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初探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思春 吕家珑 +1 位作者 张一平 曾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8-395,共8页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势对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黄绵土> 土。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  土...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势对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黄绵土> 土。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  土>黄绵土。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  和相对偏摩尔焓变  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呈现出黄绵土> 土,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  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函数 导水率 土壤水势 水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楚蘑菇研究Ⅱ.形成发育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6
2
作者 薛泉宏 徐万里 +4 位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汪玉宏 毛端明 王讲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巴楚蘑菇形成发育的生态环境。结果表明:①巴楚蘑菇是在欧亚大陆腹地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形成的耐旱型野生食用菌;②巴楚蘑菇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并对极端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③巴楚蘑菇可在胡... 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巴楚蘑菇形成发育的生态环境。结果表明:①巴楚蘑菇是在欧亚大陆腹地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形成的耐旱型野生食用菌;②巴楚蘑菇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并对极端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③巴楚蘑菇可在胡杨林、新疆杨农田防护林及2~3a生老苜蓿等植被下的土壤中形成;④巴楚蘑菇耐盐碱环境具有极强的抗性;⑤巴楚蘑菇对土壤营养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蘑菇 生态环境 巴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营养与大豆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关系 被引量:41
3
作者 丁洪 李生秀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37.0mg/L时则大大降低。磷浓度过高会造成毒害,但植株的磷积累量却与施磷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植株不同部位磷含量是根瘤>根>地上部分;氮含量是根瘤>地上部>根。2个大豆品种对磷肥反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素营养 营养生长 共生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湿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世清 李生秀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3期97-101,共5页
在陕西关中杨陵、乾县枣子沟和澄城县杨家陇3个试验点多年收集了降水(即湿沉降),并对其中的矿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沉降年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6.28~26.62kg/hm2,平均(16.3±8.1)kg/hm... 在陕西关中杨陵、乾县枣子沟和澄城县杨家陇3个试验点多年收集了降水(即湿沉降),并对其中的矿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沉降年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6.28~26.62kg/hm2,平均(16.3±8.1)kg/hm2,其中以铵态氮为主,占66.3%~88.5%平均(80.2±8.5)%;硝态氮占11.5%~33.7%,平均(19.8±8.5)%。湿沉降输入的氮素,不仅在收集地点间有明显的分异性,而且在年际和年内也有很大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农田生态系统 氮素 陕西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提水作用的土壤水分变异及养分有效性Ⅱ.黄土性土壤水肥交互和根系提水作用与作物生长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樊小林 曹新华 +1 位作者 郭立彬 秦芳玲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76,共6页
采用根箱法,在人工气候箱和自然条件下,分别研究了隔水层对土壤水分和谷子、冬小麦根系通过提水作用利用下层水分对上层土壤中肥料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条件下,隔水层可明显增加下层土壤贮水量,谷子能利用下层土壤水分... 采用根箱法,在人工气候箱和自然条件下,分别研究了隔水层对土壤水分和谷子、冬小麦根系通过提水作用利用下层水分对上层土壤中肥料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条件下,隔水层可明显增加下层土壤贮水量,谷子能利用下层土壤水分增加上层土壤氮磷钾肥料的肥效,明显增加肥料的增产率。土壤剖面设置隔水层虽有保墒贮水的功能,但其对作物生物学产量的效应还有必要深入研究,以探索出既保墒又高产的旱地农业水肥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提水作用 肥料增产率 农田 生产效应 极系 根箱法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之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和生 王林权 赵春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50,共4页
对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磷的分组测定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分别提高3~5.7mgkg-1和0~4.5mgkg-1;而有机磷总量发生了亏缺现象,其亏缺量为29.90~62.29m... 对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磷的分组测定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分别提高3~5.7mgkg-1和0~4.5mgkg-1;而有机磷总量发生了亏缺现象,其亏缺量为29.90~62.29mgkg-1,亏缺量与根际土壤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8670,0.9326)。土壤磷酸酶活性及有机磷总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有效磷、有机磷总量、有机磷组分中的活性、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活性 有机磷 根际 矿化 有机肥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的提水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樊小林 李生秀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5-81,共7页
在查阅国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几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根系提水作用的概念、鉴定、发生数量、研究方法和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中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特点和土壤养分与水分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了根系提... 在查阅国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几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根系提水作用的概念、鉴定、发生数量、研究方法和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中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特点和土壤养分与水分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了根系提水作用的农学意义,提出了今后开展根系提水作用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系 提水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环境条件下黄瓜抗旱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思春 梁圈社 +1 位作者 张一平 许安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7,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干旱条件,在黄瓜整个生育期进行不同磁场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黄瓜叶细胞膜相对透性,在磁环境条件下生长黄瓜<磁场处理黄瓜种子<磁化水灌溉黄瓜<对照。且磁环境条件下生长黄瓜与正常生长黄瓜叶细胞膜相对透性很接...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干旱条件,在黄瓜整个生育期进行不同磁场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黄瓜叶细胞膜相对透性,在磁环境条件下生长黄瓜<磁场处理黄瓜种子<磁化水灌溉黄瓜<对照。