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与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加琼
尚月婷
+4 位作者
白茹茹
殷敏峰
党真
杨明义
肖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目的]掌握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的方法,明确其不确定性来源,对正确运用该方法获得可靠的侵蚀速率和泥沙源地贡献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前人运用REE示踪土壤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的研究成果,总结了REE示踪土壤侵蚀...
[目的]掌握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的方法,明确其不确定性来源,对正确运用该方法获得可靠的侵蚀速率和泥沙源地贡献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前人运用REE示踪土壤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的研究成果,总结了REE示踪土壤侵蚀的基本技术路线及其在水蚀、风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的不足。[结果]分析认为REE虽是理想的示踪剂,但REE示踪法仍存在影响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准确性的关键方面需要改进,包括REE与土壤结合方式与机理、长期监测或复杂环境下随淋溶、径流的迁移以及植被吸收利用等。在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大量释放REE对土壤、植物、环境健康的影响以及REE示踪法与复合指纹识别法的结合运用等。[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REE示踪土壤侵蚀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该方法开展其他侵蚀类型研究,与复合指纹识别法结合辨别大区域的泥沙来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示踪
土壤侵蚀
泥沙来源
侵蚀示踪
粒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典型群落近地表特征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蒋忙舟
汪建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
[目的]阐明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揭示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评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典型白羊草群落[Bothriochloa ischcemum(L...
[目的]阐明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揭示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评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典型白羊草群落[Bothriochloa ischcemum(Linn.)Keng])和铁杆蒿群落(Artemisia vestita Wall.ex Bess),通过设置不同近地表要素,进行了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雨强:60 mm/h;降雨历时:60 min)。[结果](1)随植物群落各要素依次减少,流型从缓流变为急流。植被群落覆盖径流流速降低了8.66%~76.79%,径流量减少了-12.45%~49.30%,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分别增加了62.55%~4346.92%和33.16%~717.25%。(2)生物土壤结皮对流速降低作用最大,分别较地上部分和根系增加了54.44%~199.32%和225.31%~425.95%;地上部分对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增加作用最强,分别较生物土壤结皮和根系增加了175.76%~4676.57%和29.68%~1114.74%。近地表各要素对径流量的影响不一致,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和铁杆蒿群落生物土壤结皮可减少径流量,而其余各要素均可增加径流量。(3)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和根系分别减小流速和增加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的作用大于铁杆蒿,而生物土壤结皮的作用小于铁杆蒿。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和生物土壤结皮对曼宁糙率系数的增加效应低于铁杆蒿,根系则高于铁杆蒿。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减少径流量作用较铁杆蒿增加了4367.80%;白羊草生物土壤结皮增加产流量的作用较铁杆蒿增加了183.52%。白羊草和铁杆蒿群落的根系均可增加产流量,且白羊草群落增加的作用较铁杆蒿减少了49.77%。[结论]植被地上部分、生物土壤结皮和根系可减小流速、流量;增加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曼宁糙率系数,但因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导致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对水动力特征的减少或增加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
径流量
径流阻力
白羊草
铁杆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范馨逸
胡作龙
+2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力机制对进一步减少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预防中下游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道冲淤
水沙变化
中值粒径
水沙关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与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加琼
尚月婷
白茹茹
殷敏峰
党真
杨明义
肖海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
保持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三峡
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资助项目(4207071519,42277323)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2021EJD026)。
文摘
[目的]掌握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的方法,明确其不确定性来源,对正确运用该方法获得可靠的侵蚀速率和泥沙源地贡献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前人运用REE示踪土壤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的研究成果,总结了REE示踪土壤侵蚀的基本技术路线及其在水蚀、风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的不足。[结果]分析认为REE虽是理想的示踪剂,但REE示踪法仍存在影响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准确性的关键方面需要改进,包括REE与土壤结合方式与机理、长期监测或复杂环境下随淋溶、径流的迁移以及植被吸收利用等。在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大量释放REE对土壤、植物、环境健康的影响以及REE示踪法与复合指纹识别法的结合运用等。[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REE示踪土壤侵蚀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该方法开展其他侵蚀类型研究,与复合指纹识别法结合辨别大区域的泥沙来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稀土元素示踪
土壤侵蚀
泥沙来源
侵蚀示踪
粒度效应
Keywords
rare earth element tracing
soil erosion
sediment source
erosion tracing
particle size effect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典型群落近地表特征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蒋忙舟
汪建芳
机构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铁一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RUSLE模型的黄土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因子研究”(41771555)。
文摘
[目的]阐明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揭示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评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典型白羊草群落[Bothriochloa ischcemum(Linn.)Keng])和铁杆蒿群落(Artemisia vestita Wall.ex Bess),通过设置不同近地表要素,进行了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雨强:60 mm/h;降雨历时:60 min)。[结果](1)随植物群落各要素依次减少,流型从缓流变为急流。植被群落覆盖径流流速降低了8.66%~76.79%,径流量减少了-12.45%~49.30%,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分别增加了62.55%~4346.92%和33.16%~717.25%。(2)生物土壤结皮对流速降低作用最大,分别较地上部分和根系增加了54.44%~199.32%和225.31%~425.95%;地上部分对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增加作用最强,分别较生物土壤结皮和根系增加了175.76%~4676.57%和29.68%~1114.74%。近地表各要素对径流量的影响不一致,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和铁杆蒿群落生物土壤结皮可减少径流量,而其余各要素均可增加径流量。(3)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和根系分别减小流速和增加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的作用大于铁杆蒿,而生物土壤结皮的作用小于铁杆蒿。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和生物土壤结皮对曼宁糙率系数的增加效应低于铁杆蒿,根系则高于铁杆蒿。白羊草群落地上部分减少径流量作用较铁杆蒿增加了4367.80%;白羊草生物土壤结皮增加产流量的作用较铁杆蒿增加了183.52%。白羊草和铁杆蒿群落的根系均可增加产流量,且白羊草群落增加的作用较铁杆蒿减少了49.77%。[结论]植被地上部分、生物土壤结皮和根系可减小流速、流量;增加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曼宁糙率系数,但因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导致植被群落近地表特征对水动力特征的减少或增加量不同。
关键词
流速
径流量
径流阻力
白羊草
铁杆蒿
Keywords
flow velocity
runoff
overland flow resistance
Bothriochloa ischcemum(Linn.)Keng
Artemisia vestita Wall.ex Bes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范馨逸
胡作龙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
保持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潜力及其对河流水沙的调控机制”(U2243211)。
文摘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力机制对进一步减少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预防中下游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道冲淤
水沙变化
中值粒径
水沙关系曲线
Keywords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river channel souring and silting
water-sediment variations
median particle size
sediment rating curve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与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加琼
尚月婷
白茹茹
殷敏峰
党真
杨明义
肖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典型群落近地表特征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蒋忙舟
汪建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范馨逸
胡作龙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