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村单体建筑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平 孔莹 司泽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了解决西北农村采暖方式落后、室内热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甘肃民勤的某一单体建筑,在外墙保温的基础上设计搭建了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实验研究了系统的采暖性能.结果表明:外墙保温和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相结合,不... 为了解决西北农村采暖方式落后、室内热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甘肃民勤的某一单体建筑,在外墙保温的基础上设计搭建了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实验研究了系统的采暖性能.结果表明:外墙保温和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相结合,不仅降低了建筑能耗,而且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室内温度可达到14.2 ℃,外墙保温和太阳能采暖系统节能分别为2 204 kg和1 850 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0.6 t,投资回收期为3.5 a,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太阳能采暖系统 节能率 投资回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2
作者 王昱 信雅玲 +5 位作者 李浩霖 苗天 袁兴鹏 李能安 雒天峰 王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1-791,共11页
为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8月对讨赖河与石羊河2条典型干旱内陆河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以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采样共采集到52种大型底栖动物... 为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8月对讨赖河与石羊河2条典型干旱内陆河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以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采样共采集到5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3门6纲14目32科44属,节肢动物(75.3%)在全流域占优势地位。讨赖河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 m^(-2)和1.8599 g·m^(-2),石羊河为32 m^(-2)和2.7211 g·m^(-2)。2条河大型底栖动物密度表现为下游农区段(251 m^(-2))>中游城区段(170 m^(-2))>上游山区段(76 m^(-2)),生物量表现为中游城区段(19.5444 g·m^(-2))>下游农区段(16.6575 g·m^(-2))>上游山区段(5.0278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布特征均为中下游大于上游;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2条河流内变化较为平稳。由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得出,讨赖河与石羊河各采样点之间共有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相似程度较低,表现出2条河流因河段异质性、河床组成、水生植被及底质组成等河流生境的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草丰富度、底质、海拔(ALT)、植被覆盖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电导率(EC)、溶解氧(DO)浓度、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及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内陆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青贮预处理对甜高粱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斌彦 尹鑫 +3 位作者 任海伟 田辉 王昱 李金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2-280,共9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预处理的强化作用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效能影响,比较研究了瘤胃液、沼液、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4种添加剂对甜高粱木质纤维组分和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并重点从产甲烷进程、消化液特征、系统稳定性等角度... 为探讨不同类型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预处理的强化作用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效能影响,比较研究了瘤胃液、沼液、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4种添加剂对甜高粱木质纤维组分和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并重点从产甲烷进程、消化液特征、系统稳定性等角度探索青贮强化预处理对甜高粱能源转化效益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青贮强化预处理能使甜高粱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减少14.67%~30.99%和10.30%~47.23%,纤维素含量增加6.32%~35.93%,相对结晶指数CrI增加1.34%~13.08%,且延长预处理时间有助于瓦解木质纤维素抗降解屏障结构。青贮甜高粱的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稳定,整个消化过程保持适宜pH值(7.73~8.25)和氨氮浓度(1350~1600 mg/L)。青贮预处理能有效缩短厌氧消化延滞期0.8~1.37 d,日产甲烷量和累积产甲烷量分别提高了24.32%和7.91%。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所有青贮预处理组的产甲烷收益均明显高于原料,尤其沼液作为强化添加剂最为经济有效(681.73元/t)。因此,结合沼气工程运行实际,推荐使用沼液作为青贮强化预处理的添加剂,不仅能提高甜高粱的能源转化效率,还能降低规模化沼气工程处理沼液的成本,实现沼液资源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青贮预处理 生物强化 厌氧消化 经济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系统连续干燥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霞 王颢蒙 +3 位作者 元国彬 郭枭 靳立丰 李金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9-276,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太阳能干燥系统因太阳能不连续性和间断性导致的无法实现连续温度干燥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系统,旨在提高干燥效率、延长系统运行时间,并减少干燥室入口温度的波动。研究开发了两个TRNSYS模块(相变储... 为了解决传统太阳能干燥系统因太阳能不连续性和间断性导致的无法实现连续温度干燥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系统,旨在提高干燥效率、延长系统运行时间,并减少干燥室入口温度的波动。