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3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小分子药物triptolide诱导细胞自噬的新机制
1
作者 黄海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3,共1页
2015年12月29日,Oncotarget杂志(IF=6.359)在线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雷鸣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riptolide induces protective autophag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CaMKKβ-AMPK signaling pathway in prostate c... 2015年12月29日,Oncotarget杂志(IF=6.359)在线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雷鸣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riptolide induces protective autophag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CaMKKβ-AMPK signaling pathway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DOI:10.18632/oncotarget.6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TOLIDE 细胞自噬 TRIPTERYGIUM 雷公藤 protective 生命科学 AMPK 活性成分 农业杀虫剂 小分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22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洁 陈一朵 刘建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资料,以201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刊发文章总量的5%为标准遴选出的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专题、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作者、第一作者机构和排名前20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为组稿、约稿和筛选优质稿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学报》2013-2022年共刊发论文1266篇,总被引频次为32051次,从中遴选出高被引论文63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为830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5.92%。63篇高被引论文均属学报特色栏目——“三农”问题研究的下设专题论文,此栏目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73.02%,“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电商”3个专题高被引论文表现抢眼。在高被引论文获助的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项,占31.75%,是获助的主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居于第2位。高被引论文中作者的职称(学历)居前3位的分别是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高被引论文占到了总数的38.10%,表明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发表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3位。来源论文机构总被引频次的排序前5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前20篇论文的统计结果与前面的统计情况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个专题的高被引论文占了几近一半。鉴于以上结果,今后应继续做好选题策划,持续加强“三农”问题研究特色栏目建设。组稿约稿中要扩大核心作者群,积极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打造高水平服务团队,提升论文学术水平;大力推进新媒体融合出版,提升学术成果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被引论文 被引频次 学术质量 学术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鸟类调查 被引量:12
3
作者 卜书海 郑雪莉 陈铁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应用路线调查法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鸟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共分布鸟类有33种,录属8目,21(亚)科。其中,留鸟23种,夏侯鸟8种,旅鸟2种。北校区优势种类有鸽形目的珠颈斑鸠、雀形目的家燕、灰喜... 应用路线调查法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鸟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共分布鸟类有33种,录属8目,21(亚)科。其中,留鸟23种,夏侯鸟8种,旅鸟2种。北校区优势种类有鸽形目的珠颈斑鸠、雀形目的家燕、灰喜鹊、乌鸫及麻雀;南校区则以麻雀、珠颈斑鸠、金腰燕、灰椋鸟及金翅雀为主要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校园 鸟类 数量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建党 杨淑慎 +1 位作者 秦宝福 邵景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779,共2页
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工程素质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科学导论》教材中补充基因沉默技术相关内容的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麻鹏达 刘晶莹 梁宗锁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0-101,107,共3页
《生命科学导论》教材版本众多,但这些教材在现代生物技术介绍方面普遍缺乏更新。基因沉默技术在当今后基因组时代,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在《生命科学导论》教材现代生物... 《生命科学导论》教材版本众多,但这些教材在现代生物技术介绍方面普遍缺乏更新。基因沉默技术在当今后基因组时代,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在《生命科学导论》教材现代生物技术一章中补充基因沉默技术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导论 基因沉默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时俱进 推进植物科学的进步——1981~2002年西北植物学报载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行勇 黎斌 潘新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21-1127,共7页
