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实践课程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冬梅 李杨 凌飞 《河北渔业》 2014年第11期59-60,62,共3页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实践课程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名特经济鱼类的人工繁育、苗种培育和人工养殖技术,本文结合秦岭地域特色对该课程...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实践课程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名特经济鱼类的人工繁育、苗种培育和人工养殖技术,本文结合秦岭地域特色对该课程实践部分的项目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使地处西北的水产专业本科生学到过硬的名优鱼类的增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 改革 实践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牛品种线粒体12S 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孟彦 许尚忠 +4 位作者 昝林森 高雪 陈金宝 任红艳 王兴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以鲁西牛、渤海黑牛、大别山牛、南阳牛、晋南牛、秦川牛、中国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10个牛品种共计353头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OP)分子标记方法对其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 以鲁西牛、渤海黑牛、大别山牛、南阳牛、晋南牛、秦川牛、中国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10个牛品种共计353头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OP)分子标记方法对其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出现分布频率不同的3种单倍型(Ⅰ、Ⅱ、Ⅲ),其中单倍型Ⅰ出现的频率最低,仅在晋南牛1个个体中发现;单倍型Ⅱ在中国本地黄牛中都存在。在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分布频率很低,但在3个国外品种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中不存在;单倍型Ⅲ在这10个牛品种中均有分布.但以国外品种最丰富。计算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发现我国地方品种在0.232~0.423之间,基本属于中度多态,说明我国地方黄牛品种在12SrRNA上多态性比较丰富,国外品种较为贫乏;但是单倍型Ⅰ频率很低有丢失的趋势,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 SSCP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春生 肖传斌 +3 位作者 王艳玲 范光丽 李建华 刘忠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5-366,共2页
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增加草鱼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饵料系数和死亡率;而且还能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减轻植酸磷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关键词 植酸酶 草鱼 生长性能 植酸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P技术用于牛mtDNA多态性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彦 许尚忠 +3 位作者 昝林森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4期67-71,共5页
采用SSCP方法对523头牛线粒体DNA的D-loop序列和12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多态性研究,再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发现D-loop序列的SSCP结果与直接测序结果不相符,而12S rRNA的SSCP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相同,结果发现对于高变异率片段如线粒体DNA D... 采用SSCP方法对523头牛线粒体DNA的D-loop序列和12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多态性研究,再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发现D-loop序列的SSCP结果与直接测序结果不相符,而12S rRNA的SSCP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相同,结果发现对于高变异率片段如线粒体DNA D-loop片段,不适合用SSCP方法进行多态分析;而对于比较保守的片段,如12S rRNA片段适合用SSCP进行多态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P 线粒体DNA 多态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对植酸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春生 范光丽 张书松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9期88-91,共4页
将120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进行饲养试验,探讨植酸酶对21日龄±2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对植酸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其中1 000 U/kg和1 500 U/kg植酸酶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 将120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进行饲养试验,探讨植酸酶对21日龄±2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对植酸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其中1 000 U/kg和1 500 U/kg植酸酶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升高,料肉比降低;而且,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粪磷,减少粪磷的污染。提示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磷的吸收,降低料肉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植酸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在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彦 许尚忠 昝林森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遗传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鱼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冬梅 刘海侠 +1 位作者 凌飞 郭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1期12519-12520,共2页
介绍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从增强实验课堂教学趣味性、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创结合以及开展鱼类学相关学术报告几方面,阐述了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鱼类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研究式教学模式介绍了鱼类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介绍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从增强实验课堂教学趣味性、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创结合以及开展鱼类学相关学术报告几方面,阐述了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鱼类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研究式教学模式介绍了鱼类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包括设计并撰写综合性实验、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实验成绩为平时成绩(30%)+实验基本技能(40%)+设计并撰写综合性实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学实验 研究式教学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植物蛋白的代乳粉对断奶犊牛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田 费水英 +1 位作者 李玉 龚月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5,共4页
