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快土壤农化系专业的改造 被引量:1
1
作者 尚桂荣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134-136,共3页
分析研究了土壤农化系目前存在的专业设置单一、服务面过窄,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提出了拓宽专业面、增设新专业、多种形式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 专业设置 经济建设 市场经济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农业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研究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量元素的消长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辉桃 李全新 +3 位作者 李昌纬 赵伯善 华天懋 周建斌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5-30,共6页
根据8年化肥、有机肥配合试验,研究Mo、B、Zn、Mn、Cu、F、Cd在土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极显著提高有效Mo、Zn、Mn、Cu的含量;磷肥极显著降低有效Mn、极显著提高水溶性下的含量。在当前生产条件下,... 根据8年化肥、有机肥配合试验,研究Mo、B、Zn、Mn、Cu、F、Cd在土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极显著提高有效Mo、Zn、Mn、Cu的含量;磷肥极显著降低有效Mn、极显著提高水溶性下的含量。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欲维持土壤中Mo、Zn、Mn、Cu的原供应水平,每年应施37.5t/hm ̄2优质厩肥或75t/hm ̄2土粪。有机肥施用量和土壤中Zn、Mn、Cu、F、Cd的消长值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长期肥料试验 微量元素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提水作用的土壤水分变异及养分有效性Ⅰ.谷子根系提水作用及根系吸收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樊小林 石卫国 +3 位作者 曹新华 郭立彬 沈磊 李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42,共7页
采用根箱法,在人工气候室培养条件下,研究谷子根系提水作用、根系吸收以及隔水层对土壤水分变异、土壤墒情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具有根系提水作用,即在黑夜蒸腾蒸发量小的情况下,深层的根可以吸收深层(隔水层下)土壤水分,并释... 采用根箱法,在人工气候室培养条件下,研究谷子根系提水作用、根系吸收以及隔水层对土壤水分变异、土壤墒情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具有根系提水作用,即在黑夜蒸腾蒸发量小的情况下,深层的根可以吸收深层(隔水层下)土壤水分,并释放到上部干土层,增加土壤含水量。黑夜12h根箱10m ̄2地表1cm土壤剖面中增加了2.69ml水。根系吸收可使根区不同部位土壤水势变异,表现在C_1至C_8根区土壤含水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土壤剖面设置隔水层,在同一供水条件下,可以增加收获期土壤的保墒量,而对产量无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还证明,根箱法也是研究根系提水作用的一种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水作用 根系吸收 根系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176
4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2-398,共7页
根据陕西7种主要土壤19个土样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经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明显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脲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用主成分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分析统... 根据陕西7种主要土壤19个土样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经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可明显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脲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用主成分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分析统计和用土壤的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分别评价土壤肥力所得到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土壤肥力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土壤脲酶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Ⅱ.土壤脲酶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6
5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2-52,共11页
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国内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陕西七种主要土壤十六个土样脲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揭示出:动力学参数(V0、Km、Vmax、Vmax/Km、K)和活化能Ea从各个角度表征了处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脲酶的活性特征;高、低肥... 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国内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陕西七种主要土壤十六个土样脲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揭示出:动力学参数(V0、Km、Vmax、Vmax/Km、K)和活化能Ea从各个角度表征了处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脲酶的活性特征;高、低肥土样间也有明显差别,除水稻土外,各高肥土壤脲酶的V0、Vmax、K、Vmax/Km均大于低肥,相关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动力学参数Vmax、Vmax/Km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Ea平均值大小顺序也显示出高、低肥土样脲酶在酶促反应中作用机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动力学参数 陕西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几种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铭莪 白红英 代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20-26,共7页
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六个土样的米氏常数,最大速度和最大速度/米氏常数,均有差异。各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化能也明显不同。活化焓差别较大,说明各土壤过氧化氢酶形成活化络合物时,底物与酶活性中心在应变和扭曲强度上的差异。活化嫡皆为负... 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六个土样的米氏常数,最大速度和最大速度/米氏常数,均有差异。各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化能也明显不同。活化焓差别较大,说明各土壤过氧化氢酶形成活化络合物时,底物与酶活性中心在应变和扭曲强度上的差异。活化嫡皆为负值,表明活化络合物形成时体系的有序性增加。活化自由能为正值,各土样差异较小。黄棕壤过氧化氢酶的各参数较为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过氧化氢酶 活化能 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供氮能力——Ⅰ.旱地土壤氮素矿化两种培养方法之比较 被引量:23
7
