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 被引量:73
1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3 位作者 路海东 崔鸣 李运方 刘厚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162-1168,共7页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 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发现 ,随着密度的增加 ,群体库源也随着增加 ,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 ,群体库的增加幅度超过群体源的增加幅度。高密度下群体源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保证一定总粒数 ,...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 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密度定额试验发现 ,随着密度的增加 ,群体库源也随着增加 ,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 ,群体库的增加幅度超过群体源的增加幅度。高密度下群体源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保证一定总粒数 ,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 ,提高成粒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群体库 群体源 产量 源库关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群体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1 位作者 路海东 任建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6-540,共5页
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的群体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青贮型玉米的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较大 ,吐丝前叶面积增长快 ,吐丝后叶片衰老略快 ,拔节至吐丝 2 5 d期间作物生长率较高 ,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 ,是决定生物学产量的关键时期 ... 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的群体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青贮型玉米的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较大 ,吐丝前叶面积增长快 ,吐丝后叶片衰老略快 ,拔节至吐丝 2 5 d期间作物生长率较高 ,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 ,是决定生物学产量的关键时期 ,青贮型玉米科多 8号的适宜密度在 6 75 0 0株 / hm2 左右 ;粮饲兼用型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较小 ,吐丝前叶面积增长较快 ,吐丝后叶片衰亡较慢 ,吐丝后至成熟期期间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大 ,作物生长率高 ,是决定其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 ,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 310的耐密性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类型 群体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源库调节对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3 位作者 马国胜 王满意 贾育恒 任建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13,共5页
 在45000和75000株/hm2两个密度下,于吐丝期分别对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和小穗型玉米品种户单4号进行了剪50%叶、剪50%穗、断50%根等减源、减库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库源调节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减源处理对籽粒产量...  在45000和75000株/hm2两个密度下,于吐丝期分别对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和小穗型玉米品种户单4号进行了剪50%叶、剪50%穗、断50%根等减源、减库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库源调节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减源处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叶>根;源库变化对籽粒产量影响大穗型品种为源>库,小穗型品种为库>源;在源库同时减少50%时,两品种籽粒产量下降约50%。源不变,库容减少,源库比增加时玉米茎杆可溶性糖和物质残留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下降20%~30%;库容不变,源减少,源库比降低时玉米茎杆可溶性糖和物质产留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同样下降20%~30%。始终维持源库在群体上的相对平衡是玉米高产栽培中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源库调节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2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70-75,共6页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维持在417.88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应在5.72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226.12kg/(hm^2·d)以上,其生物学产量可达到20778.4kgthm^2;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90~7.95万株/hm^2,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5.71~6.47.成熟期为3.54~3.9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在358.11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在5.06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183.66kg/(hm^2·d)以上.其籽粒产量可达7248.5kg/hm^2.生物学产量可达到1479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类型 群体生理指标 生物学产量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优异地方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凤艳 张兴华 张仁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本文对 2 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 ,分析了资源的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株高影响穗粗 ,穗位高影响穗长 ,株高和穗位均低的资源不会有较高的单株粒重 ;叶片数对资源... 本文对 2 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 ,分析了资源的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株高影响穗粗 ,穗位高影响穗长 ,株高和穗位均低的资源不会有较高的单株粒重 ;叶片数对资源的筛选、利用有一定的影响 ,对穗长、穗粗、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 ;利用生育期较短的资源可能会选出单株粒重较高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据此结果结合育种目标评价 ,筛选出白头霜、高油玉米、洛阳 85、白鹤、二夏、品综 2号、本地黄玉米、金皇后8个玉米地方品种 ,综合农艺性状好 ,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筛选 评价 地方品种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2 位作者 张仁和 路海东 邰书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63-67,共5页
