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模式中职业院校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分类培训的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伟 陈遇春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5-68,共4页
在对职业农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职级标准为基础的分类培训是对当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要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其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养的弊端... 在对职业农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职级标准为基础的分类培训是对当前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要明确职业院校、职业农民分类及其岗位职责标准、职业农民培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打破当前职业农民培养的弊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发挥其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农民 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 分类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 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遇春 杜彬恒 刘淑华 《成人教育》 2012年第7期16-19,共4页
着眼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我国农民教育需求呈现属地化特征符合社区教育发展方向。现有农村教育基础和农民教育愿望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创造重要机遇。基于农村妇女... 着眼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我国农民教育需求呈现属地化特征符合社区教育发展方向。现有农村教育基础和农民教育愿望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创造重要机遇。基于农村妇女地位、角色和职能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发展社区教育并以培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长技艺"农村新主妇为战略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教育 农民教育需求 农村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植被叶片-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内稳态差异
3
作者 张城伟 王兴 +3 位作者 安可 吴子昊 张静宜 钟泽坤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74,共14页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干旱区域典型退耕植被叶片-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内稳态差异,从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和稳态维持能力的角度确定适宜不同干旱水平的植被恢复类型;并通过解析不同干旱区域典型退耕植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植...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干旱区域典型退耕植被叶片-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内稳态差异,从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和稳态维持能力的角度确定适宜不同干旱水平的植被恢复类型;并通过解析不同干旱区域典型退耕植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内稳态差异驱动的养分循环过程,为黄土丘陵区植被优化调整和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沿黄土高原由南向北的干旱梯度,在富县(干旱度0.641)、宝塔区(干旱度0.718)和米脂县(干旱度0.764)选取17年生刺槐人工林、灌木林和撂荒地,分析其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解析各组分的耦合关系并量化叶片内稳态特征。【结果】1)刺槐人工林叶片碳、氮含量分别低于和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撂荒地叶片磷含量和碳氮比最高,而灌木林叶片碳磷比、氮磷比最高;撂荒地土壤碳含量、碳氮比和碳磷比总体上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刺槐人工林土壤氮含量和氮磷比最低,但其土壤磷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和撂荒地。2)随干旱度增加,宝塔区叶片碳和氮含量分别较富县降低了8.77%和6.64%,而磷含量则增加了34.25%;米脂县叶片碳和氮含量分别较富县降低了1.01%和44.53%,而磷含量则增加了16.02%;随干旱度增加,叶片碳磷比和氮磷比变化趋势分别与碳、氮相同,分别呈先降后增和降低趋势;而碳氮比则呈升高趋势。3)土壤碳含量(富县、宝塔区、米脂县平均值分别为7.47、3.44和2.67 g·kg^(-1),下同)、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66、0.36和0.37 g·kg^(-1))及碳氮比(平均值分别为11.62、9.62和7.59)、碳磷比(平均值分别为14.89、9.25和6.64)和氮磷比(平均值分别为1.37、0.99和0.92)随干旱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土壤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50、0.36和0.40 g·kg^(-1))则呈先降后增趋势。4)干旱度增加和撂荒地向林地的转变分别加剧植被生长受氮限制和磷限制的程度;Mantel分析显示,叶片和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之间均存在不同水平的显著相关关系,干旱度较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对叶片和土壤指标的影响更高。5)不同退耕植被维持叶片化学计量内稳态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各植被类型叶片碳均属绝对稳态型,撂荒地和灌木林叶片氮、磷呈现出弱稳态或敏感型特征,且撂荒地叶片碳磷比表现为敏感态或弱稳态,刺槐及灌木叶片碳氮比、氮磷比呈现出敏感型特征。【结论】干旱度是调控退耕植被叶片-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关键环境因子;刺槐人工林在黄土丘陵区不同干旱区能更有效地维持叶片内稳性以适应不同干旱度下土壤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变异,其适应能力强于灌木林和撂荒地,可作为该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树种;在干旱度较高的区域以及撂荒地应补充氮肥,而相对湿润的灌木林和乔木林应增施氮、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生态化学计量 内稳态 干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妍稳 廖仁梅 王海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234-236,共3页
