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旱区抗逆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亚娟 张正茂 +6 位作者 王长有 陈春环 张宏 刘新伦 杨勇 梁燕 吉万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956,共6页
为了收集、保存和了解陕西省旱区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渭北旱塬和陕北地区的长武、蒲城、安塞、定边、靖边、府谷和神木等7县下辖的21个乡的63个村的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1049份。其中,粮... 为了收集、保存和了解陕西省旱区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渭北旱塬和陕北地区的长武、蒲城、安塞、定边、靖边、府谷和神木等7县下辖的21个乡的63个村的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1049份。其中,粮食作物及其野生种质资源617份,果树种质资源25份,蔬菜种质资源250份,经济作物地方种质资源共157份,隶属于19科、44属、56种,其中,禾本科和豆科的属和种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9属9种和4属11种。通过对陕西省旱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这些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干旱区 农作物 地方种质资源 抗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丰缺状况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2
作者 褚宏欣 党海燕 +6 位作者 王涛 孙蕊卿 侯赛宾 黄倩楠 李小涵 王朝辉 黄婷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了解麦田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指导小麦丰产与优质生产至关重要。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市采集1314份耕层土壤样品,参考中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 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了解麦田土壤微量元素供应能力、指导小麦丰产与优质生产至关重要。于2016-2021年连续6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市采集1314份耕层土壤样品,参考中国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评价了我国麦田土壤有效铁锰铜锌丰缺状况,并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定量分析了主要土壤化学性质对铁锰铜锌有效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麦区土壤有效铁含量介于1.8~612 mg·kg^(-1),平均为49.1 mg·kg^(-1),8.9%的样本未达到缺铁临界值4.5 mg·kg^(-1),且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北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有效铁较高。土壤有效锰介于0.1~176 mg·kg^(-1),平均为22.1 mg·kg^(-1),低于缺锰临界值5 mg·kg^(-1)的样本占6.9%,缺锰土壤分布在西北、北方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西南、长江中下游麦区土壤有效锰含量较高。土壤有效铜介于0.1~10.8 mg·kg^(-1),平均为1.9 mg·kg^(-1),仅1.8%样本未达到缺铜临界值0.5 mg·kg^(-1)。土壤有效锌介于0.1~26.0 mg·kg^(-1),平均为1.4 mg·kg^(-1),14.3%的样本低于缺锌临界值0.5 mg·kg^(-1),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方麦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份,云南、贵州等西南麦区的有效锌较高。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中,pH对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影响最大,有效铁是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影响有效锌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磷和有效铜。我国麦田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变异,铁、锰、锌不足主要发生在北方石灰性土壤,南方麦田供应充足,几乎所有麦田土壤有效铜可满足作物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有效铁 有效锰 有效铜 有效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籽粒和面粉铁含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蕊卿 党海燕 +6 位作者 佘文婷 王星舒 褚宏欣 王涛 丁玉兰 徐隽峰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40,共14页
[目的]明确主要麦区小麦籽粒铁含量,查明影响籽粒铁向面粉分配的主要因素,为提升我国小麦铁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区采集424份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研究小麦籽粒、面粉... [目的]明确主要麦区小麦籽粒铁含量,查明影响籽粒铁向面粉分配的主要因素,为提升我国小麦铁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区采集424份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研究小麦籽粒、面粉和麸皮铁含量与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土壤pH以及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我国小麦籽粒、面粉和麸皮铁含量平均分别为38.8、13.9和86.7 mg/kg,其中90.3%的籽粒和93.9%的面粉样本铁含量未达到分别为50和21 mg/kg的推荐含量。春麦区,较高的土壤有机质(37.4 g/kg)和全氮(1.90 g/kg)含量提高了土壤铁的有效性,促进了小麦对铁的吸收和铁向籽粒的转移,使得小麦籽粒和面粉铁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1.5和15.4 mg/kg;铁含量适中组小麦收获指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低铁组减少13.1个百分点、32.2%和31.3%。旱作区的土壤有机质(19.7g/kg)和有效铁含量(8.9 mg/kg)在4个麦区中最低,不利于小麦对铁元素的吸收和累积,使得籽粒与面粉铁含量较低,分别为39.2和14.3 mg/kg。麦玉区(小麦–玉米区)的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他麦区,受产量“稀释效应”的影响,籽粒和面粉铁含量最低,分别为36.7和12.7 mg/kg。稻麦区(水稻–小麦区),较高的土壤有效铁含量(133.4 mg/kg)和较低的pH值(6.6)使得小麦籽粒铁含量在4个麦区中最高,籽粒中的铁更易于向面粉转移和累积,籽粒与面粉铁含量分别为41.3和15.6 mg/kg;铁含量适中组的小麦穗粒数比低铁组增加了15.7%,千粒重降低了14.7%。[结论]适宜的土壤pH和较高的有机质、全氮及有效铁含量是小麦籽粒和面粉铁含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此外,还需通过管理措施优化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避免可能的稀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面粉 麸皮 铁含量 土壤PH 有效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石灰性土壤长期施氮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铜锌含量
