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模式下涉农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项为例
1
作者 陈志敏 张静 +2 位作者 冯永忠 贾一波 夏可阳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06-108,114,共4页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明确提出“五育并举”和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涉农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聚焦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专业型高层次农业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自身农业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校地协同机...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明确提出“五育并举”和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涉农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聚焦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专业型高层次农业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自身农业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校地协同机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治理与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出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与综合素质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强,“一懂两爱”情怀深厚、有志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探索构建出双元驱动校地协同涉农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才振兴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 校地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形势·机遇与策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
作者 贾一波 程捍卫 陶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215-217,共3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根据其学科、导师队伍、生源质量和国际化教育等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等现状,从国家重视高度、"三农"问题的破解、"一带一路"战略、农业科技变革等4个方面寻求共性的机遇和突破...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根据其学科、导师队伍、生源质量和国际化教育等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等现状,从国家重视高度、"三农"问题的破解、"一带一路"战略、农业科技变革等4个方面寻求共性的机遇和突破点,着力采取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招生制度改革、过程培养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策略,不断提高西部农林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农林院校 形势 机遇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6—2006年研究生生源情况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静 杨春雷 +1 位作者 郭长荣 商兆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90-194,共5页
从生源的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毕业学校、推免生录取等方面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6-2006年硕、博士研究生生源情况。结果表明,20年来生源稳定增长;硕士生中女性生源增长较快,生源逐渐年轻化,应届生生源增幅较大,本校生源仍占很大... 从生源的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毕业学校、推免生录取等方面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6-2006年硕、博士研究生生源情况。结果表明,20年来生源稳定增长;硕士生中女性生源增长较快,生源逐渐年轻化,应届生生源增幅较大,本校生源仍占很大比例;博士生中女性生源亦有大幅度增长,生源年龄有所增高,考生来源仍以本校为主;推免生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所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仍然偏低,特别是外校推免生生源严重匮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和速度,确保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培养质量的和谐发展;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加大复试权重,注重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源的选拔,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交流,多渠道吸收外校优秀生源,改善"近亲繁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生源 招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贾一波 陈志敏 王小航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农科应用型人才,完善农科人才培养结构体系建设,需大力发展农林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落实农业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具体工作和程序,打通农科专业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通道。以“项目制”招生培养...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农科应用型人才,完善农科人才培养结构体系建设,需大力发展农林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落实农业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具体工作和程序,打通农科专业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通道。以“项目制”招生培养改革为抓手,持续完善“多方参与、四维管理”制度政策,从优化专业学位授权点结构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位授予标准、建设一流导师队伍、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人才培养 项目制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科大类为平台的推免生选拔机制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静 戴开军 +1 位作者 布都会 赵延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1-63,共3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的"农理学科拉通、学科大类推荐"推免生选拔机制改革为例,探索建立了推免生考核评价选拔体系。经过五年的运行,加大了优秀人才选拔力度,提高了推免生生源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了...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的"农理学科拉通、学科大类推荐"推免生选拔机制改革为例,探索建立了推免生考核评价选拔体系。经过五年的运行,加大了优秀人才选拔力度,提高了推免生生源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了推荐免试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推荐免试 考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研究生优秀生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静 杨春雷 +1 位作者 布都会 邵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9095-9097,9099,共4页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在研究生生源方面存在的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学科专业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林院校研究生优秀生源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林院校 优秀研究生生源 生源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 被引量:41
7
作者 张静 刘占德 +1 位作者 杨春雷 布都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5,共5页
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进一步理顺和优化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导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形... 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进一步理顺和优化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导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形成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的培养和奖助体系,从根本上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真正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机制改革 导师责任制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静 张蚌蚌 +2 位作者 布都会 陈帝伊 韩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27,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应用型农业人才 人才培养 “项目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生毅 薛文鹏 杨春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59-163,共5页
阐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理解、背景及驱动因素,以及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形式,从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为视角,结合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形势、实力和发展机遇,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W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群体特征与学校道德教育策略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7676-7678,共3页
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研究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成员类型及学校培养方式和目标的差异,使得研究生群体具有一些异于本科生的特质,这些特质正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 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研究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成员类型及学校培养方式和目标的差异,使得研究生群体具有一些异于本科生的特质,这些特质正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但现实教育过程中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所以导致了道德教育的低效,针对这些现状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提出几点改善研究生道德教育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群体 研究生成员类型 学术道德 道德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品臭氧保鲜监控系统研究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郁晓庆 郭文川 孙先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针对果品臭氧保鲜监控系统的问题,为达到精准控制臭氧浓度的目的,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阀门的调节。为解决系统精确、实时监控的问题,采用罗克韦尔组态软件(CITECT),应用Cicode和SWOPC-FXGP/WIN-C编程原理,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 针对果品臭氧保鲜监控系统的问题,为达到精准控制臭氧浓度的目的,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阀门的调节。为解决系统精确、实时监控的问题,采用罗克韦尔组态软件(CITECT),应用Cicode和SWOPC-FXGP/WIN-C编程原理,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的信息传输,实现了臭氧浓度、冷库温度的计算机实时监控,提高了保鲜的精度,达到了保鲜系统实时监控的目的,从而解决了远程自动控制技术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相结合的问题,实现了保鲜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温度 可编程控制器 远程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柏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玮 马思锦 陈建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9,51,共3页
