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5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多组学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路田 刘子辉 +12 位作者 赵鹏 邱四春 王晓明 郑炜君 韩德俊 毛虎德 宋卫宁 陈新宏 奚亚军 王中华 吉万全 康振生 许盛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1028,共10页
本研究在大规模根系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获得406份全球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小麦种质的基因型数据,并通过对18个农艺性状在10个种植环境中的系统调查,获得对应的表型数据。实验室前期评估证实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可靠,可应用于小麦研究。同时,... 本研究在大规模根系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获得406份全球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小麦种质的基因型数据,并通过对18个农艺性状在10个种植环境中的系统调查,获得对应的表型数据。实验室前期评估证实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可靠,可应用于小麦研究。同时,整合基因型、转录组、表型与栽培环境的气象数据,建立了一个可在网站(https://iwheat.net/resource)自由下载与利用的小麦多组学数据库,为小麦功能基因的挖掘与机理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组学 数据库 基因型 表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投影模型的西北农村生态校园经济效益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红英 王兰英 邱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82-3684,共3页
选取财务成本效益(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益本比)、社会经济效益(医疗费用节省率和培训过的农民户均增收率)、技术经济效益(冲厕节水率、病虫害减少率、果业或蔬菜增收率和工人技术水平提高率)和生态经济效益(造林费用节省率、CO2减... 选取财务成本效益(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益本比)、社会经济效益(医疗费用节省率和培训过的农民户均增收率)、技术经济效益(冲厕节水率、病虫害减少率、果业或蔬菜增收率和工人技术水平提高率)和生态经济效益(造林费用节省率、CO2减排率、SO2减排率、土壤改良、化肥节约率)共4个1级指标14个2级指标,依据3种不同模式生态校园的经济效益的原始调查数据,利用主成分投影评价法,采用功效系数变换法对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在将矩阵元素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西北农村生态校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生态校园经济效益评价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从财务成本的角度来说,3种生态校园模式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显著,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其经济效益;从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猪、厕—沼—菜模式整体经济效益最佳,草—羊、厕—沼—果次之,厕—沼—菜最差,具有的较强实际意义,为全国其他地区农村中小学进行生态校园建设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校园 经济效益 评价 主成分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业学报》30年科研报道之变迁
3
作者 成敏 潘学燕 +3 位作者 史亚歌 顾玉兰 丁秀梅 陈利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8-405,共8页
为了向本刊读者在科研论文的选题策划、稿件的组织与撰写方面提供借鉴,对《西北农业学报》1992-2021年科研报道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30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系统地分析每篇论文标题、作者、机构、基金项目、出版年、被引... 为了向本刊读者在科研论文的选题策划、稿件的组织与撰写方面提供借鉴,对《西北农业学报》1992-2021年科研报道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30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系统地分析每篇论文标题、作者、机构、基金项目、出版年、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结果表明:30年间《西北农业学报》共发表学术论文7470篇,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共6143篇,占总发文量的82.24%;总被引频次101150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4次,总下载量为1781364次,篇均下载量为238次;近3年篇均版数达到每篇文章平均8.6版;近15年学科分布前24名分布为农作物、园艺、畜牧与动物医学、植物保护、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等;经过30年的变迁,本刊现报道方向主要有动植物重要性状的表型分析、基因型分析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调控重要性状的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与遗传改良,新型栽培、植保和耕作措施研究,新型养殖、防疫技术研究,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总的来说,本刊的报道方向与时俱进,紧跟农业科学发展前沿,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同时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科研和高等院校综合性农业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业学报》 学科分布 报道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西北农大棉5392
4
作者 李胄 唐保善 《中国棉花》 2012年第7期36-36,共1页
西北农大棉5392于2011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号:陕审棉2011001。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西北 新品种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叶锈病小麦新品种—西农599
5
作者 杨明明 董剑 +4 位作者 高翔 赵万春 李晓燕 郑新 崔超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0,共1页
西农59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2101852-6为母本、西农188为父本杂交后代品系,再以俊达108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2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230009号。1农艺性状西农599属半冬性品种,生... 西农59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2101852-6为母本、西农188为父本杂交后代品系,再以俊达108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2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230009号。1农艺性状西农599属半冬性品种,生育期平均219.0 d,比对照小偃22晚1.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 系谱法选育 小麦新品种 小偃22 高产优质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西农719
6
作者 谢彦周 王成社 +4 位作者 李立群 杨辉 简俊涛 刘耀斌 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1001,共1页
