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虫白蜡特色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魏琮 任争争 +3 位作者 杨忠岐 吴金文 邓弋 吴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虫白蜡特色农业资源利用产业在养殖和加工技术传承、产品特性、种质资源、多重效益、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该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制约瓶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优良种质...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虫白蜡特色农业资源利用产业在养殖和加工技术传承、产品特性、种质资源、多重效益、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该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制约瓶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加强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技术革新、加强产业链下游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创制等科技创新对策,以及该产业在“十五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期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方向等,为我国虫白蜡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政策启示,助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循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及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虫白蜡 农业特色产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能竞争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彭晓邦 蔡靖 +2 位作者 姜在民 张远迎 张硕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552,共8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改善渭北黄土区脆弱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该区具有代表性的核桃(Juglans regia L.)、李子(Prunus salicina),绿豆(秦豆6号)、辣椒(陕椒981)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农林复合系统...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改善渭北黄土区脆弱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该区具有代表性的核桃(Juglans regia L.)、李子(Prunus salicina),绿豆(秦豆6号)、辣椒(陕椒981)农林复合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对光能分布、农作物生长、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合模式下,玉米、辣椒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生物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距树行愈近,影响愈大。叶片水势与玉米、辣椒的光合速率、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不相关或负相关。而10-20 cm土壤含水量与绿豆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辣椒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正相关。但绿豆、辣椒的生产量与其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性,这说明,农林复合系统中光能竞争是导致间作绿豆、辣椒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速率 生产力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中大豆辣椒的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彭晓邦 蔡靖 +2 位作者 姜在民 张远迎 张硕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73-3180,共8页
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不同处理对大豆、辣椒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单作到距李子1m处,随着距李子树越近,遮光愈多。各处理大豆、辣椒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表现出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基本一... 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不同处理对大豆、辣椒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单作到距李子1m处,随着距李子树越近,遮光愈多。各处理大豆、辣椒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表现出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基本一致的日变化模式,且与单作相比,各处理大豆、辣椒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遮荫程度的提高,大豆、辣椒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Ф)升高,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降低。二者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却逐渐降低。说明大豆、辣椒能适应弱光环境,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光合特性 荧光参数 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丝素纤维表面2种固载抗体的总量
4
作者 翟书瑶 卢吟秋 +2 位作者 周晨霞 解迎革 谢洪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制备癌症早期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1])捕获器的过程中,需要对固载于载体丝素纤维(SF)表面2种相同宿主的捕获抗体的总量进行测定。反应液中2种抗体加入的比例和总量分别决定了固载于载体SF表面的比例和总量,其中,固载抗体的比例与游... 在制备癌症早期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1])捕获器的过程中,需要对固载于载体丝素纤维(SF)表面2种相同宿主的捕获抗体的总量进行测定。反应液中2种抗体加入的比例和总量分别决定了固载于载体SF表面的比例和总量,其中,固载抗体的比例与游离的一致,因此抗体的固载总量是捕获器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免疫检测通常是基于免疫反应特异性,即与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反应,实现对特定的一种抗原或者一种抗体的检测,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以及荧光标记法,检测对象包括游离的^([2-3])和固载的^([4-7])抗原或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法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反应 免疫检测 抗原决定簇 荧光标记法 反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冷型小麦的抗逆性评估及其生理响应研究
5
作者 李培华 李杰 +9 位作者 孟祥宇 孙玉晨 冯永佳 李云丽 刁邓超 赵雯 吴玮 韩德俊 张嵩午 郑炜君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8-1130,共13页
为探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温型小麦的影响,并评估冷型小麦在逆境抗性方面的表现,本研究选用2个冷型小麦(冷资857和冷资863)、2个暖型小麦(暖资58和暖资979)以及对照品种百农207,在灌浆期进行高温胁迫,测定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 为探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温型小麦的影响,并评估冷型小麦在逆境抗性方面的表现,本研究选用2个冷型小麦(冷资857和冷资863)、2个暖型小麦(暖资58和暖资979)以及对照品种百农207,在灌浆期进行高温胁迫,测定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所有小麦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C_(d))均有所下降,而胞间CO_(2)浓度(C_(i))上升。P_(n)下降幅度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暖资979和暖资58的下降幅度最大,冷资857和冷资863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冷型小麦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普遍高于暖型小麦。高温胁迫导致小麦的灌浆快增期提前,整体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下降。冷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损失相对较少,表明其在高温逆境下的抗性更强。抗氧化酶活性与小麦的光合作用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小麦的产量潜力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冷型小麦在灌浆期高温胁迫下的抗逆性优势,并为冷型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深入理解冷型小麦的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型小麦 高温胁迫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果园还耕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刘入华 马雅莉 +4 位作者 崔二亮 乔江波 贾小旭 朱元骏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7,308,共10页