分析了农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认为由于农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现出专业认可度低、从业匹配度低、职业幸福感低等问题,导致农业人才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探讨了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立问题,强调以提高农科... 分析了农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认为由于农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现出专业认可度低、从业匹配度低、职业幸福感低等问题,导致农业人才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探讨了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立问题,强调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为关键,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重点,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求职技能培训为保障。从实践与探索方面,强调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队伍,改革本科生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毕业生 就业指导 专业认可度 职业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冻结黑土细沟发育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毕鑫宇 张哲源 +3 位作者 高航 胡亚鲜 张智韬 栗现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7,共11页
为探究融雪径流与冻结状态对黑土细沟网络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冻结与非冻结处理黑土坡面的融雪径流模拟冲刷试验,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多次定时径流冲刷并直至侵蚀形态稳定的坡面点云,结合数字表面模型差异(digital surface mod... 为探究融雪径流与冻结状态对黑土细沟网络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冻结与非冻结处理黑土坡面的融雪径流模拟冲刷试验,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多次定时径流冲刷并直至侵蚀形态稳定的坡面点云,结合数字表面模型差异(digital surface model of difference,DoD)微地形变化监测方法与点云逆向工程,获取细沟网络发育过程的侵蚀面积、侵蚀体积、细沟长度和细沟密度等侵蚀参数。结果表明,冻结因素与温度变化对细沟网络发育过程与程度有重要影响:1)冻结处理的黑土坡面更容易发展出细沟网络,达到坡面侵蚀形态基本稳定后的侵蚀面积、侵蚀体积以及侵蚀细沟长度是非冻结处理黑土坡面的291%、557%和437%。2)冻结处理与非冻结处理沿坡面细沟截面形态变化差异明显。冻结坡面细沟交叉时宽深比RW/D快速减小,下切速度加快,随后宽度与深度呈比例稳定增加;非冻结坡面汇水处的R_(W/D)随冲刷次数增加而增大,侧蚀速度加快,其他截面R_(W/D)随着冲刷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下切速度加快。3)采用ArcGIS与点云逆向工程模型联合获取的冻结状态下细沟形态参数与发育过程DoD相对误差范围为-12.70%~4.42%,提取精度在95%以上。该联合方法在冻结土体条件下获取细沟参数具有较高精度,可作为土壤侵蚀参数高精度提取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侵蚀 冻融 细沟网络 融雪径流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夜蛾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娜 魏劲松 +2 位作者 党露 王建波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7-884,共8页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夜蛾H.assulta(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夜蛾H.assulta(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重要农业害虫雌、雄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夜蛾雌、雄成虫口器感器类型均无明显差异。棉铃虫和烟夜蛾口器感器在类型和形状上十分类似,均具有毛形、锥形和栓锥形感器;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粗、密,棱纹明显。银纹夜蛾口器感器与两种铃夜蛾区别明显,除上述3类感器外,还具有腔锥形感器;其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细、疏,棱纹不明显。结果显示口器感器可用于夜蛾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科 棉铃虫 烟夜蛾 银纹夜蛾 感器 口器 喙管 超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的土壤砾石体积含量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解迎革 李霞 +1 位作者 王国栋 薛绪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26-331,共6页
为了对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于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研究进行评估,该文对此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假设石质土壤为由细土和砾石组成的二相介质,采用有线差分法对所建立土壤数值模型进行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模拟,模型中砾石随机分布... 为了对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于土壤中砾石含量的研究进行评估,该文对此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假设石质土壤为由细土和砾石组成的二相介质,采用有线差分法对所建立土壤数值模型进行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模拟,模型中砾石随机分布且相互独立,过程中对砾石尺寸和土壤中水分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已知二相各自电阻率值的石质土壤,其等效电阻率与其中砾石体积含量相关,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相符合,验证了电阻率断层扫描技术应用土壤中砾石体积含量估计的可适用性,同时指出在土壤较湿润时为该技术的适宜使用条件。该研究为土壤学分类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断层扫描 土壤 数值模拟 砾石体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的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覃超 郑粉莉 +2 位作者 徐锡蒙 吴红艳 沈海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100 mm/h,坡度20°,在2个玉米秸秆缓冲带布设坡位(斜坡长4.5-5.5 m和6.5-7.5 m)与2个降雨历时(单次降雨30 min和2次连续降雨30 min+30 min)的试验处理组合,研究在黄土坡面不同坡位布设...