对 西北植物学报 1 981~ 2 0 0 2年的载文从数量及其年度变化、学科分布、空间分布、著作者情况、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引文情况及出版专集情况等 7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表明 , 西北植物学报 具有 4个鲜明特点 :1信息量大 ,... 对 西北植物学报 1 981~ 2 0 0 2年的载文从数量及其年度变化、学科分布、空间分布、著作者情况、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引文情况及出版专集情况等 7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表明 , 西北植物学报 具有 4个鲜明特点 :1信息量大 ,内容新颖 ,发表论文多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广泛关注的植物学重大科研成果 ,对西北地区植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期刊定位准确 ,栏目安排合理 ,具有独特的风格 ,内容基本涉及植物学各分支学科 ,且其分布比较均匀合理 ,是一份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3作者队伍以西北地区为主体 ,兼有国内其它省、市、区及海外的研究人员 ,体现了期刊来稿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4载文多受到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 ,引文量较大 ,近期引文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植物学报》 载文 统计分析 期刊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维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5055-15056,15085,共3页
通过对近年来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切身体会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的思考,结合国内外知名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对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并对此专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生物科学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武春芳 杨媛媛 李绍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6-68,共3页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的平台和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农林院校新生多数对在大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持积极、正面的态度,但也有少数新生在人际交往中消极、被动,择友功利化,与舍友相处困难矛盾较多,遇到困难时...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的平台和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农林院校新生多数对在大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持积极、正面的态度,但也有少数新生在人际交往中消极、被动,择友功利化,与舍友相处困难矛盾较多,遇到困难时会冒然选择求助对象。高校教育者应加强对大学新生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以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大学新生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泽龙 李泽义 +3 位作者 陈邑烜 马孟良 姜在民 蔡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 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设置红桦天然次生林临时样地85块,以年龄-树高、胸径-树高数据为依据,选取常用的9个树木生长模型拟合导向曲线,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并采用2种方法对4个不同地区的立地质量进行比较,实现对西北地区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的科学评价。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最优导向曲线方程分别为H=18.073/{1+exp[-(A-22.571)/9.144]}、H=19.793/{1+exp[-(D-12.218)/6.588]};确定基准年龄为40 a,基准胸径为20 cm,指数级距为2 m,划定10~20 m共6个立地质量等级,编制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检验结果表明,两表的卡方值均小于临界值,落点检验精度分别为95%和97.5%,达到编表精度要求,均能够良好地反映红桦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2种方法在对4个地区的立地质量评价中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中陕西火地塘林场立地质量最优,宁夏二龙河林场次之,青海北山林场和甘肃洮坪林场立地质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天然次生林 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指数 立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SAT2与LsAAE3互作调控山黧豆ODAP水平
10
作者 刘晓宁 张颖 +5 位作者 蔡曼蕾 马昊 苗智博 曹宁 连荣芳 徐全乐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0-2227,共8页
丝氨酸乙酰基转移酶LsSAT2(serine acetyltransferase,SAT)是山黧豆中神经活性成分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β-ODAP)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进一步分析LsSAT2的功能及其活性调控,本研究... 丝氨酸乙酰基转移酶LsSAT2(serine acetyltransferase,SAT)是山黧豆中神经活性成分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β-ODAP)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进一步分析LsSAT2的功能及其活性调控,本研究构建了LsSAT2过表达山黧豆毛状根株系,利用免疫沉淀和质谱联用技术(immunoprecipitation mass spectrum,IP-MS)筛选到了LsSAT2的潜在互作蛋白草酰辅酶A合成酶LsAAE3,通过蛋白对接、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蛋白质下拉试验(pull down assay)等进行蛋白互作验证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P-MS从LsSAT2过表达山黧豆毛状根株系中筛选到其潜在的互作蛋白LsAAE3;Y2H和Pull down试验证实了LsAAE3与LsSAT2存在蛋白互作关系;蛋白对接分析表明,LsSAT2通过羧基末端与LsAAE3发生蛋白互作。LsSAT2在山黧豆毛状根株系中的过表达使得β-ODAP水平相比对照降低52.4%,LsAAE3在山黧豆毛状根株系中的过表达则使得β-ODAP水平升高55.9%。