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SSR分子标记在水生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琼 刘小林 +4 位作者 李喜莲 薛姝雯 辛静静 黄皓 相建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2-306,共5页
关键词 EST—SSR 水生动物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滑留帅 王璟 +3 位作者 李明勋 孙晓梅 杨东英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第2期48-54,共7页
脂肪组织一直被当作具有能量的储存功能,直到一系列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发现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肪组织还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活跃的分泌功能,其参与包括食欲、能量平衡、胰岛素敏感性、繁殖、骨形成、炎症反应和免疫等许多过程的调控。脂肪... 脂肪组织一直被当作具有能量的储存功能,直到一系列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发现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肪组织还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活跃的分泌功能,其参与包括食欲、能量平衡、胰岛素敏感性、繁殖、骨形成、炎症反应和免疫等许多过程的调控。脂肪功能的紊乱多与人类的肥胖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症相关联,因此动物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也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在模式动物上研究的相对较为透彻的一些调控通路以及调控因子,例如,PPARg,C/EBPs,Hedgehog,Wnt/beta-catenin,BMPs,KLFs,Insulin和IGF1等。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要继续利用模式动物挖掘和细化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外,研究家畜脂肪组织调控机制的异同,对于动物育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分化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陕西株)orf126基因的表达及与几丁质的体外结合实验
3
作者 郝碧芳 陈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53,共4页
为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orf126基因(Bm126)在感染宿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PCR方法从BmNPV陕西株中克隆了切除N端23个氨基酸(预测信号肽序列)的Bm126基因,并将其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利用纯化... 为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orf126基因(Bm126)在感染宿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PCR方法从BmNPV陕西株中克隆了切除N端23个氨基酸(预测信号肽序列)的Bm126基因,并将其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利用纯化的BM126重组蛋白与几丁质进行体外结合实验,Western blot分析没有检测到BM126重组蛋白与几丁质结合的复合物,推测原核表达的重组BM126融合蛋白在体外不能与几丁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orf126基因 C6基序 几丁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效应
4
作者 贾善刚 张丽 +1 位作者 赵高峰 陈宏 《黄牛杂志》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ob基因自从被克隆后,围绕其表达产物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研究证明Leptin对小鼠大脑发育有重要功能,标志着Leptin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将从单一的营养调控研究转向兼顾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更深入研究Lep... ob基因自从被克隆后,围绕其表达产物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研究证明Leptin对小鼠大脑发育有重要功能,标志着Leptin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将从单一的营养调控研究转向兼顾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更深入研究Leptin作用机理。同时国内外学者从分子领域探究ob基因在畜禽育种上的作用,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总结了ob基因的重要生物学效应,为理解ob基因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研究人类肥胖治疗和提高动物生长繁殖性状水平提供必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效应 治疗 表达产物 OB基因 肥胖 小鼠 研究 动物生长 畜禽育种 繁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肽转运蛋白(PepT1)生物学特性及活性调控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建锦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作为蛋白质主要的消化产物,小肽的吸收不仅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寡肽转运蛋白(PepT1)被预测出有12个跨膜结构域,Fei等对其跨膜结构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PepT... 作为蛋白质主要的消化产物,小肽的吸收不仅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寡肽转运蛋白(PepT1)被预测出有12个跨膜结构域,Fei等对其跨膜结构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PepT1所具有的无从差别转运小肽、在特定的PH条件下电现象等特点也使得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此外,底物因素、生理生物因素以及营养因素等对于PepT1活性调控的影响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对PepT1生物学特性及活性调控研究进展的论述,对PepT1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PepT1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转运蛋白 生物学特性 活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 被引量:18
6
