,借鉴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贸易扭曲测度理论,构建中国主要谷物进口国营贸易关税等值模型,利用1992—2017年度进口贸易和国内价格等数据,评估基于不同关税配额分配方式的中国小麦、大米和... 针对中国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及福利损失问题,借鉴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贸易扭曲测度理论,构建中国主要谷物进口国营贸易关税等值模型,利用1992—2017年度进口贸易和国内价格等数据,评估基于不同关税配额分配方式的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程度及社会福利损失程度。结果表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可以有效矫正和降低三大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和福利损失;行政化配额分配方式形成谷物进口市场的不同垄断程度,导致小麦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和福利损失最为严重、玉米次之、大米最小。为此,从优化配额分配方式、深化国营贸易企业市场导向改革视角,提出有效降低贸易扭曲程度、改善社会福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扭曲 谷物进口 国营贸易 关税配额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研究——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娟 王志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农地规模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度的耕地规模是提高现代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定量测算农户耕地适度规模,推动耕地有效流转和实现规模化经营,最终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 农地规模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度的耕地规模是提高现代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定量测算农户耕地适度规模,推动耕地有效流转和实现规模化经营,最终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模型,利用阿克苏市5个县区46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投入要素价格和农户劳动力状况的影响下,农户耕地经营存在一个适度的规模。阿克苏市户均耕地适度规模为2.073 hm2,但目前户均耕地面积只有1.319 hm2,因此需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增加耕地经营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耕地经营 适度规模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