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杀虫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被引量:67
1
作者 张兴 王兴林 +1 位作者 王胜宝 吴文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3-98,共6页
我国西北五省(区)部分地区杀虫植物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共47种,以分属于豆科的杀虫植物种类最多。这些植物有的是作者亲自观察到和据当地人介绍具有杀虫活性而文献上没有记载过的;有的是文献上已有记载,我们通过调查又加以证实或有新发... 我国西北五省(区)部分地区杀虫植物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共47种,以分属于豆科的杀虫植物种类最多。这些植物有的是作者亲自观察到和据当地人介绍具有杀虫活性而文献上没有记载过的;有的是文献上已有记载,我们通过调查又加以证实或有新发现的。另外,文中还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分布、生境、杀虫特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杀虫剂 杀虫剂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真菌病害生防中交叉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硕成 李君彦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43,共2页
交叉保护是植病生防的重要部分,60年前 Mcki-nney(1929)首先在植物病毒病害中发现了这种现象,10年后 Muller 等(1939)在真菌病害中也发现了这种抑病作用的存在。近几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其基本概念是:把同种或... 交叉保护是植病生防的重要部分,60年前 Mcki-nney(1929)首先在植物病毒病害中发现了这种现象,10年后 Muller 等(1939)在真菌病害中也发现了这种抑病作用的存在。近几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其基本概念是:把同种或近缘的非(弱)毒性菌系接种于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真菌病 生物防治 交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杀虫剂川楝素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86
3
作者 张兴 王兴林 +1 位作者 冯俊涛 赵善欢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中的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 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以菜青虫为主,对苦楝、川楝树皮中的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楝素,从药效、致毒机理、使用技术以及剂型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10多年的研究。这种植物性杀虫物质可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变。用楝树皮提取物为主要成份加工配制成0.5%楝素杀虫乳油,取名“蔬果净”,已正式投入生产。该剂安全、高效,使用后无毒害残留,尤适于经济作物上防治有害昆虫,是配合“无污染”蔬菜、果品、茶叶、烟草、中草药等作物生产的良好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 苦楝 川楝素 植物性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细胞核的荧光染色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康振生 李振歧 商鸿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3-43,共1页
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生活史,致病性变异和细胞遗传中,了解细胞核的状态和数目变化具重要意义,进行真菌细胞核的染色,通常采用海登汉氏苏木精法或Giemsa法,但这些方法染色程序较为繁琐,用以在短时间内处理观察大量试材比较困难,为此。
关键词 植物 病原 真菌 细胞核 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上桃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侯有明 刘绍友 +3 位作者 周靖华 胡作栋 胡美绒 赵耀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49,共5页
1993 年~1996 年,在陕西耀县、乾县对101 种植物的24 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桃蚜的寄主植物有43 种,其中主要危害寄主36 种,偶发寄主7 种,越冬寄主3 种。通过系统调查,查明了桃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变化规律和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迁... 1993 年~1996 年,在陕西耀县、乾县对101 种植物的24 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桃蚜的寄主植物有43 种,其中主要危害寄主36 种,偶发寄主7 种,越冬寄主3 种。通过系统调查,查明了桃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变化规律和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迁移规律,为桃蚜种群数量测报和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种群动态 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科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钮绪燕 吴文君 +1 位作者 刘虎奇 吴国民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1-65,共5页
用虎耳草科7种植物3种溶剂的21种提取物对7种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茶子(Ribesmaximowiczianum)的二氯甲烷提取物杀菌活性最强,对蕃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763μg/ml... 用虎耳草科7种植物3种溶剂的21种提取物对7种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茶子(Ribesmaximowiczianum)的二氯甲烷提取物杀菌活性最强,对蕃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763μg/ml;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Ec50为1107μg/ml。茶子的石油醚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对盆栽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1.36%和58.61%;对盆栽烟草花叶病毒的效果分别为51.74%和64.23%。上述结果说明,茶子中含有高活性的抑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天然产物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复制抑制物的提取和其抗性测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安德荣 慕小倩 +1 位作者 蔡马 吴姝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95-98,共4页