4
作者 高玉 罗一诺 +5 位作者 薛欣 张慕欣 惠晓丽 李小涵 石美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0-1499,共10页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籽粒铁、锰、铜、锌含量变化及土壤作物营养机制,为优化氮肥管理,实现小麦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在黄土高原南部陕西杨凌开始的氮肥用量长期定位试验,在施磷(P_(2)O_5) 100 kg/hm^(2...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籽粒铁、锰、铜、锌含量变化及土壤作物营养机制,为优化氮肥管理,实现小麦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在黄土高原南部陕西杨凌开始的氮肥用量长期定位试验,在施磷(P_(2)O_5) 100 kg/hm^(2)的基础上,设0、80、160、240和320 kg/hm^(2) 5个氮水平,在2013—2016年3个小麦收获期采集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各器官生物量、铁锰铜锌含量及土壤有效铁锰铜锌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施氮量、小麦籽粒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铁锰铜锌含量及其收获指数的氮肥用量。【结果】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小麦产量和籽粒铁、铜、锌含量,降低了锰含量。籽粒铁含量与施氮量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小麦产量达最高(6116 kg/hm^(2))时的施氮量为212 kg/hm^(2),籽粒铁含量达最高(43.9 mg/kg)时施氮量为218 kg/hm^(2),铁收获指数最高时的施氮量为92 kg/hm^(2)。锌铜含量及其收获指数均与施氮量呈线性关系,施氮量每增加100 kg/hm^(2),籽粒铜和锌含量分别提高0.4和3.5 mg/kg。籽粒锰含量与施氮量呈负线性加平台关系,施氮量为57 kg/hm^(2)时,籽粒锰含量达最低37.5 mg/kg。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耕层土壤有效锰含量提高7.8%,有效铁、铜、锌含量无显著变化,平均为5.9,1.3和0.54 mg/kg。【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氮肥提高了冬小麦籽粒铁、铜、锌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锰含量和吸收量,主要归因于作物吸收量提高及铁向籽粒的分配增强,籽粒锰含量降低主要与产量提高引起的养分稀释效应有关。综合考虑产量和籽粒铁锰铜锌养分含量,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目标5810 kg/hm^(2)时,氮肥用量应为122 kg/hm^(2),在最高产量施氮量212 kg/hm^(2)基础上可减施氮肥42%,此时籽粒铁、锰、铜、锌含量较高,分别为42.1、37.5、4.0和25.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小麦产量 籽粒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氮、磷用量对冬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靳静静 王朝辉 +4 位作者 戴健 王森 高雅洁 曹寒冰 于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8-1367,共10页
【目的】小麦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较低,难以满足人们的锌营养需求,因此提高冬小麦籽粒中的锌含量对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氮素、磷素供应不足或过量会影响冬小麦对... 【目的】小麦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较低,难以满足人们的锌营养需求,因此提高冬小麦籽粒中的锌含量对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氮素、磷素供应不足或过量会影响冬小麦对锌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南部9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磷肥用量对旱地冬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及籽粒锌含量与氮、磷吸收与分配的关系,以期为有效调控冬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和优化旱地冬小麦氮、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开始于2004年10月,位于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供试小麦品种为小偃22,整个生育期不灌水。试验一为小麦施氮量试验,在施磷量为P2O510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80、160、240、320 kg/hm25个氮肥(N)水平;试验二为小麦施磷量试验,在施氮量为N 16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P2O50、50、100、150、200 kg/hm25个磷肥水平。分别于2011 2013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取样,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茎叶和颖壳中的氮、磷、锌含量,计算小麦地上部的氮、磷、锌吸收量。【结果】小麦施氮量试验表明,氮肥用量不超过N 320 kg/hm2时,小麦籽粒锌含量和地上部锌吸收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氮量每增加N 100 kg/hm2,籽粒锌含量平均提高4.0 mg/kg,地上部锌吸收量平均提高36.4 g/hm2;籽粒中的锌含量与氮含量之间、地上部的锌吸收量与氮吸收量之间也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籽粒氮含量每增加1 g/kg,籽粒锌含量平均提高2.0 mg/kg,地上部氮吸收量每增加100 kg/hm2,其锌吸收量平均提高142.9 g/hm2。小麦施磷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磷量不超过200 kg/hm2时,籽粒锌含量与施磷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施磷量每增加P2O5100kg/hm2,籽粒锌含量平均下降9.2 mg/kg;籽粒锌含量与磷含量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籽粒磷含量每增加1g/kg,籽粒锌含量平均降低24.0 mg/kg;地上部锌吸收量与施磷量、地上部磷吸收量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考虑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锌含量,建议这一地区冬小麦的施氮量和施磷量分别控制在N 160 240kg/hm2和P2O550 1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用量 磷用量 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培禹 曾庆东 +2 位作者 王琪琳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9-783,共5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0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22份具有成株期抗性,35份表现感病,其中超过60%的主栽品种不具抗锈性;19份可能携带Yr26;7份可能携带Yr26+?