作者 蓝贤勇 陈宏 +2 位作者 张永德 孙维斌 雷初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APD RAPD 微卫星标记 RAMP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牛高档牛肉产量的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维斌 陈宏 +5 位作者 雷雪芹 张夫千 雷初朝 李瑞彪 张英汉 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 IGFBP- 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 ,对秦川牛群体中 IGFBP- 3位点与秦川牛高档牛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基因型对秦川牛高档牛肉产出率有一定影响 ,AA、AB及 BB型个体的屠宰率、净肉率及西冷、牛柳、眼肉和嫩肩肉的产率逐... 以 IGFBP- 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 ,对秦川牛群体中 IGFBP- 3位点与秦川牛高档牛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基因型对秦川牛高档牛肉产出率有一定影响 ,AA、AB及 BB型个体的屠宰率、净肉率及西冷、牛柳、眼肉和嫩肩肉的产率逐渐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 (P>0 .0 5 ) ;AA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大于 BB型个体 (P<0 .0 5 ) ,AB型和 BB型个体胴体脂肪含量高于 AA型个体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 牛肉产量 分子标记 IGFBP-3基因 产出率 净肉率 眼肌面积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HTR1B基因的分子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雷 陈宏 +6 位作者 雷初朝 房兴堂 蓝贤勇 张丽 张爱玲 王居强 胡沈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涉及肉牛和奶牛共计7品种HTR1B基因的编码区和3′侧翼区的多态性,以期为牛性情的标记辅助选择积累数据。扩增得到4个片段,有3个片段存在(SSCP)多态性。对不同的SSCP带型对应片段进行测序,共发现6个SNP多态位点(G205...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涉及肉牛和奶牛共计7品种HTR1B基因的编码区和3′侧翼区的多态性,以期为牛性情的标记辅助选择积累数据。扩增得到4个片段,有3个片段存在(SSCP)多态性。对不同的SSCP带型对应片段进行测序,共发现6个SNP多态位点(G205T、C507T、C546G、C744T、G816A和G942A)。各遗传群体内G205T、C744T、G816A和G942A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而C507T和C546G位点只有鲁西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奶牛205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他肉牛品种(χ2=6.87)。奶牛G205T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25,其余各位点在不同群体内均小于0.10,说明牛HTR1B基因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1B基因 PCR-SSCP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Δfosb基因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惠玲 袁超 包黎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6,共5页
克隆山羊Δfosb基因的cDNA片段,分析其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Δfosb基因在奶山羊钙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无菌采集泌乳期奶山羊乳腺组织样并提取总RNA备用。根据已知其他物种的fosb基因保守性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 克隆山羊Δfosb基因的cDNA片段,分析其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Δfosb基因在奶山羊钙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无菌采集泌乳期奶山羊乳腺组织样并提取总RNA备用。根据已知其他物种的fosb基因保守性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奶山羊Δfosb基因的CDS区,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并利用保守区序列对9个物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953 bp的Δfosb基因c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FJ455501)。核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240个氨基酸,与人、小鼠和牛的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分别为93.33%、88.19%和98.4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8%、95.83%和99.17%。表明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9个物种Δfosb基因的保守区聚类结果显示,羊和牛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依次为大鼠和小鼠、人和黑猩猩、马、狗、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Δfosb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基因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东英 田志环 +2 位作者 唐立刚 焦传珍 张良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731-10732,10753,共3页
生长抑素基因或生长分化因子8(GDF-8),已被公认为是导致出现双肌表现型的因素,基因失活导致肌肉中一系列的突变,使其没有能力调节肌肉纤维的沉淀。这种表型在一些品种如比利时兰牛、皮埃蒙特牛中有很高的发生率。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生... 生长抑素基因或生长分化因子8(GDF-8),已被公认为是导致出现双肌表现型的因素,基因失活导致肌肉中一系列的突变,使其没有能力调节肌肉纤维的沉淀。这种表型在一些品种如比利时兰牛、皮埃蒙特牛中有很高的发生率。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生长抑素基因家族中存在着对同义突变的正选择压力,在牛、绵羊、山羊上生长抑素基因发生分歧的时间和这些品种中正面选择压力出现的时间都是在近代。迄今为止,据报道,在生长抑素的编码区有9个突变引起了非同义改变,其中3个引起了错义突变,2个在外显子1上,1个在外显子2上。剩余的6个突变位于外显子2和3上,它们使终止密码过早地出现,正是这些突变导致出现双肌表型。而双肌牛品种的管理上存在着像分娩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遗传控制、基因工程来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兰牛 屠体特征 双肌 生长分化因子8 生长抑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丹霞 陈宏 +1 位作者 张春雷 房兴堂 《中国牛业科学》 2009年第6期41-45,共5页
本文概述了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开展分子育种的必要性,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成就与现状、问题和展望。重点汇总了DNA分子多态及其与生产性状关系研究的成就,包括奶牛的泌乳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方面候选功能基因的研... 本文概述了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开展分子育种的必要性,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成就与现状、问题和展望。重点汇总了DNA分子多态及其与生产性状关系研究的成就,包括奶牛的泌乳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方面候选功能基因的研究,生产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等方面。指出了奶牛分子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加快奶牛分子育种研究的思路、措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分子育种 泌乳性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动物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永震 张桂民 +3 位作者 贺花 逯倩倩 雷初朝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第1期72-78,共7页
