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类异质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孤雌生殖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改生 马三梅 +3 位作者 王小利 刘宏伟 王军卫 赵惠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9,共9页
系统调查了 4种异质 (即偏凸、粘果、易变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 ) 1 BL/1 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一系列异质同核系、同质异核系、异质异核系杂交、回交世代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染色体分裂行为和对外表现特点 ,结果表明 :1 .异... 系统调查了 4种异质 (即偏凸、粘果、易变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 ) 1 BL/1 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一系列异质同核系、同质异核系、异质异核系杂交、回交世代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染色体分裂行为和对外表现特点 ,结果表明 :1 .异源细胞质与小麦 1 BL/1 RS核型专一互作 ,有着消弱同源染色体配对 ,提高中期单价体细胞频率的作用 ;2 .特定细胞质背景下 ,专一核型内细胞单价体频率高低与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频率直接相关 ;3.1 BL/1 RS易位染色体中易位片段所存在系列差异以及 1 BL/1 RS易位染色体外基因型背景不同 ,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频率明显不同 ;4.提高或抑制不同杂交、回交世代间孤雌生殖频率 ,不育系母本或不同基因型父本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选择最佳父母本组合杂交可明显提高或降低后代群体中的孤雌生殖性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1BL/1RS小麦 雄性不育系 诱导 孤雌生殖性 易位型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1 位作者 王军卫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18-222,共5页
GENESIS是美国Monsanto农业化学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试验专门对其杀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在生育期Feekes标准8.0-9.0时,用GENESIS进行一次叶面喷施,... GENESIS是美国Monsanto农业化学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试验专门对其杀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在生育期Feekes标准8.0-9.0时,用GENESIS进行一次叶面喷施,3.0kg/hm2和5.0kg/hm2剂量下,均可达到99.0%以上的杀雄效果,人工饱和授粉证明GENESIS对雌蕊的育性没有影响;在高剂量7.0kg/hm2、9.0kg/hm2下,GENESIS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也没有其它有害影响,是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所采用的化学杂交剂中最优良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哒嗪类化合物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5 位作者 王军卫 王小利 袁虎林 王道全 陈万义 张爱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9-53,共5页
940 3是国内新合成的一种哒嗪类化合物 ,经初步研究证明 ,940 3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试验以 GENESIS化学杂交剂为对照 ,对 94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940 3对试验的两个品种西农 641 9与 BAU 95在其花... 940 3是国内新合成的一种哒嗪类化合物 ,经初步研究证明 ,940 3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试验以 GENESIS化学杂交剂为对照 ,对 94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940 3对试验的两个品种西农 641 9与 BAU 95在其花药发育的药隔期 ,用剂量 0 .75kg/hm2 进行一次叶面喷施 ,诱导雄性不育率可达到 96%以上。人工饱和授粉证明940 3对雌蕊的育性没有影响 ,平均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为 88.6% ,与 GENESIS相比 ,940 3的杀雄效果较不彻底且具有一定的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嗪类化合物 9403 诱导 小麦 雄性不育 化学杂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宏伟 马学锋 杨天章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6-11,共6页
对6个V型小麦不育系和两个恢复系进行了杂种小麦制种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柱头生活力延续时间、花期相遇情况、行比及人工辅助授粉方式等问题。结果表明,一些优良组合制种产量可达3000~4500kg/hm^2以上;母本群体柱... 对6个V型小麦不育系和两个恢复系进行了杂种小麦制种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柱头生活力延续时间、花期相遇情况、行比及人工辅助授粉方式等问题。结果表明,一些优良组合制种产量可达3000~4500kg/hm^2以上;母本群体柱头生活力可延续15d左右,大约可分为初、盛、后、末4个阶段;父本盛花期相遇于母本盛花后期较好;父母本行比以1:2(6行:12行)最佳;人工辅助授粉对花期相遇不好的组合有明显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系 杂种 小麦 制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异质1B/1R易位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利 张改生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42-647,共6页
利用中国春小麦的1B°IDN缺四体分别与具有粘果山羊草、易变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1B/1R易位型小麦雄性不育系77(2)和8222杂交,同时采用C-分带技术对其F1体细胞中的1B/1R易位染色体进行鉴定分析,认为77(2)和8222中的1... 利用中国春小麦的1B°IDN缺四体分别与具有粘果山羊草、易变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1B/1R易位型小麦雄性不育系77(2)和8222杂交,同时采用C-分带技术对其F1体细胞中的1B/1R易位染色体进行鉴定分析,认为77(2)和8222中的1B/1R易位染色体仅是由1B的长臂及其着丝点和1R的短臂组成,不包括1RS上的随体。由于随体的丢失造成1B/1R染色体中的1RS顶端缺失,而且其断裂位点在不同材料中不同。大量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资料还表明,具有异源细胞质的1B/1R易位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1RS顶端缺失片段的长度有关,其与1B°IDN杂交F1的育性表现为完全不育,认为具有这3种细胞质的1B/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主效恢复基因表现为单位点,即位于1BS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小麦 易位染色体 育性恢复基因 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型小麦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利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邵景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7-42,共6页
