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鲍晓文 郑峰 +1 位作者 蔡明飞 仵均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123,共5页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营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及其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为(26±0.5)℃、湿度(RH)为(70±10)%、光照LD15∶9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以6种不同...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营养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及其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为(26±0.5)℃、湿度(RH)为(70±10)%、光照LD15∶9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以6种不同营养物和蒸馏水作为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成虫的产卵、存活及卵的孵化情况。【结果】取食5%蜂蜜水处理成虫的产卵前期最短,显著短于取食5%白糖水处理外的其他处理;以取食糖醋酒液处理成虫的产卵期最长,显著长于取食蒸馏水和2.5%蜂蜜+2.5%红糖混合液的处理;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以取食5%蜂蜜水的成虫最高,分别为71.20粒和95.56%,而以取食蒸馏水的成虫最低;取食蒸馏水的雌雄虫寿命最长,取食5%红糖水的雌雄虫寿命最短。取食5%蜂蜜水、糖醋酒液和5%白糖水处理的产卵高峰出现最早,均发生于雌虫羽化后的第6天。【结论】供试6种补充营养对梨小食心虫的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营养 梨小食心虫 成虫寿命 生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及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金钰 李鑫 +3 位作者 姜超 孟芳 马丽 吴素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羽化率均表现为25℃>20℃>15℃>10℃,在25℃时丝角姬小蜂的羽化率达到(93.33±3.33)%,温度低于15℃时其羽化率低于50%;低温能延缓茧的发育,但不会导致茶细蛾绒茧蜂在蛹期死亡。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长短均依次表现为10℃>15℃>20℃>25℃;不同营养条件下,2种蜂成虫寿命均表现为混合糖液>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温度和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寿命的影响未表现出交互作用,而对茶细蛾绒茧蜂寿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金纹细蛾天敌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发育、羽化随温度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其寿命与温度、营养关系密切,在10℃下饲喂葡萄糖、果糖、蔗糖混合糖液有利于延长2种蜂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营养 丝角姬小蜂 茶细蛾绒茧蜂 发育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板对小麦吸浆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怡萍 程爱红 +2 位作者 于海利 成卫宁 仵均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6,102,共6页
【目的】明确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粘板对小麦吸浆虫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寻找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的科学方法。【方法】2010-04-05,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选择发生小麦吸浆虫越冬后出土幼虫虫口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采用自制大小为30 ... 【目的】明确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粘板对小麦吸浆虫成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寻找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的科学方法。【方法】2010-04-05,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选择发生小麦吸浆虫越冬后出土幼虫虫口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采用自制大小为30 cm×20 cm,颜色分别为黄色、红色和蓝色的3种粘板,研究粘板颜色、设置高度(下沿距地面高度分别为40,70和110 cm)对小麦吸浆虫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最后进行了自制粘板以及市售10 cm×10 cm自带黏胶黄色粘板(以下简称市售黄色粘板)和性诱剂诱芯对小麦吸浆虫成虫田间诱捕试验。【结果】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粘板均能诱捕小麦吸浆虫成虫,但诱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下沿距地面40 cm、自制黄色粘板的诱虫效果最多,诱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颜色、两种高度处理的自制粘板,市售黄色粘板和性诱剂诱芯的诱虫量均较少。【结论】自制黄色粘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小麦吸浆虫成虫诱捕手段,用于监测小麦吸浆虫成虫的发生动态,在田间使用时以下沿距地面40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粘板 性诱剂 诱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蓉 黄敏 +2 位作者 刘喜旺 仵均祥 赵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166,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同配比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寻找适宜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较好人工饲料配方,为其室内饲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的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配比,经过预试验,从配制的9种人工饲料... 【目的】研究人工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同配比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寻找适宜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较好人工饲料配方,为其室内饲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的人工饲料营养成分及配比,经过预试验,从配制的9种人工饲料中选出4种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较好的配方,通过测定存活率、发育历期、幼虫质量、蛹质量、成虫寿命、生殖力等指标,观察不同配方饲料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取食配方Ⅳ的试虫存活率、幼虫质量、蛹质量、雌虫寿命、成虫生殖力、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等指标均较取食配方Ⅰ、配方Ⅱ、配方Ⅲ的试虫显著提高(P<0.05),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在供试的4种人工饲料中,按照配方Ⅳ配制的人工饲料适宜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可用于梨小食心虫的实验室人工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蓉 成卫宁 +1 位作者 李怡萍 仵均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7-171,178,共6页
【目的】研究音乐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室内更好地饲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分别于每天08:00和15:00,开始播放轻音乐或重金属音乐30,60和90min,以不播放音乐为对照,测定梨小食心虫幼虫发育历期、... 【目的】研究音乐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室内更好地饲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分别于每天08:00和15:00,开始播放轻音乐或重金属音乐30,60和90min,以不播放音乐为对照,测定梨小食心虫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成虫寿命、生殖力等指标,研究音乐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除预蛹期和蛹期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及轻音乐30min处理的成虫寿命和生殖力低于对照组外,其他音乐处理试虫的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缩短(P<0.01),幼虫存活率、蛹质量和成虫生殖力均极显著提高(P<0.01),供试6个处理中,以轻音乐90min处理和重金属音乐60min处理的效果更优。梨小食心虫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值率均以轻音乐90min处理最大,其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也以轻音乐90min处理最短。【结论】一定的音乐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梨小食心虫饲养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音乐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伏召辉 郑余良 +2 位作者 张宝强 张亚 仵均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5,共5页
为了解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在春季越冬幼虫出土期选择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在籽粒乳熟期调查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 为了解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在春季越冬幼虫出土期选择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在籽粒乳熟期调查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参数等聚集指标及Iwao的x*x-珚回归法和Taylor幂函数法,综合分析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程度在田块间差异很大,且危害程度与春季的幼虫越冬基数无关;在麦穗不同部位,总体趋势是上、中部受害程度大于下部,但不同田块之间有差异。以麦穗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以麦穗不同部位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也属于聚集分布,且与密度有关。聚集均数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幼虫的聚集成因主要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麦穗 危害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