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乙丹
何婧云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文化
文化交流
农业生产工具
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方地区
边境地区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农业转型与自开商埠研究——从农史视角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0-133,156,共5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商发展自主外贸,这为自开商埠提供通商思想支撑;而农业赋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凸显关税是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推动国用匮绌的清政府下诏开埠通商以保国家财源,这为自开商埠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自开商埠
农史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卜风贤
冯利兵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我国先秦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它包含灾前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灾后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这在三代(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
我国先秦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它包含灾前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灾后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这在三代(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预防思想
减灾思想
救荒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方历史灾荒成因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卜风贤
《古今农业》
2007年第3期22-30,共9页
灾荒的发生主要与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对灾民的救助有关。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和古代欧洲国家之间灾荒的发生演变情况,结果显示中西方灾荒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原因差别:中国的灾荒主要是由于社会救助不力造成的,在原因层面属于弹性灾荒;欧洲...
灾荒的发生主要与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对灾民的救助有关。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和古代欧洲国家之间灾荒的发生演变情况,结果显示中西方灾荒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原因差别:中国的灾荒主要是由于社会救助不力造成的,在原因层面属于弹性灾荒;欧洲的灾荒主要是因为灾害的强度导致的,属于刚性灾荒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灾荒
刚性灾荒
中西灾荒史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被引量:
1
5
作者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58-3559,3561,共3页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印度半岛
交通
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被引量:
3
6
作者
杨乙丹
《古今农业》
2006年第2期15-21,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传统水利思想的继承以及精耕细作思想的传播等;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封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北地区
农业科技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研究
7
作者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9,共4页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是指中国农业由兼职管理向专门管理转变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农业专门化管理思潮的推动、农业垂直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农业专门化管理职能的实施来实现的。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专门化管理的先河,拓展...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是指中国农业由兼职管理向专门管理转变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农业专门化管理思潮的推动、农业垂直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农业专门化管理职能的实施来实现的。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专门化管理的先河,拓展了国家农业管理职能内涵,承载了振兴农业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奠定了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农业管理
专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灾害对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8
作者
雷波
胡静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038-12038,12041,共2页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很多少数民族,从少数民族史角度研究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历史...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很多少数民族,从少数民族史角度研究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历史上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许多少数民族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本民族的许多风俗不断进行能动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十年中国农史研究动向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朱磊
卜风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65,共7页
农史研究是科技史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农业科学与历史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动力、影响及规律,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的观点来研究农业生产与技术、农业经济、...
农史研究是科技史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农业科学与历史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动力、影响及规律,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的观点来研究农业生产与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及农业思想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一门交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分析
农史
中国
农业科学
农业经济
历史学
组成部分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研究——以清峪河水利为例
被引量:
2
10
作者
卢勇
聂敏
崔宇
《古今农业》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的衰落与水利官吏和利夫[1]们的作弊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他们的作弊方式主要有私开渠道盗水、利用“倒失”敲诈、偷点消香以及利用过境优势强迫分水等,对水利的破坏很大,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现象的出...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的衰落与水利官吏和利夫[1]们的作弊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他们的作弊方式主要有私开渠道盗水、利用“倒失”敲诈、偷点消香以及利用过境优势强迫分水等,对水利的破坏很大,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时局动荡、天灾频仍、规则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水利
行为研究
关中
用水
作弊行为
经济环境
不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农业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谷小勇
朱宏斌
冯风
《古今农业》
2007年第2期40-49,共10页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关于西域史地的著作,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农业资料。本文以物产、土壤和气候为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为目,对此做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并简单考证了当时中亚、南亚以及西亚的整体农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农业文献资源
物产
土壤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唐人丁为本农税制的历史渊源探析
被引量:
1
12
作者
谷小勇
张波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主税目由田赋、户调和徭役构成,课征物以实物为主,课税方式以依人丁为主,以户籍制度和均田制为制度基础,等等。我国晋唐时期各朝农业税制的内容及体系基本都在这一范畴内,故本文称之为"人丁为本农税制"[1]。浅层面看人丁为本...