针对四柏树城市供水水源地供水安全问题,建立了水源地地下水流三维数学模型以及质点示踪模拟模型,计算在给定开采方案作用下,向某点汇流的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进而获取地下水流的水力截获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近期、远期需水量,对... 针对四柏树城市供水水源地供水安全问题,建立了水源地地下水流三维数学模型以及质点示踪模拟模型,计算在给定开采方案作用下,向某点汇流的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进而获取地下水流的水力截获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近期、远期需水量,对水源地相应开采方案的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定,按质点迁移时间分别为100 d、25 a并结合水源地的布井范围划分一、二级保护区,并划定开采后的主要补给区边界为三级保护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源保护区 三维数学模型 质点示踪模拟模型 水力截获区 四柏树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新”理念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一波 薛宏春 王小航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2期134-137,共4页
“四新”建设理念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系统分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从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信息技... “四新”建设理念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系统分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从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学资源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我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思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新”理念 智慧农业 农林人才 模式改革 强农兴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药物搅拌器的研究与设计
14
作者 方基垒 师帅兵 +1 位作者 秦晓辉 董倩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99,共3页
通过对搅拌类型的比较分析,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中低粘度药物的组合搅拌器。这种搅拌器具有无需外加动力、低能耗及低成本等特点,并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此,简述了该组合搅拌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该搅拌器的设计参数和性能参数进行了... 通过对搅拌类型的比较分析,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中低粘度药物的组合搅拌器。这种搅拌器具有无需外加动力、低能耗及低成本等特点,并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此,简述了该组合搅拌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该搅拌器的设计参数和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搅拌器 搅拌系统 搅拌功率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永胜 苏美琼 +2 位作者 李甲贵 靳国杰 李运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35-338,共4页
果酒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及其实践环节薄弱。为此,项目组总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多年来的相关工作研究... 果酒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及其实践环节薄弱。为此,项目组总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多年来的相关工作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校外基地为依托的果酒产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为以产业为依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果酒 培养模式 实践基地 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家关注度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玉环 程杰贤 任健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53,共5页
以梳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2010年送审博士学位论文2784份评审意见为基础,以评审专家关注度指标分析为重点.以论文的成果创新性为核心,构建出新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的“质”和“量”提出实... 以梳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2010年送审博士学位论文2784份评审意见为基础,以评审专家关注度指标分析为重点.以论文的成果创新性为核心,构建出新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的“质”和“量”提出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关注度:博士学位 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水长 杨公明 +1 位作者 薛娟平 张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9-30,42,共3页
挤压膨化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浪费少、无废弃物、原料适用性广、产品种类多、产品营养价值高以及维生素损失少等优点,已成为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为此,基于国内外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挤压膨... 挤压膨化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浪费少、无废弃物、原料适用性广、产品种类多、产品营养价值高以及维生素损失少等优点,已成为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为此,基于国内外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挤压膨化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从技术、科研、产业化推广、政策法规、市场发展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并指出研制实验样机是促进挤压膨化食品产业化、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 挤压膨化 综述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陕蚕六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新华 宋广林 +6 位作者 古巧珍 李会冰 白克明 李玉平 张百忍 秦友华 罗玉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9-662,共4页
依据成对选育理论,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等育种方法,育成了多丝量中系家蚕品种125M和体质强健、易繁的日系家蚕品种241;选配出适合干旱、半干旱北方蚕区饲养的春用多丝量杂交组合125M.锦6B×241.绫4。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 依据成对选育理论,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等育种方法,育成了多丝量中系家蚕品种125M和体质强健、易繁的日系家蚕品种241;选配出适合干旱、半干旱北方蚕区饲养的春用多丝量杂交组合125M.锦6B×241.绫4。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联合鉴定和蚕种场试繁表明,该杂交组合具有产量高(张产茧41.8 kg,比对照种提高10.2%)、茧丝质优良(解舒率80.51%,洁净94.5分)、强健好养、繁育系数高(公斤茧制种量5.45张)等特点,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国家审定标准。新品种定名为陕蚕六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陕蚕6号 春用 多丝量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井取水方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玮 畅俊斌 王俊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43,共6页
文章在分析渗流井井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构建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建立了渗流井取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渗流井取水计算模型。以陕西省悖牛川水源地为例,通过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悖牛川陕西... 文章在分析渗流井井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构建渗流井取水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建立了渗流井取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渗流井取水计算模型。以陕西省悖牛川水源地为例,通过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悖牛川陕西段河谷区地下水渗流井的开采方式。结合具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及有关参数,采用地下水流三维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各渗流井的出水量及其组成。在考虑河流持续断流45d的情况下,计算了断流条件下渗流井出水量的衰减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悖牛川陕西段河谷区地下水渗流井开采方式新增允许开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井 等效渗透系数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允许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后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体内脯氨酸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梅 邓西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以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甘薯(TS)及未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研究在旱后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及未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体内Pro含量的变化与抗氧化的关系。结果显示,连续... 以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甘薯(TS)及未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研究在旱后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及未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体内Pro含量的变化与抗氧化的关系。结果显示,连续36 h胁迫条件下,TS和NT的SOD活性都先降低后升高,但TS的SOD活性始终高于NT。复水后二者SOD活性都下降。持续胁迫时,TS的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NT与之相反,复水后TS和NT的APX活性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复水12 h,TS的APX活性是NT1.5倍.正常条件下和水分胁迫12 h、36 h,复水12、24 h、转基因甘薯体内Pro含量显著高于未转基因甘薯。水分胁迫条件下TS的膜质受伤害程度要轻于NT。实验结果表明,同时转入SOD、APX抗氧化基因后,在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可以更好的对植株体进行保护,及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可以更好进行修复,抗氧化系统可以影响脯氨酸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复水 转基因甘薯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