研究开发了两个TRNSYS模块(相变储热模块和干燥室模块),并结合TRNSYS其他标准模块搭建了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系统仿真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模拟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典型天气和7月1日至7月8日一周天气)下连续运行的动态特性及热性能。结果表明:在夏至日工况下,相比传统无蓄热太阳能干燥系统,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系统干燥室平均入口温度提高10.34%,运行时间延长了3.7 h。在连续一周的运行中,系统干燥温度超过35℃的时间占比达到了72.7%,干燥室全天平均入口温度为57.3℃。特别是在7月2日8:00至7月3日8:00的运行过程中,干燥室入口温度超过35℃的时间占比达91.5%,夜间平均入口温度高达41.2℃,几乎实现了24 h的连续干燥能力。此外,相变材料的熔点对系统性能影响显著,低熔点材料在夜间干燥过程中表现出更佳的温度保持能力。该研究通过TRNSYS模拟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揭示连续干燥下系统性能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太阳能干燥系统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干燥 相变储热 TRNSYS模拟 连续干燥性能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新农村建筑太阳能主动供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金平 王磊 +4 位作者 李修真 甄箫斐 司泽田 冯荣 王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0-1685,共6页
为了降低西北新农村建筑采暖的能耗,改善室内生活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太阳能主动供暖和传统小型燃煤锅炉供暖的西北新农村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空气质量和采暖能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最低温度为-16.2℃条件下,太阳能主动供... 为了降低西北新农村建筑采暖的能耗,改善室内生活环境,通过试验研究了太阳能主动供暖和传统小型燃煤锅炉供暖的西北新农村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空气质量和采暖能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最低温度为-16.2℃条件下,太阳能主动供暖建筑室内平均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分别高出对比建筑5.4℃和3.3℃;在天气晴朗情况下,当室外环境的平均温度高于4.2℃且室外环境的最低温度高于-1.6℃时,仅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即可满足西北新农村建筑的供暖需求;太阳能主动供暖建筑室内CO,NO2,SO2,CO2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分别是对比建筑的0.45倍、0.48倍、0.56倍、0.59倍和0.5倍;经过分析得到太阳能主动供暖时室内环境温度与散热片内热水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的二元线性关系;太阳能主动供暖的节能率为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新农村建筑 采暖能耗 空气质量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冠果油和纳米纤维素的Pickering双乳液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田辉 石春兰 +9 位作者 张雯 周慧芸 任海伟 范文广 王永刚 李金平 刘健 王天运 陈荟茹 杨晖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84-193,共10页
基于文冠果油和纳米纤维素开发W_(1)/O/W_(2)型Pickering双乳液体系,并评价其稳定性。以1%(W/V)海藻酸钠为内水相(W_(1)),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为内层界面乳化剂,文冠果油为中间油相,纳米纤维素为外层乳化剂,整个乳液体系分散于外水相(W_(2)... 基于文冠果油和纳米纤维素开发W_(1)/O/W_(2)型Pickering双乳液体系,并评价其稳定性。以1%(W/V)海藻酸钠为内水相(W_(1)),聚甘油蓖麻醇酸酯为内层界面乳化剂,文冠果油为中间油相,纳米纤维素为外层乳化剂,整个乳液体系分散于外水相(W_(2))中。以双乳液微观结构、表观粘度、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外观分层为评价指标,分别比对了不同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浓度、内水相(W_(1))与油相(O)体积比、初乳液(W_(1)/O)与外水相(W_(2))体积比、纳米纤维素的种类及添加量等5种因素对双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发现不同种类纳米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和疏水性差异明显,其中长径比大且成网状结构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疏水性最强。当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浓度为2.5%(W/V),W_(1):O为3:7(V/V),(W_(1)/O):W_(2)为2:8(V/V),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外层乳化剂的浓度为0.3%(W/W)时,双乳液的包埋率高且稳定性强。相对于纤维素纳米晶,纤维素纳米纤维所制备的双乳液稳定性更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双乳液构建成功且结构稳定。油脂的酸价及过氧化值进一步反映了双乳液的化学稳定性。以纳米纤维素的固体微颗粒为乳化剂,文冠果油为包埋油相的Pickering双乳液,可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成分的良好递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双乳液 文冠果油 纳米纤维素 稳定性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混合物料协同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金平 崔维栋 +2 位作者 黄娟娟 王春龙 吕鹏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4-1032,共9页
为评估农牧废弃物多元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对产甲烷性能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了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时,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原料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结... 为评估农牧废弃物多元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对产甲烷性能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了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时,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原料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3种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发生了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协同效应作用值为34.85%~70.39%,贡献效果显著(P<0.05);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50:20:30时,甲烷产率、累计甲烷产量和VS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0m L/g VS、20713m L和65.6%,比单一牛粪、蔬菜废弃物以及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32.9%、229.9%和82.0%.