家养动物是人类肉、蛋、奶产品的主要来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对家养动物的研究也进入后基因组研究时代,而RNA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 家养动物是人类肉、蛋、奶产品的主要来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对家养动物的研究也进入后基因组研究时代,而RNA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RNA的研究则主要通过RNA-Seq技术来进行。本文通过对转录组学及其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并且对RNA-Seq技术的主要原理、用途、测序平台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介绍;重点阐述了转录组学在牛、羊、猪、鸡等家养动物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RNA-Seq技术家养动物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宏 张春雷 《中国牛业科学》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全面地概述了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历史背景,开展分子育种的必要性,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成就与现状、问题和展望。重点汇总了DNA分子多态及其与生产性状关系研究的成就,包括肉牛生长发育、... 本文全面地概述了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中国黄牛肉用选育的历史背景,开展分子育种的必要性,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成就与现状、问题和展望。重点汇总了DNA分子多态及其与生产性状关系研究的成就,包括肉牛生长发育、屠宰性状、肉品质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方面候选功能基因的研究,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生产性能的微卫星标记,比较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进化等方面。指出了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还存在不够系统、研究经费不足、样本量偏少和研究群体不够稳定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加快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的思路、措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分子育种 肉用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牛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永震 贺花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第4期35-40,51,共7页
动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研究基因功能、转基因动物育种(抗病育种和提高生产性能)、治疗人类疾病(生产药用蛋白、干细胞治疗和种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转基因技术的历史和发展状况入手,简要... 动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研究基因功能、转基因动物育种(抗病育种和提高生产性能)、治疗人类疾病(生产药用蛋白、干细胞治疗和种器官移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转基因技术的历史和发展状况入手,简要介绍了几种传统的转基因技术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几年为提高转基因效率和转基因精确调控的一些新技术。另外,本文就转基因技术在牛育种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对转基因技术在牛新品种培育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效率 转基因精确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脂肪组织的分化起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滑留帅 王璟 +3 位作者 李明勋 孙晓梅 杨东英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动物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和代谢,同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adipokines)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与人类的肥胖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多年以来动物脂肪组织的细胞分化起源一直... 动物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和代谢,同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adipokines)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与人类的肥胖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多年以来动物脂肪组织的细胞分化起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肌肉组织都来源于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分化起源更加亲近,但随着对棕色脂肪分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在早期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前体细胞,而棕色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的分化支系更加亲近。以往的脂肪分化研究往往利用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或肌卫星细胞等混合细胞群作为实验材料,随着流式细胞仪、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混合细胞群中分离得到纯的前体脂肪细胞系,从而提示我们之前的研究可能过高的估计了这样的混合细胞群体的活体分化潜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动物脂肪组织的分化起源,有助于我们理解机体脂肪沉积的具体机制,从而为治疗脂肪代谢相关疾病以及提高动物肉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分化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脂肪组织的分化起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滑留帅 王璟 +3 位作者 李明勋 孙晓梅 杨东英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第5期37-40,共4页
