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鲜皮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晓军 艾凤凤 +1 位作者 蔺军兵 汤江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方法对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IR、MS和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二烷醇(1)、2,2-二二苯甲...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方法对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IR、MS和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二烷醇(1)、2,2-二二苯甲基-3,3-二苯基丙酸乙酯(2)、柠檬苦素(3)、黄柏酮(4)和白鲜碱(5)。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PNPG法筛选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5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该结果为白鲜皮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微丸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车欣 王烨 +4 位作者 王骞 桑林伟 何凯乐 向志祥 王进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2,共6页
目的优化归脾微丸制备工艺。方法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收率、圆整度、脆碎度、崩解时限为指标,主成分分析筛选赋形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炼蜜含水量、筛网孔径、微晶纤维素含量为影响因素,收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优化归脾微丸制备工艺。方法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收率、圆整度、脆碎度、崩解时限为指标,主成分分析筛选赋形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炼蜜含水量、筛网孔径、微晶纤维素含量为影响因素,收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赋形剂为微晶纤维素。最佳条件为炼蜜含水量15%,筛网孔径150目,微晶纤维素含量10%,收率为88.7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归脾丸及其他中药丸剂的剂型改良及开发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微丸 制备工艺 挤出滚圆法 主成分分析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提升的最佳氮磷钾用量及配比研究
3
作者 王达未 骆汉 王渭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3-1044,共12页
【目的】探究氮磷钾施用对黄芪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寻求陕北地区蒙古黄芪最优施肥方案。【方法】以两年生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设置了3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田间试验。黄芪幼苗于2021年8月移栽,2023年7月2... 【目的】探究氮磷钾施用对黄芪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寻求陕北地区蒙古黄芪最优施肥方案。【方法】以两年生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设置了3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田间试验。黄芪幼苗于2021年8月移栽,2023年7月25日、8月14日、9月3日、9月23日和10月13日进行分批采样,测量黄芪株高、根长、根直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和频率分析法得出黄芪氮、磷、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结果】10个施肥处理的黄芪株高、根长、根直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差异显著。黄芪最终生长指标(10月13日)均以N_(4)P_(4)K_(2)处理(N 150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 79.41 kg/hm^(2))最高,其株高、根直径、根长比N1P1K1处理(不施氮磷钾肥)分别显著增加了51%、69%、52%,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长了117%和120%,根茎增粗量也显著大于除N_(4)P_(2)K_(4)(N 150 kg/hm^(2)、P_(2)O_(5)79.41 kg/hm^(2)、K_(2)O 225 kg/hm^(2))外的其他处理。总的来看,施肥组合对黄芪各生长指标和5个采收期的黄芪甲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表现为:氮磷钾配施>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单施一种肥料。所有处理黄芪根中的黄芪甲苷含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将根长、根直径、地下部生物量和黄芪甲苷含量这4个指标按照24%、26%、20%和30%的权重计算各处理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得分最高的处理为N_(4)P_(4)K_(2)。【结论】综合考虑生长状况和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积累量,确定黄芪氮、磷、钾的最适施用量范围为:N 103.4~128.3 kg/hm^(2)、P_(2)O_(5)143.9~172.8 kg/hm^(2)、K_(2)O 149.2~164.1 kg/hm^(2),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1∶1.35~1.39∶1.28~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蒙古黄芪 有效成分 隶属函数 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邻烷基肉桂酰结构单元天然产物的发现与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文利 邓梓荣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隐患,寻找结构新颖、活性良好的抗生素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含邻烷基肉桂酰结构单元天然产物被发现,并因其独特的结构以及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而... 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隐患,寻找结构新颖、活性良好的抗生素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含邻烷基肉桂酰结构单元天然产物被发现,并因其独特的结构以及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关注。这些化合物大部分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结核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重要的药物先导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首先在结构和活性上对2024年及之前报道的该类化合物进行归类总结;然后就邻烷基肉桂酰结构单元相关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碳骨架组装过程、苯环形成以及二聚化反应机制;最后对含邻烷基肉桂酰结构单元活性天然产物的靶向发现策略进行了描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系统性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肉桂酰脂 肉桂酰型非核糖体肽 生物合成 靶向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β-卤代丙炔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5