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较好反映物料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拟合结果的R2均大于0.99,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比例为50:20:30时具有最大产甲烷速率17.34m L/(d·g)和较短的迟滞时间2.97d.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厌氧消化产沼气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物料 厌氧消化 协同促进作用 产甲烷速率 累计甲烷产量 VS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单体住宅太阳能主动采暖效果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金平 司泽田 +2 位作者 孔莹 王磊 甄箫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17-222,共6页
西北农村以煤炭为主的传统采暖方式能源利用率低、室内热舒适度差。为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满足西北农村单体建筑的热舒适度,以西北农村2座117 m2的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将一座单体建筑进行保温改造后,将其采暖方式先后改造成了太阳能驱动... 西北农村以煤炭为主的传统采暖方式能源利用率低、室内热舒适度差。为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满足西北农村单体建筑的热舒适度,以西北农村2座117 m2的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将一座单体建筑进行保温改造后,将其采暖方式先后改造成了太阳能驱动的强制循环散热器采暖和太阳能驱动的强制循环低温地板采暖,并在2个采暖季与传统煤炭燃烧驱动的自然循环散热器采暖相比较,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采暖方式的供能稳定性、室内舒适度和热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效果最好,在环境最低气温?10℃时,室内平均温度能达到14℃,太阳能保证率为60.3%,二氧化碳减排量为6.22 t,静态投资回收期3.34 a,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温度 采暖 单体建筑 供能稳定性 室内舒适度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水间断时长对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供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金平 徐奥博 +2 位作者 甄箫斐 黄娟娟 王春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7-223,共7页
为了揭示供暖水泵通断模式对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供暖性能的影响,试验和理论研究了通水时长相同间断时长不同时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变化规律,分析了系统的供热量、热损失率、运行能耗及太阳能保证率的变化,研究了供暖时系统内外因素与... 为了揭示供暖水泵通断模式对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供暖性能的影响,试验和理论研究了通水时长相同间断时长不同时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变化规律,分析了系统的供热量、热损失率、运行能耗及太阳能保证率的变化,研究了供暖时系统内外因素与供热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采暖系统23 d不同通断模式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相近及通水时长都为8min时,间断时长越长,供回水温差越大;系统在3种通断模式下的供热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间断6、5、11 min;间断6 min时比间断5 min时系统太阳能保证率增多5.27%,热损失率减少2.79%,运行能耗减少6.67%,对比可得间断6 min时系统运行较好;由23 d的运行效果可得,间断6 min时系统平均供热效率最高;室外温度、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风速等因素与供热量都有显著相关性,供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系统供热量影响较大,循环流量和环境风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供暖 温度 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系统 通断模式 太阳能保证率 供热量 运行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单体建筑热电气联供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金平 司泽田 +2 位作者 孔莹 甄箫斐 王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农村供能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技术和太阳能恒温沼气池技术相结合,在甘肃民勤设计搭建了热电气联供系统,试验研究了系统的产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连续...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农村供能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低温地板采暖技术和太阳能恒温沼气池技术相结合,在甘肃民勤设计搭建了热电气联供系统,试验研究了系统的产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向用户供热、供电、供沼气,节能率达到90.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25年,环境效益良好,在西北地区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供能 热电气联供系统 节能率 投资回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太阳能采暖系统储热水箱热损失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金平 刘润 +2 位作者 崔维栋 黄娟娟 王春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2,共6页
以西北新农村117.07 m^2的单体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12月15日为例,得出储热水箱热损失主要发生在自然冷却阶段,当日储热水箱的总热损系数为5.68 W/℃,总热量损失为9.49 MJ.再选取其余11个典型日的试验数据对储热水箱总热损... 以西北新农村117.07 m^2的单体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12月15日为例,得出储热水箱热损失主要发生在自然冷却阶段,当日储热水箱的总热损系数为5.68 W/℃,总热量损失为9.49 MJ.再选取其余11个典型日的试验数据对储热水箱总热损系数和总热损失各影响因素进行拟合,储热水箱总热损失由于受到环境温度和室外风速的影响,储热水箱的温度也随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环境温度每降低1℃,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67 MJ;室外风速每增加1 m/s,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42 MJ;储热水箱平均温度每降低1℃,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0.068 MJ;储热水箱温度变化幅度每增加1℃,储热水箱总热损失增加1.641 MJ.针对储热水箱热损失分析及室内热环境现状,提出将储热水箱置于室内以增强储热水箱储热能力和改善建筑室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太阳能采暖系统 储热水箱总热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主被动太阳能协同采暖室内舒适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平 王兆福 +2 位作者 王航 黄娟娟 王春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4-590,共7页