基因组合("?"表示未知基因)。四川盆地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下降与条锈菌新致病型小种有关,应引起有关小麦育种单位和生产部门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川盆地 抗条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化和抗锈性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立 王建锋 +2 位作者 王晓杰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了筛选小麦的新抗病基因,进而培育抗病种质材料,以小麦品种小偃22、小偃6和西农1376为受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防御素基因alfAFP、脂质转运蛋白基因LTP和抗菌肽基因spCEMA转入栽培品种中,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目的基因和bar基因的PCR... 为了筛选小麦的新抗病基因,进而培育抗病种质材料,以小麦品种小偃22、小偃6和西农1376为受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防御素基因alfAFP、脂质转运蛋白基因LTP和抗菌肽基因spCEMA转入栽培品种中,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目的基因和bar基因的PCR鉴定,获得了转化alfAFP基因和LTP基因的转基因后代,总体转化率为0.135%。对转基因后代进行的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alfAFP基因对小麦抗病性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花粉管通道法 防御素 抗菌肽 脂质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份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春平 罗坤 +5 位作者 赵惠燕 张改生 李丹 高欢欢 邓明 刘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9-644,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探讨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遗传多样性,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蚜育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小麦的A、B和D 3组同源染色体组上的17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出了有多态性的32对... 利用SSR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探讨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遗传多样性,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蚜育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小麦的A、B和D 3组同源染色体组上的175对SSR分子标记鉴定出了有多态性的32对引物,其中在D同源组中小麦抗蚜性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在21对染色体中7D染色体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7A染色体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并在此基础上用32对引物对14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PCR分析,共得到25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4条,单条引物扩增出3~13条带,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6.8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0%~1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264~0.4243,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0.5078~0.615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份种质资源按照小麦抗麦长管蚜特性分为3大类,并且具有相同抗蚜性的种质资源被划分为同一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准确分析了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了用于鉴定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SSR分子标记和作为抗性亲本的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麦长管蚜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中梁16的抗条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东方 方正武 +2 位作者 孙正祥 彭菲 鲁红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小麦品种中梁16具有抗逆性强、高产、抗条锈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规律,利用条锈菌小种CYR30对中梁16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小麦品种中梁16具有抗逆性强、高产、抗条锈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规律,利用条锈菌小种CYR30对中梁16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梁16对CYR30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 Zhong16。通过分子标记分析,获得了与Yr Zhong16连锁的4个SSR标记Xwmc696、Xgwm644、Xbarc95和Xgwm131。其中与Yr Zhong16最近的侧翼位点为Xgwm644和Xbarc95,其遗传距离分别是2.3和3.5 c M。根据SSR标记的定位结果,将Yr Zhong16定位在小麦染色体7BL上。这些与Yr Zhong16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利用中梁16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抗病基因聚合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梁16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抗源抗锈性评价和SSR位点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乐 王琪琳 +3 位作者 曾庆东 周新力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5-1311,共7页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新抗源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的抗病性及遗传基础,对其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并以小麦全基因组SSR标记为工具分析了新抗源与四个感病材料(Avocet S、铭贤169、790-149-34、中国春)间的遗传多...