且磁环境条件下生长黄瓜与正常生长黄瓜叶细胞膜相对透性很接近,说明受干旱危害后,细胞膜伤害程度较弱。因此,磁环境下生长黄瓜具有明显的抗干旱能力。由黄瓜叶组织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测定结果显示,黄瓜叶组织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随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且在相同条件下,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率为对照>磁场处理。黄瓜叶组织水分含量的磁场效应皆为正值,随温度升高,磁场效应有增大的趋势,同时在干旱时,温度对黄瓜叶组织含水量、自由水有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抗旱性 磁环境 磁生物效应 细胞膜相对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连续系统肥水效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圈社 刘思春 +1 位作者 朱建楚 张一平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田间试验的昼夜定时观测发现,不同肥力水平对土壤-植物连续系统水势有明显影响。在一定土壤含水量(200g/kg左右)下,随着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水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降低,小麦叶水势和叶片细胞的持水都有... 田间试验的昼夜定时观测发现,不同肥力水平对土壤-植物连续系统水势有明显影响。在一定土壤含水量(200g/kg左右)下,随着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水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降低,小麦叶水势和叶片细胞的持水都有所提高。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植物体系水势梯度(ψs-p)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植物肥水效应 水势 以肥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庆瑞 冯立孝 雷梅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0-54,共5页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游离度低而活化度高,土壤风化弱,发育程度较低。基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简育干润淋溶土土类、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特性 系统分类 基带土壤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试区旱作农业发展对策浅议
11
作者 吕家珑 张保军 +1 位作者 李松龄 王永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68,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泥河沟试区旱作农业发展对策是: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合理施肥,以肥调水;同时,要选用和推广适合试区的抗旱作物和品种,积极推广现代耕作制度和模式。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对策 施肥 品种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氮肥对旱地土壤氮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世清 高亚军 +1 位作者 杜建军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4,共7页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红垆土上进行的大田试验表明,连续施用氮肥显著影响硝态氮在土层中的残留累积、0~20 cm 土层微生物体氮和矿物固定态氮。当每作施氮量达到1125 kg/hm 2 时,则发生残留硝态氮的累积,并随施氮量增...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红垆土上进行的大田试验表明,连续施用氮肥显著影响硝态氮在土层中的残留累积、0~20 cm 土层微生物体氮和矿物固定态氮。当每作施氮量达到1125 kg/hm 2 时,则发生残留硝态氮的累积,并随施氮量增加,残留量增加,当每作施氮量低于 750 kg N/hm 2 时,不会出现硝态氮的残留累积。补充灌水后,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则累积的残留硝态氮显著下降。微生物体氮和施氮水平及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施肥加灌水,作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量增加,土壤中作物残体增加,能源物质充分,微生物体氮相应增加。施肥和灌水对矿物固定态氮的影响与对残留硝态氮和微生物体氮的影响不同,与试验开始时相比,不施氮,矿物固定态氮显著下降,施氮后却保持着试验开始时的水平,表明施用氮肥对维持土壤矿物固定态氮库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旱地施氮 残留硝态氮 矿物固定态氮 微生物体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大豆耐低磷能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2
13
作者 丁洪 李生秀 +2 位作者 郭庆元 张学江 徐巧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11个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对低磷胁迫反应的差异及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植株全磷和全氮积累量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出品种间耐低磷的...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11个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对低磷胁迫反应的差异及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植株全磷和全氮积累量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出品种间耐低磷的差异性。大豆品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植株全磷和全氮量与APA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APA是大豆品种磷效率的一种机制,它可作为耐低磷品种筛选的一个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酸性磷酸酶 耐低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耐盐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冯固 白灯莎 +3 位作者 杨茂秋 李晓林 张福锁 李生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43-750,共8页
在自然盐渍土壤上和人工模拟盐胁迫条件下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长期 ( 86天 )和短期 ( 1周 )盐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植株生长和耐盐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自然盐渍土壤和人工模拟长期盐胁迫条件下 ,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 在自然盐渍土壤上和人工模拟盐胁迫条件下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长期 ( 86天 )和短期 ( 1周 )盐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植株生长和耐盐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自然盐渍土壤和人工模拟长期盐胁迫条件下 ,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相对产量 ;在短期盐胁迫条件下 ,接种菌根真菌处理的玉米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低于不接种处理 ,玉米叶片束缚水与自由水含量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都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上述结果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玉米 生长 耐盐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冬小麦抗旱适应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杜建军 李生秀 +3 位作者 高亚军 李世清 王朝辉 田霄鸿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共5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时冬小麦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理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施氮后,植物叶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减弱,抵御干旱的能力增强;净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增加;最终使...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时冬小麦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理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施氮后,植物叶水势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减弱,抵御干旱的能力增强;净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增加;最终使作物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3.3% ~55.7% 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营养 冬小麦 水分胁迫 水分利用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何文寿 李生秀 李辉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N uptake kinetics snd the relatively uptake ofammonium- and nitrate-N by rice (Oryza sativa )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lative uptake or the ratios(NH:N/NO-...