西农7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周9823/07条225//周9823,其中周9823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品种,07条225是本课题组利用航天诱变结合传统杂交技术选育的抗病新品系。西农719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 西农7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周9823/07条225//周9823,其中周9823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品种,07条225是本课题组利用航天诱变结合传统杂交技术选育的抗病新品系。西农719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30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西农719 高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肥减量对沙地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雯 吴腾帅 +2 位作者 刘梦圆 白海庆 刘柏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探究榆林沙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中的化肥减量策略,以马铃薯V7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常规全量施肥为对照(CK,N100%、P100%、K100%),其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0、390.0、120.0 kg/hm^(2),... 为探究榆林沙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中的化肥减量策略,以马铃薯V7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常规全量施肥为对照(CK,N100%、P100%、K100%),其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0、390.0、120.0 kg/hm^(2),并设置4个氮、钾肥减量处理,分别为F1(N95%、P100%、K100%)、F2(N90%、P100%、K100%)、F3(N100%、P100%、K95%)、F4(N100%、P100%、K90%),分析不同氮、钾肥减量处理对0~20 cm土层(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F2的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F3、F4和CK,增幅为11.66%~26.82(P<0.05),土壤温度显著高于F4,增幅为7.87%~12.43%(P<0.05);在马铃薯生育中后期,F2的土壤温度和土壤紧实度低于F3、F4和CK。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CK的耕层土壤pH最低;F2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减幅为18.24%~36.31%(P<0.05);F2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F4,增幅为8.31%~11.74%(P<0.05)。F2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F1、F3和F4,增幅为8.01%~15.53%(P<0.05),与CK无显著差异,商品薯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99%~17.58%(P<0.05)。综上所述,氮肥减量10%和全量钾肥的施肥措施为榆林沙区马铃薯绿色高产栽培中适宜的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化肥减量 氮肥 钾肥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lu-D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条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燕 周红伟 +4 位作者 叶皓炫 张晓科 郭波莉 赵海燕 张影全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是影响面条产品质量的关键蛋白组分,其中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s对面团及面制品的品质贡献效应最大。为明确Glu-D1位点不同HMW-GS对3类主要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小偃22遗传背景下Glu-D1位...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是影响面条产品质量的关键蛋白组分,其中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s对面团及面制品的品质贡献效应最大。为明确Glu-D1位点不同HMW-GS对3类主要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小偃22遗传背景下Glu-D1位点HMW-GSs分别为2+12、3+12、4+12和5+10的4个BC6F4代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比较了4种亚基对鲜湿面、挂面以及冷冻熟面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其他亚基相比,含有3+12亚基的鲜湿面具有较好的烹调吸水率和较低的烹调损失率,同时硬度、弹性、回复性、咀嚼性等较好;含有3+12亚基的挂面最佳煮制时间短、烹调吸水率较高、烹调损失率较低,而含有2+12亚基的挂面硬度和咀嚼性适中、黏附性低、回复性较高;含有3+12和2+12亚基的冷冻熟面冻藏稳定性较好,含有3+12亚基的冷冻熟面硬度适中,咀嚼性较高,整体质构特性表现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面条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专用加工原粮选择、专用粉开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 Glu-D1位点 鲜湿面 挂面 冷冻熟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农艺与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本兴 崔赫 +7 位作者 赵海波 王营 郑豫川 高翔 杨明明 赵万春 李晓燕 董剑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47,共8页
为给小麦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材料,对161份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F6株系的农艺性状、条锈病抗性和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并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利用0.1K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功能基因检测。结果发现,161份株系的... 为给小麦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材料,对161份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F6株系的农艺性状、条锈病抗性和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并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利用0.1K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功能基因检测。结果发现,161份株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大多数被测性状出现超亲现象。对被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前三株系的编号分别为137、98和155。对被测性状进行Q型聚类分析,161份株系可划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包括60个株系,具有高抗条锈病、小穗排列紧密、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好等特性,10号株系表现最好。利用0.1K芯片分析群体功能基因的分布,结合性状表现分析发现,F6群体后代中含有TaCwi-A1、Qpht-2D、Yr17基因,分别对提高千粒重、降低株高、抗条锈病有正向效应。主成分分析排名前列和Q聚类分析第三类群性状较好的株系可用于陕西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硬粒小麦 杂交株系 农艺性状 芯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小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应开 孟天琪 +5 位作者 高旺南 玉应罕 田汉钊 武军 张正茂 刘玉秀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为筛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对14份彩色小麦材料和2份白粒小麦材料(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彩色小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优5号的有效分蘖、穗数、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以及西黑88的穗长、... 