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农药无公害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兴 李广泽 +3 位作者 马志卿 冯俊涛 陈根强 何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6,共7页
首次提出了“农药无公害化”发展的新理念 ,在分析“无公害农药”与“农药无公害化”之间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药无公害化”的概念。论述了“农药无公害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影响“农药无公害化”进程的... 首次提出了“农药无公害化”发展的新理念 ,在分析“无公害农药”与“农药无公害化”之间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药无公害化”的概念。论述了“农药无公害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影响“农药无公害化”进程的化学、生物学、制剂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无公害化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制剂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评述 被引量:62
2
作者 张兴 马志卿 +1 位作者 李广泽 冯俊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讨论了生物农药的定义、范畴和特点 ,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 ,认为生物农药大有发展前途 。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评述 生物体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 分类 特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共混改性膜作为农药种衣剂成膜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立刚 周一万 +2 位作者 叶海洋 郝双红 张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以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和水不溶性聚合物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A-VAE共混膜,为农药成膜剂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显示,PVA溶液中的胶束被打开,体系的... 以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和水不溶性聚合物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A-VAE共混膜,为农药成膜剂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显示,PVA溶液中的胶束被打开,体系的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两相间的界面消失,说明共混体系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透水性与耐水性测定结果表明,PVA-VAE的质量比为80∶20、70∶30、60∶40时其共混膜的性能适用于农药种衣剂的成膜剂;种子发芽试验显示,与单独使用PVA膜相比,引入适当比例VAE后的共混膜用于种子包衣,其耐水性显著提高,渗水率适宜,对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 共混膜 农药种衣剂 成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青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去除效果及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余向阳 陈峰 +2 位作者 徐敦明 刘贤进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为综合评价臭氧在蔬菜产后处理中降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及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 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和水中持续通臭氧浸泡两种处理方式,模拟测定臭氧对青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及臭氧处理对青菜中Vc、类胡萝卜素含... 为综合评价臭氧在蔬菜产后处理中降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及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 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和水中持续通臭氧浸泡两种处理方式,模拟测定臭氧对青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及臭氧处理对青菜中Vc、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可加快去除水浸泡处理青菜中的残留农药,且以 水中持续通臭氧处理效果更佳;青菜中残留农药敌敌畏、乐果和毒死蜱的浓度分别为11.22,6.31和7.04 mg/kg 时,以0.119 mol/L NaHCO3水溶液浸泡,并持续通臭氧处理30 min,去除率分别为79.32%,63.26%和65.54%; 臭氧水处理对青菜中Vc含量基本没有影响,但明显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有机磷农药 农药残留 VC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黑碳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余向阳 应光国 +2 位作者 刘贤进 Rai Kookana 张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0-655,共6页
采用批处理振荡法和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和自然形成的不同有机质和黑碳含量的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吸附结果表明,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均随土壤黑碳添加... 采用批处理振荡法和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和自然形成的不同有机质和黑碳含量的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吸附结果表明,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均随土壤黑碳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自然土壤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随土壤总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则与土壤中黑碳对有机质的相对含量有关,黑碳比例越高,等温线非线性越大。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还是自然土壤,对敌草隆的解吸迟滞作用均随土壤黑碳含量增高而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土壤 农药 吸附/解吸 迟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概述 被引量:88
6
作者 何军 马志卿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85,共7页
从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研究现状、开发利用途径、产业化现状等方面对植物源农药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开发途径 植物源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Basic 6.0在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岗 李广泽 +3 位作者 冯俊涛 张静 刘霞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根据Logistic函数法原则,采用VisualBasic6.0编制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基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与机值分析法进行比较,运用该系统进行农药毒力测定数据处理的计算简便、快速,其计算结果与机值分析法基本一致。
