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阶段性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少群 马春晖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17,33,共5页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自1982年恢复以来,虽然保标的种类不少,但承保率却很低。从保险业务结构上看,农业保险的比重一直在1%上下徘徊。导致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却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保险标的的...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自1982年恢复以来,虽然保标的种类不少,但承保率却很低。从保险业务结构上看,农业保险的比重一直在1%上下徘徊。导致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却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保险标的的性质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出发,探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阶段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保险 保险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农业科技攻关 改变黄土高原面貌——乾县黄土台塬区综合治理开发及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专题三年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靖 包纪祥 韩思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7,共7页
乾县黄土台塬区综合治理开发及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专题已进行3年,从农业科技攻关的显著成效,证明了区域治理与开发、特别是对改变黄土高原贫困落后面貌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应该把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区域农业科技攻关坚持下去。
关键词 区域综合治理 攻关研究 示范推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总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海发 《统计研究》 1988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文根据《农业总生产率指标的初步研究》和《关于农业总生产率权数的计算》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的农业总生产率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一、农业总生产率的计算首先,编制出全国1949—1985年的农业产出数列、土地投入数列、... 本文根据《农业总生产率指标的初步研究》和《关于农业总生产率权数的计算》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的农业总生产率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分析。一、农业总生产率的计算首先,编制出全国1949—1985年的农业产出数列、土地投入数列、劳动投入数列和资金投入数列于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生产率 资金投入 劳动投入 农业产出 数列和 基本理论 权数 生产率指数 劳动生产率 投入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海发 李溦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27-31,36,共6页
本文基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人多地少这种资源结构格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应以节省土地型技术即生物技术为主导;农业生物技术导向路线的选择,不仅要求农业内部的品种技术不断... 本文基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人多地少这种资源结构格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应以节省土地型技术即生物技术为主导;农业生物技术导向路线的选择,不仅要求农业内部的品种技术不断进步,而且要求农业外部的肥料技术的进步;与农户经营体制相适应,农业机械技术今后应重点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机械技术的提供者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与农户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小型化的机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发展 农业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业技术效应及我国农业技术路线的改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海发 《人文杂志》 1988年第2期46-52,共7页
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农业产出增加,或使农业投入减少,或使产出比投入以更快速度增加,从而带动农业总生产率的提高,这个过程即为“技术效应”。不论是部分生产率还是总生产率,其水平的提高最终都必须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是农业增长... 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农业产出增加,或使农业投入减少,或使产出比投入以更快速度增加,从而带动农业总生产率的提高,这个过程即为“技术效应”。不论是部分生产率还是总生产率,其水平的提高最终都必须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是农业增长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效应 技术路线 农业增长 农业产出 农业投入 总生产率 产出比 充分条件 技术进步 速度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农业地理学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忆邵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探讨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农业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趋向,即定性、定量、定位和定序分析相结合的应用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布局和农业区划研究的新重点;城郊农业的发展与合理布局;农业地理与政策探索;乡村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农业... 探讨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农业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趋向,即定性、定量、定位和定序分析相结合的应用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布局和农业区划研究的新重点;城郊农业的发展与合理布局;农业地理与政策探索;乡村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农业地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理学 市场经济 中国 农业布局 农业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中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满社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9,共6页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城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放在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其结果是形成了我国目前的工业和农业二元化经济格局。这种二元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改革开放10多年来,这种发展战略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城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放在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其结果是形成了我国目前的工业和农业二元化经济格局。这种二元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改革开放10多年来,这种发展战略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致使80年代中期农业生产重陷徘徊境地。由此引致了农业倾斜政策的出笼。但是,农业投入资金的缺乏又制约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在此形势下,引进外资发展农业愈加显得具有深远意义。事实上,改革开放已经使外国资本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979年到1986年间我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技术合作的306个项目之中,农业就占40个,仅次于科技文教方面而居第二位。仅1986年,农业部门就利用外资达3亿多美元。外资的流入,有助于消除农业的投资性约束。本文旨在对于外资引入农业部门的作用机制、经济效应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利用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保障体系
8
作者 曾福生 李明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4-25,共2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农业生产经营就理所当然地由市场来调节。但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农业还必须满足人口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农业又是一切非农产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农业生产经营就理所当然地由市场来调节。但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农业还必须满足人口增长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农业又是一切非农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以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障体系 中国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问题
9
作者 石忆邵 魏正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开发、产品开发、产业开发、区域开发和市场开发中应注意的若干理论问题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复兴与投资
10
作者 冯海发 李桂娥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6-20,共5页
农村改革以来,与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崛起适成对照的是,农业产业在经过了一段较快的增长后急转直下,步入迟滞与徘徊状态,“母亲产业”一定程度上被冷落了。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个新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不解决。
关键词 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产业结构 徘徊状态 农村经济 农村改革 粮食产业 粮食生产 粮食短缺 地产经营 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11
作者 韩俊 《人口学刊》 1988年第6期44-48,共5页
