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本维度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宏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动力;与之同时,科技文化交流又是涉及2个或多个文明体系之间的接触与碰撞,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涵,涉及这些文明体系众多的层次与方面,因此,从不同角度关注...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动力;与之同时,科技文化交流又是涉及2个或多个文明体系之间的接触与碰撞,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涵,涉及这些文明体系众多的层次与方面,因此,从不同角度关注历史时期的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助于推进科技文化交流史研究本身的深化,也是认识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交流的历史也是如此,同样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化交流 维度 农业 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 文化现象 历史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农业转型与自开商埠研究——从农史视角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0-133,156,共5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商发展自主外贸,这为自开商埠提供通商思想支撑;而农业赋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凸显关税是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推动国用匮绌的清政府下诏开埠通商以保国家财源,这为自开商埠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自开商埠 农史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研究
3
作者 任耀飞 樊志民 朱宏斌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9,共4页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是指中国农业由兼职管理向专门管理转变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农业专门化管理思潮的推动、农业垂直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农业专门化管理职能的实施来实现的。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专门化管理的先河,拓展... 晚清时期农业管理的专门化是指中国农业由兼职管理向专门管理转变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农业专门化管理思潮的推动、农业垂直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农业专门化管理职能的实施来实现的。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开创了中国农业专门化管理的先河,拓展了国家农业管理职能内涵,承载了振兴农业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奠定了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农业管理 专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霞客游记》中的广西饮食文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臣攀 安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562-3564,共3页
辑录了《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地区饮食资源、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方面的记载,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广西饮食资源 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学说与农耕文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樊志民 卫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有人讲道家是"参天地之化育"的大学问,那么道家学说理应与中国传统农业(学)具有比较密切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我们试想就此予以申论,敬希方家指正。一.农蕴诸学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在传统... 有人讲道家是"参天地之化育"的大学问,那么道家学说理应与中国传统农业(学)具有比较密切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但是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我们试想就此予以申论,敬希方家指正。一.农蕴诸学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一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官、商、兵乃至知识分子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道家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农业 相互作用 生产部门 农业发展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体与重构:近代关中地区水利秩序的变迁
6
作者 王家保 朱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水利秩序是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和规范,其蕴含了法令、政策和地方社会文化,是水利治理逻辑的实践表达。在传统社会,关中地区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和历史经济地位,使得这一地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 水利秩序是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和规范,其蕴含了法令、政策和地方社会文化,是水利治理逻辑的实践表达。在传统社会,关中地区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和历史经济地位,使得这一地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颇为发达的水利网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水利秩序。清末民初时期,受自然环境变化、人口增殖、传统乡村社会衰落以及时局动荡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关中地区传统水利秩序逐渐走向衰落与解体。鉴于此,陕西省地方政府借鉴西方水利法规,吸收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治水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了以法制为中心、官民协作和科学管理为特色的近代水利新秩序构建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经济恢复。关中水利新秩序的构建是中国由传统水利管理迈向近代化水利管理的一次重要尝试,其经验教训或可为当今水利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关中地区 水资源 水利秩序 水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的茶文化与汉唐时期的华北社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荣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29,共6页
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饮食文化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有学者把茶叶、茶文化作为一种非华北本土起源的文化来看待,探讨这一"外来文化"在华北的流行情况。(2)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 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饮食文化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有学者把茶叶、茶文化作为一种非华北本土起源的文化来看待,探讨这一"外来文化"在华北的流行情况。(2)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华北社会对待南方茶文化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华北 汉唐时期 社会 南方 中华饮食文化 组成部分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水土保持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荣华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265-272,共8页
基于水土保持在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水土保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土保持名词由来、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体系、水土保持制度体系与环境治理思想、水土保持专家群体等方面的研究。虽然... 基于水土保持在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水土保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土保持名词由来、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体系、水土保持制度体系与环境治理思想、水土保持专家群体等方面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促进当代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活动、推动中国环境史学研究,但是仍需要开拓,在诸如近现代水土保持问题、水土保持在中国环境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水土保持自然与社会属性互动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20世纪50年代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
