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学者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动因与成效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小升 高嘉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受到海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海外学者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用主义目的,重在剖析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因,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以及展望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前景。在海外学者看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受到海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海外学者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用主义目的,重在剖析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因,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以及展望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前景。在海外学者看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重塑中国城乡关系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因。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提振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而且极大地助推了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归因于世界农业发展的日益数字化趋势等因素,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需要解决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平衡如土地用途调整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总体来看,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以肯定为主,并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外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台的部分政策的意图仍存在一定的误解和错误认知,需要在对外传播中主动予以回应、批驳和积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者 乡村振兴战略 提出动因 实施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应得正义逻辑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志阳 邢茜 高小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共10页
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尤其从公平正义原则上讲,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 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尤其从公平正义原则上讲,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乡村振兴中蕴含的应得正义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正义补充。从马克思应得正义出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并赋予共同富裕以应得正义支撑,其价值体现在让改革成果全体人民共享。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从制度正义、分配正义与发展正义展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应然回应,对优化分配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共享、调节生产关系和构建正义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进程中复归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突破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应得正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式现代化“祛魅”与区域国别“返魅”:一种环境公正的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斌 马雨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3,170,共13页
全球环境治理并未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推进而更见成效。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路径背离了其所宣扬的环境公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另一方面,全球治理在区域国别的同质化和不合理的世界秩序导致环境非公正现... 全球环境治理并未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推进而更见成效。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路径背离了其所宣扬的环境公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另一方面,全球治理在区域国别的同质化和不合理的世界秩序导致环境非公正现象频仍,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与秩序亟待结构性、整体性变革。对西方式现代化“祛魅”,将“西方化”剥离,使现代化回归本身,是为从来处寻求全球(政治)公正;对区域国别“返魅”,则希冀通过区域国别向世界(社会)秩序的复归,真正重塑世界(社会)秩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何以通过非西方式现代化,并以自身区域国别式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为现代化祛“西方式”之魅,且为区域国别治理复“个性”之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国别 全球环境治理 环境公正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题联系:绿色“一带一路”与欧盟绿色新政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斌 郝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3,共12页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盟绿色新政都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者存在地理空间和内涵领域的重叠,但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切入,忽视了二者间的联系。因此,从议题联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中欧间动态合作进程,根据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盟绿色新政都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者存在地理空间和内涵领域的重叠,但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切入,忽视了二者间的联系。因此,从议题联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中欧间动态合作进程,根据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的关键要素(共容利益和互动密度),以及最终目的(用最少且优的议题联系达成合作),发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盟绿色新政间的功能性议题联系产生于全球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发现中欧经济性议题联系建立于清洁能源技术与市场互配、共享能源转型经验、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循环经济、数字技术及成本、生态城市建设、中欧班列、农产品贸易等领域。超越价值观分歧,发现实质性议题联系建立于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贸易(仅限中欧地理标志产品)等领域。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为理解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欧盟绿色新政间互动关系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题联系 绿色“一带一路” 欧盟绿色新政 全球气候治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零之路: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政策新动向及其地缘效应
5
作者 赵斌 魏宸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1,共11页
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一改以往全球反对者身份,相继发布净零目标和气候行动愿景。全球净零提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行动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供应链形成,甚至引发新一轮全球能源博弈。此外,向清洁能... 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一改以往全球反对者身份,相继发布净零目标和气候行动愿景。全球净零提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行动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供应链形成,甚至引发新一轮全球能源博弈。此外,向清洁能源价值链的平行过渡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净零举措的深层战略考量。新价值链的形成可能催生新的相互依存,并进一步导致域内外国家围绕净零路径展开复杂激烈的地缘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净零 海湾阿拉伯国家 气候政策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学者视角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知特征与影响因素
6
作者 高小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美欧学者主导着海外学界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在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和研究话语权上均有明显的体现。美欧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背景和原因、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成效以及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国内外影响等... 美欧学者主导着海外学界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在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和研究话语权上均有明显的体现。美欧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背景和原因、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成效以及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国内外影响等方面展开,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导向。总体而言,美欧学者肯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认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取得的成效,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归因于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熟悉程度、研究偏好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外传播方式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美欧学者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美欧学者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知偏见和悲观态度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海外中国学 美欧学者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校劳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策略探析
7
作者 独雅宁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8期109-112,共4页
劳动教育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涉农高校通过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可促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然而,当前部分涉农高校仍面临主体认同受限与师资结构失衡、社会文... 劳动教育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涉农高校通过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可促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然而,当前部分涉农高校仍面临主体认同受限与师资结构失衡、社会文化阻力与市场导向冲击、内外部载体匮乏等制约。基于此,需在重构课程模块、创新实践载体与优化顶层设计三个方面发力,以实现涉农高校劳动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乡村振兴 劳动教育 人才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