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2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成凤 谢治国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堤建筑物与分散土界面渗透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文纪翔 樊恒辉 +2 位作者 贾琼瑜 刘宇芊 孙增春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分散土具有遇水分散流失的特性,位于分散土体中的建筑物在土-水-建筑物耦合作用下往往会出现界面处的渗透变形而发生破坏,常导致水利工程出现险情。采用人工配制的不同程度的分散土,开展分散性试验与抗渗试验,同时考虑穿堤建筑物因不均... 分散土具有遇水分散流失的特性,位于分散土体中的建筑物在土-水-建筑物耦合作用下往往会出现界面处的渗透变形而发生破坏,常导致水利工程出现险情。采用人工配制的不同程度的分散土,开展分散性试验与抗渗试验,同时考虑穿堤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和振动等因素导致的与接触位置填土的分离脱空,对非分散土与分散土开展脱空区在管道上侧和下侧两种位置的裂缝冲刷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碳酸钠掺量的增加,土样逐渐从非分散向分散转化,临界坡降从120.0降低到12.9,14.7,抗渗性能显著下降。②分散土与非分散土的自身裂缝(无建筑物)均可在反滤料的保护下逐渐愈合,裂缝段试验末分别能承担大于59.0,51.2的坡降,抗渗性能显著提高。③在相同干密度的条件下,与非分散土相比,分散土中的裂缝愈合更快,在较低速的流动水的条件下即可迅速填充堵塞渗流通道。④建筑物-土界面存在裂缝,当裂缝位于建筑物上部时,裂缝可以在反滤料的保护下逐渐愈合,非分散土和分散土分别能承担大于87.4,63.1的坡降,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当裂缝位于建筑物下部时,裂缝段基本不承担坡降,在反滤料的保护下裂缝也难以愈合且在高水头下易发生反滤料的管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土 土-结构接触面 裂缝 渗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区水利工程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秦子鹏 杜应吉 田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105,118,共6页
结合西北寒旱区水工混凝土冻融破坏特点,对等强度和等水胶比配制的粉煤灰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力学、抗冻融及抗渗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掺量粉煤灰虽然早期强度较低,但中后期强度增长较快;等强度配制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 结合西北寒旱区水工混凝土冻融破坏特点,对等强度和等水胶比配制的粉煤灰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力学、抗冻融及抗渗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掺量粉煤灰虽然早期强度较低,但中后期强度增长较快;等强度配制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融性和冻后自愈合能力以及抗渗性能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并未明显减弱;当水胶比在0.35,粉煤灰掺量在50%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融性能和抗渗性能均较突出,能够较好地满足西北寒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粉煤灰掺量 养护龄期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水利工程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时方稳 杜应吉 郝枫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6,共3页
以陕西神木采兔沟水库工程为实例,对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结合采兔沟泄洪洞洞身的质量检测对具体的测线布置、探测方法及参数选择进行了阐述,在探测中,针对泄洪洞具体形状,在不同部位共布置了17条测线,经对检测结... 以陕西神木采兔沟水库工程为实例,对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结合采兔沟泄洪洞洞身的质量检测对具体的测线布置、探测方法及参数选择进行了阐述,在探测中,针对泄洪洞具体形状,在不同部位共布置了17条测线,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导流泄洪洞底板下方虽存在疏松区域,但不存在空洞,其他部位亦无大的缺陷,不影响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无损检测 导流泄洪洞 采兔沟水电站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文浩 穆建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71,74,共6页
高标准农田是近年来我国新提出并大力倡导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尚未形成一套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选取水环境、土... 高标准农田是近年来我国新提出并大力倡导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尚未形成一套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选取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人居环境4方面作为准则层,提出氧平衡因素化学耗氧量(COD)、地下水埋深、排水设施完善程度等51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后评价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武全 姚彬 +2 位作者 吴迪 王玉宝 李千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1-247,254,共8页
渠道是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节水和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提出了新中国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历程包括恢复起步、试验探索、稳步发展和快速提高4个阶段,详细阐... 渠道是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节水和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提出了新中国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历程包括恢复起步、试验探索、稳步发展和快速提高4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渠道防渗技术未来发展应与现代化灌区建设相适应,与水生态和水环境建设相协调,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融合,应积极开展新型防渗材料、冻胀破坏防治技术、机械化施工技术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防渗 发展历程 技术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水利水保工程桩基钢筋笼加工平台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哲 张富 +2 位作者 高建恩 周媚芳 胡彦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255-259,296,共6页