9
作者 郑遥 赵越云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32-44,共13页
通过整理目前所见汉晋南朝南方地区出土的铁犁和牛耕画像石以及内部配置铁犁牛耕的水田模型,佐之必要的文献资料,本文对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技术历经两汉时期的“二... 通过整理目前所见汉晋南朝南方地区出土的铁犁和牛耕画像石以及内部配置铁犁牛耕的水田模型,佐之必要的文献资料,本文对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技术历经两汉时期的“二牛抬杠”式长辕犁到两晋南朝时期的“单牛挽拉”式短辕犁的形制演化过程,呈现出曲轭、绳索牵引耕犁等“软配套”技术特征,有利于南方水田耕作。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推广程度有限且存在区域差异,并以豪强庄园地主为使用主体。汉晋南朝南方耕犁与唐代曲辕犁和农业组织方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铁犁牛耕 形制演化 推广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植物胁迫与农耕兴起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志诚 樊志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农耕兴起的原因,从现代生态学和毒理学的角度研究有毒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关于有毒植物的史料记载整理研究,结合农耕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有毒植物的毒性方程抑制了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农耕兴起的原因,从现代生态学和毒理学的角度研究有毒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关于有毒植物的史料记载整理研究,结合农耕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有毒植物的毒性方程抑制了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因此改变了它们的食物构成,而且植物化感毒性对稳定的农耕起到了推动作用。结论有毒植物胁迫是农耕兴起的诸多因素之一,特别是从有毒植物到食物作用的进化,从植物化感毒性对农耕稳定的作用等方面促使人类作出农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植物 植物化感 胁迫 农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管子·地员篇》看我国先秦时期朴素的生态成就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耀飞 常红萍 张艳 《古今农业》 2007年第2期34-39,共6页
先秦时期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学、土壤学和生态学知识,《管子·地员篇》对这些知识加以精辟论述,阐明了古代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是一篇影响深远的生态地植物学论著。可从植物生态、土壤生态、人与自然环境生态探讨其中的生态观、生... 先秦时期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学、土壤学和生态学知识,《管子·地员篇》对这些知识加以精辟论述,阐明了古代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是一篇影响深远的生态地植物学论著。可从植物生态、土壤生态、人与自然环境生态探讨其中的生态观、生态知识与生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员篇》 先秦时期 生态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的道义: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运行悖论之检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乙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7,188,共10页
历史时期官府向贫民发放救助性借贷而形成的赈贷制度,是中国古代荒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道义色彩。儒家治国理念兴起之后,对灾荒赈贷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道义强化,明晰了其独特的价值约束:以中下等贫困农户为放贷对... 历史时期官府向贫民发放救助性借贷而形成的赈贷制度,是中国古代荒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道义色彩。儒家治国理念兴起之后,对灾荒赈贷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道义强化,明晰了其独特的价值约束:以中下等贫困农户为放贷对象、不以取息盈利为目的、持续的“活民”职能、较短的时间约束等。但统治者道义自觉的不稳定、官吏在放贷时追求私利的普遍性、日益拉长的运行链条、国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逐利的内在冲动等,使得“最需要钱的人最贷不到钱”,“名义上是救助性的低息放贷,实际上却是高利贷”,“需要放贷的时候却得不到”等现象频频出现,彰显了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背后道义约束的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荒赈贷 道义制度 治民 高利贷 道义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书敏求记》著录农书之考察
13
作者 谭光万 冯风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6,共2页
《读书敏求记》在版本目录学研究中历来颇受重视,但未见有学者对其中著录农书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文章由此入题,考察了《读书敏求记》中农书的分布及其特征,以凸显其在研究我国古代农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读书敏求记》 著录 农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游记的农史价值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臣攀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122,共7页
This article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concept limits,the type division to the ancient times travel notes,as a whole had affirmed in its travel notes has the massive farming information paper existence fact;In this fou... This article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concept limits,the type division to the ancient times travel notes,as a whole had affirmed in its travel notes has the massive farming information paper existence fact;In this foundation,we emphatically from the agricultural envirooment,the crop production,the forest and the flowers,raising livestock and the fishery four aspects gave an example to prove the ancient times travel notes agriculture history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价值 农史 传统文化 文献资料 信息资料 文体 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红果的名实考察与价值利用探研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沁 杨乙丹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海红果是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一种珍贵的本土稀有树种资源,栽培历史至少达千年之久。古代劳动人民在栽培海红果树的过程中,形成了精细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在利用其食用价值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海红果... 海红果是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一种珍贵的本土稀有树种资源,栽培历史至少达千年之久。古代劳动人民在栽培海红果树的过程中,形成了精细的栽培技术体系,并在利用其食用价值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海红果的栽培及其在古代生活中的多元利用,印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特的生存智慧,承载了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和厚重的农耕文化。时至今日,散布在陕晋蒙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古海红果树群,已成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果 名实考察 价值利用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