动物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和代谢,同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adipokines)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与人类的肥胖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多年以来动物脂肪组织的细胞分化起源一直... 动物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和代谢,同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adipokines)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与人类的肥胖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多年以来动物脂肪组织的细胞分化起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肌肉组织都来源于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分化起源更加亲近,但随着对棕色脂肪分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在早期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前体细胞,而棕色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的分化支系更加亲近。以往的脂肪分化研究往往利用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或肌卫星细胞等混合细胞群作为实验材料,随着流式细胞仪、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混合细胞群中分离得到纯的前体脂肪细胞系,从而提示我们之前的研究可能过高的估计了这样的混合细胞群体的活体分化潜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动物脂肪组织的分化起源,有助于我们理解机体脂肪沉积的具体机制,从而为治疗脂肪代谢相关疾病以及提高动物肉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分化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P23蛋白基因的筛选、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李喜莲 张艳艳 +3 位作者 辛静静 钱昭英 刘小林 相建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67,共6页
克隆凡纳滨对虾极端体重个体的组织差异表达基因P2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凡纳滨对虾的分子选育等研究提供信息。以凡纳滨对虾雌虾极端体重个体腹部肌肉为实验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极大... 克隆凡纳滨对虾极端体重个体的组织差异表达基因P2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凡纳滨对虾的分子选育等研究提供信息。以凡纳滨对虾雌虾极端体重个体腹部肌肉为实验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极大体重雌性个体和极小体重雌性个体腹部肌肉组织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正库(以极大体重个体为试验组,以极小体重个体为驱动组,L-S)和反库(以极小体重个体为试验组,以极大体重个体为驱动组,S-L)消减cDNA文库,并采用实时定量技术分析P23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功能和结构进行预测。以β-actin为看家基因检测两个文库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10和25,实时定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P23基因在体重的调节中起上调作用。P23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495bp,编码16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JF806619。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23蛋白部分序列含有强疏水性,无跨膜螺旋结构,两种信号肽预测都显示P23含有信号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P23基因 抑制消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牛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云 马伟 +2 位作者 李爱民 李荣荣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第2期50-53,共4页
秦川牛作为中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性能。本文从秦川牛的分子群体遗传特征及起源、进化、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秦川牛分子育种的前景及目前存在问题。
关键词 秦川牛 分子标记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山羊品种POU1F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福勇 张瀚元 +5 位作者 蓝贤勇 陈宏 潘传英 雷初朝 刘少卿 张永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同部分山羊品种POU1F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为山羊品种鉴定提供科学资料。【方法】以内蒙古向绒山羊(1MWC)、西农萨能奶山羊(Sa)、崂山奶山羊(LS)、关中奶山羊(GZ)、贵州黑山羊(GB)、马头山羊(MT)、板角山羊... 【目的】探讨中同部分山羊品种POU1F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为山羊品种鉴定提供科学资料。【方法】以内蒙古向绒山羊(1MWC)、西农萨能奶山羊(Sa)、崂山奶山羊(LS)、关中奶山羊(GZ)、贵州黑山羊(GB)、马头山羊(MT)、板角山羊(BJ)、贵州白山羊(GW)和雷州山羊(LZ)为材料,利用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研究中国部分山羊品种POU1F1基因DdeI位点的分子遗传特征。【结果】PCR扩增到450bp的POU1F1基因(包括Exon6和3’UTR),经限制性内切酶DdeI酶切后获得D1D2和D1D2 2种基因型,各山羊品种D1等位基因频率为0.600~1.000,D2为0.000~0.400,纯合度(Ho)为0.520~1.000,杂合度(He)为0.000~0.48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00~1.92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000.365。独立x^2分析显示,POU1F1-DdeI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山羊品种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结论】POU1F1 Dde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山羊品种显著相关,品种对山羊该位点的分子遗传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POU1F1基因 PCR RFLP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类动物胃肠道内味觉受体的信号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晓慧 张春雷 +1 位作者 陈宏 房兴堂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9-52,共4页
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子识别对食物的消化、摄取量的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受到激素/中枢神经通路的介导。但是,有关于胃肠道的味觉识别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舌上皮组织... 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子识别对食物的消化、摄取量的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受到激素/中枢神经通路的介导。但是,有关于胃肠道的味觉识别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舌上皮组织的特异性味觉受体细胞的化学感应机制在内分泌细胞中也发挥作用,用来感知肠腔内容物的化学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受体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化学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