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五”陕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测算 被引量:6
1
作者 连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共3页
运用C-D生产函数法和增长速度方程法建立了“九五”陕西林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检验,得出陕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37.7%的结论,并对结论作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陕西 林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及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雨昕 胡宁宁 +2 位作者 王丹 孙萌 康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探究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研究区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对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和紫柏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踏查,共选取了20个具有典型植被特征的群落作为样地,通过多元... 为探究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研究区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对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和紫柏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踏查,共选取了20个具有典型植被特征的群落作为样地,通过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对20个样地进行数量分类,使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进行排序,并对分类得到的森林群落总体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20个样地进行MRT分类,得出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油松-白刺花-野棉花群落、辽东栎-覆盆子-蛇莓群落和华山松-巴山木竹-野青茅群落。2)CCA排序揭示了陕西秦岭西段典型森林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明海拔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和坡度。3)研究区域森林群落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沿海拔梯度上升的趋势,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梯度波动不大。综上,海拔是影响陕西秦岭西段森林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陕西秦岭西段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树 典范对应分析 物种多样性 群落分类 秦岭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泽龙 李泽义 +3 位作者 陈邑烜 马孟良 姜在民 蔡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实现对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的科学评价。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最优导向曲线方程分别为H=18.073/{1+exp[-(A-22.571)/9.144]}、H=19.793/{1+exp[-(D-12.218)/6.588]};确定基准年龄为40 a,基准胸径为20 cm,指数级距为2 m,划定10~20 m共6个立地质量等级,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检验结果表明,两表的卡方值均小于临界值,落点检验精度分别为95%和97.5%,达到编表精度要求,均能够良好地反映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2种方法在对4个地区的立地质量评价中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中陕西火地塘林场立地质量最优,宁夏二龙河林场次之,青海北山林场和甘肃洮坪林场立地质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天然次生林 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指数 立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分布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路岳衡 耿贵工 +1 位作者 王路昊 乔枫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pearman、RDA等方法开展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独一味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2)Candidatus_Udaeobacter、RB41属和赤芍铁杆属(Ferruginibacter)是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寡囊盘菌属(Thelebolus)和地霉菌属(Geotrichum)为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3)不同地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多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大武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低;大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歇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4)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独一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5)细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Telmatobacter、Flaviaesturariibacter和真菌Seimatosporium、Ochronectria为独一味根际土壤的关键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筛选独一味促生或生防有益功能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核心微生物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4种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云鹏 王国栋 +1 位作者 张社奇 党亚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采用分形模型 ,研究了陕西 4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粒径的重量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 0~ 3。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 ,表现为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 ,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分形维... 采用分形模型 ,研究了陕西 4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粒径的重量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 0~ 3。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 ,表现为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 ,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分形维数不仅受粘粒含量的支配 ,还与土壤质地的均一程度有关 ,土壤质地均匀指数 Iu与分形维数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特征 土壤结构 粘粒含量 土壤质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照祥 张文辉 +1 位作者 李军乔 山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4-258,共5页
