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草原活跃火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鑫晨 李毅 +4 位作者 王利成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夏兴生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为了探究青海省草原活跃火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该文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和多种自然要素数据集,基于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集(China land cover dataset,CLCD)提取了青海省草原... 为了探究青海省草原活跃火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该文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和多种自然要素数据集,基于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集(China land cover dataset,CLCD)提取了青海省草原区域,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核密度估计法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对2001—2020年青海省草原活跃火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青海省草原活跃火点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20年,月尺度变化峰值出现在2、3、6、10月,季节性差异不明显,且年尺度变化突变时间为2008年;活跃火点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全局莫兰指数I大于0.319 7,且z值大于28.84,表明活跃火点分布存在高度空间自相关性;青海省草原活跃火点集中分布在高程3 000~3 500 m、坡度0°~10°、地形起伏度200 m以内、月均降水量0~20 mm、月均风速在0.6 m/s和2 m/s附近、月均气温-5~5℃之间和相对湿度50%~60%之间的区域;RF模型结果表明,高程、月均气温、地形起伏度和月均风速是青海省草原活跃火产生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高程贡献最大;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5,模型预测精度达到89%。研究结果可为高原地区草原火灾的防范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火 自然要素 时空分布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俊清 李毅 +2 位作者 王斌 杨雪宁 刘峰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各ETI的关键环流指数及最佳滞后时间;之后基于最佳滞后时间下的关键环流指数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探究环流指数在单站点及整个流域的重要性,并预测了2022年11月的6个ETI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ETI中最高气温(TXx)、暖昼天数(TX90p)、酷热天数(TD30)和最低气温(TNn)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霜冻天数(FD0)和冷夜天数(TN10p)呈下降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极端低温事件基本相反。以靖远站TXx为例,各关键环流指数对TXx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10<r_(max)<0.89),r_(max)对应的最佳滞后时间主要为5、6、11、12个月。SMLR和RF模型对黄河流域各ETI的预测能力都较好,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 2)范围分别为0.53~0.95和0.64~0.95;除对TXx的模拟效果稍弱外,其他5个ETI的RF模型模拟效果均优于SMLR模型。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PVI)是影响黄河流域TXx、TNn、TX90p和FD0的最重要环流因子,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ANRP)对TN10p和TD30的影响最大。预测的2022年11月ETI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情况基本相似。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环流指数 随机森林模型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蒸散的测定与分割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俊杰 龚道枝 +3 位作者 梅旭荣 郝卫平 马孝义 胡笑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3,59,共6页
地表蒸散研究一直受到水文、气象、水利、生态、农学等相关学科的高度关注,其分割结果更是水文计算、灌溉管理、产量估测、土壤水分预报及工程设计的基础与依据。从地表蒸散总量及其分量的测定方法出发,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地表蒸散及其分... 地表蒸散研究一直受到水文、气象、水利、生态、农学等相关学科的高度关注,其分割结果更是水文计算、灌溉管理、产量估测、土壤水分预报及工程设计的基础与依据。从地表蒸散总量及其分量的测定方法出发,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地表蒸散及其分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全面地评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表蒸散的分割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地表蒸散测定及其分割方法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分割 稳定同位素 涡度相关 波纹比 水量平衡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