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新抗源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的抗病性及遗传基础,对其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并以小麦全基因组SSR标记为工具分析了新抗源与四个感病材料(Avocet S、铭贤169、790-149-34、中国春)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在975个SSR多态性位点共有3 390个等位性变异,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变异3.48;全基因组和A、B、D基因组范围聚类结果基本一致,8个材料可分成三类,其中品冬34遗传背景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随机抽取部分标记进行标记数量累加聚类,标记数量愈多,聚类结果愈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源 SSR位点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积累与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珍 张少英 +2 位作者 康振生 韩青梅 白朕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70,共6页
以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体系间H_2O_2的产生和积累,并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在亚细胞水平上对H_2O_2的空间分布定位,探讨H_2O_2积累和分布与甜菜抗丛根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抗、... 以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体系间H_2O_2的产生和积累,并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在亚细胞水平上对H_2O_2的空间分布定位,探讨H_2O_2积累和分布与甜菜抗丛根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抗、感丛根病体系均出现大量H_2O_2,其中抗病体系的H_2O_2产生量明显高于感病体系。H_2O_2在抗病和感病体系中的分布位置基本相似,多分布在块根、叶脉细胞的液泡膜和质膜上,叶脉细胞间隙也有H_2O_2的分布,但不同体系间H_2O_2含量有着明显差异,感病体系H_2O_2沉积量明显弱于抗病体系。研究结果说明,H_2O_2产生量和分布与甜菜抗丛根病性有密切联系,H_2O_2参与了甜菜对病毒侵染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BNYVV H_2O_2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及灌浆期冠层温度分异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东旗 高小丽 +5 位作者 梁鸡保 张盼盼 杨璞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6-39,共4页
密度是影响糜子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糜子高产个体和群体特性,以榆糜2号为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M1:基本苗15万株·hm-2、M2:45万株·hm-2、M3: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 密度是影响糜子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糜子高产个体和群体特性,以榆糜2号为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M1:基本苗15万株·hm-2、M2:45万株·hm-2、M3: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冠层温度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灌浆期群体冠层温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同一生育时期总体表现为M1>M2>M3。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单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也存在较大差异,低密度(M1)下,糜子单株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小,但高密度(M3)下群体产量较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通过单位面积株数、穗数及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种植密度 冠层温度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抗源Centrum抗条锈性特征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宁 王琪琳 +4 位作者 邱亨池 曾庆东 王晓杰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4-788,共5页
为了明确小麦种质Centrum的抗条锈性特征及抗性遗传规律,分别在杨凌和天水两地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并以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5、Su11-7、CH42等8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苗期抗谱分析,以CYR29和CYR32对Ce... 为了明确小麦种质Centrum的抗条锈性特征及抗性遗传规律,分别在杨凌和天水两地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并以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5、Su11-7、CH42等8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苗期抗谱分析,以CYR29和CYR32对Centrum与感病亲本Avocet S构建的BC1、F2和F3群体进行苗期抗条锈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entrum在杨凌混合小种圃和天水自然诱发圃成株期均为免疫反应,苗期对所有参试小种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抗病遗传分析表明Centrum对CYR29和CYR32的抗性分别由同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源 抗病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属麦1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石 刘易科 +6 位作者 张鹏 黄文娣 李光军 武慧雯 裴春萍 马东方 方正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 【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三属麦1号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麦区土壤有效磷阈值及小麦产量、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悦 田怡 +10 位作者 于杰 王浩琳 李永华 李超 党海燕 牟文燕 黄宁 邱炜红 石美 王朝辉 何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5-1691,共17页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后小麦籽粒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变化,为保证减施磷肥后小麦的丰产、优质、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9个地点进行了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农...