用烟草花叶病毒接种抗性植物心叶烟后,采用离心和ZnAc_2沉淀的方法提取植物胞间液中的病毒复制抑制物(IVR).5%~15%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IVR的分子量为26000。对IVR进行的抗性检测实验表明,I... 用烟草花叶病毒接种抗性植物心叶烟后,采用离心和ZnAc_2沉淀的方法提取植物胞间液中的病毒复制抑制物(IVR).5%~15%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IVR的分子量为26000。对IVR进行的抗性检测实验表明,IVR对三生NN烟原生质体内TMV的复制抑制率达78%,对植物体内病毒的抑制率达4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复制 抑制物 提取 抗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桃蚜不同寄主生物型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仵均祥 刘绍友 +3 位作者 周靖华 赵耀先 胡作栋 胡美绒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3,共5页
采集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分别接于桃树、油菜、烟草、白菜、莴笋、甘蓝和菠菜上单体饲养,观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不同寄主桃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蚜寿命、... 采集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分别接于桃树、油菜、烟草、白菜、莴笋、甘蓝和菠菜上单体饲养,观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不同寄主桃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蚜寿命、生殖力及种群干扰效应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生长发育 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病毒侵染和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云峰 曹让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用40μg/L的CT,EK,EH,PAP和MAP在体外钝化CMV1h后接种,枯斑数依次降低达15.2%,88.5%,64%,28.1%和61.6%.在接种CMV前24h喷施80μg/L的CT,EK和EH,预防效果依次... 用40μg/L的CT,EK,EH,PAP和MAP在体外钝化CMV1h后接种,枯斑数依次降低达15.2%,88.5%,64%,28.1%和61.6%.在接种CMV前24h喷施80μg/L的CT,EK和EH,预防效果依次为92.4%,90%和82%,将浓度提高到100μg/L时3种药剂能完全抵抗TMV的摩擦接种和CMV的3头蚜虫接种。接种CMV24h后分别喷施80μg/L的CT,EK和EH,病情指数依次为0.09,0.29和0.11;若间隔喷施2次则能使93.2%,89.6%和74.1%的病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剂 TMV CMV 病毒病 防治 植物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国荣 康振生 李振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揭示在亲和与非亲和状况下病原物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植物组织的病变特征。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整叶棉蓝染色技术和Rohringer的整叶荧光... 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揭示在亲和与非亲和状况下病原物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植物组织的病变特征。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整叶棉蓝染色技术和Rohringer的整叶荧光染色技术。前一技术的染色一般难以掌握,观察效果往往不佳,尽管荧光染色方法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但尚不能观察到寄主细胞中的病原结构,而且染色程序复杂。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病理学 微分干涉相差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省一些禾本科植物上蠕形菌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广宇 张荣 +1 位作者 张红玉 张天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2-93,共2页
台湾省一些禾本科植物上蠕形菌的分类鉴定IdentificationofSomeHelminthosporiaFungifromTaiwanProvince孙广宇张荣张红玉张天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 台湾省一些禾本科植物上蠕形菌的分类鉴定IdentificationofSomeHelminthosporiaFungifromTaiwanProvince孙广宇张荣张红玉张天宇(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12100)蠕形分生孢子真菌是一类重要且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蠕形菌 鉴定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害的田间快速调查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之为 王汝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1,共3页
在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中,一般需一人调查,一人记载。有时为节省人力,一个人用录音机将田间的调查结果录下来,事后进行整理、费工费时。为了提高病害调查的工作效率,我们利用Casio fx-3600P、fx-400p(或fx-180p、fx-200p)等计算器,编... 在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中,一般需一人调查,一人记载。有时为节省人力,一个人用录音机将田间的调查结果录下来,事后进行整理、费工费时。为了提高病害调查的工作效率,我们利用Casio fx-3600P、fx-400p(或fx-180p、fx-200p)等计算器,编排成简单程序,可直接计算出调查结果,大大提高田间调查的工作效率,既快速又准确,现将我们通常使用的计算器程序列举如下:1 利用fx-3600p(fx-180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田间快速调查 计算器 计算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病虫危害的突变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惠燕 汪世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8-52,共5页