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100 mm/h,坡度20°,在2个玉米秸秆缓冲带布设坡位(斜坡长4.5-5.5 m和6.5-7.5 m)与2个降雨历时(单次降雨30 min和2次连续降雨30 min+30 min)的试验处理组合,研究在黄土坡面不同坡位布设玉米缓冲带对防治细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缓冲带可减少坡面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其中,坡面侵蚀量减少7.3%-14.2%,细沟侵蚀量减少11.0%-30.6%,细沟侵蚀量对坡面侵蚀的贡献率减少3.4%-15.0%,径流含沙量降低5.5%-12.8%;2)单次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4.5-5.5 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的效果最佳,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4.2%、30.6%和11.6%,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2.9%和21.9%;3)2次连续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6.5-7.5 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的效果较好,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3.5%、25.0%和5.5%,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5.5%和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缓冲带 细沟平面密度 细沟平均深度 细沟侵蚀强度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汁土壤改良剂对黄绵土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覃超 郑粉莉 +3 位作者 刘沛峰 徐锡蒙 吴红艳 汪怡珂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是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风蚀试验和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汁土壤改良剂喷施方式下黄绵土抗侵蚀能力的改良效果,探讨了玉米秸秆汁防治土壤侵蚀的机理。结果表明,玉... 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是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风蚀试验和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汁土壤改良剂喷施方式下黄绵土抗侵蚀能力的改良效果,探讨了玉米秸秆汁防治土壤侵蚀的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汁能有效防治黄绵土的水蚀和风蚀。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喷施玉米秸秆汁的试验处理,黄绵土溅蚀量较对照处理降低24.7%~78.3%,黄土坡面的径流量和片蚀量分别降低40.0%~43.3%和20.9%~34.5%;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无论是短历时低强度或长历时低强度的降雨类型,还是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类型,喷施玉米秸秆汁的试验处理,黄土坡面的径流量和片蚀量较对照处理明显减少,二者的减少幅度分别介于26.3%~62.1%和58.3%~72.0%之间;在不同风速下,玉米秸秆汁可使黄绵土的风蚀量降低24.5%~64.6%。此外,喷施玉米秸秆汁后的静置时间及翻耕与否对不同类型的侵蚀也有重要影响。喷施玉米秸秆汁可有效提高黄绵土的抗剪强度、硬度及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从而降低土壤侵蚀量。施用玉米秸秆汁后,黄绵土静水崩解量降低了97.4%~98.5%、土壤抗剪强度增加了97.9%~140.0%、土壤硬度增加了11.4%~127.5%;<0.25 mm团聚体降低了46.9%~51.6%;>2 mm团聚体增加了88.1%~129.7%。玉米秸秆汁是一种良好的防治坡面水蚀和风蚀的土壤改良剂,在施用玉米秸秆汁时,应尽量一次喷施完毕并避免人为土壤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蚀 片蚀 风蚀 原位观测 玉米秸秆 土壤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预处理对苹果渣原料糖化及燃料乙醇发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晓农 施琳 +3 位作者 李晓明 王争荣 刘丹 马惠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6,共7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预处理途径制备苹果渣乙醇的特性,为纤维乙醇生产开拓新的廉价原料和低耗工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用量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或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单菌预处理及其与黑曲霉(Aspergillus... 【目的】研究微生物预处理途径制备苹果渣乙醇的特性,为纤维乙醇生产开拓新的廉价原料和低耗工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用量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或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单菌预处理及其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复合的双菌预处理、半固态或液态配料对苹果渣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再分别采用2种黑曲霉菌株糖化,2种酵母和2种工艺发酵,测定不同步骤醪液的糖化产糖含量、总糖含量、乙醇生成量等。【结果】半固态条件下,0.8 mL白腐菌菌悬液单菌预处理的促进糖化效果最强,原料总糖含量提高70.8%。液态条件下,黑曲霉与白腐菌复合预处理促进苹果渣糖化能力最强,总糖含量提高66.2%;黑曲霉原始菌株与UA8菌株对半固态预处理后苹果渣未表现促进糖化的作用,对液态预处理苹果渣糖化作用明显,且以UA8菌株作用较强,糖化产糖量达到14.2~15.5 g/kg。黑曲霉与白腐菌组合的乙醇生成量均高于其他预处理组,且以液态配料方式高于半固态方式。啤酒酵母发酵醪的乙醇产量较安琪酵母有所提高;一步法发酵酒精生成高峰较二步法提前,发酵周期短。【结论】在各步骤选定的菌种和用量条件下,苹果渣经微生物预处理、一步法发酵的技术路线是一条高产纤维乙醇工艺,发酵8d内乙醇生成量达到228.4 mL/kg(干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乙醇 苹果渣 微生物预处理 糖化 乙醇生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组织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遇春 李厚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5,共3页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践行者和探索者,他们对于教改工作的关注程度与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长久以来,高校行政化管理色彩制约着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打破这种局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践行者和探索者,他们对于教改工作的关注程度与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长久以来,高校行政化管理色彩制约着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打破这种局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事业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在整体战略、基层组织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上做出调整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师 组织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4种药用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晓冰 刘建军 张士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0,79,共6页