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后小麦籽粒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变化,为保证减施磷肥后小麦的丰产、优质、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9个地点进行了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RF)和监控无磷(RF-P)3个处理,监控施肥的磷(P_(2)O_(5))肥用量较农户施肥平均减少60 kg/hm^(2),相当于减少了46%。在小麦成熟期调查了土壤不同磷素水平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并计算了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率;在小麦收获期,采样测定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结果】当土壤有效磷<15 mg/kg时,小麦产量最低,为5155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25~30 mg/kg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217 kg/hm^(2);有效磷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反而因穗数、千粒重低导致产量降低。土壤有效磷<15、15~20、20~25、25~30和>30 mg/kg时,监控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差异虽然未达显著水平,但小麦的磷肥吸收效率与磷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1.03和104.7 kg/kg,分别较农户处理显著提高了119.6%和112.2%,籽粒氮磷钾含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当土壤有效磷<15 mg/kg,或速效钾达171和200 mg/kg、有效磷为15~20和>30 mg/kg时,不施磷肥小麦显著减产;但土壤速效钾为147和158 mg/kg、有效磷在20~25和25~30 mg/kg时,不施磷肥不减产。土壤有效磷含量越高,小麦籽粒平均氮含量越低、磷含量越高,籽粒平均钾含量在有效磷为20~25 mg/kg时达到最高。【结论】在北方麦区,过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降低小麦氮素营养的风险,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可大幅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土壤有效磷维持在20~30 mg/kg时,减施或不施磷肥依然可以实现小麦高产,但若速效钾>170 mg/kg时不施磷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因此,应基于对小麦目标产量、籽粒养分含量和土壤有效磷钾的监控,确定合理的磷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化肥减施,小麦稳产提质增效和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阈值 小麦 产量 籽粒氮磷钾含量 监控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30
16
作者 褚宏欣 牟文燕 +7 位作者 党海燕 王涛 孙蕊卿 侯赛宾 黄婷苗 黄倩楠 石美 王朝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53-2865,共13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微量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对优化小麦微量元素营养品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有重要意义。于2016—2020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区采集分析了1112份小麦及土壤...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微量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对优化小麦微量元素营养品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有重要意义。于2016—2020年,在我国17个小麦主产省区采集分析了1112份小麦及土壤样品,参考《中国营养学会人体微量元素摄入标准》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结合我国居民饮食特点,推荐了小麦籽粒微量元素适宜含量范围,并以此评价了我国小麦的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研究发现,我国小麦籽粒铁含量平均为43.8 mg kg^(-1), 72.9%样本低于铁的推荐量下限50 mg kg^(-1),所有样本铁含量均低于推荐量上限140 mg kg^(-1);籽粒锰含量平均为43.0 mg kg^(-1),仅4.1%样本低于推荐锰含量下限22 mg kg^(-1),但23.7%样本高于推荐上限值50 mg kg^(-1);籽粒铜含量平均为4.6 mg kg^(-1), 7.6%样本低于推荐量下限3 mg kg^(-1),所有样本铜含量均低于推荐量上限10 mg kg^(-1);籽粒锌含量平均为31.4 mg kg^(-1), 85.8%的样本低于推荐量下限40 mg kg^(-1),仅4.1%样本高于50mgkg^(-1)的推荐量上限;籽粒硼含量平均为1.2mgkg^(-1),低于推荐量下限0.8mgkg^(-1)的样本占29.2%,所有样本均低于推荐值上限10 mg kg^(-1);籽粒钼含量平均为0.5 mg kg^(-1), 18.8%的样本钼含量低于推荐量下限0.2 mg kg^(-1),仅有0.4%样本钼含量高于推荐值上限2 mg kg^(-1)。我国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区域间变异,其中,铁、锌含量普遍偏低,部分地区硼、钼含量不足,而锰含量偏高,铜含量基本在推荐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微量元素 铁含量 锌含量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粒重相关基因TaCYP78A5功能标记开发及验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司文洁 吴林楠 +4 位作者 郭利建 周梦蝶 刘香利 马猛 赵惠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05-1911,共7页
为了开发小麦粒重相关基因TaCYP78A5(Triticum aestivum Cytochrome P450 78A5)的功能标记,挖掘与千粒重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通过对30份不同品种小麦TaCYP78A5启动子区测序及比对鉴定,并根据SNP位点差异开发TaCYP78A5-2A启动... 为了开发小麦粒重相关基因TaCYP78A5(Triticum aestivum Cytochrome P450 78A5)的功能标记,挖掘与千粒重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通过对30份不同品种小麦TaCYP78A5启动子区测序及比对鉴定,并根据SNP位点差异开发TaCYP78A5-2A启动子区功能标记CAPS-5Ap。结果表明,在30份不同小麦品种中TaCYP78A5-2A启动子区域出现5个SNP位点差异,可将30份不同品种小麦分为TaCYP78A5-2Ap-HapI和TaCYP78A5-2Ap-HapII两种单倍型;以323份现代育成小麦品种验证发现,TaCYP78A5-2Ap-HapI的分布频率为17.96%,TaCYP78A5-2Ap-HapII的分布频率为82.04%,表明CAPS-5Ap标记可用于小麦TaCYP78A5-2A启动子序列2种单倍型的鉴定。此外,关联分析发现,CAPS-5Ap标记与粒重相关,且TaCYP78A5-2Ap-HapII是提高千粒重的优异单倍型。