作者 刘乐 韦鹏安 +2 位作者 谢冰怡 佘冬梅 周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6,共11页
【目的】制备N-苯基-β-卤代丙炔酰胺类化合物,探究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方法】通过取代苯胺和丙炔酸的缩合反应和炔氢的卤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及其类似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6株白色念珠菌抑... 【目的】制备N-苯基-β-卤代丙炔酰胺类化合物,探究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方法】通过取代苯胺和丙炔酸的缩合反应和炔氢的卤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及其类似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6株白色念珠菌抑菌率≥80%的最小浓度(MIC80)并分析构效关系。通过扫描电镜和荧光分析试验,探究化合物对细胞形态、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合成了23种化合物,其中包括15种新化合物和8种已知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对6株供试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80<10μg/mL),其中化合物3p(3-碘-N-(3,5-二甲基苯基)丙炔酰胺)的抑菌活性最高(MIC80为0.43~1.65μg/mL),远优于阳性药物氟康唑。构效关系分析发现,炔氢的碘代可显著增强化合物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苯环上的3位有氯、溴、碘、甲基或异丙基时,可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活性,而3,5位同时存在卤素原子或甲基时,可极大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p可导致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破裂和菌体皱缩,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结论】N-苯基-β-碘丙炔酰胺是研发抗念珠菌药物的一个新型先导骨架,化合物3p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酰胺 白色念珠菌 抗菌活性 构效关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酵素的降糖活性研究
6
作者 李江月 刘永华 +4 位作者 朱婉 王艳 张旭东 王洪芳 张存莉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3期67-72,共6页
以天麻为原材料,通过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多种益生菌菌种协同发酵天麻的方法,生产天麻酵素,并分析理化指标及化学成分上的变化,通过使用NBDG(一种带荧光基团的葡萄糖衍生物)作为葡萄糖荧光探针,荧光观察斑马鱼对葡萄糖的摄取效率,评... 以天麻为原材料,通过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多种益生菌菌种协同发酵天麻的方法,生产天麻酵素,并分析理化指标及化学成分上的变化,通过使用NBDG(一种带荧光基团的葡萄糖衍生物)作为葡萄糖荧光探针,荧光观察斑马鱼对葡萄糖的摄取效率,评估降糖能力,为天麻发酵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天麻发酵后斑马鱼模型显示其降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优于天麻原液和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酵素 降糖 斑马鱼 天麻素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蔻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咸魁锋 尹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31-1836,共6页
姜科豆蔻属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多可药用,作为传统常用药材使用。该属植物结构类型丰富,具有胃肠保护作用、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抗过敏、抗菌、肝脏保护和阿尔兹海默保护等药理活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通过近十年国内外文... 姜科豆蔻属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多可药用,作为传统常用药材使用。该属植物结构类型丰富,具有胃肠保护作用、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抗过敏、抗菌、肝脏保护和阿尔兹海默保护等药理活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通过近十年国内外文献检索,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豆蔻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蔻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凤成 韩锐 +2 位作者 郭聪 汤江江 高锦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以杜仲叶为原料,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和12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R,9 Z,12 E,15 Z)-11-羟基-9,12,15-十八烷三烯酸(1),7-羟基香豆素(2),紫云英苷(3),槲... 以杜仲叶为原料,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和12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R,9 Z,12 E,15 Z)-11-羟基-9,12,15-十八烷三烯酸(1),7-羟基香豆素(2),紫云英苷(3),槲皮素(4),槲皮素-3-O-葡萄糖苷(5),2-(3,4-二羟基苯氧基)-5,7-二羟基-3-[(3-O-α-D-吡喃木糖基-α-D-半乳吡喃糖基)氧]-4H-1-苯并吡喃-4-酮(6),(2 R,3 S)-3-(4-羟基-3-甲氧基苯)-3-甲氧基丙烷-1,2-二醇(7),(2 S,3R)-3-(4-羟基-3-甲氧基苯)-3-甲氧基丙烷-1,2-二醇(8),氯原酸(9),栀二醇(10),4-羟基苯甲酸(11),香草酸(12)和肉豆蔻酸(13),其中化合物1是新的脂肪酸类化合物。对分离得到的13个化合物的抗神经炎活性和神经保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10通过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中NO的释放,表现出显著的抗神经炎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0.8±0.9)、(9.7±1.1)和(10.7±0.3)μmol/L;化合物5在氧化应激下表现出较强的神经保护活性,20μmol/L预处理H_(2)O_(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后,其细胞存活率为(86.5±0.5)%,高于阳性对照橙皮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化学成分 抗神经炎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化学成分抑制PC-12细胞神经突起生长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淇文 田均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814,共7页
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瑞香狼毒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波谱分析鉴定3个木质素、1个二萜原酸酯、3个双黄酮、2个黄酮。枇杷... 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瑞香狼毒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波谱分析鉴定3个木质素、1个二萜原酸酯、3个双黄酮、2个黄酮。枇杷素(5)、异落叶松树脂醇(7)和(-)-落叶松树脂醇(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PC-12细胞活性试验表明,双黄酮类化合物(狼毒色原酮(2),新狼毒素B(3),异新狼毒素A(4))对NGF依赖的PC-12细胞突起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二萜原酸酯 双黄酮 黄酮 木脂素 PC-12细胞 N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紫锥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慧媛 张文珍 +6 位作者 陈凤 杨平林 穆素杰 徐进 张跃进 杨建东 马亚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6,共13页