[目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优势产区。近年来,由于苹果树老龄化严重、品种结构单一及粮食市场不稳定等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土高原的老龄化果园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已成为普遍现象。为研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果园还耕的... [目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优势产区。近年来,由于苹果树老龄化严重、品种结构单一及粮食市场不稳定等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土高原的老龄化果园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已成为普遍现象。为研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果园还耕的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黄土塬区还耕0a(30 a左右果园)、1 a、3 a和5 a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种植粮食作物的农田(CK)作为对照。测定0~100 cm土层(每10 cm为1层,共10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质量分数,并计算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随着还耕年限的增加,果园还耕后0~100 cm土层土壤中的SOC和TN平均值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土壤中的TP平均值一直处于降低趋势,且均高于CK;土壤中的C∶N无明显变化规律,但C∶P和N∶P逐渐增加,且还耕5 a后农田的C∶P和N∶P平均值均超过CK。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还耕年限农田土壤中的SOC、TN和TP整体均呈下降趋势,C∶P、N∶P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C:N无明显变化规律。3)研究区中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SOC、TN和TP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林龄果园在还耕后土壤C、N、P的变化规律,可为黄土塬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区 果园还耕 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养分 土壤颗粒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及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正亮 吴普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58-2360,共3页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角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可行的生态农业建设对策,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土流失 生态农业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奇睿 王继军 郭满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9,23,共7页
在分析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思路,构建了"安塞县农林牧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农林牧土地资源经济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利用变化与系统功能一致... 在分析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思路,构建了"安塞县农林牧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农林牧土地资源经济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利用变化与系统功能一致性偏差"的计算公式,量化了农林牧土地资源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分析了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一致性。结果表明:1998—2008年,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由1:0.97:1.02变为1:4.19:2.59,变化速率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在此过程中,系统生态功能提高了62.03%,经济功能提高了122.29%,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的一致性较高;同时表明,林地和耕地变化分别是系统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草地经济潜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需要完善草畜产业链,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林牧土地资源 利用结构 生态经济功能 安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农业与农业物理学及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杰 郭连红 王国栋 《农业科学研究》 2008年第2期64-68,共5页
在阐述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物理农业和农业物理学的概念,对农业物理学的学科性给予探讨性的定义,同时总结农业物理在我国物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并强调物理农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农业物理的发展现... 在阐述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物理农业和农业物理学的概念,对农业物理学的学科性给予探讨性的定义,同时总结农业物理在我国物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并强调物理农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农业物理的发展现状,对该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物理农业 农业物理学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的构建思考
10
作者 杨正亮 杨淑英 +2 位作者 张院民 黄森 王海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540-10541,10553,共3页
介绍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分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的存在形式、资源模块、资源提供者、技术和政策、课程开放时间、课程开放对象及激励政策等。最后强调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是我... 介绍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分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的存在形式、资源模块、资源提供者、技术和政策、课程开放时间、课程开放对象及激励政策等。