[目的]针对在水利、水保及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基础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钢筋笼加工制作平台存在的造价高,使用不便,制作材料浪费大,标准不统一和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基于"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一种钢筋笼加工制作平台。... [目的]针对在水利、水保及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基础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钢筋笼加工制作平台存在的造价高,使用不便,制作材料浪费大,标准不统一和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基于"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一种钢筋笼加工制作平台。[方法]该设计主要包括固定支架模块和固定轴模块。固定架模块由一对固定支架组成;固定轴模块由高笼模块、中笼模块和低笼模块组成。内固定轴模块通过内滚动轴承连接外固定轴模块,外固定轴模块表面沿外圆周安装有数个主筋镶片,主筋镶片上有横向的主筋卡槽和纵向的加强箍或支撑箍卡槽。[结果]该设计解决了不同桩基设计要求的钢筋笼尺寸制作不通用问题,也解决了钢筋笼加工不统一、不标准,且一个工程一台机械,用完即丢弃的问题。不仅能使成品钢筋笼加工质量容易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能防止在制作过程由于就地制作造成的泥土和油污对笼身的污染,大大提高了制作和施工效率,节约成本,保护了环境。[结论]桩基钢筋笼加工平台的改进设计对不同类型基础工程中设备器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建筑材料的循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钢筋笼 模块化设计 制作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德令 杨贝贝 范永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357-8358,共2页
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形多变,灌溉区域分散,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且山区水利工程以小型为主。该文调查分析了师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管理和改革两方面探讨了师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对策。
关键词 师宗县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农田作物生产碳源/汇及碳足迹空间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也璐 赵娜娜 +4 位作者 黎明 梁梦茵 高学睿 王纪超 赵西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74-4583,共10页
农作物生产过程既是碳源,也是碳汇。研究作物生产过程中碳吸收、碳排放特征对区域农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区域为例,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GEE遥感云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获取了作物种植分布信息,并建立碳吸收排放测算模型,... 农作物生产过程既是碳源,也是碳汇。研究作物生产过程中碳吸收、碳排放特征对区域农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区域为例,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GEE遥感云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获取了作物种植分布信息,并建立碳吸收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了陕北地区2021年农田作物的碳源/汇效应、碳足迹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陕北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稻谷、薯类、豆类,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苹果、枣树,这七类作物集中分布在延安南部河谷区域和榆林西北部区域。(2)除枣类外,陕北地区其余作物的碳吸收量均高于碳排放量,以碳汇功能为主,其中,玉米和苹果分别对该地区碳吸收、碳排放的贡献率最高,碳吸收、排放量分别达到了189.74×10^(4)t和11.41×10^(4)t,苹果、薯类和枣类碳足迹较高,分别达到了9.92×10^(4)hm^(2)、8.77×10^(4)hm^(2)和21.65×10^(4)hm^(2),其余作物碳足迹处于0.26—1.49×10^(4)hm^(2)之间。(3)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单位面积农田碳吸收量呈现西北高、南部低的分布格局,而碳排放量、碳足迹分布正好相反,南部高、西北低。(4)研究区可通过培育高产品种、优化施肥量、控制农膜农药用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作物固碳效应,促进农业生产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碳排放 碳吸收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西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氮素矿化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晨骁 李佳蓓 +1 位作者 吴淑芳 冯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55,共12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和土壤类型对我国西北地区典型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分别研究不施肥(CK)、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和尿素配施有机肥(U+M)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动态过程的影响,并对土壤累积矿化... 为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和土壤类型对我国西北地区典型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分别研究不施肥(CK)、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和尿素配施有机肥(U+M)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动态过程的影响,并对土壤累积矿化氮量进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和土壤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累积矿化氮量,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类型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和矿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塿土、黄绵土、黄河灌淤土、灰棕漠土。