以太白山北坡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大黄(Rheum officinale)、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和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和光合色素含量,并估算光补偿点、光饱... 以太白山北坡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大黄(Rheum officinale)、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和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和光合色素含量,并估算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探究这4种药用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大黄属喜光植物,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强,在强光下光合能力高;商陆既能高效利用强光,又有一定耐阴性。商陆和大黄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为"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是气孔限制和相关酶活性降低。铁筷子和大百合为喜阴植物,光合色素含量高,叶绿素a/b值低,对弱光利用能力强,但不耐强光。在林外强光下铁筷子和大百合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造成铁筷子8:00之后净光合速率降低是因为光抑制和气孔限制,大百合净光合速率降低则是因为高温强光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光合特性 耐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匙吻鲟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程 马明洋 +1 位作者 吉红 单世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5,共7页
试验匙吻鲟幼鱼400尾,均经过膨化饲料驯食,并完全适应网箱的养殖环境。试验分处理组和对照组,匙吻鲟幼鱼各200尾,对照组体重(56.28±15.43)g,处理组体重(55.77±16.82)g。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拌和微生态制剂A(7.47×107cfu/g... 试验匙吻鲟幼鱼400尾,均经过膨化饲料驯食,并完全适应网箱的养殖环境。试验分处理组和对照组,匙吻鲟幼鱼各200尾,对照组体重(56.28±15.43)g,处理组体重(55.77±16.82)g。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拌和微生态制剂A(7.47×107cfu/g)和B(2.23×108cfu/g)各5 m L/kg,试验时间80 d,评估微生态制剂对匙吻鲟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匙吻鲟的末重[(296.89±86.17)g]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3±85.14)g](P<0.05),躯干长[(24.55±2.22)cm]和全长[(47.35±3.54)cm]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3.55±2.33)cm,(46.16±3.87)cm](P<0.01),饲料系数(2.02)低于对照组(2.11),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24%和5.56%;脏体比、肝体比、肠长比等生物学性状和肌肉及肝脏的体组成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血清谷丙转氨酶[(200.14±35.85)U/m L]和γ谷氨酰转肽酶[(0.76±0.36)U/m 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53.80±23.72)U/m L,(1.33±0.32)U/m L](P<0.05),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活性或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匙吻鲟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改善其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匙吻鲟 生长性能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遇春 程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79-83,共5页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满足当前培训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的需要,因此亟需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理论。在杨凌示范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社区化教育的思想和虚拟培训组织理论以及成立农民...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满足当前培训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的需要,因此亟需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理论。在杨凌示范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社区化教育的思想和虚拟培训组织理论以及成立农民职业教育非营利性组织的视角出发,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该模式在实施中要创新管理体制,注重培育民间非营利职教组织和涉农职教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地化培训模式 杨凌示范区 虚拟培训组织 职业化农民 非营利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等农业院校组建生物物理研究所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杰 王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660-19662,F0003,共4页
介绍了在高等农业院校组建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背景、发展目标与构建方案,并结合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生物物理研究所建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物物理研究所 建设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初探——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遇春 程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4-47,共4页