突变是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特性。突变理论是描述这种不连续、不光滑变化现象的数学工具。通过多年研究与观察,总结了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突变规律,即: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危害从稳定安全区进入潜在危害区(不稳定区域),最后突变至稳定... 突变是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特性。突变理论是描述这种不连续、不光滑变化现象的数学工具。通过多年研究与观察,总结了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突变规律,即: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危害从稳定安全区进入潜在危害区(不稳定区域),最后突变至稳定危害区;条件不适,病虫危害则从潜在危害区逆转。克服了突变理论在生物学上难以应用的三大困难,即:势函数难以用解析式表达,不易选定合适的控制变量和突变区域难以量化。建立了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折叠、尖角突变模型。详细阐述了用突变理论确定突变区域和动态防治指标的方法以及用突变理论对病虫危害进行预测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模型 病虫害 农业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植物苦皮藤研究概况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文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35,共2页
全世界虽已报道过1600多种植物有控制害虫的性质(Grainge et al.,1985),但真正有实用开发价值的为数甚少。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是卫矛科南蛇藤属的落叶藤状灌木,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少数杀虫植物之一。
关键词 杀虫植物 苦皮藤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乳油控制菜青虫有效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伟 吴文君 董全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测试结果表明 :苦皮藤乳油对菜粉蝶的卵没有直接杀伤作用 ,但卵孵化出的幼虫却有较高的死亡率。对 1~ 5龄不同龄期的菜青虫进行胃毒测试 ,苦皮藤素LC50 分别为 2 4.78mg/kg,72 .5 5mg/kg,1 2 4.35mg/kg,32 1 .2 1mg/kg,1 2 40 .42mg/k... 测试结果表明 :苦皮藤乳油对菜粉蝶的卵没有直接杀伤作用 ,但卵孵化出的幼虫却有较高的死亡率。对 1~ 5龄不同龄期的菜青虫进行胃毒测试 ,苦皮藤素LC50 分别为 2 4.78mg/kg,72 .5 5mg/kg,1 2 4.35mg/kg,32 1 .2 1mg/kg,1 2 40 .42mg/kg。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一次施药 5 0mg/kg和 1 0 0mg/kg的苦皮藤乳油对菜青虫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但保产效果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苦皮藤乳油防治菜青虫的有效浓度以 5 0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杀虫剂 苦皮藤乳油 有效剂量 菜青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农业主要病虫灾害演变及控制途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鑫 杨峰 +1 位作者 彭珂珊 刘德力 《灾害学》 CSCD 1992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论述了陕西农业主要病虫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指出演变的总趋势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趋向严重且种类不断增多。并以此提出了主要病虫害的控制途径。
关键词 病虫 灾害 演变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病虫害的灾变预测及预报精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惠燕 汪世泽 《灾害学》 CSCD 1993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农业病虫害突变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的尖角突变模型,确定了各病虫的突变区域。根据综合控制变量所确定的边界值,对未来病虫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经多年历史资料检验和1992年农业病虫害发生突变的趋势预报证明:准确率... 在农业病虫害突变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的尖角突变模型,确定了各病虫的突变区域。根据综合控制变量所确定的边界值,对未来病虫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经多年历史资料检验和1992年农业病虫害发生突变的趋势预报证明:准确率高,覆盖面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灾变预测 预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农药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文君 曹金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7年第1期24-25,12,共3页
关键词 植物性农药 质量控制 农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的生化抗病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安德荣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4-35,共2页
植物的生化抗病性是揭示植物抗性机制、寄主、病原菌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先天存在和病菌侵染后所诱发的生化抗性及生化反应。 1 先天存在的化学抗性 1.1 植物在其环境下分泌的抑... 植物的生化抗病性是揭示植物抗性机制、寄主、病原菌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先天存在和病菌侵染后所诱发的生化抗性及生化反应。 1 先天存在的化学抗性 1.1 植物在其环境下分泌的抑制剂植物通过地上和地下部分分泌各种抑菌物质。一些植物叶片上所产生的菌毒素分泌物(Fungitoxic exud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袁红旭 商鸿生 +1 位作者 王美楠 马伏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36,共4页
利用从西北地区分离的20 个全蚀病菌( 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 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及7 种禾本科作物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在5 ~33 ℃、pH4.0 ... 利用从西北地区分离的20 个全蚀病菌( 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 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物学特性及7 种禾本科作物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在5 ~33 ℃、pH4.0 ~10.0 范围内生长。在3 ℃或35 ℃时,所有菌株停止生长。大多数菌株在20 ~25 ℃、pH6.0 ~8 .0 条件下生长良好,当25 ℃、pH7 .0 时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对7 种禾本科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 个菌株均对小麦致病性最强,其次是高粱、糜子和水稻。一些菌株还能轻度侵染谷子、燕麦和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生长较快的菌株较生长慢的菌株致病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全蚀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