与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累积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常数(k)和矿化势(N0),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单施尿素和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累积矿化氮量和矿化速率分别较CK处理增加2.83~6.71倍和3.83~7.70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累积矿化氮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显著促进西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氮素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和供氮能力,有利于保持土壤矿质氮含量,对农田氮素高效利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类型 氮素矿化 累积矿化量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事件指数的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钱潭锐 逯家彤 +1 位作者 粟晓玲 吴海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构建了两个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指数:标准化复合事件指数SCEI和混合干热事件指数BDHI,并评估了SCEI和BDHI在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严重程度、面积覆盖百分比和发生频率分析了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由于BDHI充分考虑了不同干热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其在西北地区监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能力明显优于SCEI,而SCEI存在将湿热状况误判为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情况。相较于1982—1993年,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程度、范围和频率更高;1994—2022年西北地区发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25%、10%;新疆中部、甘肃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和陕西大部分地区在1982—1993年几乎未发生过重度等级以上的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但上述地区在1994—2022年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风险评估 复合事件指数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户枢纽”群联合优化调配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丹妮 武连洲 +2 位作者 粟晓玲 朱兴宇 马佳宁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197,共10页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中存在枢纽群调水与用户群需水不匹配的问题,构建了兼顾水源区枢纽工程运行关键指标和受水区用户侧多目标需求的“用户-枢纽”群联合优化调配模型,用户侧量化了受水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间函数关系...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中存在枢纽群调水与用户群需水不匹配的问题,构建了兼顾水源区枢纽工程运行关键指标和受水区用户侧多目标需求的“用户-枢纽”群联合优化调配模型,用户侧量化了受水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间函数关系,嵌套于供水子系统的水量配置模型中,枢纽侧考虑水源区枢纽侧调水、发电、能耗等多重效益目标,确保最大化实现用户侧需水过程和枢纽侧调水过程的匹配。将模型应用于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联合调配模拟,结果表明:联合优化调配模型可提高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整体运行效率,灵活调控“用户枢纽”群的需水与运行需求;水量联合优化调配后,各用户缺水率约为7%,经济效益提升了3.6%,水库群基本完成了调水任务,电站群发电量超过5.43亿kW·h,库空率约为8%,降低了系统缺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水量联合调配 多阶段耦合模型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监测模型研究
13
作者 宋立辉 张鑫 +1 位作者 杜传玉 宗函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2,共11页
西北地区干旱灾害频繁,精准监测西北地区干旱情况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1年6月—2020年5月的气象站点数据和综合反映降水、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多源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并... 西北地区干旱灾害频繁,精准监测西北地区干旱情况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1年6月—2020年5月的气象站点数据和综合反映降水、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多源遥感数据集为数据源,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并研究模型在西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输出的综合干旱指数(CDI)与气象综合干旱指数(MCI)各月份干旱等级一致率在75%以上;CDI与气象站点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SSI-1)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0.726和0.173~0.4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CDI能准确反映西北地区典型干旱实例旱情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可用于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监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监测模型 随机森林 多源数据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典型绿洲灌区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以丰乐河灌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建伟 张新民 +1 位作者 侯健哲 降亚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以农业灌溉用水量最小、粮食作物产量最大、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和区域分水差异最小为目标,根据灌区未来不同节水措施程度,在支渠尺度上分别构建现状水平、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节水灌溉4种灌溉情景的农业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 