为筛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对14份彩色小麦材料和2份白粒小麦材料(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彩色小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优5号的有效分蘖、穗数、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以及西黑88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好;西黑88、紫优11号、杨黑1号、紫优5号、灵黑麦2号和西黑-2的整体营养品质好,优于对照。彩色小麦种质的有效分蘖、穗长、产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粘度和矿质营养元素变异系数较高,改良空间较大。经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蛋白与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SDS-PAGE对供试种质进行HMW-GS检测,共检测出8种亚基类型(Null、1、2^(*)、7+8、7+9、14+15、2+12、5+10)和7种亚基组合,其中7份彩色小麦种质的评分达到10分,高于对照;西农彩麦007和杨黑1号含有稀有优质亚基14+15。1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70%,其中西黑88、紫优11号和西农彩麦3号综合表现优异,在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改良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应用于彩色小麦遗传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HMW-GS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寸玉洁 郑大圣 王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以抗旱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式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灌水W1,干旱胁迫W0)和不同氮素水平(N0:0 g·株^(-1),N1:7.2 g·株^(-1))对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以抗旱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式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灌水W1,干旱胁迫W0)和不同氮素水平(N0:0 g·株^(-1),N1:7.2 g·株^(-1))对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及地上部生长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干旱胁迫抑制气生根和浅层节根的发生与生长,导致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较正常灌溉处理分别下降1.30%~38.73%、4.95%~42.42%和17.69%~51.58%;氮素的施用促进气生根及浅层节根的生长,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开花期干旱导致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降低5.56%~18.46%,施用氮肥后干旱处理下玉米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例和根系活力分别提升7.54%~11.65%和40.79%~44.84%。玉米地上部生长对干旱和氮素的响应规律与根系表现基本一致,干旱胁迫导致叶片SPAD、叶面积、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而施用氮肥后叶片SPAD、叶面积、植株生物量分别提升28.57%~31.25%、14.60%~35.76%、14.72%~42.63%;施氮处理的耐旱指数较不施氮处理提升1.59倍~3.52倍。开花期干旱导致收获期玉米穗粒数降低12.97%~30.69%,氮素亏缺主要影响百粒重(降幅7.48%~38.94%),施用氮肥促进开花期受旱玉米籽粒产量提升19.82%~166.47%。‘先玉335’对干旱胁迫及氮素调节的响应较‘郑单9585’更为敏感。综上,适量施用氮肥促进了开花期受旱玉米根系的生长及生理活性提高,有利于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的物质生产和籽粒产量建成,从而有效提升玉米抗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干旱胁迫 玉米 根系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育种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盼盼 高岭巍 +6 位作者 许国震 郭东伟 姬社林 刘晓帆 王文娟 陈智勇 马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共7页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直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55%~85%,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应用广泛。高直链淀粉玉米在我国遗传资源匮乏,其育种及淀粉应用开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一些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虽然已经具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但...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直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55%~85%,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应用广泛。高直链淀粉玉米在我国遗传资源匮乏,其育种及淀粉应用开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的一些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虽然已经具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但并没有进行商业化推广,相关行业所使用的高直链淀粉玉米仍然需要高价进口,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介绍高直链淀粉玉米的概念和玉米中直链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述国外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国内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研究的现状,对高直链淀粉玉米在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动物饲料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着重说明,并对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直链淀粉玉米 生物合成途径 育种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活性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浩 黄禹铭 +4 位作者 白雨欣 彭豪 黄超龙 郝潇逸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研究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及活性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合理高效种植制度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试验设置施氮量和秸秆还田方式2... 