作者 付会芳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S1期48-52,共5页
以有机质,全氮,C/N差异较大的20种田土和10种盆土,进行了长达262d的通气培养和121d淹水培养矿化试验。测定了土壤矿化氮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累积曲线;根据矿化速率和容量,把整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把盆土氮素矿化分... 以有机质,全氮,C/N差异较大的20种田土和10种盆土,进行了长达262d的通气培养和121d淹水培养矿化试验。测定了土壤矿化氮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累积曲线;根据矿化速率和容量,把整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把盆土氮素矿化分为3个类型,田土分为4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培养 通气培养 矿化累积曲线 矿化速率 矿化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及有机肥配施定位试验的研究——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建斌 李昌纬 +2 位作者 赵伯善 李辉桃 华天懋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61-65,共5页
1981~1990年在关中塿土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氮与磷或厩肥配施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与厩肥配施产量高于氮磷配施。长期施用厩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等养分含量。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 1981~1990年在关中塿土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氮与磷或厩肥配施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与厩肥配施产量高于氮磷配施。长期施用厩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等养分含量。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施用氮肥和磷肥分别显著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 产量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供氮能力——Ⅳ.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其矿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会芳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S1期63-67,共5页
利用Bremner法,对盆土不同形态有机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分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高度相关,占全氮的百分率大小顺序为:氨基酸N>NH_4^+-N>氨基糖N>非鉴别N。在盆栽和培养两种条件下,各组分氮的变化差异比较明显,对矿化氮... 利用Bremner法,对盆土不同形态有机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分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高度相关,占全氮的百分率大小顺序为:氨基酸N>NH_4^+-N>氨基糖N>非鉴别N。在盆栽和培养两种条件下,各组分氮的变化差异比较明显,对矿化氮的贡献大小顺序与占全氮百分率大小顺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组分 氨基酸N 氨基糖N NH4+-N 非鉴别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和文祥 朱铭莪 +1 位作者 童江云 周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5,共3页
采用氮流动连续分析仪对长期定位试验地土壤脲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脲酶总量、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均证明,施有机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远大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在各处理中脲酶的Vmax、Vmax/Km、k、... 采用氮流动连续分析仪对长期定位试验地土壤脲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脲酶总量、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均证明,施有机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特征的影响远大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在各处理中脲酶的Vmax、Vmax/Km、k、F0值均最大,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肥 脲酶 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水平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势温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思春 张一平 +2 位作者 高俊凤 白锦鳞 张君常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9-53,共5页
通过对田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的昼夜观测,确定温度为影响SPAC水分运移的重要因素。随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水势增大,显示温度对田间土壤水势的正效应,且高肥力的正效应大于低肥力。温度对小麦叶水势具有显著负效... 通过对田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的昼夜观测,确定温度为影响SPAC水分运移的重要因素。随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水势增大,显示温度对田间土壤水势的正效应,且高肥力的正效应大于低肥力。温度对小麦叶水势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小麦叶水势随气温升高而降低。温度与大气水势也呈现负相关,随着温度升高大气水势降低。温度与土壤-植物及植物-大气间水势梯度呈正相关,随气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系统 水势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樊小林 姜井军 +1 位作者 张一平 李玲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西安市郊供试菜园土壤和蔬菜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近郊9块菜地土壤全量和DTPA态Pb,Cd,Cr,Cu,Zn,Mn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对照,其中Pb,Cd累积量较大。在研究的11种蔬菜中,苋菜和韭菜的重金属累积量较大,而大辣子和西红柿的累积量较小。蔬... 西安市郊供试菜园土壤和蔬菜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近郊9块菜地土壤全量和DTPA态Pb,Cd,Cr,Cu,Zn,Mn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对照,其中Pb,Cd累积量较大。在研究的11种蔬菜中,苋菜和韭菜的重金属累积量较大,而大辣子和西红柿的累积量较小。蔬菜吸收重金属除受元素有效性影响外,还受土壤和大气污染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郊区土壤 蔬菜 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在连续液流条件下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薛泉宏 尉庆丰 薛喜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按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按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反应方程及双常数方程,拟合差的模型对反应速率变化“敏感”,可用于反应类型划分和机理研究;(3)粘粒含量及代换量对吸附速率有显著影响,游离铁对吸附速率、CaCO_3对较低温度下的吸附及较高温度下的解吸速率也有明显影响,速效磷含量是控制解吸速率的重要因子;(4)升高温度吸附加速,但对解吸速率无明显影响;(5)不同土类及同一剖面不同层次的吸附、解吸速率,反应时间及吸附、解吸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动力学 磷吸附动力学 磷解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土壤中硫素的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5