栓皮栎种群动态模型能阐明其自然种群动态的规律,揭示种群的内在机制和对种群行为进行预测.矩阵模型是一种i状态分布方法,依靠矩阵形式来处理种群的特征分布,可以模拟和预测种群中各个年龄组的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它能够从目前已... 栓皮栎种群动态模型能阐明其自然种群动态的规律,揭示种群的内在机制和对种群行为进行预测.矩阵模型是一种i状态分布方法,依靠矩阵形式来处理种群的特征分布,可以模拟和预测种群中各个年龄组的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它能够从目前已知的年龄结构及种群的生存率和生育率,来推测种群的未来年龄结构.在研究栓皮栎种群动态时,也借用该模型对栓皮栎种群各年龄组的结构和数量动态作出预测.Leslie矩阵模型就是该模型中的一种,利用该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栓皮栎种群的自然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发现,从分布中心到分布边缘,随着生境的差异,栓皮栎种群产生幼苗的年龄级、内禀增长率、生育力和幼苗的数量都发生变化,预测结果与实际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表明Leslie矩阵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反映种群动态的模型.模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态学意义确切,应用精度高,从而达到准确预测栓皮栎种群动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种群动态 模型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靖 杨秀萍 姜在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3,共5页
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1 2 1科 5 2 2属 1 0 88种。木本植物 465种 ,草本植物 62 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46种。植物特有性较高 ,特有植物 5 0 4种。资源植物丰富 ,分为药用、观赏... 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1 2 1科 5 2 2属 1 0 88种。木本植物 465种 ,草本植物 62 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46种。植物特有性较高 ,特有植物 5 0 4种。资源植物丰富 ,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 1 0大类。植物垂直分布明显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其中森林面积 5 30 66hm2 ,占总面积的 94.1 % ,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也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依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保护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双低油菜硫苷含量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尚毅 李殿荣 +3 位作者 田建华 陈文杰 袁红玉 张继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3-648,共6页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咸阳>大荔>汉中,地区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品种间硫苷含量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以P01-10品种稳定性最好; 2 在测定的8个硫苷组分中,变幅最大的5个组分依次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和2羟基-4-戊烯基硫苷,极差分别为:5.70、2.69、1.70、1.31和1.03μmol/g,变异系数分别为:17.59%、16.41%、58.84%、10.21%和50.32%,其中以3-丁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好,4-戊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差; 3 籽粒中硫苷与含油量、千粒重及容重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948和0.656,通径和偏相关分析表明,仅硫苷与千粒重偏相关显著为-0.859,含油量和容重是通过千粒重来影响硫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硫苷含量 硫苷组分 生态条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褚胜利 李登武 李景侠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个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Zucc.)种群15个样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v/m值、负二项参数、聚块性指数、丛生指数、...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个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Zucc.)种群15个样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v/m值、负二项参数、聚块性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和Morisita指数分别为1.98、1.84、1.54、0.98、2.79和1.54。随着径级的增大,聚块性指数逐渐减小,种群的聚集程度也减小,Ⅶ级大树呈随机分布,该种群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调查发现,人为干扰对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种群 府谷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格局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雪莉 卜书海 +1 位作者 冯学运 李旭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应用路线调查法对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目7科11属15种。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数的73.3%。同时,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两栖动物中有13... 应用路线调查法对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目7科11属15种。从地理型分析,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数的73.3%。同时,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两栖动物中有13种为中国特有种,占总数的86.7%。其中,宁陕齿突蟾和南江齿蟾为太白县境内新记录种,南江齿蟾亦是陕西境内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 宁陕齿突蟾 南江齿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种源香椿天然类型叶的结构与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宏安 陈铁山 +2 位作者 范龙霞 吕延琴 刘丽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采用比较解剖的研究方法对同一生境条件下栽培的陕西省种源血椿、粉椿和绿椿类型叶片结构及抗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椿、粉椿和绿椿类型在解剖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血椿类型结晶细胞较多,对碱性土壤适应性强;栅栏组织/叶肉比值大,比... 采用比较解剖的研究方法对同一生境条件下栽培的陕西省种源血椿、粉椿和绿椿类型叶片结构及抗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椿、粉椿和绿椿类型在解剖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血椿类型结晶细胞较多,对碱性土壤适应性强;栅栏组织/叶肉比值大,比粉椿和绿椿的抗旱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类型 比较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艳 覃海宁 +3 位作者 武建勇 孙成仁 吴振海 陈建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905种,隶属于126科501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121科490属890种(双子叶植物108科401属762种,单子叶植物13科89属128种)。中国特有属20属,中国特有种261种。该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丰... 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905种,隶属于126科501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121科490属890种(双子叶植物108科401属762种,单子叶植物13科89属128种)。中国特有属20属,中国特有种261种。