利用 5个粘性不育系分别与中国春的二体、1 B重双端体及 1 B°1 D 缺四体杂交 ,调查其 F1的育性及其 F1减数分裂中期 的染色体配对情况和后期 出现落后染色体的细胞频率。结果表明 :( 1 ) 5个不育系与中国春二体杂交 F1的自交结... 利用 5个粘性不育系分别与中国春的二体、1 B重双端体及 1 B°1 D 缺四体杂交 ,调查其 F1的育性及其 F1减数分裂中期 的染色体配对情况和后期 出现落后染色体的细胞频率。结果表明 :( 1 ) 5个不育系与中国春二体杂交 F1的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春的 1 B重双端体使 5个不育系的自交结实率大幅度下降 ,中国春的 1 B°1 D 缺四体使各不育系表现全不育 ;( 2 ) 5个不育系和 3个父本杂交 F1减数分裂中期 出现单价体细胞的频率与其后期 出现落后染色体细胞的频率不存在直接相关 ;( 3) 5个不育系与中国春二体的杂交 F1自交结实率与其减数分裂中期 出现单价体细胞的频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695* * ,与后期 出现落后染色体细胞的频率不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型小麦 不育系 育性恢复性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科 柴守诚 杨天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小麦中存在着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个主效基因PH1和PH2,此外,还携带有许多微效的抑制或促进配对基因。小麦染色体配对过程是受一个多基因系统控制,相当复杂。PH基因制约减数分裂前染色体的联会。PH基因可能来源于B... 小麦中存在着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个主效基因PH1和PH2,此外,还携带有许多微效的抑制或促进配对基因。小麦染色体配对过程是受一个多基因系统控制,相当复杂。PH基因制约减数分裂前染色体的联会。PH基因可能来源于B染色体。PH1缺失突变体、PH隐性突变体和PH抑制基因的获得和发现,为外源有用基因向小麦导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三种方法,已经取得许多喜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H基因 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细胞质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三梅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陕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9,共9页
综述了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的各种方法途径。特别对各种不同种类异源细胞质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以及单倍体产生的胚胎与遗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并结合当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粘类中的一些不育系及其F1产生单倍体的特性和遗传规... 综述了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的各种方法途径。特别对各种不同种类异源细胞质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以及单倍体产生的胚胎与遗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并结合当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粘类中的一些不育系及其F1产生单倍体的特性和遗传规律提出了克服的途径。同时对这种异源细胞质诱导单倍体能否应用于常规单倍体育种亦进行了评论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山羊草 异源细胞质 单倍体 核质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杀杂种小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1 位作者 王军卫 王小利 《陕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供应的问题,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出现了徘徊现象,小麦总产量一直在1000亿kg左右。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最有效的途径,是小麦育种发展的必...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供应的问题,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出现了徘徊现象,小麦总产量一直在1000亿kg左右。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最有效的途径,是小麦育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杂种小麦的生产手段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育种 栽培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矮杆小麦的矮生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科 杨天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8-391,共4页
通过与中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0004、7539-2和5746)的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 通过与中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0004、7539-2和5746)的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9-2各受两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矮杆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异质易恢复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籽粒品质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利仙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9-62,共4页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易变山羊草 ( 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 ( 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 (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 )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 ,研究这 4种不育系对...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 Ae.kotschyi)、易变山羊草 ( 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 ( 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 (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 )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 ,研究这 4种不育系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它们所配制的杂种小麦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等性状上均高于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相同核型杂种小麦 ,尤其粘、易型某些组合在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两性状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 ,利用这 4种不育系很有希望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种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易恢复小麦雄性不育系 杂种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干尖叶的遗传研究初报