【目的】研究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及活性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合理高效种植制度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试验设置施氮量和秸秆还田方式2个因素,其中施氮量包括传统施氮(N_(1))和减量施氮(N_(0.7))2个水平,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秸秆不还田(S_(0))和秸秆还田(S)2个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计4个处理,分别为传统施氮+秸秆还田(N_(1)S)、减量施氮+秸秆还田(N_(0.7)S)、传统施氮+秸秆不还田(N_(1)S_(0))和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N_(0.7)S_(0)),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土壤活性氮组分(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无机氮(IN)、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夏玉米产量和单位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并分析了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活性氮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施氮量处理下,与秸秆不还田(S_(0))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S)增加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NO_(3)^(-)-N、NH_(4)^(+)-N、IN、DON、MBN含量以及夏玉米产量和单位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在同一秸秆还田方式下,与传统施氮(N_(1))处理相比,减量施氮(N 0.7)处理降低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NO_(3)^(-)-N、NH_(4)^(+)-N、IN、DON、MBN含量以及夏玉米产量和单位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与N_(1)S_(0)处理相比,N_(1)S和N_(0.7)S处理显著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N_(0.7)S_(0)处理显著降低了夏玉米产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O_(3)^(-)-N、NH_(4)^(+)-N、IN、DON和MB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与传统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比较,传统施氮+秸秆还田处理和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可显著降低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减量施氮 秸秆还田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14
作者 孙迎凯 李翔 +12 位作者 刘天相 张冰月 赵艺清 关露露 贾亚涛 马超 沈仲 赵力克 胡银岗 吉万全 史学芬 白海波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六倍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在籽粒相关性状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西农389与合成六倍体小麦KU2098杂交得到的154个重组自交系... 合成六倍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在籽粒相关性状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西农389与合成六倍体小麦KU2098杂交得到的154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遗传图谱,对粒长、粒宽、粒面积、粒周长、粒长宽比、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共9个籽粒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除7B染色体外的2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84个QTL;这些QTL的LOD值在2.54~39.9之间,解释了0.91%~43.41%表型变异;84个QTL包括31个主要QTL和10个稳定QTL。在1A(1)、1B(1)、1D(1)、2D(1)、4D(1)、5A(1)、5D(1)、6A(2)、6B(2)和7D(1)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2个与籽粒性状相关的QTL簇。在QTL簇C8对应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2个有关籽粒性状的基因;在QTL簇C3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4个有关品质性状的基因。鉴定出的QTL可为小麦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55K SNP 籽粒性状 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AP2家族基因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15
作者 刘涛 曹启彬 +3 位作者 卫科旭 张艳 聂小军 童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6,共13页
AP2转录因子在植物信号转导、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AP2转录因子在野生二粒小麦中的分子特征,基于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信息,采用Blast和Hmmer进行AP2家族成员鉴定,对鉴定到的成员进行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 AP2转录因子在植物信号转导、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AP2转录因子在野生二粒小麦中的分子特征,基于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信息,采用Blast和Hmmer进行AP2家族成员鉴定,对鉴定到的成员进行蛋白质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树、保守结构域、基因扩增、顺式作用元件、密码子偏好性、表达模式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二粒小麦中共鉴定到265个AP2基因,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叶绿体中。根据系统进化树将其分为3个亚族,各亚族之间的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存在保守性与多样性。AP2含有多个与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AP2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可能受到压力选择作用。从AP2基因的表达模式看,该家族成员可能发生了亚功能化,且对盐胁迫响应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小麦群体中核酸多样性和分化指数分析,AP2基因部分成员在野生二粒小麦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AP2基因 进化分析 表达模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叶面肥对高粱冠层及光合特性调控研究
16
作者 杨琳琳 张飞 +7 位作者 张裕川 王艳秋 杨毅轩 朱凯 张志鹏 王佳旭 张旷野 卢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高粱是全球第5大禾谷类作物,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但传统高粱栽培过度依赖根系施肥,易加剧环境污染、限制产量。腐植酸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在高粱中也有应用,但其对高粱光合特性乃至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尚报道... [目的]高粱是全球第5大禾谷类作物,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但传统高粱栽培过度依赖根系施肥,易加剧环境污染、限制产量。腐植酸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在高粱中也有应用,但其对高粱光合特性乃至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尚报道较少。研究腐植酸叶面肥对高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作用,旨在探讨其在光能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关系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以‘辽粱1号’(LL1)‘、辽糯10’(LN10)和‘辽粘3号’(LN3)这3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2022-2024年连续3年进行试验,设置腐植酸叶面肥喷施处理与清水对照,于花期喷施后测定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光合参数、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腐植酸叶面肥处理提高了3个高粱品种的总LAI,增幅为1.26%~5.91%,其中LN3增幅最大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冠层PAR分布模式改变,各层PAR均降低,且下层降幅最大;群体光截获率提高,其中LL1和LN10的增幅分别为1.81%和2.92%,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腐植酸叶面肥明显降低了LL1、LN10冠层下层透光率以及LN3的中层透光率,明显增加了LN10的消光系数。