关键词 VISUAL Basic 毒力测定 农药 LOGISTIC Windows 应用 数据处理系统 操作系统 计算结果 分析法 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戴建昌 张兴 段苓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13,共8页
从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特点、提取剂种类、样品前处理、萃取条件的选择、超临界萃取与3种经典提取方法的比较等 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技术 农药残留分析 应用 超临界流体 溶剂提取 索氏提取 超声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农药树干注射对垂柳叶内PPO和POD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唐光辉 田鹏鹏 +2 位作者 陈安良 冯俊涛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5-149,共5页
研究了吡虫啉和啶虫脒树干注射对垂柳叶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树干注射均可引起垂柳叶片PPO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吡虫啉处理对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均大于啶虫脒,两种药... 研究了吡虫啉和啶虫脒树干注射对垂柳叶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树干注射均可引起垂柳叶片PPO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吡虫啉处理对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均大于啶虫脒,两种药剂处理后15 d PPO活性均达到最大值,10 d POD活性均最低,药后30 d PPO和POD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吡虫啉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Rf=0.71)消失,E2(Rf=0.77)活性升高;啶虫脒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活性升高,E2消失;药后10,45 d各处理酶带带型基本稳定。吡虫啉处理使POD同工酶药后10 d酶带P1(Rf=0.51)、P4(Rf=0.67)消失,45 d P1消失而P4又出现;啶虫脒处理使POD同工酶酶带P1活性升高,P2(Rf=0.56)消失,药后10,45 d酶带带型相同。说明PPO和P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变化与注药种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研究树干注药对树体生理影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注药 吡虫啉 啶虫脒 垂柳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植物源杀菌剂初步筛选 被引量:128
10
作者 冯俊涛 祝木金 +5 位作者 于平儒 李玉平 韩建华 邵红军 丁海新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9-133,137,共6页
 室内以离体方法测试了采自西北地区的187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r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  室内以离体方法测试了采自西北地区的187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r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等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以活体方法测定了部分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对供试病原菌有80%以上离体抑菌效果或有50%(或60%)以上防效的植物样品98种,其中菊科24种、豆科10种、伞行科7种、藜科5种,其余科均不足5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苦豆子、石榴、大花金挖耳、苍耳、孜然等10余种植物具有明显的开发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植物源杀菌剂 筛选 抑菌作用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悬浮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潘立刚 陶岭梅 张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近年来,以悬浮剂为代表的水基制剂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制技术也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介绍了农药悬浮剂的特性、分类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探讨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药学 农药悬浮剂 表面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研发与应用新进展——特殊生物活性简介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兴 吴志凤 +2 位作者 李威 马志卿 冯俊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4期24-31,共8页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时期,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植物源农药产品应用中,有些成分不表现明显的农药活性,但却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肥效作用,多数产品对作物具明显的刺...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时期,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植物源农药产品应用中,有些成分不表现明显的农药活性,但却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肥效作用,多数产品对作物具明显的刺激生长和诱导抗性功能。人们常只注重于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杀菌作用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对作物的"保健"效果,深入研究植物源农药"保健"功能即免疫、抗逆、保鲜活性,应当是植物源农药研发和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保健 保鲜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VFB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海鹏 马志卿 +4 位作者 何军 殷培军 张亚妮 冯俊涛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6-180,186,共6页
【目的】研究植物源农药VFB及其主要成分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L.)、板兰根(Isatis Indigoti-caFort)、甘草(Glycyrrhiza uralersisFisch)等3种植物粗提物的抗病毒活性,为VFB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毒A为对照药剂,采... 【目的】研究植物源农药VFB及其主要成分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L.)、板兰根(Isatis Indigoti-caFort)、甘草(Glycyrrhiza uralersisFisch)等3种植物粗提物的抗病毒活性,为VFB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毒A为对照药剂,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VFB及其主要成分马齿苋、板蓝根、甘草等3种植物粗提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体外钝化作用及对TMV初侵染和增殖抑制作用,并用盆栽法研究了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VFB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钝化0.5,1和2 h后,其抑制率分别达到44.41%,55.62%和64.43%;对TMV的初侵染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50倍剂量下,其24和48 h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4.33%和55.60%;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差,在50倍剂量下,其24 h的抑制率为36.15%;3种植物粗提物对TMV有一定的体外钝化作用,对TMV初侵染和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差,且均显著低于VFB。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采用"喷雾+灌根"的施药方法,其14和21 d的保护效果分别达到75.00%和51.11%,治疗效果分别达到68.75%和41.67%,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病毒A。【结论】VFB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FB 烟草花叶病毒 抗病毒活性 植物源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提取农药用总生物碱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琳 冯俊涛 +1 位作者 马志卿 张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7-290,共4页