14
作者 尉庆丰 王益权 +2 位作者 刘俊良 毕生光 张益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57-63,共7页
陕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和不同肥力水平土壤耕层含硫量测定结果表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和湿润地区非石灰性土壤的含硫量无稳定差异;两种类型土壤硫素状况的主要区别可能是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相对比例,即无机硫在石灰性土壤中所... 陕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和不同肥力水平土壤耕层含硫量测定结果表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和湿润地区非石灰性土壤的含硫量无稳定差异;两种类型土壤硫素状况的主要区别可能是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相对比例,即无机硫在石灰性土壤中所占比例较高。低于多数作物有效硫临界值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南和陕北地区,关中地区所占比例较小。影响有效硫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物理性粘粒和土壤全硫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硫 石灰性土壤 无机硫 物理性粘粒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体氮素的挥发损失——Ⅱ.植物收获期地上部分氮素减少与土壤、作物和肥料供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生秀 常青 何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S1期7-11,共5页
试验表明,从整体来看,小麦的地上部分氮素在成熟期明显减少,而豌豆则无,至少采用差数法看不出其损失。氮素损失数量与土壤供氮水平有关。供氮较充分时,损失少;供氮不足时,损失反而严重。在缺磷严重的土壤上施用磷肥,豌豆后期地上部分的... 试验表明,从整体来看,小麦的地上部分氮素在成熟期明显减少,而豌豆则无,至少采用差数法看不出其损失。氮素损失数量与土壤供氮水平有关。供氮较充分时,损失少;供氮不足时,损失反而严重。在缺磷严重的土壤上施用磷肥,豌豆后期地上部分的氮素反有减少;在其他情况下,则有所增加。施磷肥有助于小麦成熟期地上部分氮素的增加,施氮磷则可使其明显降低。在供氮较高土壤上施用氮肥,小麦后期氮素减少;在供氮较低的土壤上则相反。施肥对增产的影响取决于对其植株体内的含氮百分率影响的大小。施肥后,小麦前期含氮百分率高者,后期氮素总量均降低,反之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氮素损失 土壤肥力 豌豆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程丽娟 来航线 +1 位作者 李素俭 周马康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93-97,共5页
试验表明,大豆根瘤菌、园褐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根霉和5406放线菌等均有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使粒径>5mm,2~5mm的粒级量明显增多;供试菌株也表现有腐殖质化的作用和产生多糖的能力,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相应提高。
关键词 微生物 土壤 团聚体 腐殖质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供氮能力——Ⅱ.矿化氮量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付会芳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S1期53-58,共6页
根据土壤氮素矿化势和氮素矿化累积计算了不同时期土壤氮素矿化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矿化氮量均与作物吸氮量有良好相关,而前者效果更优。作物吸收的氮素大约等于土壤矿化氮的2/5,等于土壤中起始NO_3^--N和作物生长期间矿化... 根据土壤氮素矿化势和氮素矿化累积计算了不同时期土壤氮素矿化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矿化氮量均与作物吸氮量有良好相关,而前者效果更优。作物吸收的氮素大约等于土壤矿化氮的2/5,等于土壤中起始NO_3^--N和作物生长期间矿化氮之和的2/3。这一结果为定量预测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供氮和确定氮肥适宜用量、施用时期提供了有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素矿化势 N素矿化累积量 N素矿化量 作物吸N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土壤培肥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吕家珑 李祖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S1期63-66,共4页
旱地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N、P化肥,能够明显地提高小麦产量,并可给耕层土壤积累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和N素,增长幅度10%左右;单施有机肥虽能很快地培肥地力,但在增加产量上同化肥处于相当水平;有机肥配合化肥,既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 旱地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N、P化肥,能够明显地提高小麦产量,并可给耕层土壤积累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和N素,增长幅度10%左右;单施有机肥虽能很快地培肥地力,但在增加产量上同化肥处于相当水平;有机肥配合化肥,既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能快速、全面地培肥土壤,在实践中应大力倡导。当耕层土壤碱解N含量达90μg/g左右时,可能引起小麦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试验 土壤培肥 有机无机肥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离子交换和运移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北雁 张一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4-91,共8页
养分离子由粮区淋失和对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性,以及污染性离子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潜在性污染等问题要求有效地模拟离子在土壤-水系统中的动态。本文就土壤系统中离子交换和运移模拟模型,参数确定,研究现状等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离子交换模型 离子运移 参数确定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县试区土地农业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庆瑞 李岗 冯立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06-112,共7页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及其环境条件对作物的限制性分析,提出了用动态观点定量估算乾县试区土地农业生产潜力的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基本掌握了该地区土地农业生产潜力的状况和特点,揭示出影响生产潜力的...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及其环境条件对作物的限制性分析,提出了用动态观点定量估算乾县试区土地农业生产潜力的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基本掌握了该地区土地农业生产潜力的状况和特点,揭示出影响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子和限制强度。同时阐述了提高土地实际生产力的方向性意见,最后根据现有耕地的质量,估算了试区土地生产潜力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农业生产潜力 估算 限制因子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