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泾惠渠灌区干旱演变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彦平 蔡焕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2,共6页
为了研究干旱变化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评判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灌区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演变下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 为了研究干旱变化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评判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灌区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演变下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灌区冬小麦实际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Z=7.6482),气候产量呈不明显减少趋势(Z=-0.5686);(2)灌区总体干旱化趋势明显(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这种趋势在春、夏、秋三季都达到了显著水平;(3)干旱存在16 a的年代际周期波动,4~5 a的年际周期;(4)播种前7—9月份和播种后的10、11月的干旱情况对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作物气候产量的关键期;(5)SPI3-9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关系最密切,可以解释46.21%的产量变异;(6)随着干旱的年代际周期变化,SPI3-9与冬小麦气候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0.44上升至0.74,干旱对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冬小麦 气候产量 干旱化趋势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调控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姬清元 张富仓 +3 位作者 肖超 刘小强 孙鑫 杨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0,74,共12页
【目的】针对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棉田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棉花生长、产量、土壤水分及脱盐效果的影响,为北疆棉田节水控盐高效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石河子市... 【目的】针对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棉田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棉花生长、产量、土壤水分及脱盐效果的影响,为北疆棉田节水控盐高效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石河子市146团进行大田试验,以棉花“新陆早42号”为材料,在棉花的苗期(A)、苗期+蕾期(B)、苗期+蕾期+花铃期(C)分别设置W_(1)(-10 kPa)、W_(2)(-20 kPa)和W_(3)(-30 kPa)3个土壤基质势调控灌溉水平,以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下限-40 kPa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对不同土壤基质势调控处理棉花生长、产量及土壤水盐等指标进行测定,最后采用TOPSIS法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同一基质势灌溉水平下,不同生育期调控灌溉对棉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量和籽棉产量有明显影响,表现为C>B>A>CK;同一生育期调控灌溉下,随着土壤基质势水平的提高,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均明显增加,其中W_(1)和W_(2)处理明显高于W_(3)和CK。从籽棉产量来看,W_(1)C、W_(2)C、W_(3)C、W_(1)B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W_(1)C处理最高。2)在同一基质势调控水平下,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基本表现为C>B>A>CK;随着土壤基质势水平的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明显增大,其中W_(1)C和W_(2)C处理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3)同一基质势灌溉水平下,不同生育期调控灌溉收获期0~100 cm土层相对脱盐率的平均值基本呈现C>B>A;相同生育期调控下土壤基质势水平越高,土壤脱盐效果越好,相对脱盐率均值越大(A除外),且膜内脱盐效果优于膜外。其中W_(1)C和W_(1)B处理脱盐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其相对脱盐率平均值分别为175.16%和152.44%。TOPSIS综合评析结果表明,W_(2)C处理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及较好的脱盐效果。【结论】在保证北疆棉田节水控盐高效生产的情况下,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实施-20 kPa土壤基质势调控灌溉为最佳的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栽培 土壤基质势调控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番茄微咸水灌溉定额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金刚 王少丽 +2 位作者 何平如 高鸿永 黄永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7-335,共9页
为了探究微咸水灌水定额对作物和土壤盐分的影响,在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计4个微咸水单次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20 mm(WH1),30 mm(WH2),40 mm(WH3),50 mm(WH4),以及一个淡水膜下滴... 为了探究微咸水灌水定额对作物和土壤盐分的影响,在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计4个微咸水单次灌水定额水平,分别为20 mm(WH1),30 mm(WH2),40 mm(WH3),50 mm(WH4),以及一个淡水膜下滴灌对照(20 mm),采用张力计控制滴头下20 cm土壤基质势指导灌溉(-25 kPa),分析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对番茄幼苗成活率、番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土层积盐的影响,并进行膜下滴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番茄苗期采用微咸水灌溉对应幼苗成活率相对淡水滴灌下降6.38%~19.15%;微咸水灌水定额对番茄植株茎粗、单株果数、茄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茄果总酸含量随单次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减小;当微咸水灌水定额达到30 mm时番茄产量相对淡水滴灌提高最大达9.86%,膜内土体积盐量最少,且净收益相对淡水滴灌提高最大达11.73%。综合考虑番茄产量、茄果品质、土壤积盐和经济效益,建议在义长灌域取用浅层地下微咸水的单次灌水定额为30 mm,番茄生育期内累计滴灌10次,在番茄苗期宜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保苗,在番茄收获后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需要引黄河水进行淋盐储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灌溉定额 田间试验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越鹏 张富仓 +4 位作者 侯翔皓 严富来 肖超 李菊 成厚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56,66,共13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棉田合理密植和水氮优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31团进行大田棉花滴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种植密度、灌水量和施肥量3个因素,...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棉田合理密植和水氮优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31团进行大田棉花滴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种植密度、灌水量和施肥量3个因素,其中种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26万株/hm^(2)(D_(1),当地种植密度,株距10 cm)和32万株/hm^(2)(D_(2),株距8 cm);灌水量设置2个水平:80%ET C(W 1,ET 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100%ET C(W_(2));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hm^(2)(N_(1))、300 kg/hm^(2)(N_(2))和400 kg/hm^(2)(N_(3))。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测定棉花生长指标,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种植密度和水氮交互对棉花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在高种植密度(D_(2))下,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种植密度(D_(1))下,各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絮期棉花株高和茎粗均在低密度高水中氮(D_(1)W_(2)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3 cm和11.16 mm,较D_(1)W_(2)N_(1)、D_(1)W_(2)N_(3)处理分别提高了10.10%,6.40%和6.69%,3.65%;全生育期内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增长量均于铃期达到最大值,D_(1)W_(2)N_(2)和D_(2)W_(2)N_(3)处理的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较大,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D_(1)W_(2)N_(2)处理较大,分别为7421.0 kg/hm^(2)和1.50 kg/m^(3)。在相同种植密度和灌水量下,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D_(2)W_(2)N_(1)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为0.77 kg/kg,较产量最高的D_(1)W_(2)N_(2)处理高4.05%,但其产量较D_(1)W_(2)N_(2)下降约7.0%。【结论】综合高产、节肥和水氮利用效率等因素,种植密度26万株/hm^(2)、生育期灌水100%ET C(311.98 mm)和施氮量300 kg/hm^(2)是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管理的最优栽培方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栽培 膜下滴灌 水氮耦合 种植密度 水氮利用效率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