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偃54和小偃81高温抗条锈性及其与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会杰 魏学宁 +6 位作者 周新力 曹双河 李宏伟 王献平 童依平 井金学 张相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为了探明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遗传机理,以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对小麦品种小偃54和小偃81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并采用RT-PCR方法从小偃54中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1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Chi1xy,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常温(14±1℃)... 为了探明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遗传机理,以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对小麦品种小偃54和小偃81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并采用RT-PCR方法从小偃54中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1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Chi1xy,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常温(14±1℃)和高温(21±1℃)处理下条锈菌侵染的小偃54几丁质酶基因Chi1xy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小偃54和小偃81均具有明显的高温抗条锈性。常温处理下,Chi1xy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高温处理下,Chi1xy的表达在处理后的前72 h变化不明显,96 h开始升高,并在144 h达到表达高峰,直到192 h仍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两种温度处理下Chi1xy的表达谱差异显著,说明小偃54对条锈病的高温抗条锈性可能与几丁质酶基因Chi1xy的表达水平相关。这是首次发现几丁质酶和高温抗条锈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高温诱导抗性 几丁质酶基因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郭世保 陈俊华 +2 位作者 史洪中 康振生 黄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2-975,共4页
探讨了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控制策略,评述了条锈病防治中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利用小麦多品种混播控制条锈病的生态治理措施。
关键词 小麦 小麦条锈病 病害控制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敏娜 彭岳林 +1 位作者 蒙祖庆 井金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523-12524,12529,共3页
[目的]对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方法]用中国小麦条锈菌CYR29、CYR30、CYR31、CYR32、Su11-4及Su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易位系M8657-4的苗期抗条锈性进行评价;采... [目的]对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方法]用中国小麦条锈菌CYR29、CYR30、CYR31、CYR32、Su11-4及Su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易位系M8657-4的苗期抗条锈性进行评价;采用常规杂交法对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易位系M8657-4对中国小麦条锈菌具有良好的抗性;M8657-4对菌系CYR29和Su11-4的抗锈性由2对核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1的抗锈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病性,M8657-4做母本时由2对基因(互补作用)控制,M8657-4做父本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控制,可将其作为优良种质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与DNA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宁海 王建锋 +2 位作者 詹刚明 黄丽丽 康振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8-571,共4页
为了解小麦条锈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为SSR标记技术在条锈菌群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90个小麦条锈菌菌系进行了毒性和DNA多态性分析。毒性分析发现17种致病类型或生理小种,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75个基因型,DNA指... 为了解小麦条锈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为SSR标记技术在条锈菌群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90个小麦条锈菌菌系进行了毒性和DNA多态性分析。毒性分析发现17种致病类型或生理小种,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75个基因型,DNA指纹的多态性远比毒性的多态性丰富。不同小种有相同或相近的DNA指纹,同一小种可能有不同的DNA指纹。毒性特征和DNA多态性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SSR标记技术可用于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毒性 DNA多态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3 位作者 王建锋 詹刚明 黄丽丽 康振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6-369,共4页
为了解甘肃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该地区8个种群202个小麦条锈菌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在物种水平上,观察等位基因数(... 为了解甘肃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该地区8个种群202个小麦条锈菌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在物种水平上,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8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6,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7.5%;种群之间遗传多样性有显著差异。中梁种群、秦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武都种群、文县种群、齐寿种群和平南种群次之,礼县种群、西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05%,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群体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分析和季节流行动态曲线拟合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世保 史洪中 +4 位作者 陈俊华 张龙芝 杨之为 康振生 黄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28-2431,共4页
根据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麦条锈病监测结果,分析安康市2001~2008年以来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和危害,并采用数理统计法检验条锈病流行动态模型。结果显示,安康市近8年来条锈病累计发病田块面积1.79×105 hm2,累计产量损失8.54×... 根据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麦条锈病监测结果,分析安康市2001~2008年以来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和危害,并采用数理统计法检验条锈病流行动态模型。结果显示,安康市近8年来条锈病累计发病田块面积1.79×105 hm2,累计产量损失8.54×107 kg。品种单一化种植及病菌新小种的出现是近年来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4月下旬的病叶率与产量形成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拟合度的回归检测,得出冈珀茨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从而为条锈病流行动态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病害流行时间动态 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3SJ对三种苹果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巩文峰 岳海梅 +1 位作者 旺姆 马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41-2744,共4页
在in vivo和in vitro条件下测试了酵母菌3SJ对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3种苹果采后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20℃下,酵母菌3SJ对青霉菌和灰霉菌抑制效果较好,对炭疽菌的防... 在in vivo和in vitro条件下测试了酵母菌3SJ对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3种苹果采后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20℃下,酵母菌3SJ对青霉菌和灰霉菌抑制效果较好,对炭疽菌的防治效果稍差。在苹果伤口接种酵母菌孢子悬浮液能有效抑制苹果的腐烂,而上清过滤液和灭菌液不能抑制苹果的腐烂,说明酵母菌3SJ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营养竞争。在4℃低温条件下,酵母菌3SJ可以在苹果伤口上存活30 d以上,且数量增加,其耐低温性为酵母菌在果品低温冷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酵母菌 病原菌 苹果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