上述结果加深了对山黧豆β-ODAP生物合成调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黧豆 三七素 丝氨酸乙酰基转移酶 草酰辅酶A合成酶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矮生嵩草根际高效溶磷菌的筛选、鉴定与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燕茹 杨文权 +6 位作者 刘家庆 寇伟良 鱼杨华 刘倩 张阳灿 李希来 寇建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为挖掘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牧草根际溶磷菌资源,促进退化高寒草地的治理,本研究从青海省门源县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溶磷菌PSB,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 为挖掘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牧草根际溶磷菌资源,促进退化高寒草地的治理,本研究从青海省门源县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溶磷菌PSB,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溶磷与促生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SB为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可在10℃低温下正常生长。溶磷量高于700μg·mL^(-1),可产多种有机酸,其中,草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较高,总有机酸量为7461.88μg·mL^(-1)。同时,有产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ACC脱氨酶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B可以促进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使植株高度增加16%,地上生物量增加12%,植株全磷含量增加10%;接种PSB对土壤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土壤有效磷从0.91 g·kg^(-1)增加到1.97 g·kg^(-1)。综上所述,菌株PSB具有较强的溶磷和促植物生长能力,是高寒地区生产微生物菌肥的优良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际促生菌 溶磷菌 促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寇伟良 杨文权 +6 位作者 李霄 刘家庆 蒋冰青 路昌涛 李佳静 李希来 寇建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藓结皮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中有机质(20.4%~100.7%)、硝态氮(64.9%~161.5%)、铵态氮(93.8%~236.1%)、速效钾(24.3%~50.7%)和全氮(47.0%~67.0%)等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中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坡地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苔藓结皮覆盖后的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也受到坡度的影响,细菌多样性在平地中最高,缓坡地中多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且真菌多样性也为最高。因此,苔藓结皮可以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和坡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苔藓结皮 土壤养分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分布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岳衡 耿贵工 +1 位作者 王路昊 乔枫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重要药用植物,探究独一味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开发和推广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有着重要价值。以青藏高原5个独一味主产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pearman、RDA等方法开展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独一味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2)Candidatus_Udaeobacter、RB41属和赤芍铁杆属(Ferruginibacter)是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寡囊盘菌属(Thelebolus)和地霉菌属(Geotrichum)为独一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属。3)不同地区独一味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多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高,大武地区土壤细菌群落丰度最低;大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歇武地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最低。4)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是影响独一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5)细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Telmatobacter、Flaviaesturariibacter和真菌Seimatosporium、Ochronectria为独一味根际土壤的关键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筛选独一味促生或生防有益功能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核心微生物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适宜采收期的多指标综合评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楠 李佳静 +4 位作者 范思媛 于前前 赵萌 刘景玲 董娟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目的】通过五味子果实颜色及内在成分含量变化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为以果实色泽变化程度指导适宜采收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五味子果实转色起,依序采收5批次不同颜色的果实,测定各批次样品的L^(*)、a^(*)、b^(*)、叶绿素、花色... 【目的】通过五味子果实颜色及内在成分含量变化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为以果实色泽变化程度指导适宜采收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五味子果实转色起,依序采收5批次不同颜色的果实,测定各批次样品的L^(*)、a^(*)、b^(*)、叶绿素、花色苷、多酚、黄酮、多糖含量及五味子醇甲、醇乙、酯甲、酯乙、甲素、乙素、丙素含量;观测果实体积、干质量、鲜质量等基础指标及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糖酸物质含量,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确定适宜采收期的评判指标。