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立学院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苏蓉 王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69-172,共4页
招生工作是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生命线。独立学院在招生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做好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地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独立... 招生工作是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生命线。独立学院在招生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做好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地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识;树立科学持续的发展观,制定合理发展规划;增加招生录取自主性;要面向市场设置学科和招生专业;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服务;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取得社会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招生工作 问题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薛亮 周春菊 +3 位作者 雷杨莉 邱临静 李志军 王林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94,共4页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方案,随机排列,3次重复,根据玉米产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解析,确定隔沟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最佳水肥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水、氮对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素...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方案,随机排列,3次重复,根据玉米产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解析,确定隔沟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最佳水肥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水、氮对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素作用大于灌水作用;两因素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供试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以及相应水、氮最佳配比为:最高产量4076 kg/hm2,生育期灌水量为972 m3/hm2,施氮量为230 kg/hm2。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施肥模式中的水肥耦合效应对于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交替灌溉 水氮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雷杨莉 王林权 +2 位作者 薛亮 李志军 尚浩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了解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平衡过程,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后,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1.68~3.97kg/hm2·d)出现在第2天,而后迅速下降并进... 为了解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平衡过程,提高氮肥利用率,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后,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1.68~3.97kg/hm2·d)出现在第2天,而后迅速下降并进入低挥发阶段;抽雄期追肥灌水后,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呈现上下波动变化;玉米拔节期追肥灌水的氨挥发量和损失率远远小于抽雄期。在灌水量350m3/hm2、施肥量256.08kg/hm2时的氨挥发量最低。与常规灌水施肥处理相比,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处理可明显减少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夏玉米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学明 赵西宁 +2 位作者 冯浩 王玉宝 南纪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2003年比1996提高了49%,比2000年提高了17%,说明该流域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及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将越来越高,目前尚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潜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未来输沙量态势及其适用性对策 被引量:17
5
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2 位作者 高鹏 孙文义 王双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索黄河输沙预测的新思路,预估黄河未来输沙态势与输沙量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采用单累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及频率分析方法,分析1950—2019年黄河主要来沙区间的实测输... [目的]探索黄河输沙预测的新思路,预估黄河未来输沙态势与输沙量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采用单累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及频率分析方法,分析1950—2019年黄河主要来沙区间的实测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未来态势。[结果]1950—2019年黄河输沙量呈现阶梯式减少。1950—2019年黄河中游各站累积实测输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用"左半抛物线"表征。黄河输沙量自1997年以来已进入相对稳定态势,目前已达企稳状态;黄河潼关站未来年输沙量在90%频率下为1.00×10^8 t左右,在10%频率下为5.00×10^8 t左右,未来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0×10^8 t。[结论]为了维持黄河输沙量低稳状态,提升水土保持措施质量与标准,补齐"后水土保持"短板,构建完善的水沙关系调控体系,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平衡,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输沙量 累积曲线 频率预测 滑动平均 趋势预测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