选取20头7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奶公犊牛分配于试验组MR1、MR2、MR3和对照组CK,每组共5头。试验组MR1、MR2、MR3分别饲喂60%、70%、80%3种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照组CK饲喂鲜奶,研究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断奶犊牛消化道主要消... 选取20头7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奶公犊牛分配于试验组MR1、MR2、MR3和对照组CK,每组共5头。试验组MR1、MR2、MR3分别饲喂60%、70%、80%3种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照组CK饲喂鲜奶,研究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断奶犊牛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犊牛8周龄时测定其小肠各段食糜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MR1、MR2、MR3的小肠各段食糜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K(P<0.05),且试验组中MR1的活性最高,MR3的活性最低。试验组MR1、MR2、MR3的小肠各段食糜中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K(P<0.05),且试验组中MR1的活性极显著高于MR2、MR3(P<0.01),MR2的活性最低。由试验结果得出,断奶犊牛消化酶的活性随着代乳粉中植物蛋白含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植物蛋白的种类也对断奶犊牛消化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代乳粉 植物蛋白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昝林森 辛亚平 +2 位作者 王洪程 陈宏 曹晖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陕西省是西北肉牛产业带优质肉牛的主要产区,有很好的肉牛业发展基础,牛群规模比较大、品种优良(秦川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约占60%以上)、商品出栏率高(55%以上);产业聚集度好,技术研发能力及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现拥有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5... 陕西省是西北肉牛产业带优质肉牛的主要产区,有很好的肉牛业发展基础,牛群规模比较大、品种优良(秦川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约占60%以上)、商品出栏率高(55%以上);产业聚集度好,技术研发能力及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现拥有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5个,以及省级专业协会2个等,且群众素有养秦川牛及其改良牛的习惯,加之陕西秦宝牧业、陕西秦川牛业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实力较强,对拉动全省肉牛产业发展、打造肉牛产业经济板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肉牛产业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长彦 杨鸣崎 +1 位作者 王春林 张篆生 《山东畜牧兽医》 2008年第8期7-8,共2页
选用96头平均体重21.5±0.5kg的斯格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试验分为25~60kg和60~100kg体重2个阶段饲养。均使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为常规饲料组(含金霉素75mg/kg);试验组为微... 选用96头平均体重21.5±0.5kg的斯格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试验分为25~60kg和60~100kg体重2个阶段饲养。均使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为常规饲料组(含金霉素75mg/kg);试验组为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组(添加无抗发酵浓缩料和发酵配合料)。试验结果表明,饲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比常规饲料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67%。但各项指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比常规饲料组平均每头猪增加收入16.1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安格斯犊牛护理及饲养管理技术体会——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侍旗五丰肉牛养殖基地考察报告(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超 林清 +4 位作者 王永军 孟宏彦 袁敏 马铖 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第5期55-58,共4页
用微生态制剂调整初生犊牛肠道菌群、在哺乳犊牛饮水中第1周补加人工盐,第2周替换补加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熬制液,断牛犊牛日粮中添加清胃散、健胃宝中草药,以体重100 kg,日采食精料1.5 kg,日龄95 d的标准断奶,高寒地区安格斯犊牛从... 用微生态制剂调整初生犊牛肠道菌群、在哺乳犊牛饮水中第1周补加人工盐,第2周替换补加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熬制液,断牛犊牛日粮中添加清胃散、健胃宝中草药,以体重100 kg,日采食精料1.5 kg,日龄95 d的标准断奶,高寒地区安格斯犊牛从初生到断奶,整个培育期间成活率达到9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安格斯犊牛 瘤胃微生物 防寒保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侍旗五丰肉牛养殖基地考察报告(二)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超 林清 +4 位作者 王永军 王敬师 张发军 马铖 昝林森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0-76,共7页
华润五丰北方肉牛育肥场参照NY/T 815—2004标准,采用4/6的精粗比设计育肥牛日粮,调整日粮养分密度以适应高纬度环境。考察发现,高寒地区肉牛养殖,可采用日粮季节日粮和异地肥育技术调控营养供给水平和肉牛环境适应能力,促进肉牛补偿生长。
关键词 肉牛 育肥 日粮设计 营养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醋饮料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海军 《北方蚕业》 2006年第1期18-19,共2页
以桑椹为主要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生产工艺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成果香味浓的桑椹醋,最后再经调配勾兑成桑椹醋饮料。
关键词 桑椹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忍让 刘维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4期70-73,共4页
针对导致母猪生产水平低原因之一胚胎死亡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对猪胚胎发育危险期的分析,探讨了造成胚胎死亡的遗传、营养、疫病、环境、药物及其他因素,提出了提高胚胎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为养猪生产中提高母猪产仔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妊娠母猪 胚胎死亡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五丰繁育基地安格斯母牛健康养殖技术措施考察报告(一)
15
作者 林清 王永军 +1 位作者 刘超 王敬师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第3期55-59,共5页