【结果】随着五味子果实由绿变红,a^(*)由负到正不断增大,L^(*)和b^(*)值不断减小,叶绿素含量下降,花色苷含量上升;果实横径、纵径、体积、鲜质量、干质量均不断增大;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断增多;关键药效成分醇甲及总木脂素含量持续显著下降;其他药效成分黄酮、多酚含量降低,多糖含量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转色期间,红绿色度a^(*)与横径、纵径、体积、鲜质量、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次生代谢产物五味子醇甲、醇乙、乙素、总木脂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绿色度a^(*)与大多数指标显著相关,可作为关键指标指导五味子适宜采收期的判定。以五味子木脂素含量和果实质量为首要因素,兼顾外观性状、果实成熟度和多酚、黄酮含量,确定果实外观呈白绿或斑驳粉色是五味子的适宜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果实颜色 木脂素 适宜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沙冬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瑛斌 付国香 郝文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4-865,共12页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耐旱植物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抗旱机制和拥有大量的候选基因是必要的。耐旱植物是了解耐旱机制和挖掘耐旱基因的优秀材料。以小沙冬青为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胁迫开始...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耐旱植物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抗旱机制和拥有大量的候选基因是必要的。耐旱植物是了解耐旱机制和挖掘耐旱基因的优秀材料。以小沙冬青为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胁迫开始后0、1、3、6、12 h的小沙冬青幼苗叶片光合色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含量,利用RNA-Seq技术对小沙冬青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沙冬青叶片中可溶性糖、Pro、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SOD、POD对干旱响应迅速,活性显著增加,这对消除干旱引起的过量活性氧具有重要作用。而CAT在12h内未对干旱做出有效响应。转录组分析鉴定到1518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差异表达基因有805个,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和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相近。在GO富集分析中,这805个基因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和“脱落酸激活信号通路的负调控”途径中大量富集。P值最小的四条通路(“叶绿素结合”、“光系统Ⅱ”、“光合作用”,“光捕捉、光系统Ⅰ”)均与光合作用相关。KEGG分析表明,共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包括“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在内的6条代谢途径中。在小沙冬青中,7-羟甲基叶绿素a还原酶在干旱胁迫下持续下调表达,抑制了叶绿素的降解,有效保护了光合系统。研究重点关注了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途径,发现脱落酸信号通路发生明显改变。此外,茉莉酸信号通路中茉莉酸ZIM结构域蛋白(JAZ)的响应相较于其他物种有明显的不同。研究结果为小沙冬青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证据,为后续抗旱相关候选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沙冬青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及硒肥后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小平 魏昌华 +6 位作者 张立君 夏曾润 宋仕勤 刘乔斐 唐德剑 朱晓妮 吕金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0,共12页
【目的】研究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根施硒肥对茶叶硒含量的提升作用,为富硒茶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等9区县的521份茶叶样品为对象,分析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的分布特... 【目的】研究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根施硒肥对茶叶硒含量的提升作用,为富硒茶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等9区县的521份茶叶样品为对象,分析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从安康9区县采集107组茶叶及其根际土壤,分析二者硒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小区根施硒肥试验,研究施硒量(0,225,450和675 g/hm^(2))和施硒后时长(0,1.5,3,16和26月)对茶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①521份茶叶样本硒含量的变幅为0.003~3.99 mg/kg,变异系数为157.35%,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参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556-2018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600-2002中的富硒茶判定依据,安康地区茶叶富硒率分别为41.46%和25.14%。②安康地区茶叶与其根际土壤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293,P<0.01),土壤硒含量达到0.49和0.85 mg/kg时,茶叶硒含量分别为0.15和0.25 mg/kg,达到了富硒茶DB 61/T 556-2018和NY/T 600-2002标准。茶叶硒生物富集系数为0.06~1.44,变异系数为74.11%,各取样点茶叶硒生物富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茶叶硒生物富集系数与其根际土壤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1708,P>0.05)。③根施硒肥225 g/hm^(2)后1.5个月,茶叶硒含量从施硒前低于0.11 mg/kg提高到0.28 mg/kg以上,连续2年均可达到富硒茶DB 61/T 556-2018标准,茶树根部施硒量和施硒时长对茶叶硒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对于土壤硒含量低于0.49 mg/kg的茶园,建议采茶前1.5个月根施硒肥225 g/hm^(2)以提高茶叶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茶 硒含量分布 硒肥后效 安康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金属尾矿地根瘤菌的重金属抗性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建强 段晓丹 +3 位作者 崔广玲 唐静 朱闻斐 韦革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对分离自陕西、甘肃金属尾矿废弃地寄主为刺槐、鸡眼草、草木樨等23种豆科植物的188株根瘤菌进行了7种重金属的抗性分析、最大抗性水平(MRL)的确定和抗性菌株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之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菌... 