主税目由田赋、户调和徭役构成,课征物以实物为主,课税方式以依人丁为主,以户籍制度和均田制为制度基础,等等。我国晋唐时期各朝农业税制的内容及体系基本都在这一范畴内,故本文称之为"人丁为本农税制"[1]。浅层面看人丁为本农税制是晋唐时期政府为适应频繁战争引发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而全新独创的一个农业税制,但深入分析看它是在社会战乱的推动和作用下,政府承继东汉及以前的赋役之法并予以再发展的结果。本文对人丁为本农税制和东汉及以前赋役之法的历史渊源关系予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
人丁为本农税制
历史渊源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历史角色的变迁
被引量:
1
13
作者
朱宏斌
王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民
角色
身份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
2
14
作者
卜风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李约瑟
发展趋向
科技技术史
中国人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国农业发展与战国社会变革
被引量:
1
15
作者
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以铁器牛耕推广、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农业主导性产业部门地位确立为特征 ,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奠基的重要阶段。农业的发展为生产关系革新、政治制度演替以及思想文化繁荣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是导致战国时代社会巨变...
以铁器牛耕推广、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农业主导性产业部门地位确立为特征 ,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奠基的重要阶段。农业的发展为生产关系革新、政治制度演替以及思想文化繁荣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是导致战国时代社会巨变的终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社会变革
农业
郡县制
七国变法
重农思想
战国时期
思想文化建设
农业经济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市场萌芽的历史前提
16
作者
胡钢
朱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 ,为土地市场的萌芽创造了诸种条件 :以铁器畜耕为标志的农业生产力革命以及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 ,为其产生提供了核心动力与经济前提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则是土地市场萌芽的制度基础 ;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 ,为土地市场的萌芽创造了诸种条件 :以铁器畜耕为标志的农业生产力革命以及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 ,为其产生提供了核心动力与经济前提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则是土地市场萌芽的制度基础 ;七国变法运动 ,从法权角度开启了土地准许买卖之首端 ,又为土地市场之萌芽提供了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土地市场
历史前提
经济前提
制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战乱对汉唐间农业税制嬗变影响的分析
17
作者
谷小勇
张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6-89,105,共5页
汉唐间农业税制在中国农业税制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因其具有较长时段之实行,而且在于对同时期的日本农业税制及此后的中国农业税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嬗变却是社会战乱作用和推动的结果。在籍人口大量减耗迫使政府把课税方式...
汉唐间农业税制在中国农业税制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因其具有较长时段之实行,而且在于对同时期的日本农业税制及此后的中国农业税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嬗变却是社会战乱作用和推动的结果。在籍人口大量减耗迫使政府把课税方式人丁化,田地大规模荒芜促使其建立均田制,谷帛极其短缺致使其征收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间农业税制
社会战乱
人丁化
均田制
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战国秦汉时期边地农业开发
18
作者
朱宏斌
《古今农业》
2002年第2期18-22,共5页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为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技术体系的奠基与深入,即农业科技纵向上的迈进,而且表现为在横向上的农业地域性拓展、农业科技文化的远播以及影响范围的日益广远。战国秦汉时期农业的发展正是如此,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农业科技
文化交流
边地开发
农业开发
周边地区
开发经营
中国古代
技术体系
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霞客游记》中的广西饮食文化研究
被引量:
7
19
作者
徐臣攀
安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62-3564,共3页
辑录了《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地区饮食资源、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方面的记载,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广西饮食资源
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对西部农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2
20
作者
王雯
李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极大地推进了西进运动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西部拓荒农业和地区专业经济的发展 ,促使西部农业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 ,同时人口的西移加快了西部地区城市化。
关键词
19世纪
美国
交通运输
农业
西部
发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乙丹
何婧云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业文化
文化交流
农业生产工具
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方地区
边境地区
人口流动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农业转型与自开商埠研究——从农史视角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
历史
文化
研究所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0-133,156,共5页
基金
科技部星火计划资助项目(EA850031)
文摘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商发展自主外贸,这为自开商埠提供通商思想支撑;而农业赋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凸显关税是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推动国用匮绌的清政府下诏开埠通商以保国家财源,这为自开商埠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石。
关键词
农业转型
自开商埠
农史视角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self-established port
agricultural history perspective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卜风贤
冯利兵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基金
教育部留学基金课题<中国古代救荒书研究>
文摘
我国先秦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它包含灾前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灾后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这在三代(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极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预防思想
减灾思想
救荒思想
Keywords
Pre-Qin Dynasty
idea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idea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ea of famine relief
分类号
X4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方历史灾荒成因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卜风贤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古今农业》