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N uptake kinetics snd the relatively uptake ofammonium- and nitrate-N by rice (Oryza sativa )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lative uptake or the ratios(NH:N/NO-N) of ammonium-N to nitrate-N absorbed by rice varied with its growth stages. At different stages, riceplant had different preference to either ammonium-N or nitrate-N when both NH and NO were present equally inthe nutrient solution. From transplanting to initial tillering, the absorbed ratio was 1. 15 on average, and the absorbed ammonium-N accounted for 53. 48% of the total uptake nitrog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During the tilleringperiod, the absorbed ratio was 2. 55 on average, and the absorbed ammonium-N accounted for 71. 8% of the total atthis stage. This phenomenum that rice preferred ammonium-N to nitrate-N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could be explained by kinetic parameters(Vma. and K.) of absorption.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from elongation to maturity, the absorbed ratios tended more or less towards l, and either of the nitrogen forms could be takenup efficiently by the crop. For the whole growth duration, the absorbed ratios ranged from 0. 98 to 2. 62 with 1. 28on average, the accumulated ammonium-N absorbed being 56. 1 % of the total nit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培养 吸氮量 铵态氮 硝态氮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和接种AM真菌对玉米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冯固 李晓林 +1 位作者 张福锁 李生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 (2 5 ,5 0 ,10 0 ,15 0mg/kg) ,不同盐水平 (NaCl0 ,1.2 g/kg)和不同接种AM真菌处理 (接种和不接种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磷量为 5 0mg/kg时基本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1.2 g/kgNaCl胁迫显著...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 (2 5 ,5 0 ,10 0 ,15 0mg/kg) ,不同盐水平 (NaCl0 ,1.2 g/kg)和不同接种AM真菌处理 (接种和不接种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磷量为 5 0mg/kg时基本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1.2 g/kg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玉米的生长 ;施磷明显促进玉米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施磷水平和接种菌根真菌的交互作用对玉米耐盐性具有显著影响 :盐胁迫条件下 ,接种AM真菌在低磷 (2 5mg/kg)条件下对玉米生长和吸收磷有显著促进作用 ,在高磷 (10 0和 15 0mg/kg)条件下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则不显著 ;施磷量为 5 0mg/kg时 ,接种AM真菌的玉米植株含磷量与不接种处理的相当 ,但接种处理的玉米植株干重却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的。可以认为 ,AM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不是唯一的 ,当植物对磷的需求得到满足时 ,AM真菌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使植物的耐盐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菌根真菌 玉米 耐盐性 磷营养 施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18
18
作者 王朝辉 李生秀 田霄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蔬菜的生长量提高1.1~6.1倍,但增长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氮肥用量较高时,蔬菜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有降低趋势;硝态氮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蔬菜的生长量提高1.1~6.1倍,但增长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氮肥用量较高时,蔬菜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有降低趋势;硝态氮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33~0.957)。蔬菜各器官、部位的硝态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施氮肥时,根的硝态氮含量大于茎叶,茎又大于叶;施氮后根的含量小于茎叶,茎小于叶;无论施氮与否,叶柄的含量均高于叶片。把蔬菜的生长、硝态氮吸收及还原转化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增加氮肥用量虽然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但硝态氮的还原作用仍小于吸收,从而导致蔬菜体内出现硝态氮累积。而且,随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累积量的增加远超过了生长量的提高,使硝态氮含量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蔬菜 硝态氮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对旱地小麦水分胁迫的生理补偿效应 被引量:78
19
作者 李世清 田霄鸿 李生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不同深度渗漏池供水差异所造成的水分胁迫,分期测定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叶肉胞间CO2 浓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吸光强度,研究养分对小麦水分胁迫的生理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气孔阻力增加... 利用不同深度渗漏池供水差异所造成的水分胁迫,分期测定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叶肉胞间CO2 浓度、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吸光强度,研究养分对小麦水分胁迫的生理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气孔阻力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但在水分胁迫时施用氮肥,蒸腾速率减弱,叶绿素含量、叶片吸光强度和净光合速率增加,因而,短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这表明,因水分胁迫导致净光合速率和短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减少通过增施氮肥会得到部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养分 生理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小麦根际pH及磷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吕家珑 张一平 +2 位作者 马爱生 马志刚 王永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2-39,共8页
本文采用网隔栽培室种植小麦,置于人工气候室内生长,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小麦根际及距根不同距离土体中pH,OlsenP及无机磷组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有:(1)根际及0~3mm土体pH较低,而3~8mm和8~... 本文采用网隔栽培室种植小麦,置于人工气候室内生长,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小麦根际及距根不同距离土体中pH,OlsenP及无机磷组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有:(1)根际及0~3mm土体pH较低,而3~8mm和8~50mm土体pH较高;(2)OlsenP含量为根际<0~3mm土体<3~8mm和8~50mm土体,温度升高,各土层OlsenP含量呈降低趋势;(3)距小麦根系越近,Ca2P、AlP、FeP和Ca8P含量越低,OP和Ca10P变化不明显;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Ca10P含量有所增加,Ca2P、AlP、FeP和Ca8P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小麦根际 PH 动态变化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