对分离自陕西、甘肃金属尾矿废弃地寄主为刺槐、鸡眼草、草木樨等23种豆科植物的188株根瘤菌进行了7种重金属的抗性分析、最大抗性水平(MRL)的确定和抗性菌株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之间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菌株表现出对Hg2+、Cd2+、Cr6(+<0.5mmol·L-1)敏感,而对Pb2(+<2.5mmol·L-1)不敏感。在液体培养基中,CCNWSX0403和CCNWSX0360可耐受4.0mmol·L-1Zn2+,分别可耐受2.4mmol·L-1和2.8mmol·L-1Cu2+,CCNWGS0139可耐受0.4mmol·L-1Hg2+,CCNWSX0003可耐受2.4mmol·L-1Ni2+,CCNWGS0284和CCNWGS0142可耐受4.8mmol·L-1Pb2+。9株抗性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分析表明:CCNWGS0122和CCNWSX0003分别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4株对Pb2+、Hg2+耐受性较强的菌株CCNWSX0386、CCNWGS0139、CCNWGS0284和CCNWGS0142均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3株菌CCNWGS0309、CCNWSX0403和CCNWSX0360对Cu2+、Zn2+耐受性较好。总体上Agrobacterium对Hg2+和Pb2+的耐受性较好,Bradyrhizobium比Rhizob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有较强的重金属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重金属 抗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能竞争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彭晓邦 蔡靖 +2 位作者 姜在民 张远迎 张硕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552,共8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改善渭北黄土区脆弱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该区具有代表性的核桃(Juglans regia L.)、李子(Prunus salicina),绿豆(秦豆6号)、辣椒(陕椒981)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农林复合系统...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改善渭北黄土区脆弱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该区具有代表性的核桃(Juglans regia L.)、李子(Prunus salicina),绿豆(秦豆6号)、辣椒(陕椒981)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对光能分布、农作物生长、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合模式下,玉米、辣椒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生物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距树行愈近,影响愈大。叶片水势与玉米、辣椒的光合速率、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不相关或负相关。而10-20 cm土壤含水量与绿豆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辣椒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正相关。但绿豆、辣椒的生产量与其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性,这说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能竞争是导致间作绿豆、辣椒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速率 生产力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SRT及大学生科研素质全程化培养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玉平 张帆 +3 位作者 魏安智 王云 黄海瀛 梁宗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42-148,共7页
从国内外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SRT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经费上的制约因素,提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指导思想、计划目标、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并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SRT 高校 大学生 科研素质 培养模式 项目管理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盐碱土主要植物丛枝菌根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盛敏 唐明 +2 位作者 迪丽努尔 王亚军 牛振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对西北地区盐碱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14科29种植物中,除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 Maxim.)外,其余植物均被菌根真菌侵染,侵染比例为96.55%;在过去认为不被侵染的莎草科(Cyperaceae)和藜科(Che... 对西北地区盐碱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14科29种植物中,除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 Maxim.)外,其余植物均被菌根真菌侵染,侵染比例为96.55%;在过去认为不被侵染的莎草科(Cyperace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中,发现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 C.A.Mey.)、筛草(Carex kobomugi Ohwi)、盐角草(Saliconia europaea L.)、碱蓬(Suaeda glauca Beg.)和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Moq.)有侵染现象;所调查的乔木和草本类植物的菌根植物比例为100%,灌木植物为87.50%;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以A型为主,占65.52%,P型占27.59%;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与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根系类型及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密切;菌根结构类型主要受植物种类及其根系类型的影响,与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的生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丛枝菌根 侵染率 侵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