以农业灌溉用水量最小、粮食作物产量最大、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和区域分水差异最小为目标,根据灌区未来不同节水措施程度,在支渠尺度上分别构建现状水平、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节水灌溉4种灌溉情景的农业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SGA-Ⅲ算法对河西走廊典型绿洲灌区-丰乐河灌区的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溉水量进行联合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支渠层次上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包含更多的地域特征和时空约束,可以为决策过程提供基于Pareto解集不同偏好的精细化配水和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农业灌溉用水量与粮食作物产量和作物经济效益呈正相关关系,灌溉水量每增加10000 m^(3),优化筛选过程中倾向于粮食产量平均增加6954 kg或经济收益平均提高27400元;随着不同程度节水措施的实行,管道输水和节水灌溉分别节省7.8×106 m^(3)和1.1×107 m^(3)的农业灌溉用水,每年节水收益分别可达135元/hm 2和190元/hm 2,同时在粮食作物产量目标上均呈现约8.1%的增长,区域分水差异减少了1500 m^(3)/hm 2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干旱绿洲灌区种植结构、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乐河灌区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多目标优化 NSGA-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土地利用与气候驱动下的北洛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研究
15
作者 刘红英 古明兴 +1 位作者 王健 张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8,98,共10页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变暖的持续,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和水旱灾害频发。准确预测和量化未来水文循环过程对科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的16种全球气候模式,耦合SWAT模型与未来土地利用预测结果,评估了未来北洛河流域...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变暖的持续,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和水旱灾害频发。准确预测和量化未来水文循环过程对科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的16种全球气候模式,耦合SWAT模型与未来土地利用预测结果,评估了未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估了2025-2100年降水和径流不同时段的空间变化率。结果表明:在SSP2-4.5情景下,21世纪后期北洛河上游较大范围的农田将转变为草地;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北洛河下游部分农田将逐渐转变为建筑用地,未来建筑用地比例均有所上升;CMIP6多模式集合(MME)和KACE-1-0-G模式在降水和气温模拟中的表现分别显著优于和劣于其他模式;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未来北洛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上游地区的年均降水变化率和径流变化率普遍较高,随着未来北洛河下游建筑用地比例的上升,21世纪后期北洛河下游区域的径流变化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土地利用 径流变化率 降水变化率 北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模型的丰乐河灌区渠系配水优化
16
作者 邓建伟 张新民 +1 位作者 李昂 降亚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14,共10页
以甘肃省酒泉市丰乐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典型水文年、概化灌区配水工程、精细识别灌区种植结构和确定不同渠道灌溉控制面积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之上,以灌溉需水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WEAP模型的精细时空尺度灌区渠系配水优... 以甘肃省酒泉市丰乐河灌区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典型水文年、概化灌区配水工程、精细识别灌区种植结构和确定不同渠道灌溉控制面积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之上,以灌溉需水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WEAP模型的精细时空尺度灌区渠系配水优化模型.在考虑了作物空间分布和各生育期需水的基础上,选取并对比了6种不同的渠道配水优先次序方案下灌区的配水过程以及产生的灌溉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典型水文年,灌区渠系经验配水方式与作物实际需水不匹配的问题十分突出,会造成配水次序靠后区域的作物减产;在保障河道内生态流量的前提下,给偏好作物优先配水的配水次序与对应作物需水的耦合度更高,配水结果更合理;考虑优先供给灌区玉米种植区域的配水次序方案能在保证灌区灌溉效益公平性的同时获取更高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高出其他方案均值的6.9%,经济效益高出其他方案均值的10.5%;考虑优先次序相同的方案渠道缺水率的偏差仅为0.067,优于灌区习惯配水单年次序的0.163和双年次序的0.164.研究结果为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等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优化配水 WEAP模型 种植结构 配水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17
作者 卫晓轶 孙佩 +6 位作者 李方杰 史大坤 魏锋 刘俊恒 宋宾宾 常志杰 刘红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4,共8页
