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黄瓜枯萎病株、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段春梅 薛泉宏 +5 位作者 呼世斌 赵娟 魏样 王玲娜 申光辉 陈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3-150,共8页
【目的】对黄瓜病株与健株根区土的理化性质及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特征进行比较,探索连作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黄瓜根区土、根表土、根外土中细菌(B)、真菌(F... 【目的】对黄瓜病株与健株根区土的理化性质及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特征进行比较,探索连作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黄瓜根区土、根表土、根外土中细菌(B)、真菌(F)和放线菌(A)的数量并计算其比值(B/F、A/F、B/A),同时对优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连作黄瓜枯萎病株、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变化。【结果】①病株根区土中的速效P、速效K含量分别较健株降低了16.3%和16.8%,病株、健株根区土中速效N、有机质、水溶性盐分含量及pH无差异,说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与黄瓜枯萎病发生有一定关系。②连作黄瓜根区土中的细菌数量大幅度下降,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与健株相比,病株的细菌数量减少了16.9%,真菌数量增加了56.1%;病株根区土中的优势病原真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及尖孢枝孢菌(Cladosporiumoxysporum)数量分别较健株增加了366.15%和2 201.85%;病株B/F、A/F值较健株分别降低了46.8%和36.8%。③黄瓜根系染病溃烂导致黄瓜根表土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急剧增加,病株根表土中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分别是健株的57.3,8.9及3.7倍。【结论】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异常是黄瓜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区系 拮抗 连作障碍 黄瓜枯萎病 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段春梅 薛泉宏 +5 位作者 赵娟 呼世斌 陈秦 王玲娜 申光辉 薛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54,共7页
以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生防放线菌剂单接和与病原菌混接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对黄瓜叶片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制剂对黄瓜幼苗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在接种量为1.5 g/kg、20 d时,菌剂Act12(密旋链霉菌,Strept... 以黄瓜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生防放线菌剂单接和与病原菌混接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对黄瓜叶片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供试放线菌制剂对黄瓜幼苗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在接种量为1.5 g/kg、20 d时,菌剂Act12(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单独接种处理后,黄瓜植株总质量、根系鲜质量、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及叶面积分别较对照CK提高18.8%、225.0%、57.3%、482.0%及45.3%;Act12与黄瓜枯萎菌HK混合接种时,其各对应指标测值分别较对照HK提高78.9%、114.6%、162.6%、443.4%及50.0%。②施用菌剂后对叶片诱导酶PPO活性有一定提高,45 d时,单接Act12(1.5 g/kg)较对照增加了54.4%。③接种放线菌剂对黄瓜幼苗叶片绿色度SPDA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施用放线菌剂能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对根系生长及活力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并使黄瓜产生诱导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菌剂 黄瓜 促生作用 PPO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其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焕利 冯贵颖 +2 位作者 赵淑艳 张雪峰 杨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118,共6页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 【目的】为紫外诱变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由1株絮凝剂产生菌XL-18出发,经过紫外诱变得到絮凝活性高的正突变菌株YB-1,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分析纯化后YB-1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苯酚-硫酸法分析样品中糖含量,双缩脲法分析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并用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研究了不同因素(pH、投加量、助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YB-1的絮凝率为95.0%;YB-1产微生物絮凝剂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总糖含量为6.630 g/L,不含蛋白质,其是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体组成的多糖;添加0.5 mol/L CaCl2溶液作助凝剂、废水pH 8.0、YB-1发酵液投加量为60 ml/L时,水性油墨废水的COD、浊度、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8.25%,94.55%和95.27%,并得到了该微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方程。【结论】紫外诱变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是获得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微生物絮凝剂 水性油墨废水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