光分布的优化进一步缓解了高粱灌浆期光合衰退现象,表现为净光合速率提高11.66%~13.36%,胞间CO_(2)浓度降低9.33%~13.86%,气孔导度提升7.03%~17.99%,水分利用率增加4.40%~6.33%;喷施叶面肥后,LL1、LN10和LN3的产量均提高,增幅分别为10.88%、4.47%和6.29%,其中LN3农艺性状优化更为全面。[结论]喷施腐植酸叶面肥可优化高粱冠层结构,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缓解光合衰退,最终促进产量提升,可为利用腐植酸叶面肥进行高粱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然而,腐植酸叶面肥的调控效应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其内在调控机制并优化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叶面肥 高粱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增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兆敏 杨世琦 +2 位作者 姚学慧 贾志宽 韩清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9-94,共6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的运用,构建农...  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的运用,构建农田节水技术体系,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探索草畜产业的开发和水资源贸易途径,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 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农业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西农877高产稳产的遗传特性解析
18
作者 孟祥宇 刁邓超 +10 位作者 刘雅睿 李云丽 孙玉晨 吴玮 赵雯 汪妤 吴建辉 李春莲 曾庆东 韩德俊 郑炜君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1276,共16页
西农87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广适、高产和稳产特性。本研究旨在解析西农877的高产、适应性和综合抗性的遗传基础,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西农877及部分黄淮麦区创下高... 西农87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广适、高产和稳产特性。本研究旨在解析西农877的高产、适应性和综合抗性的遗传基础,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西农877及部分黄淮麦区创下高产记录的小麦品种的灌浆特征和光合特性,利用16KSNP背景芯片与0.1KSNP功能芯片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解析西农877的遗传基础,明确关键染色体区段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西农877在灌浆特征上表现优异,具有较长的灌浆时间、合理的灌浆各阶段分配和高灌浆速率;其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较高,区域试验中平均千粒重48.60g,田间试验中千粒重达到50.05g,均呈现出高于对照品种周麦36号的趋势且稳定性好,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了基础;在区试多点试验中,高稳系数平均值89.15,较周麦36号显著增加。在遗传构成上,西农805a作为母本对西农877的遗传贡献率为80.23%,在3个亲本中最高。同时,西农877聚合了来自亲本的多个优异基因/QTL,包含抗条锈病位点QYrqin.nwafu-6BS、QYrsn.nwafu-1BL、QYrxn.nwafu-1BL、Yr29及Yr78,抗赤霉病位点QFhb.caas-5AL、QFhb.hbaas-5AL,抗叶锈病位点Lr13、Lr68及产量相关性状位点,粒重基因TaT6P、TaGS5-A1和籽粒大小基因QGl-4A。综上,西农877在大田生产中展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和广适性。亲本材料对西农877的遗传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西农805a的遗传贡献率最大。西农877中聚合了多个重要性状相关优异基因/QTL,为黄淮麦区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农877 高产潜力 广泛适应性 抗病性 小麦SNP芯片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SBE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冯政凯 杨晓莹 +11 位作者 徐晓敏 黄晨曦 宋思源 丁旭 朱李亚 熊辉 陈春环 赵继新 王长有 李停栋 邓平川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3-921,共9页
淀粉分支酶是参与植株淀粉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为了探究野生二粒小麦淀粉分支酶的功能,利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数据,鉴定到9个淀粉分支酶(SBE)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和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淀粉分支酶是参与植株淀粉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为了探究野生二粒小麦淀粉分支酶的功能,利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数据,鉴定到9个淀粉分支酶(SBE)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和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9个TdSBEs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介于65518.04~151934.40 Da,等电点范围为5.37~6.64,亚细胞均定位于叶绿体。经系统进化分析,9个TdSBEs基因可划分为3个亚家族(TdSBEⅠ、TdSBEⅡ和TdSBEⅢ),同一亚家族内不同成员间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和motif组成。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分析,TdSBEs基因包含植物激素、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元件,同时在TdSBE2亚家族中鉴定到与胚乳和根特异性元件。经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TdSBEs家族成员主要在第二和第七同源群,并鉴定到一对串联复制基因。经表达特性分析,TdSBEs基因主要在穗和籽粒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以上结果说明,野生二粒小麦中存在多个TdSBEs基因,且主要在穗和籽粒中表达,在启动子区域有大量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激素以及逆境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淀粉分支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草畜产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爱锄 黑亮 +1 位作者 雷国材 杨改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48,162,共5页
从退耕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两方面阐述了西北地区发展草畜产业的依据,提出建设草业基地、畜牧业基地、有机农业基地是其发展之途径;对草畜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西北干旱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草畜产业 退耕还草 草业 畜牧业 有机农业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