该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丰富,特有程度高;区系成分复杂,表现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以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横断山脉地区的交汇地带,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与周邻联系广泛;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较多的残遗植物;珍稀保护物种丰富,共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级保护植物4种,级2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增长模拟与预测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照祥 张文辉 山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1-915,共5页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差分、周期的方法,对植物种群的增长进行模拟与预测.在陕西的秦岭、汉中、黄龙地区选择林相整齐、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标准地,设置样方40个,对各样方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通过优势木解析的方法,测得栓皮栎种群胸径...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差分、周期的方法,对植物种群的增长进行模拟与预测.在陕西的秦岭、汉中、黄龙地区选择林相整齐、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标准地,设置样方40个,对各样方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通过优势木解析的方法,测得栓皮栎种群胸径的实际生长量,运用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栓皮栎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生长的时间序列模型,四个模型所得的各个样地栓皮栎胸径生长的模拟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其模拟平均误差都在1.5%以内,平均精度达到97.8%,模拟效果较好.经检验,该模型预测胸径的生长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高等优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种群增长模拟与预测预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种群 时间序列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诚 刘培亮 +1 位作者 卢元 姜在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88,共3页
研究报道了陕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1变种: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的短喙凤仙花(Impatiens rostellata)和撕裂萼凤仙花(I.lacinulifera),蔷薇科(Rosaceae)的腺叶扁刺蔷薇(Rosa sweginzowii var.glandulosa)。
关键词 陕西 植物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报春花科1种新记录植物--直立点地梅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培志 吴振海 +1 位作者 王佺珍 呼天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3-405,共3页
报道了陕西报春花科1种新记录植物,直立点地梅(Androsace erecta)。
关键词 直立点地梅 新记录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卷叶病毒陕西分离物外壳蛋白(C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颜永杰 吴宽 +2 位作者 张珏 高云芳 谢海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3-476,共4页
目的分析预测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方法应用DNA-MAN软件、ExPASy中的ProtParam工具,SignalP,LipoP程序,TMHMM,PSIPRED和3D-PSSM等方法,分析PLRV.CP的核苷酸基本特征、蛋白质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可溶性、信... 目的分析预测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方法应用DNA-MAN软件、ExPASy中的ProtParam工具,SignalP,LipoP程序,TMHMM,PSIPRED和3D-PSSM等方法,分析PLRV.CP的核苷酸基本特征、蛋白质理化性质、亲疏水性、可溶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保守区域、三级结构等。结果陕西PLRV.CP,与已报道的PLRV.CP高度同源。蛋白序列分析显示无跨膜螺旋结构,不属分泌蛋白,是可溶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不含转角。三级结构保守区预测表明,该蛋白属于黄化病毒属外壳蛋白成员。结论对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探索抗病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卷叶病毒 外壳蛋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未来5~6月份降水趋势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经民 戴夏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小波分析与毛毛虫-谱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树木年轮为代用资料,对关中地区未来20 a的5~6月份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5~6月份,降水序列20 a周期成分在2005年达到谷值后逐渐上升,在2016年达到峰值;9~10 a周期成分表现为降水... 采用小波分析与毛毛虫-谱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树木年轮为代用资料,对关中地区未来20 a的5~6月份降水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5~6月份,降水序列20 a周期成分在2005年达到谷值后逐渐上升,在2016年达到峰值;9~10 a周期成分表现为降水的主要趋势在2013年和2023年达到谷值,在2010年和2019年达到峰值.从峰值到谷值的下降速度较快,时间为3 a;从谷值到峰值上升平缓,需要6~7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树木年轮 降水趋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资料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斌 郭晓思 +1 位作者 陈彦生 吴振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38-1939,共2页
报道了陕西省种子植物分布的1新记录属、7新记录种.新记录属为亚麻荠属(十字花科),7个新记录种分别为梵净山菝葜(百合科)、鄂西小檗(小檗科)、堇叶碎米荠、亚麻荠(十字花科)、矮生栒子(蔷薇科)、长梗玄参(玄参科)及云雾忍冬(忍冬科).
关键词 陕西 被子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兰科一新记录属--布袋兰属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诚 姜在民 +2 位作者 崔宏安 易华 党高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5,共2页
报道了陕西兰科一新记录属——布袋兰属(Calypso Salisb.)及一新记录种——布袋兰(Calypso bulbosa(L.)Oakes)。
关键词 陕西 新记录 布袋兰属 布袋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几种土壤粘粒的表面固有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张兴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表面络合模式中的恒定容量模式 (CCM)、三层模式 (TL M)均不同程度适应于描述土壤粘粒表面的固有特征。 TL M图解法的单外推法既可求出表面酸度常数 ,同时也可求出介质阳离子的络合常数 ;供试土壤粘粒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 p Kinta2 在 5 ... 表面络合模式中的恒定容量模式 (CCM)、三层模式 (TL M)均不同程度适应于描述土壤粘粒表面的固有特征。 TL M图解法的单外推法既可求出表面酸度常数 ,同时也可求出介质阳离子的络合常数 ;供试土壤粘粒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 p Kinta2 在 5 .1 1~ 6 .4 4 ,且呈现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同一土壤粘粒在不同介质中的固有酸度常数也有明显的差异 ,p Kinta2 (Ca2 + ) <p Kinta2 (K+ ) <p Kinta2 (Na+ )。供试介质阳离子表面络合常数的大小为Kint Ca2 + >Kint Na+ ,Kint 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土壤粘粒 表面固有特征 表面酸度常数 表面络合常数 电荷零点 电位滴定 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