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小麦新品系条锈病抗性评估与抗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壮 黄彦川 +8 位作者 张传量 蔚睿 刘胜杰 吴建辉 李春莲 郑炜君 曾庆东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45,共11页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点防控地区。准确评价该...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点防控地区。准确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系)对当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的抗性,了解抗条锈基因在各个品种及所处麦区内的分布状况,对及时调整抗病育种目标、指导抗病品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2019-2021年间苏、皖、鄂等长江中下游麦区103份小麦材料,包括34份当地主栽品种和69份参加新品种区域审定试验的高代品系,于2021年分别在陕西杨凌混合小种(CYR32、V26-lab)人工病圃及四川江油自然诱发病圃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以当前流行条锈菌小种条中32(CYR32)和G22致病类群(V26-lab)对参鉴品系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利用16个已知抗条锈基因的19个SNP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其中包括11个全生育期抗病基因[Yr5a、Yr5b (YrSP)、Yr6、Yr7、Yr9、Yr15、Yr26、Yr28、Yr81、YrZH84和YrAS1676]和5个成株期抗病基因(Yr18、Yr30、Yr78、Yr86和YrLT26),推测小麦品系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34份主栽品种中,23份表现成株期抗病。在69份高代品系中,苗期对CYR32和V26-lab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系分别有11份和13份,对CYR32和V26-lab均表现免疫或者近免疫的品系仅有2份。根据品系成株期抗病DS值的聚类热图结果表明,在杨凌表现抗病的品系有44份,在江油表现抗病的品系有25份,在两地均表现环境稳定抗病的品系有17份。分子检测表明,参鉴品系中可能携带Yr5b、Yr6、Yr7、Yr9、Yr30、Yr78、Yr81、Yr86、YrZH84、YrLT26和YrAS1676,其中只有Yr6、Yr81和YrLT26显著影响抗病性,没有发现可能携带Yr5a、Yr15、Yr18、Yr26和Yr28的品系。此外,Yr78、Yr81、Yr86和YrAS1676组合表现可有效抗条锈病。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系对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的抗性整体水平较2010年前明显提高,抗病基因的使用呈多样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Yr基因 SNP标记 小麦抗条锈育种 长江中下游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芯片解析小麦新品种云麦119的遗传构成
2
作者 马学珍 李绍祥 +7 位作者 李家乐 李宏生 邬陈芳 杨忠慧 曾庆东 韩德俊 丁明亮 江冰冰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1638,I0002,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云麦119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云麦119推广应用及小麦品种改良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enoBaits?Wheat 100K(GBW100K)育种芯片分析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对云麦11... 【目的】通过构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云麦119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云麦119推广应用及小麦品种改良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enoBaits?Wheat 100K(GBW100K)育种芯片分析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对云麦119的遗传贡献率,绘制基因型图谱,解析云麦119的遗传构成及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结果】云麦119及其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的SNP有效位点数量分别为245464、247280和247082个。云麦119与双亲(2013CIM1136和2008Y3-6871)共有SNP位点167777个,占SNP位点总数的76.97%。母本2013CIM1136对云麦119的全基因组相对遗传贡献率为55.45%,A、B、D 3个亚基因组的相对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5.00%、44.54%和76.95%;父本2008Y3-6871对云麦119的全基因组相对遗传贡献率为44.55%,在A、B、D 3个亚基因组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5.00%、55.46%、23.05%,表明云麦119具有明显的偏亲现象。母本2013CIM1136在15条染色体上相对遗传贡献率均高于父本2008Y3-6871,有6条染色体上相对遗传贡献率高于母本2013CIM1136。对比云麦119与双亲的SNP多态性,发现有242个SNP位点与双亲基因型均不相同,分布在除4D染色体之外的20条染色体上。通过GenoBaits?Wheat0.1K(GBW0.1K)前景选择芯片分析发现,云麦119聚合了来自亲本的优异多抗基因(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等)、品质基因(Glu-Dx、PSY-D1等)、千粒重基因(TaCwi-A1、TaGS5-A1、TaGW2-6A、SPL20-7A等)、抗条锈病QTL/基因(QYrsn.nwafu-3DL、Yr80、Yr78、Yr75)、赤霉病抗性QTL(QFhb.hbaas-5AL等)、抗白粉病基因(Pm12等)和矮杆基因(Rht8、Rht1等)。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云麦119的平均产量为6091.2和4653.0 kg/ha,分别较对照品种云麦56增产14.65%和11.77%;品质性状表现为容重779 g/L,蛋白质11.32%,湿面筋25.3%,稳定时间3.1 min,属中筋小麦。【结论】云麦119存在偏亲遗传现象,更多地继承了母本2013CIM1136的遗传物质,聚合了双亲大部分产量性状和抗病相关基因/QTL(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QYrsn.nwafu-3DL、QFhb.hbaas-5AL、Pm12、Rht1、Rht8、TaCwi-A1、TaGS5-A1、TaGW2-6A、SPL20-7A、PSY-D1、Glu-Dx),从而使得云麦119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优良等特点,尤其对云南省小麦最主要病害条锈病的抗性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NP 遗传贡献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和山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3
作者 李佳琪 王彩叶 +11 位作者 奚柳芸 夏富丽 张嘉乐 李春莲 谢飞舟 尹祥杰 祁伟亮 朱艳天 袁凤平 康振生 韩德俊 曾庆东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8-535,共8页
为了解陕西和山西两省小麦茎基腐病害的病原菌种类组成及其致病力的差异,于2023年春季在这两个省份的35个采样点采集了663份具有茎基腐病症状的病株,对每个采样点随机选择的5株样品进行病菌分离,并开展了形态学及ITS和真菌毒素trichothe... 为了解陕西和山西两省小麦茎基腐病害的病原菌种类组成及其致病力的差异,于2023年春季在这两个省份的35个采样点采集了663份具有茎基腐病症状的病株,对每个采样点随机选择的5株样品进行病菌分离,并开展了形态学及ITS和真菌毒素trichothecene biosynthetic 1(Tri1)序列的分子鉴定,同时随机选取32份假禾谷镰孢菌进行小麦苗期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从175份培养物分离得到138株菌系,菌系的形态学及序列特征分析鉴定得到85株镰孢菌系,其中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72株(占比84.71%),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 7株(占比8.24%),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 3株(占比3.53%),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 2株(占比2.35%),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 1株(占比1.18%)。不同菌系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利用本研究开发的Tri1基因特异性标记能够有效地区分假禾谷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由此可见,陕西和山西两省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菌,不同样本分离得到的假禾谷镰孢菌菌株对小麦幼苗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病原菌鉴定 假禾谷镰孢菌 致病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