12
作者 张改生 赵惠燕 +2 位作者 葛世敏 张建国 陈新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2-14,共3页
小麦干尖叶是近年在小麦育种中所发现的一种叶部坏死性状,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本文以具有干尖与正常叶这一相对性状的部分小麦品种(系)为基本材料,采用正反杂交、正反回交及杂种后代分析和异源细胞质替换,首次对干尖叶的遗传及性... 小麦干尖叶是近年在小麦育种中所发现的一种叶部坏死性状,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本文以具有干尖与正常叶这一相对性状的部分小麦品种(系)为基本材料,采用正反杂交、正反回交及杂种后代分析和异源细胞质替换,首次对干尖叶的遗传及性状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尖叶性状与一般杂种坏死与黄化截然不同,并非仅杂种所具有,能作为纯系稳定遗传;其表型受核内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所控制,即使采用异源细胞质替换,以特定质核互作也难以克服这一性状的对外表达,只有通过杂交与后代选择、纯化与稳定隐性正常叶方可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尖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东涛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6-11,共6页
本文综述了多年来小麦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定位方法和研究进展,诸如单体定位、缺(体)—四(体)定位、端体定位、缺失系物理图谱定位以及分子标记等。同时总结了各种不育类型(CMS、细胞核雄性不育、光温敏... 本文综述了多年来小麦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定位方法和研究进展,诸如单体定位、缺(体)—四(体)定位、端体定位、缺失系物理图谱定位以及分子标记等。同时总结了各种不育类型(CMS、细胞核雄性不育、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基因定位的新近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育性基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物种专化DNA重复序列作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小麦的大赖草染色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守诚 刘大钧 +2 位作者 陈佩度 齐莉莉 李万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1-645,共5页
pLrNAU344,pLrNAU426和pLrNAU647是我们新近从大赖草中克隆到的3个物种专化DNA重复序列。它们都大量存在于赖草属,而小麦中却很少。Southern杂交证明,pLrNAU426和pLrNAU647对导入小麦的8条不同的大赖草染色体(其中3条携带有小麦赤霉病... pLrNAU344,pLrNAU426和pLrNAU647是我们新近从大赖草中克隆到的3个物种专化DNA重复序列。它们都大量存在于赖草属,而小麦中却很少。Southern杂交证明,pLrNAU426和pLrNAU647对导入小麦的8条不同的大赖草染色体(其中3条携带有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和两条染色体臂都有检测效果,据此可用其作为赖草属染色质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重复序列 分子标记 大赖草 巨大冰麦草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天章 张晓科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中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3-17,共5页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染色体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可杂交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文胜 陈漱阳 王中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的可杂交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遗传分析表明,“7182-0-1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7182-0-11-1”除具有“中国春”...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的可杂交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遗传分析表明,“7182-0-1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7182-0-11-1”除具有“中国春”的3对可杂交性基因,即5B上的kr1、5A上的kr2和5D上的kr3外,还具有一个新的可杂交性基因kr5,位于2B染色体上,kr5表现为强效,其效应接近kr1,小麦可杂交性隐性纯合等位基因间的效应具有可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可杂交性 基因定性 黑麦 可杂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161小麦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文胜 杨天章 王中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 VE161小麦包括具有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雄性不育代换系、可育附加系和杂育系,杂育系由其代换系×附加系产生。VE161小麦在与其它小麦品系的杂交F1中,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但其本身部分同源配对频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VE161小麦本身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水平较低,是因其小麦染色体组中存在有一对纯合隐性上位基因,它能够抑制E染色体(Eph基因),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的表达,而一般小麦品系中具有该基因的相对显性基因。同时,在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同源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杂种小麦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改生 刘宏伟 +2 位作者 王军卫 赵惠燕 王小利 《陕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7-14,共8页
陕西杂种小麦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赵惠燕王小利(西北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作物杂种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多年来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已在玉米、高粱、水稻、油... 陕西杂种小麦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赵惠燕王小利(西北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作物杂种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多年来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已在玉米、高粱、水稻、油菜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小麦 杂种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