2007年第3期22-30,共9页
基金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李氏基金(Li Foundatio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第38批中国博士后基金支持
文摘
灾荒的发生主要与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对灾民的救助有关。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和古代欧洲国家之间灾荒的发生演变情况,结果显示中西方灾荒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原因差别:中国的灾荒主要是由于社会救助不力造成的,在原因层面属于弹性灾荒;欧洲的灾荒主要是因为灾害的强度导致的,属于刚性灾荒的范畴。
关键词
弹性灾荒
刚性灾荒
中西灾荒史
比较研究
Keywords
Elastic Famine, Rigid Famine, History of Famine and Natural Disasters, Ancient Chin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Comparative Research.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被引量:
1
5
作者
朱宏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58-3559,3561,共3页
文摘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印度半岛
交通
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分类号
K333.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被引量:
3
6
作者
杨乙丹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古今农业》
2006年第2期15-21,共7页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传统水利思想的继承以及精耕细作思想的传播等;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封建化。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北地区
农业科技
交流
Keywords
Wei-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e North and South,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communion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研究
7
作者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
历史
文化
研究所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基金
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EA850031)
文摘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是指中国农业由兼职管理向专门管理转变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农业专门化管理思潮的推动、农业垂直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农业专门化管理职能的实施来实现的。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专门化管理的先河,拓展了国家农业管理职能内涵,承载了振兴农业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奠定了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格局。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农业管理
专门化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灾害对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8
作者
雷波
胡静静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038-12038,12041,共2页
文摘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很多少数民族,从少数民族史角度研究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历史上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许多少数民族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本民族的许多风俗不断进行能动的调整。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
分类号
D422.7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十年中国农史研究动向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朱磊
卜风贤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65,共7页
文摘
农史研究是科技史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农业科学与历史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动力、影响及规律,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的观点来研究农业生产与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及农业思想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一门交叉学科。
关键词
计量分析
农史
中国
农业科学
农业经济
历史学
组成部分
社会科学
Keywords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History Quantitative analysis Development of subject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研究——以清峪河水利为例
被引量:
2
10
作者
卢勇
聂敏
崔宇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出处
《古今农业》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文摘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的衰落与水利官吏和利夫[1]们的作弊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他们的作弊方式主要有私开渠道盗水、利用“倒失”敲诈、偷点消香以及利用过境优势强迫分水等,对水利的破坏很大,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时局动荡、天灾频仍、规则紊乱。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水利
行为研究
关中
用水
作弊行为
经济环境
不可分
Keywords
Late Qing and Early Minguo Periods, Water Conservancy in Guanzhong Area, Cheating Behavior
分类号
F4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农业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谷小勇
朱宏斌
冯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古今农业》
2007年第2期40-49,共10页
文摘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关于西域史地的著作,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农业资料。本文以物产、土壤和气候为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为目,对此做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并简单考证了当时中亚、南亚以及西亚的整体农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农业文献资源
物产
土壤
气候
Keywords
The Book Named Da Tang Western Regions, Documentary Resource about Agriculture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唐人丁为本农税制的历史渊源探析
被引量:
1
12
作者
谷小勇
张波
机构
安徽
大学
经济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文摘
主税目由田赋、户调和徭役构成,课征物以实物为主,课税方式以依人丁为主,以户籍制度和均田制为制度基础,等等。我国晋唐时期各朝农业税制的内容及体系基本都在这一范畴内,故本文称之为"人丁为本农税制"[1]。浅层面看人丁为本农税制是晋唐时期政府为适应频繁战争引发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而全新独创的一个农业税制,但深入分析看它是在社会战乱的推动和作用下,政府承继东汉及以前的赋役之法并予以再发展的结果。本文对人丁为本农税制和东汉及以前赋役之法的历史渊源关系予以探析。
关键词
晋唐
人丁为本农税制
历史渊源
探析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D63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历史角色的变迁
被引量:
1
13
作者
朱宏斌