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台湾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从二十年代开始,非工业劳动力的增加速度开始超过工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开始下降。但直至五十年代末,农业劳动... 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台湾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从二十年代开始,非工业劳动力的增加速度开始超过工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开始下降。但直至五十年代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不快,农业劳动力年外移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低于2%,农业劳动力的比率保持在50%以上。从六十年代开始,台湾农业劳动力外移的速度加快。1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问题探析 劳动密集型 农业劳动力转移 增长速度 中国大陆 优先发展 工业化道路 工业部门 内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业总生产率权数的计算
12
作者 冯海发 《统计研究》 1987年第4期60-66,共7页
一、权数在农业总生产率指标中的地位农业总生产率是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的比率。这里的总产出和总投入都是综合指标。经济指数原理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不同度量的对象的综合,必须进行同度量处理,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同度量因素,即权数。... 一、权数在农业总生产率指标中的地位农业总生产率是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的比率。这里的总产出和总投入都是综合指标。经济指数原理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不同度量的对象的综合,必须进行同度量处理,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同度量因素,即权数。缺乏权数,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就无法计算。就是在具备权数的条件下,由于权数的取值不同,农业总生产率水平也会出现差异。因为,农业总生产率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前者反映一个具体年份农业总生产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生产率 权数法 投入指数 土地投入 农业产出 固定投入 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截面样本 总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与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13
作者 许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31-32,共2页
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应遵循一种什么模式,本文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佛山道路等。这 些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理论上说... 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应遵循一种什么模式,本文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佛山道路等。这 些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理论上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结构变革,表现出农业份额下降的趋势。因此,这些模式是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不发达地区 农村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增加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4
作者 罗剑朝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0-21,共2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是由农业的产业特点、财政的职能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共同决定的。一、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同其它产业部门进行“平等”竞争,需要政府从财政上给以投资农业生产受自...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是由农业的产业特点、财政的职能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共同决定的。一、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同其它产业部门进行“平等”竞争,需要政府从财政上给以投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及环境的影响,这一点被马克思称为农业部门的“独特性质”。“在农业中,……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可能有这种情况:在农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 农业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发展陕西省农业保险的研究
15
作者 庹国柱 焦玉杰 孙胜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93-100,共8页
从陕西省的省情出发,探讨了陕西省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结合全国和该省的实际,分析论证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目标模式和过渡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加快发展陕西省农业保险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经济补偿制度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投资症结:结构与效益分析
16
作者 吴永祥 高强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38-43,共6页
本文就农业投资結构、投资效益问題进行了分析。从结构上看,农业投资内部结构不合理,投资比重工业高于农业;从效益方面看,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都在降低。农业投资运行的症结在于效益低引致的需求不足,即农业投资不足不在于供给... 本文就农业投资結构、投资效益问題进行了分析。从结构上看,农业投资内部结构不合理,投资比重工业高于农业;从效益方面看,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都在降低。农业投资运行的症结在于效益低引致的需求不足,即农业投资不足不在于供给的低下,而在需求刺激不够。造成效益低的因素有:投资不足、经营粗放、投资收益权不清、经营规模小、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及农产品市场不完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投资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投资:近几年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7
作者 张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7-49,共3页
如果说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1984年以前的农村经济增长是在农业投资上诱导和驱动的结果,那么,1985年的粮食大减产和当前农业出现的严重萎缩局面,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投资上的减少和农户投资结构上的大偏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 如果说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1984年以前的农村经济增长是在农业投资上诱导和驱动的结果,那么,1985年的粮食大减产和当前农业出现的严重萎缩局面,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投资上的减少和农户投资结构上的大偏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加农业投资和改造农户投入结构就成为振兴农业的重要课题。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农业投资出现许多新变化,最明显的有三个特点: 一、投资主体的结构转换。在土地联产承包制之前,我国农业投资主体,是以农村集体的身份也就是以直接生产者和不完全性的经营者为中心、以国家的身份也就是间接的投资经营者和不完全的生产者为指导的双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资 投资 农业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牛品种基因频率抽样估计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常洪 耿社民 +2 位作者 武彬 李写一 陈幼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30-37,共8页
本文给出基因频率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差无偏估计值的算式,并论述各种抽样方法的相对精确度。讨论基因频率估计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与样本规模的一般关系,证明当类别数、抽样群数、标准离散度和... 本文给出基因频率纯随机抽样、随机整群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差无偏估计值的算式,并论述各种抽样方法的相对精确度。讨论基因频率估计值的精确度、可靠性与样本规模的一般关系,证明当类别数、抽样群数、标准离散度和标准偏差分别为d、k、θ和λ_(st)时,基因频率整群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为β_(stc)=pr{-(dk)^(1/2)(2θ)^(-1)≤λ_(stc)≤(dk)^(1/2)(2θ)^(-1)}。研究肯定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是中国黄牛品种遗传检测的有效抽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牛 系统随机整群抽样 标准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综合品质与结实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周德翼 张嵩午 +1 位作者 高如嵩 朱碧岩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全国12个省的13个试点进行的多品种多播期试验,研究证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两者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结实前、中期为决定稻米综合品质优劣的温度敏感时段。
关键词 稻米 品质 结实期 气象因子 日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周德翼 张嵩午 +1 位作者 高如嵩 朱碧岩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5,共5页
1988年用不同类型的19个水稻品种在全国13个试点的分期播种试验和1989年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AC)的最显著温度因子;大部分品种的AC与结实... 1988年用不同类型的19个水稻品种在全国13个试点的分期播种试验和1989年的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日均温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AC)的最显著温度因子;大部分品种的AC与结实期温度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高AC品种在较高温度下的AC最大,而中、低AC品种的AC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品种的最大AC值,AC对温度的敏感性同温度的高低有关,并存在品种类型间的差异;AC主要受结实前期的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结实期 日均温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