最后强调了无机及分析化学优质开放课程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课程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优质课程 开放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色彩对大学生负向情绪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子梦秋 李侃侃 +2 位作者 窦龙 徐钊 刘建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6,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改善校园环境对辅助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植物颜色是最能被直观感受到的环境要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探究植物颜色对恢复大学生负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视频启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改善校园环境对辅助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植物颜色是最能被直观感受到的环境要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探究植物颜色对恢复大学生负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视频启动使受试者情绪处于非正常状态,再让受试者观看不同颜色植物(黄色、红色、白色、绿色),通过测量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心理指标(POMS、PANAS)来反映不同植物颜色对受试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白色植物对紧张、抑郁、慌乱等情绪具有显著恢复作用;红色植物对慌乱和抑郁等情绪有显著恢复作用。白色、绿色和黄色植物对心率的降低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在建设校园景观时可大量种植白色、绿色植物,搭配种植红色、黄色植物,以达到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启动 负向情绪 植物颜色 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研究
12
作者 熊磊 章琦 +2 位作者 唐慧玲 刘林杰 石宝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0-269,共10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政府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和小农户参与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三方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政府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和小农户参与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三方博弈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政府激励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成本和小农户收益等关键决策变量对协同演化路径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当政府消极激励时的固定监管成本大于其积极激励时的固定监管成本,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单方愿意合作的情形下,政府补贴不能弥补这两类主体各自所付出的额外成本,此时系统将趋于政府积极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带动、小农户不参与的(1,0,0)均衡状态;②当政府积极激励时对两类主体的补贴与监管成本之和小于政府消极激励时的固定监管成本,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时均可取得相应收益增值,此时系统将趋于政府积极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参与的(1,1,1)均衡状态。数值仿真发现,政府采取不同激励政策下的固定监管成本之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成本及小农户标准化生产成本,这3类重要参数变化将显著影响各主体的最优策略选择。因此,在政府积极激励的政策背景下,有效控制博弈主体的重要成本参数可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小农户 协同发展 演化博弈 激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季施磷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丽 寇心悦 +3 位作者 党亚爱 牛一楠 包书尚 沈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为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磷素利用率和节本增效,以及筛选合理的磷肥施用方式,于2018-2021年进行连续3年的仅小麦季一次施磷的田间定位试验,通过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5个施磷(P2O5)水平,分析了麦季施磷... 为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磷素利用率和节本增效,以及筛选合理的磷肥施用方式,于2018-2021年进行连续3年的仅小麦季一次施磷的田间定位试验,通过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5个施磷(P2O5)水平,分析了麦季施磷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生物量、植株磷积累转运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小麦和小麦-玉米周年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9.38%~40.95%和15.72%~24.57%,成熟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8.56%~34.19%和12.84%~23.29%,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31.65%~63.33%和27.79%~52.47%,成熟期磷积累量分别提高37.08%~54.67%和39.54%~44.38%,磷素转运量分别提高90.82%~165.63%和44.06%~58.27%。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实现小麦季和小麦-玉米周年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分别为207和201 kg·hm^(-2);若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肥料利用率,以95%的小麦最高产量为实际目标,小麦季施磷量仅为130 kg·hm^(-2),两个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分别降低37.20%和35.32%,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27和2.87个百分点,小麦成熟期和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7.96和12.31 mg·kg^(-1)。因此,陕西省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麦季一次施用磷肥可实现小麦和小麦玉米周年高产稳产,本试验条件下130 kg·hm^(-2)为满足较高的轮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适宜麦季施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量 小麦-玉米轮作 产量 养分 土壤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已知的复色光照明下的定量相位成像
14
作者 李颖 诺曼 +6 位作者 张宇彤 滑时佳 蔡亚楠 陈慧 段栋 郝春喜 任文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201,共11页
结合现代明场显微镜进行相位恢复时,由于照明光源是通过卤素灯和带通滤光片获得的复色光,基于光强传输方程恢复的平均相位与该复色光波的平均波长有关。传统方法用带通滤光片的中心波长替代平均波长,忽略了不同带通滤光片的光谱透光特... 结合现代明场显微镜进行相位恢复时,由于照明光源是通过卤素灯和带通滤光片获得的复色光,基于光强传输方程恢复的平均相位与该复色光波的平均波长有关。传统方法用带通滤光片的中心波长替代平均波长,忽略了不同带通滤光片的光谱透光特性。提出最佳平均波长法,使用已知光谱分布的复色光,通过数值仿真确定不同带通滤光片对应的最佳平均波长,并进一步研究了离焦距离对最佳平均波长的选择和相位恢复误差的影响。对已知高度信息的微透镜阵列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复色光光谱分布曲线不具备良好的中心对称性时,相较中心波长法,最佳平均波长法可减小样品高度的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相位成像 相位恢复 光强传输方程 显微镜 复色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陕南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15
作者 刘彦宏 李泽霖 +1 位作者 张磊 张丁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5,共9页
本研究基于9个ETCCDI极端气候指数,系统分析了1961—2020年陕南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南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与降水强度较为相似,从陕南西南部向东北递减,高值区位于大巴山南部,暴雨日数和5日... 本研究基于9个ETCCDI极端气候指数,系统分析了1961—2020年陕南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南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与降水强度较为相似,从陕南西南部向东北递减,高值区位于大巴山南部,暴雨日数和5日最大降水在秦岭南坡出现了次高值区,而无雨日数和持续干期气候态空间分布则与之相反。2)陕南地区极端降水量及强度表现为区域加剧和缓解并存的趋势,无雨日数和持续干期则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其增速超过5和3 d/10 a,而持续湿期则呈现显著减小趋势,该地区将面临降水极端化和干湿交替加剧的挑战。3)近60 a来,各极端指数的年代际变化波动较大,除无雨日数和持续干期外,其余指数均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峰值。进入21世纪,极端降水从“夏季型”转变为“秋季型”,商洛地区取代汉中地区成为极端降水贡献率最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分布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李荣华 张院民 +2 位作者 张增强 孟昭福 唐次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93-1700,共8页