王雯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文摘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民
角色
身份地位
Keywords
modernization
farmers
characters
status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
2
14
作者
卜风贤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李约瑟
发展趋向
科技技术史
中国人
国际化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国农业发展与战国社会变革
被引量:
1
15
作者
樊志民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文摘
以铁器牛耕推广、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农业主导性产业部门地位确立为特征 ,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奠基的重要阶段。农业的发展为生产关系革新、政治制度演替以及思想文化繁荣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是导致战国时代社会巨变的终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发展
社会变革
农业
郡县制
七国变法
重农思想
战国时期
思想文化建设
农业经济史
Keywords
agricultur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untyship system
reforms in seven kingdoms
belief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e
分类号
F329.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市场萌芽的历史前提
16
作者
胡钢
朱宏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 ,为土地市场的萌芽创造了诸种条件 :以铁器畜耕为标志的农业生产力革命以及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 ,为其产生提供了核心动力与经济前提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则是土地市场萌芽的制度基础 ;七国变法运动 ,从法权角度开启了土地准许买卖之首端 ,又为土地市场之萌芽提供了法律保障。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土地市场
历史前提
经济前提
制度基础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ge period
land market
sprout
historical premise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战乱对汉唐间农业税制嬗变影响的分析
17
作者
谷小勇
张波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6-89,105,共5页
文摘
汉唐间农业税制在中国农业税制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因其具有较长时段之实行,而且在于对同时期的日本农业税制及此后的中国农业税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嬗变却是社会战乱作用和推动的结果。在籍人口大量减耗迫使政府把课税方式人丁化,田地大规模荒芜促使其建立均田制,谷帛极其短缺致使其征收实物。
关键词
汉唐间农业税制
社会战乱
人丁化
均田制
庸
Keywords
Tax institution of agriculture between the Hen dynasty and the Tang Dynasty
Chaos Caused by War
Imposing a tax on population
System even allocation of lands
Corvee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战国秦汉时期边地农业开发
18
作者
朱宏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古今农业》
2002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摘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为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技术体系的奠基与深入,即农业科技纵向上的迈进,而且表现为在横向上的农业地域性拓展、农业科技文化的远播以及影响范围的日益广远。战国秦汉时期农业的发展正是如此,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农业科技
文化交流
边地开发
农业开发
周边地区
开发经营
中国古代
技术体系
屯田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霞客游记》中的广西饮食文化研究
被引量:
7
19
作者
徐臣攀
安鲁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
历史
文化
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62-3564,共3页
文摘
辑录了《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地区饮食资源、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方面的记载,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广西饮食资源
饮食文化
Keywords
《Xu Xiake Travel Notes》
Guangxi diet resource
Diet culture
分类号
K892.25 [历史地理—民俗学]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对西部农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2
20
作者
王雯
李丽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
陕西省安康
农业
学校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文摘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极大地推进了西进运动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西部拓荒农业和地区专业经济的发展 ,促使西部农业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 ,同时人口的西移加快了西部地区城市化。
关键词
19世纪
美国
交通运输
农业
西部
发展
影响
Keywords
19th century
America
transportation
agriculture
western region
分类号
F37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杨乙丹
何婧云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农业转型与自开商埠研究——从农史视角分析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先秦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
卜风贤
冯利兵
《灾害学》
CSCD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西方历史灾荒成因比较研究
卜风贤
《古今农业》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秦汉时期的中印交通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杨乙丹
《古今农业》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研究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自然灾害对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雷波
胡静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近十年中国农史研究动向的计量分析
朱磊
卜风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研究——以清峪河水利为例
卢勇
聂敏
崔宇
《古今农业》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农业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谷小勇
朱宏斌
冯风
《古今农业》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晋唐人丁为本农税制的历史渊源探析
谷小勇
张波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历史角色的变迁
朱宏斌
王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趋向
卜风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战国农业发展与战国社会变革
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浅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市场萌芽的历史前提
胡钢
朱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社会战乱对汉唐间农业税制嬗变影响的分析
谷小勇
张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战国秦汉时期边地农业开发
朱宏斌
《古今农业》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徐霞客游记》中的广西饮食文化研究
徐臣攀
安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对西部农业发展的影响
王雯
李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