[目的]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在陕西省凤县的应用潜力及栽培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共设5个处理F0~F4(施肥量依次为酵母源烟茎生物有机肥:0、1200、2100、3... [目的]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在陕西省凤县的应用潜力及栽培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共设5个处理F0~F4(施肥量依次为酵母源烟茎生物有机肥:0、1200、2100、3000、3900 kg·hm^(-2);酵母源有机无机复混肥:0、360、630、900、1170 kg·hm^(-2));移栽密度为裂区,设置2个水平,D1(63000窝·hm^(-2))和D2(31500窝·hm^(-2)),平均每窝种植3株,分别在2022年10月、2023年7月和2023年10月采样,测定不同处理紫锥菊株高、茎粗、开花枝条数、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等生物学性状,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黄酮、多糖含量和紫锥菊药材产量等指标。[结果]在同一施肥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紫锥菊的各生物学性状指标降低,除多糖含量以外其它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栽培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生物学性状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材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肥量、种植密度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对紫锥菊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黄酮、多糖含量和紫锥菊药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紫锥菊地上部分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黄酮含量高于地下部分,而地下部分多糖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并且以2023年7月采收的紫锥菊质量及产量最佳。其中F1D1、F2D1处理组有较高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结论]推荐紫锥菊种植时施1200~2100kg·hm^(-2)酵母源烟茎生物有机肥和360~630kg·hm^(-2)酵母源有机无机复混肥,种植密度为每公顷63000窝(种植株距为30 cm,行距为60 cm),以获得较高品质和产量的紫锥菊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种植密度 施肥量 菊苣酸 单咖啡酰酒石酸 多糖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发芝麻提取物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焦虑和肠道炎症
11
作者 张滋龙 杨雅娴 +5 位作者 李竞萌 李菁 王玉堂 原田 郭瑞 刘志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芝麻是一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作物,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芝麻木酚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等活性营养成分。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GABA和芝麻木酚素中的芝麻酚具有缓解焦虑、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侵染过... 芝麻是一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作物,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芝麻木酚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等活性营养成分。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GABA和芝麻木酚素中的芝麻酚具有缓解焦虑、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侵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报道。对乙醇浸提萌发芝麻得到的萌发芝麻提取物进行检测,发现与芝麻相比芝麻酚和GABA含量分别提升6倍和4倍。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侵染小鼠构建动物模型,探究萌发芝麻提取物、芝麻酚和GABA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影响,发现萌发芝麻提取物可以减少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改善焦虑行为、减少对小鼠脾脏的侵染、增加感染小鼠结肠绒毛长度和黏蛋白含量、抑制结肠炎症因子、增加粪便中乙酸和丙酸含量。萌发芝麻提取物缓解了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焦虑,同时对小鼠的肠道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饮食干预缓解焦虑、保护肠道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萌发 萌发芝麻提取物 鼠伤寒沙门氏菌 焦虑 肠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敏 祝邦政 祁建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4-98,共5页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蓬勃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却存在着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的情况,且劳动课程处于边缘地位。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蓬勃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却存在着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的情况,且劳动课程处于边缘地位。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专职劳动教师和劳动课程实践场所缺乏,劳动课程评价正向反馈不足,劳动课程管理存在不足。基于此,从实践视角,在课程认识、师资培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对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优化,从而使农村初中劳动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农村初中 劳动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的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蔚慧欣 张鑫 袁茂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9-388,共10页