2022年3月25日—28日,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组织团队专家,对位于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五丰安格斯肉牛繁育场、育肥场、屠宰加工基地进行了全面考察。本文重点就当地自然气候状况,五丰繁育基地状况,安格斯牛健康养殖,防疫、防... 2022年3月25日—28日,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组织团队专家,对位于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五丰安格斯肉牛繁育场、育肥场、屠宰加工基地进行了全面考察。本文重点就当地自然气候状况,五丰繁育基地状况,安格斯牛健康养殖,防疫、防病措施等方面的做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安格斯牛繁育成效进行简单概述,得到两点重要启示。以期为同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繁育母牛 健康养殖 技术措施 考察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差异探讨秦岭细鳞鲑亚种有效性问题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蒙彦晓 王桂华 +5 位作者 熊冬梅 刘海侠 张建禄 王继隆 王立新 刘小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的亚种分类地位自命名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差异系数检验法,对秦岭细鳞鲑和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lenok lenok)和钝吻细鳞...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的亚种分类地位自命名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差异系数检验法,对秦岭细鳞鲑和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lenok lenok)和钝吻细鳞鲑(B.tumensis)的5项可数性状和34项标准化后的比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在32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贡献率较大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779%;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4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细鳞鲑类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为99.4%。基于欧式距离矩阵法构建的形态学聚类图显示,秦岭细鳞鲑和尖吻细鳞鲑距离较近,而与钝吻细鳞鲑距离较远。据Mayr 75%亚种识别和划分规则,34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中,尖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第一鳃弓外鳃耙数目的差异系数大于1.28,而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有31项比例性状和2项可数性状的差异系数高于1.28。据分析结果,结合秦岭细鳞鲑地理隔离的事实及其与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推断秦岭细鳞鲑与黑龙江流域内的尖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程度至少已达亚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细鳞鲑 尖吻细鳞鲑 钝吻细鳞鲑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渊锡藩老师
17
作者 昝林森 《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6期160-160,共1页
8月19日,从吉林回陕在北京转机时,学院办公室同志打电话告诉我渊锡藩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深感震惊和悲痛!在回程的飞机上,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满脑子几乎都是渊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断地感叹生命的脆弱和人世的沧桑.
关键词 老师 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仔鸡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郑文明 呼天明 《家禽科学》 2005年第4期9-11,共3页
为探讨添加苜蓿粉日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等指标的影响。饲养试验采用21日龄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比1:1)200只,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Ⅰ、Ⅱ、Ⅲ、Ⅳ分别饲喂不含苜蓿粉、含2%苜蓿粉、4%苜蓿粉、6%... 为探讨添加苜蓿粉日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等指标的影响。饲养试验采用21日龄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比1:1)200只,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Ⅰ、Ⅱ、Ⅲ、Ⅳ分别饲喂不含苜蓿粉、含2%苜蓿粉、4%苜蓿粉、6%苜蓿粉的日粮。试验期22~42日龄。屠宰试验在42日龄进行,每处理组选4只鸡(公母比1:1)。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苜蓿草粉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均略低于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均高于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随苜蓿粉添加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苜蓿草粉组的肉鸡的皮肤颜色和胫颜色均比对照组深,以添加4%草粉组的皮肤颜色最深,添加4%和6%草粉组的胫颜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苜蓿草粉组的肉鸡的腹脂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草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苜蓿可作为良好的天然色素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日粮 苜蓿草粉 生产性能 胴体品质 增色效果 腹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县奶牛结核病监测报告
19
作者 何炳华 徐子明 +1 位作者 刘健鹏 谢夙岚 《畜牧兽医杂志》 2007年第4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奶牛结核病 靖边县 监测报告 皮内变态反应 身体健康 结核菌素 检测规程 养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鸵鸟工厂化养殖繁育体系的建立
20
作者 王益民 任战军 《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4期68-69,共2页
完整的繁育体系由育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三个部分组成,应建立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四级结构模式,按照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培育专门化品系,实现商品鸵鸟四系(A、B、C、D)配套标准化生产。按照群体继代选育法最小规模建立非洲鸵... 完整的繁育体系由育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三个部分组成,应建立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四级结构模式,按照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培育专门化品系,实现商品鸵鸟四系(A、B、C、D)配套标准化生产。按照群体继代选育法最小规模建立非洲鸵鸟繁育体系,种群结构百分比为:曾祖代3.46%,祖代10.08%,父母代86.46%。曾祖代各品系(A、B、C、D)留种率为20%、40%、20%和40%;祖代和父母代的留种率分别为50%和75%。公母比例为1∶2。种群结构数量为父系的父、母系各5公10母,母系的父、母系各7公14母。按此结构组建一个规模为72只鸵鸟的原种群,可年生产约5万只四系配套杂优商品鸵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鸵鸟 工厂化养殖 繁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