通过粮饲兼用玉Zea mays米陕单310在施氮总量为225.0 kg/hm2的条件下,采用3个施氮时期(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10∶0和0∶5∶5的注重中、后期施氮的后重式施氮运筹方式对玉米构建... 通过粮饲兼用玉Zea mays米陕单310在施氮总量为225.0 kg/hm2的条件下,采用3个施氮时期(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10∶0和0∶5∶5的注重中、后期施氮的后重式施氮运筹方式对玉米构建较大的合理叶面积指数和良好的叶系结构效果显著,其花后干物质生产速率高,成熟期干物质尤其是籽粒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饲用可消化养分产量高,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饲用产量和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粮饲兼用玉米 群体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高产栽培技术与生理研究——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的群体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1 位作者 马国胜 张延军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通过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对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群体生理性状的影响.得到了高产高效栽培的密度和施肥水平为:密度65985~70470株/hm^2;氮肥用量359.70~479.55kg/hm^2.明确了其适宜群体的叶面积指数... 通过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对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群体生理性状的影响.得到了高产高效栽培的密度和施肥水平为:密度65985~70470株/hm^2;氮肥用量359.70~479.55kg/hm^2.明确了其适宜群体的叶面积指数为4.2~4.6,作物生长率为15.31~16.69g/(d·m^2).吐丝至吐丝25d期间的植株总光能截获量在90%以上,同时保证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9.8%。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加.尤其是在吐丝后,保证适宜的密度,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饲兼用 密度 氮肥 群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光合产物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1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0,共5页
对2种类型饲用玉米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光合产物生产和运转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大,二者随密度的变化其变幅较大;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其叶面积指数... 对2种类型饲用玉米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光合产物生产和运转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大,二者随密度的变化其变幅较大;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小,密度对其影响较小,耐密植。密度对2种类型玉米光合产物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及器官中光合产物的转运性能具有调节作用。科多8号和陕单310光合产物转移率较大的器官分别是叶片和茎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密度 光合产物 积累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毛建昌 李向拓 +2 位作者 李发民 杨金慧 朱玉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选用12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设计组配32个杂交组合,在大田严重干旱条件下,调查了顶部展开叶片的卷曲宽度,提出了玉米苗期叶片卷曲度的计算公式和用叶片卷曲度评价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方法,同时分析了12个自交系在苗期的抗旱性,自交系与... 选用12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设计组配32个杂交组合,在大田严重干旱条件下,调查了顶部展开叶片的卷曲宽度,提出了玉米苗期叶片卷曲度的计算公式和用叶片卷曲度评价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方法,同时分析了12个自交系在苗期的抗旱性,自交系与杂交种抗旱性的相关系数为0.776,达到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抗旱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密度系谱法选择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瑞景 李泾孝 +1 位作者 张仁和 毛建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究高密度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效果。【材料】将3个二环系的S1代玉米育种材料等分为2份,在97500和60000株/hm2两个密度下连续自交选择两代,各二环系的S3代与测验种杂交形成3组试验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分析两种密度下的选择效果... 【目的】探究高密度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效果。【材料】将3个二环系的S1代玉米育种材料等分为2份,在97500和60000株/hm2两个密度下连续自交选择两代,各二环系的S3代与测验种杂交形成3组试验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分析两种密度下的选择效果。【结果】3个育种材料S3代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GCA)的最大值分别为29.4236,18.1563和14.7467,均出现在高密度选系内;高、低两种密度选系的GCA总合平均分别为43.4906和-43.4938;高密度选系GCA>5的自交系共17个,占所有被测系的50%,低密度选系GCA>5的自交系有8个,占所有被测系的23.5%。试验的16个S1中,有10个S1高密度选系的GCA相对较大,而GCA相对较大的S1低密度选系仅有2个,4个S1在高密度选择中其S2代被淘汰。在低密度选择的S3,经测配其GCA均较低。【结论】高密度创造的逆境环境条件简单易行,能准确、有效、经济地选育出一般配合力较高的玉米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逆育种 种植密度 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在秦巴高海拔山区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用产量增产百分数、差异显著性、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和非参数度量法等多种分析方法 ,对 10个玉米新品种在高海拔山区 4个地点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 ,农大 10 8、农大 3138、陕资1号、成单 18号、97Q- 16 7... 用产量增产百分数、差异显著性、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和非参数度量法等多种分析方法 ,对 10个玉米新品种在高海拔山区 4个地点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 ,农大 10 8、农大 3138、陕资1号、成单 18号、97Q- 16 7和中单 32 1等 6个品种在高海拔山区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较强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适应性 变异系数 回归系数 高稳系数 非参数变量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K22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发民 毛建昌 李向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采用交替使用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K22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K22是一个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高,籽粒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用该自交系作亲本已组配出多个强... 采用交替使用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K22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K22是一个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高,籽粒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用该自交系作亲本已组配出多个强优势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K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适宜密度与产量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6-40,共5页