我国的农民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但亦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不能满足当前培训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的需要,因此亟需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理论。在陕西杨凌示范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社区化教育的思想和虚拟培训组织理论以及... 我国的农民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但亦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不能满足当前培训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的需要,因此亟需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理论。在陕西杨凌示范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社区化教育的思想和虚拟培训组织理论以及成立农民职业教育非盈利性组织的视角出发,提出并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以期为培训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地化培训模式 虚拟培训组织 职业化农民 非盈利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对女性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分析——基于北京家政服务业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刚 姚一源 姚冰 《农业展望》 2012年第6期18-21,25,共5页
随着中国城镇生活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其中家政服务业在解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与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一市场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矛盾。从家政服务业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居民进... 随着中国城镇生活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其中家政服务业在解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与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一市场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矛盾。从家政服务业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微观了解城市居民对女性农民工的需求现状及满意程度,发现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对家政服务需求量和类型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市场具有很大需求潜力,但存在多种不规范情况,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及居民雇佣态度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据此,提出了加强培训调节供需情况、树立良好的雇佣观念与服务态度、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农民工 家政服务 需求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灰色关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志刚 姚冰 王辉杰 《农业展望》 2013年第2期56-59,64,共5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耕地环节,最低的是机械收获环节,此外,受陕西省地形地貌的限制,大中型农业机械对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均落后于小型农业机械,但作用潜力更大。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机械化作业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合成原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可 滕域晰 +3 位作者 胡凯 陶永胜 王华 靳国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有抗肿瘤、减少脂肪蓄积、调节机体免疫力、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糖血压、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理活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由于CLA天然来源较少,以亚油...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有抗肿瘤、减少脂肪蓄积、调节机体免疫力、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糖血压、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理活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由于CLA天然来源较少,以亚油酸为底物人工合成制备CLA成为了人们获取CLA的主要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游离脂肪酸、烷烃酯、甘油酯等不同形式的亚油酸及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油脂在CLA生产中的运用,并综述了食品发酵中CLA的合成,为优化CLA原料利用、经济高效地获取CLA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游离亚油酸 烷烃酯 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小白菜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长新 张鲁刚 +2 位作者 孙希禄 刘学成 窦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0-206,213,共8页
【目的】探讨从紫色小白菜"紫罗兰"叶片中提取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紫色小白菜叶片的冻干粉(粒径≤0.45mm)为材料,筛选花青素提取剂(乙酸、甲醇、乙醇、丙酮)、提取剂体积分数(5%,10%,15%,20%,25%,30%,35%,40%,45... 【目的】探讨从紫色小白菜"紫罗兰"叶片中提取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紫色小白菜叶片的冻干粉(粒径≤0.45mm)为材料,筛选花青素提取剂(乙酸、甲醇、乙醇、丙酮)、提取剂体积分数(5%,10%,15%,20%,25%,30%,35%,40%,45%,50%,55%)和提取方法(浸提法、超声波法),对影响花青素提取率的提取温度(25,35,45,55,65,75℃)、料(g)液(mL)比(1∶5,1∶10,1∶20,1∶30,1∶40,1∶50)、提取时间(1,5,15,30,45,60min)、提取次数(1,2,3,4次)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紫色小白菜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剂为乙酸,提取剂最佳体积分数为35%,最佳提取方法是浸提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25℃,料(g)液(mL)比1∶10,提取时间1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第1次提取液中花青素的质量浓度为0.812g/mL,相对提取率为70.39%;第2次提取液中花青素的质量浓度为0.225g/mL,相对提取率为22.22%,2次相对提取率累计为92.61%。【结论】确定了紫色小白菜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此工艺能够在不引入叶绿素干扰的情况下较充分地提取花青素,且花青素的质量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小白菜 花青素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