以核桃壳粉为吸附剂,通过批试验探讨了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最佳pH为1.0。向50mL50mg·... 以核桃壳粉为吸附剂,通过批试验探讨了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最佳pH为1.0。向50mL50mg·L-1的Cr(Ⅵ)溶液中加入0.5g核桃壳粉,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可达95.39%,吸附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o和ΔSo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升高温度有利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在301、308和318K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54、26.00和29.53g·kg-1。试验结合FTIR和SEM手段,对核桃壳粉进行了分析,发现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包含氧化还原的极其复杂的反应过程,核桃壳粉是具有吸附污水中铬的能力和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粉 吸附 氧化还原 Cr(Ⅵ)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提高果树枝条堆肥过程中酶活性 被引量:37
17
作者 史龙翔 谷洁 +5 位作者 潘洪加 张凯煜 殷亚楠 赵听 王小娟 高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4-251,共8页
为了探讨接种复合菌剂对果树枝条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和果树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菌剂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的温度、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剂在堆肥前期提高堆肥温度,比对照处理高温期(高... 为了探讨接种复合菌剂对果树枝条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和果树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菌剂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的温度、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剂在堆肥前期提高堆肥温度,比对照处理高温期(高于55℃)持续时间多3d,促进堆料的腐熟。接种菌剂还能有效地提高果树枝条堆肥过程中酶活性,纤维素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肥过程中分别比CK处理提高15.0%~19.8%、1.0%~11.0%、4.1%~26.8%、4.0%~22.2%。Biolog 微平板法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剂显著提高了堆肥中微生物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并改变了高温期和降温期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复合菌剂主要在高温期发挥作用,对堆料中微生物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和氨基酸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果树枝条 酶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蛋白的功能特性 被引量:47
18
作者 薛蕾 李大文 +2 位作者 尉芹 赵忠 马希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5,共6页
采用稀盐溶液浸提及等电点盐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制备苦杏仁蛋白,研究pH值、NaCl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苦杏仁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pI附... 采用稀盐溶液浸提及等电点盐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制备苦杏仁蛋白,研究pH值、NaCl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苦杏仁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pI附近时,苦杏仁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最差;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0~0.8mol/L)提高NaCl浓度可促进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提高,而较高的NaCl浓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当蛋白质量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3~4g/100mL),蛋白功能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提高趋于平缓;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有效提高苦杏仁蛋白各项功能特性,但当温度继续上升,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蛋白 溶解性 持水性 吸油性 乳化特性 起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9
作者 吕英华 王建芳 +4 位作者 李玉平 杜明 秦芳 高凯 宋新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4-210,共7页
桑黄(Phellinus spp.)是一类具有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其中以野生的桑树(Morus L.)桑黄最为珍贵。综述了国内外在桑黄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人工培养方法研究,以及药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提取与分离纯化、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 桑黄(Phellinus spp.)是一类具有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其中以野生的桑树(Morus L.)桑黄最为珍贵。综述了国内外在桑黄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人工培养方法研究,以及药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提取与分离纯化、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分类 形态特征 人工培养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技术对金银花药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20
作者 彭菊艳 龚月桦 +2 位作者 王俊儒 刘燕 梁宗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44-2050,共7页
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蒸后烘干、烘干和晒干等6种干燥技术对大白期金银花花蕾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冷冻干燥所获得的金银花外观品质好;(2)从水溶出物量和醇溶出物量上... 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蒸后烘干、烘干和晒干等6种干燥技术对大白期金银花花蕾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冷冻干燥所获得的金银花外观品质好;(2)从水溶出物量和醇溶出物量上看,微波干燥、蒸后烘干和晒干技术所获得的溶出物量高;用比色法和HPLC法检测显示,蒸后烘干样品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微波干燥法,而烘干样品中含量最低;(3)不同干燥技术对金银花中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不同,因此金银花作为药材使用时应选择蒸后烘干技术进行初加工;(4)晒干、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金银花挥发油主要组分种类没有产生影响,但相对质量分数仍有明显差异,只有晒干的金银花挥发油中检测出了9,19-环化-羊毛甾烯醇,而微波干燥的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挥发油中γ-5-谷甾烯-3-醇、5,2-豆甾二烯-3-醇、菜籽甾醇相对含量较其它方法明显高出很多.因此,蒸后烘干和微波干燥技术可作为规模化干燥加工金银花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干燥技术 绿原酸 总黄酮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