通过 4年 2个试验点的密度定额试验表明 ,密度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有效总花数影响较小 ,而对穗粒数、成粒率影响较大 ,籽粒产量的提高与成粒率、穗粒数和群体总粒数的增加密切相关 ,其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不应超过 5 2 5 0 0株... 通过 4年 2个试验点的密度定额试验表明 ,密度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有效总花数影响较小 ,而对穗粒数、成粒率影响较大 ,籽粒产量的提高与成粒率、穗粒数和群体总粒数的增加密切相关 ,其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不应超过 5 2 5 0 0株 / hm2 ,产量最高时最大叶面积系数可达到 4 .70 ,作物生长率为 1 9.80 g/ m2 · d,光能截获量可达到 90 % ,吐丝至成熟期干物质提高 1 kg,陕单 90 2籽粒产量可增加 0 .6 35 6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大穗型玉米 产量潜力 密度 成粒率 陕单902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群体源库性状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通过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研究发现 ,保证适宜种植密度 ,增加群体总粒数是陕单 90 2高产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干物质生产体系 ,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陕单 90 2高产的关键 ;协调群体库源关系 ,提高成... 通过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研究发现 ,保证适宜种植密度 ,增加群体总粒数是陕单 90 2高产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干物质生产体系 ,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陕单 90 2高产的关键 ;协调群体库源关系 ,提高成粒率是陕单 90 2高产的根本。采用合理密植 (不超过 60 0 0 0株 / hm2 )、宽窄行和双株栽培 ,保证足量氮肥和适宜氮、磷、钾配比等主要配套技术可改善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群体库源性状 ,提高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大穗型玉米 品种 陕单902 源库性状 产量形成 群体库 群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用途饲用玉米的物质生产与分配 被引量:2
15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1 位作者 马国胜 邰书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两种不同用途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各器官的分配研究发现,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的干物质生 产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前,茎叶鞘中的物质分配较多,约占总量的59%;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 在吐丝以后,穗子中的干物质分配较多,约... 对两种不同用途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各器官的分配研究发现,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的干物质生 产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前,茎叶鞘中的物质分配较多,约占总量的59%;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 在吐丝以后,穗子中的干物质分配较多,约占总量的50%。可见,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主要注重前期茎叶鞘等 茎秆产量的生长,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主要注重后期籽粒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贮型 粮饲兼用型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夏玉米区陕单30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瑞景 孟继宏 康建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88,共5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关中夏玉米区对陕单308产量影响最主要的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为试验因子,建立了陕单308产量回归模型;分析了产量的主效因子及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陕单308在关中夏玉米区有着严格的留苗密度区...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关中夏玉米区对陕单308产量影响最主要的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为试验因子,建立了陕单308产量回归模型;分析了产量的主效因子及各因子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陕单308在关中夏玉米区有着严格的留苗密度区间,一般留苗50784~56250株/hm^2。氮肥不但是产量的主效因子,而且分别与密度、磷肥交互作用密切,足量的氮肥(N 343.3 kg/hm^2)与适量的密度(50784~59859株/hm^2)互作能够产生较大的增产效果。氮磷搭配施用有利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提出了目标产量分别为7500~8249 kg/hm^2和8250~9000 kg/hm^2的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陕单308 产量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1 位作者 马国胜 张慧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掌握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以目前普遍采用的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为材料,设置4.8万株/hm2、5.85万株/hm2、6.9万株/hm2、7.95万株/hm2和9.0万株/hm2等5个密度进行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植株... 为掌握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以目前普遍采用的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为材料,设置4.8万株/hm2、5.85万株/hm2、6.9万株/hm2、7.95万株/hm2和9.0万株/hm2等5个密度进行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含水量等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饲用玉米收获期的植株含水量均在60%以上。不同类型品种比较,科多8号生育期较短,单株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前,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较慢;陕单310的生育期较长,单株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后,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贮型 粮饲兼用型 生育期 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陕资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金慧 李风艳 温振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5期40-42,共3页
论述了陕资 1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结合多年多点栽培试验及制种经验 。
关键词 陕资1号 产量 抗逆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白962玉米群体混合选择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兴华 李向拓 李凤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6期11-11,92,共2页
在陕西春播条件下 ,通过对来自 CIMMYT基因圃的墨白 962 C0 -C4各轮群体 ,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表明 :墨白 962经过轮回的适应性选择 ,光周期敏感性明显下降 ,植株高度降低 ,自身生产力提高 ,提出将高轮改良群体改换方法继续改良 ,或作... 在陕西春播条件下 ,通过对来自 CIMMYT基因圃的墨白 962 C0 -C4各轮群体 ,各性状表现的综合评价表明 :墨白 962经过轮回的适应性选择 ,光周期敏感性明显下降 ,植株高度降低 ,自身生产力提高 ,提出将高轮改良群体改换方法继续改良 ,或作为修饰基因源改良群体自交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混合选择 墨白962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夏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发民 毛建昌 李向拓 《陕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分析了陕西省 1 986~ 2 0 0 0年夏玉米区域试验共 1 49个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公顷产量在 63 70 kg以下时 ,千粒重对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穗行数和行粒数 ,每公顷产量在 640 0~ 92 74.5 kg时 ,行... 分析了陕西省 1 986~ 2 0 0 0年夏玉米区域试验共 1 49个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公顷产量在 63 70 kg以下时 ,千粒重对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穗行数和行粒数 ,每公顷产量在 640 0~ 92 74.5 kg时 ,行粒数和穗行数对产量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因此 ,在选育产量在 80 0 0 kg/hm2 以上杂交种时 ,在协调好穗行数 ,行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关系时 ,应着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者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穗部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