为探究肠道益生菌发酵对竹叶青药食同源组方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竹叶青组方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 为探究肠道益生菌发酵对竹叶青药食同源组方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竹叶青组方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组分筛选等分析,探讨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发酵后显著增加的化学成分的潜在靶标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结合数据库中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分子式、质荷比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从竹叶青组方发酵液筛选鉴定化学成分共46个。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对发酵前后样品的鉴定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到91个差异组分,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此外,竹叶青组方经乳酸发酵后新产生70个化学成分(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竹叶青组方发酵后主要成分的作用靶标显著富集在与血管、神经受体、炎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组方发酵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下沙苑子产量及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清清 董欢 +7 位作者 曹蔚 邢小军 高淑丽 郭康雅 郭媛 徐培华 杨欣 段琦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目的]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干燥成熟种子沙苑子有丰富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考察N、P、K配方施肥对沙苑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为沙苑子人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 [目的]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干燥成熟种子沙苑子有丰富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考察N、P、K配方施肥对沙苑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为沙苑子人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省大荔县开展大田试验,通过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对沙苑子进行施肥试验,统计不同小区的产量并以产量为指标建立产量肥效方程,以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沙苑子苷及芒柄花苷的含量为指标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沙苑子的质量。采用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TOPSIS法综合评价沙苑子的质量,以综合评价结果为指标建立质量肥效方程。采用频率分析法对产量及质量肥效方程进行优化筛选,综合二者的最佳施肥量交集得到沙苑子的推荐施肥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沙苑子的产量增加9.11%~61.80%,其中F10(N_(3)P_(3)K_(1);N:135 kg·hm^(-2),P_(2)O_(5):140 kg·hm^(-2),K_(2)O:47.84 kg·hm^(-2))对其产量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发现NPK肥料对沙苑子产量的影响程度为:P>N>K。F7(N2P2;N:80.50 kg·hm^(-2),P_(2)O_(5):83.48 kg·hm^(-2),K_(2)O:0 kg·hm^(-2))处理下,沙苑子药材品质最佳。NPK肥料对沙苑子质量的影响程度为:N>P>K。综合产量与质量的最佳施肥量得到沙苑子种植时的推荐施肥量为N:69.19~87.28 kg·hm^(-2),P_(2)O_(5):82.43~103.89 kg·hm^(-2),K_(2)O:0.00~67.68 kg·hm^(-2)。[结论]不同施肥配比对种植沙苑子的产量与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当的NPK肥配合施肥可明显提高沙苑子的产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苑子 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 配方施肥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单端孢霉发酵产物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二萜
15
作者 郝珂冉 黄德森 +1 位作者 吴怡婷 邢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3-797,共5页
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 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mel... 为寻找结构多样的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代谢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固体发酵代谢产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HR-ESI-MS、1H NMR和13 C NMR等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确定为melanocane F(1)、rosenonolactone(2)、desoxyrosenonolactone(3)、rosonolactone(4)与2α-hydroxyisocupressic acid(5),均为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乳腺癌MCF-7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抑制MCF-7生长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霉 次级代谢产物 海松烷型二萜 细胞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6
作者 刘璐 范淑君 韩莹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目的]泡桐花中具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极具开发潜力。然而目前报道的泡桐花多糖提取方式耗时长、能耗高,不利于泡桐花多糖资源的利用。[方法]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提高泡桐花多糖的提取效率,为探明超声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最... [目的]泡桐花中具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极具开发潜力。然而目前报道的泡桐花多糖提取方式耗时长、能耗高,不利于泡桐花多糖资源的利用。[方法]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提高泡桐花多糖的提取效率,为探明超声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最优工艺条件,以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各因素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过高的料液比、高强度超声波处理、长时间提取和高温会降低泡桐花粗多糖的得率。不同因素中对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小。随着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泡桐花中粗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31.8 mL·g^(-1)、提取时间62 min、温度74℃、提取功率456 W,此时粗多糖提取率为3.213%,与预测值3.241%接近。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泡桐花粗多糖在0.1~2.5 mg·mL^(-1)浓度范围均表现出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在多糖浓度为2.5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21.41%、55.41%和64.52%。[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具有可行性,泡桐花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花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粗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麻妙锋 王德志 +2 位作者 夏先华 李若馨 冯吉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9-154,共6页