研究结果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TaCYP78A5-2A SNP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结实性及授粉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生长动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大爱 杜莹 +6 位作者 钱一萍 赵绪明 高金锋 王鹏科 高小丽 杨璞 冯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甜荞的结实性及授粉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生长动态,为甜荞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同型花和异型花甜荞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利用自然和人工杂交授粉, 调查结实率,并对异型花品种的自交和杂交花柱... 【目的】探究甜荞的结实性及授粉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生长动态,为甜荞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同型花和异型花甜荞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利用自然和人工杂交授粉, 调查结实率,并对异型花品种的自交和杂交花柱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1)同型花品种结实率31.5%~72.7%,其为自花结实性品种;异型花品种的结实率为0~6.3%,其为自花不结实品种。2)异型花的异类型花之间杂交结实,其中以长花柱为母本杂交时的结实率高于以短花柱为母本杂交时的结实率;异型花的同类型花之间杂交时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少量的结实发生在长花柱与长花柱类型杂交之间。3)在异型花品种中,长花柱与长花柱杂交授粉,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但在花柱的2/3处(时间为1~1.5 h)被抑制,其识别部位尚不清楚;短花柱与短花柱杂交授粉,花粉萌发,但花粉管没有伸长,因此其识别和抑制部位均在柱头;异类型花之间杂交花粉管发育正常,并且花粉发育速度快于同类型花之间杂交。【结论】异型花甜荞自交或同类型花之间杂交,花粉管在柱头或花柱中被抑制使甜荞结实率降低,从而降低产量。同型花品种自交可育,结实率提高,培育同型花甜荞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自交不亲和性 结实性 花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怡 刘静 +5 位作者 张婷婷 王润泽 惠晓丽 李超 马清霞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3,共10页
【目的】旱地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利用率普遍较低,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在陕西杨凌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施P_(2)O_(5)0、50、100、150 kg/hm^(2... 【目的】旱地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利用率普遍较低,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合理施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在陕西杨凌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施P_(2)O_(5)0、50、100、150 kg/hm^(2)共4个施磷水平。于2009、2013、2017年小麦收获期采样、测产,并分析植株和籽粒磷含量;同时取0-20 cm耕层土样,分析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变化。【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旱地石灰性土壤上施P_(2)O_(5)118 kg/hm^(2)时,小麦达到最高产量5174 kg/hm^(2),对应的籽粒吸磷量为14.5 kg/hm^(2)。施P_(2)O_(5)达到10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2009年至2017年间显著增加28.9%~35.4%。连续9年每年施用P_(2)O_(5)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增加0.73 mg/(kg·a)。Ca_(2)-P、Al-P、Fe-P、O-P的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P_(2)O_(5)150 kg/(hm^(2)·a)时,Ca_(2)-P和Al-P含量随施肥年限延长而增加,Ca_(8)-P随施肥年限延长而降低;施P_(2)O_(5)150 kg/(hm^(2)·a)时,Ca_(10)-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Ca_(10)-P减少时,Ca_(2)-P增加,同时有效磷含量也提高。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有效性表现为Ca_(2)-P>Al-P>Ca_(8)-P>Fe-P>O-P>Ca_(10)-P。【结论】长期不施磷肥土壤磷素处于亏缺状态,Ca_(8)-P、Al-P可转化为Ca_(2)-P。年施P_(2)O_(5)超过50 kg/hm^(2)时,磷素主要以Ca_(2)-P、Al-P、Ca_(8)-P在土壤中积累。基于本研究结果,维持小麦持续丰产,持续培肥地力的最优施磷量为每年P_(2)O_(5)11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有效磷 无机磷形态 最佳施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抗锈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晓红 景岚 康振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2,523,共6页
向日葵锈病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为了找到抗锈病相关基因,根据已知NBS-LRR型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P-loop和GLPL设计简并引物,以接菌的抗病向日葵品种CM29叶片的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通过克隆转化得到10个具有连续开放阅读框的抗病基... 向日葵锈病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为了找到抗锈病相关基因,根据已知NBS-LRR型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P-loop和GLPL设计简并引物,以接菌的抗病向日葵品种CM29叶片的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通过克隆转化得到10个具有连续开放阅读框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经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TIR-NBS-LRR和non-TIR-NBS-LRR两种类型。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RGA具有典型的NBS-LRR型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即P-loop、kinase-2a、kinase-3a和GLPL结构。运用BLASTX分析这些结果,表明其RGA与已知的抗病基因相应保守区域的同源性为18.1%~51.1%,说明它们可能与抗病功能基因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锈病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