为探明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对产量的影响,进而选育出高产抗逆玉米杂交种,本研究以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对应的父母本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征参数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杂交种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对玉米产... 为探明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对产量的影响,进而选育出高产抗逆玉米杂交种,本研究以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对应的父母本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征参数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杂交种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相关性状而言,穗长、行粒数、单穗重、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相对较大,穗行数、粒宽、粒厚和百粒重的杂种优势较小;对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参数而言,近轴面气孔面积、气孔面积指数及远轴面气孔长度、气孔面积和气孔周长的杂种优势较大,近轴面和远轴面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杂种优势较小。在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硕育172和硕育173的气孔空间布局最规则,且呈规则分布的尺度范围更大;硕育172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硕育172的产量最高,宝景186次之,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种的气孔面积越小、气孔密度越大、气孔指数越高,则其抗逆性越强,产量也越高。该结论可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孔特征 产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理特性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18
作者 李常亮 张富仓 雒天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2,271,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保水剂种类[得米高吸水性树脂(PAM,聚丙烯酰胺保水剂);沃特多功能抗旱保水剂(WT,凹凸棒(有机)/聚丙烯酸(无机)保水剂);海明高能抗旱保水剂(HM,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3个保水剂施用量(分别占干土质量的0‰、2‰、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3个保水剂种类[得米高吸水性树脂(PAM,聚丙烯酰胺保水剂);沃特多功能抗旱保水剂(WT,凹凸棒(有机)/聚丙烯酸(无机)保水剂);海明高能抗旱保水剂(HM,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3个保水剂施用量(分别占干土质量的0‰、2‰、4‰)和3个氮肥施用量(0、0.25、0.50 g·kg^(-1)),通过不完全正交试验设计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对玉米苗期生长生理、根系活力、氮素吸收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加保水剂和氮肥的处理相比,保水剂与氮肥配施使苗期玉米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氮素吸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了9.30%、14.88%、68.85%、16.26%、103.86%、86.35%、81.06%(P<0.05)。PAM保水剂在提高玉米根系活力和氮素吸收方面效果更好,WT保水剂在促进玉米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更优,并且保水剂与氮肥施用量分别为4‰和0.50 g·kg^(-1)时效果最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使用PAM保水剂并且保水剂与氮肥施用量分别为4‰和0.50 g·kg^(-1)时得分最高,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玉米产量、水氮利用效率的有效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保水剂 氮肥 生理特性 氮素吸收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Jaya算法的规模化自压管网优化设计
19
作者 陈新明 陈嘉诚 杨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2-739,共8页
为了解决遗传算法(GA)在解决规模化自压管网管径优化中所面临的参数较多导致算法实现困难,以及收敛条件不确定等问题,引入Jaya算法解决管径优化组合问题,并改进了原始算法,使改进后的Jaya算法适用于整数编码的变量优化.在以管网造价为... 为了解决遗传算法(GA)在解决规模化自压管网管径优化中所面临的参数较多导致算法实现困难,以及收敛条件不确定等问题,引入Jaya算法解决管径优化组合问题,并改进了原始算法,使改进后的Jaya算法适用于整数编码的变量优化.在以管网造价为目标函数、标准管径为决策变量,满足自压灌溉水量、水压、流速等约束条件的树状灌溉管网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Jaya算法优化管径;用模拟退火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将模拟退火的良好局部寻优能力和Jaya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管网投资更小、可靠性更高.实例表明:优化结果与经济流速法和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管网投资分别减少了34.8%和10.3%,管段水头利用率由19.51%提高到了73.07%,路径水头利用率从21.22%提高到了6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自压管网 管径优化 模拟退火 Jaya算法 组合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白蚁病害的灌浆防治技术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赵卫全 李西峰 +1 位作者 于凡 任文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白蚁病害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隐蔽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严重威胁堤坝工程的安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长期以来,对堤坝蚁穴、蚁巢的处治多采用挖巢回填方法,不仅效率低,且对堤坝损伤大。利用灌浆技术进行堤坝白蚁病害防治越来越... 白蚁病害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隐蔽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严重威胁堤坝工程的安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长期以来,对堤坝蚁穴、蚁巢的处治多采用挖巢回填方法,不仅效率低,且对堤坝损伤大。利用灌浆技术进行堤坝白蚁病害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灌浆方法防治依赖化学药品,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推进白蚁病害灌浆技术的绿色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总结了当前堤坝白蚁病害的灌浆防治技术,指出目前白蚁病害防治仍面临灌浆材料和设备针对性不强及缺乏行业标准等挑战。白蚁病害灌浆防治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开发绿色环保灌浆材料和轻便智能化灌浆装备,健全行业标准,推动防治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工程 白蚁病害 灌浆治理 绿色环保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