为杀虫活性物质雷公藤生物碱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雷公藤根皮中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pH值、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次数5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以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了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条件,并... 为杀虫活性物质雷公藤生物碱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雷公藤根皮中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pH值、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次数5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以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了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最终获得了雷公藤根皮中总生物碱的提取优化工艺:根皮粉细度30目,pH2.5,固液比1︰10,乙醇浓度65%,提取时间2h,提取2次。该优化工艺条件不仅可减少成本,降低能耗,而且使雷公藤总生物碱提取率略有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人工神经网络 植物源农药 雷公藤 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军 马志卿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0-243,共4页
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农药残留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限制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阻碍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为逐步解决农药残留危害问题,本文初步提出了解决对策:... 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农药残留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限制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阻碍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为逐步解决农药残留危害问题,本文初步提出了解决对策:坚持“高效、安全、经济、便利”的农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型无公害农药;加强农药市场管理;成立集团公司,统筹安排农药生产、经营和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农药行业 绿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6
16
作者 张兴 马志卿 +2 位作者 冯俊涛 吴华 韩立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5-698,共14页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并对该类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生物农药的定义和范畴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兴 马志卿 李广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讨论了生物农药的定义和范畴 ,并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方向和侧重点。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定义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随榜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5-79,共5页
通过介绍生物农药的类群和特点,重点讨论了生物农药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生物农药发展中的问题,认为生物农药发展前景光明,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对策、方向和侧重点。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研究 应用 种类 拮抗 作用机理 微生物源 植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农药残渣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双玺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5-180,共6页
【目的】研究利用植物农药残渣作为生产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制剂培养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植物农药沙地柏、川楝和雷公藤的残渣作为培养基主要成分,采用平皿筛选法筛选出最佳组合,然后利用固体发酵法生产绿色木霉孢子... 【目的】研究利用植物农药残渣作为生产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制剂培养基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植物农药沙地柏、川楝和雷公藤的残渣作为培养基主要成分,采用平皿筛选法筛选出最佳组合,然后利用固体发酵法生产绿色木霉孢子制剂。【结果】沙地柏∶麦麸∶鸡粪∶硫酸铵的最佳质量组合比例为12∶4∶3∶1。利用该组合进行28℃恒温培养箱固体发酵培养,绿色木霉产孢量第8天达到最高,沙地柏、雷公藤和川楝残渣的产孢量分别为4.87×10^7,1.43×10^8和8.45×10^7g^-1。利用沙地柏残渣进行大体量室温固体发酵,第9天产孢量为2.9×10^7g^-1,第12天产孢量达到最高,为3.6×10^8g^-1,最适培养时间为8-12 d。固体发酵生产的两种孢子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分生孢子主要分布在有光照的表层,厚垣孢子则分布在培养基质的深层。【结论】植物农药沙地柏、雷公藤和川楝的残渣可以用作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的培养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农药残渣 固体发酵 绿色木霉 拮抗菌 分生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实施农药连锁经营的可行性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双玺 刘甲启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2-35,40,共5页
通过对农药产品特性、中国农药市场特性、市场现状以及连锁经营的模式要求分析,认为农药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连锁经营是完全可行的,但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还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农资连锁经营。
关键词 农药 农村市场 农药市场 连锁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