【目的】寻找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3-吲哚乙腈为原料,经过1-位烷基化、2-位氧化和3-位烷基化反应,合成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 NMR)和低分辨质谱(LC-ESI-... 【目的】寻找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3-吲哚乙腈为原料,经过1-位烷基化、2-位氧化和3-位烷基化反应,合成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 NMR)和低分辨质谱(LC-ESI-MS)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茄子黄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13 C NMR和LC-ESI-MS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6个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3a^3f)。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个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活性相关分析说明,此类化合物骨架中芳香苄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脂肪烃基异戊烯基,且芳香苄基中氟原子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1-位和3-位同为对氟苄基的化合物3f(1,3-二对氟苄基-2-氧代-3-吲哚乙腈),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28.06和31.36μg/mL。【结论】本研究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合成的化合物3e和3f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乙腈 1 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衍生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法(GC-MS)检测环境水体中8种内分泌干扰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项萍 汤江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其进入生物体内后,对体内激素产生严重干扰,影响生物体内环境和生长发育。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对样品净化富集,以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其进入生物体内后,对体内激素产生严重干扰,影响生物体内环境和生长发育。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对样品净化富集,以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作为衍生化试剂,选择特征离子定量(SIM模式),对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乙炔基雌二醇(EE2)、酚类内分泌干扰物2,4-二氯苯酚(2,4-DP)、双酚A(BPA)、4-辛基酚(4-t-OP)和4-n-壬基酚(4-n-NP)共8种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分析。建立了8种内分泌干扰物GC-MS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检出的质量浓度为0. 5~140 ng/L。进一步采用该方法检测渭河水体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量浓度,结果证明,此方法能够应用于环境样品中内分泌干扰污染物的定量分析,可为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气质联用法 固相萃取 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刺菝葜提取物对黏虫的拒食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熠 张存莉 +1 位作者 杨春 纪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22-1524,共3页
为了初步评价中药黑刺菝葜在杀虫方面的应用价值,试验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黑刺菝葜不同部位的石油醚提取物对3龄黏虫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显示,黑刺菝葜根、茎和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对3龄黏虫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其中,根石... 为了初步评价中药黑刺菝葜在杀虫方面的应用价值,试验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黑刺菝葜不同部位的石油醚提取物对3龄黏虫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显示,黑刺菝葜根、茎和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对3龄黏虫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其中,根石油醚提取物拒食活性最好,其24,48 h的AFC50值分别为9.41,5.22 mg/m L,且其拒食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菝葜 黏虫 拒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主成分优化提高大花金挖耳胞内黄酮产量
20
作者 李玉平 龚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2-659,共8页
【目的】优化组合培养基中大量、微量元素及附加激素等培养条件,筛选出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黄酮的生产培养基。【方法】以NT+1.0mg·L^-1NAA+0.2mg·L^-16-BA为基本培养基,先优化组合其大量元素NH4^+、NO3^-、K^+,再优化组合微... 【目的】优化组合培养基中大量、微量元素及附加激素等培养条件,筛选出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黄酮的生产培养基。【方法】以NT+1.0mg·L^-1NAA+0.2mg·L^-16-BA为基本培养基,先优化组合其大量元素NH4^+、NO3^-、K^+,再优化组合微量元素MoO4^2-、Zn^2+、BO3^3-、Co^2+、Cu^2+、I^-、Mn^2+,最后分别附加2,4-D、KT、GA3,测定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长、黄酮含量及产量。【结果】大量元素优化、微量元素优化及附加激素KT、GA3,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中黄酮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添加2,4-D降低了黄酮产量。本研究筛选得到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NT培养基为:大量元素NH4^+、NO3^-、K^+分别为15.46mmol·L^-1、14.10mmol·L^-1、19.10mmol·L^-1,微量元素MoO4^2-、Zn^2+、BO3^3-、Co^2+、Cu^2+、I^-、Mn^2+分别为3.0μmol·L^-1、0.06mmol·L^-1、0.4mmol·L^-1、0.2μmol·L^-1、0.4μmol·L^-1、10μmol·L^-1、0.2mmol·L^-1,附加KT0.2mg·L^-1。在此培养条件下,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中黄酮含量达到2.05%,是基本培养基的1.68倍;黄酮产量为517.87mg·L^-1,是基本培养基的1.80倍。【结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基主成分优化,提高了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生产黄酮的产量,初步得到了黄酮生产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植物激素 黄酮 大花金挖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