我国藏区冬季严寒,采暖主要以煤炭和牛粪直燃为主,室内舒适度较差.为了利用藏区丰富的太阳能实现清洁采暖,以甘南州合作市一座170m^2附加被动式阳光间的典型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布置在屋顶的7组30支竖管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我国藏区冬季严寒,采暖主要以煤炭和牛粪直燃为主,室内舒适度较差.为了利用藏区丰富的太阳能实现清洁采暖,以甘南州合作市一座170m^2附加被动式阳光间的典型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布置在屋顶的7组30支竖管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阵列给室内低温地板和水暖炕供暖.参照《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2012)和Fanger热舒适评价体系,在2018年3月20日至2018年5月6日期间试验研究了室内的热环境和热舒适度,并评价了室内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期内,当环境温度在-10.9~15℃变化时,未采用其它能源辅助的情况下,主被动太阳能协同采暖室内温度48 d都处在14℃以上,最高达到22.3℃,仅有1 d室内温度最低降到13℃,48 d内室内风速和湿度较好,室内热环境符合国家Ⅰ级标准,主被动太阳能协同采暖完全可以实现严寒藏区清洁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被动式阳光间 主动式采暖 室内热环境 室内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新农村住宅太阳能地板采暖房间室内舒适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金平 王磊 +2 位作者 杨霭蓉 甄箫斐 司泽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72-1778,共7页
为了了解我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舒适度状况,研究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来解决农村采暖问题,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甘肃省民勤县张麻新村冬季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时新农村住宅的室内舒适度情况,针对采暖期间试验建筑的... 为了了解我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舒适度状况,研究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来解决农村采暖问题,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甘肃省民勤县张麻新村冬季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时新农村住宅的室内舒适度情况,针对采暖期间试验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参数和空气品质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且通过Fanger热舒适指标对新农村住宅的室内舒适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温度高于-7.7℃,全天平均温度高于-2.6℃的晴朗天气条件下,仅在下午16:00以后,利用太阳能地板连续向室内供暖8 h就能保证该新农村住宅各个采暖房间全天的平均温度达到12℃以上,这基本能够满足冬季农村的采暖需求;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能够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风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此外,通过计算室内热舒适指标PMVPPD,说明利用太阳能地板进行采暖能够保证室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住宅 太阳能地板采暖 室内舒适度 室内空气品质 PMV-P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宅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暖的室内热环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金平 王磊 +2 位作者 甄箫斐 司泽田 杨霭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以甘肃省民勤县一户新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农宅冬季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地暖房间室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两日环境平均气温为-14.8℃,最低温度为-24.9℃... 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新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以甘肃省民勤县一户新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农宅冬季太阳能联合燃煤锅炉供地暖房间室内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两日环境平均气温为-14.8℃,最低温度为-24.9℃的情况下,两日共烧煤28.8kg,折合标煤16.5kg,太阳能集热器向室内供热量399.71 MJ,折合标煤13.6kg,地板采暖房间平均温度均维持在11.0℃以上.地暖房间室内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最大波幅仅4.5℃,采暖房间具有良好的室内风环境和室内湿环境.地板采暖没有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竖直方向上头和脚踝之间最大温差仅为0.6℃,温度分布比较均匀,舒适性较高.联合供暖室内污染物PM2.5、PM10、SO2质量浓度均符合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住宅 燃煤锅炉 太阳能 室内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备变工况特性对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影响
15
作者 金宝红 洪旭 +2 位作者 韩喜莲 胡艺萌 何亚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199,共7页
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性能受设备配置影响,而设备模型直接影响系统的容量配置。针对传统静态模型因假设设备效率恒定,无法反映实际变工况特性的情况,基于静态和动态设备模型,建立以最小总成本为优化目标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来优化系统配置... 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性能受设备配置影响,而设备模型直接影响系统的容量配置。针对传统静态模型因假设设备效率恒定,无法反映实际变工况特性的情况,基于静态和动态设备模型,建立以最小总成本为优化目标的双层优化设计模型来优化系统配置,优化结果分别为系统1和系统2;比较2个系统在动态优化调度下的运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系统2中的吸收式制冷机和热电联产机组的容量大于系统1,而地源热泵的容量则相反;地源热泵容量增加会导致系统1电网功耗增加,降低运行效率;较高的能耗和电网耗电量使得系统1在设计工况下的一次能源消耗量、CO_(2)排放量、运行成本和总成本均高于系统2,增幅分别为4.74%、6.99%、2.05%和1.32%;即使能源价格发生变化,系统1在设计日的一次能源节约率、CO_(2)减排率、运行成本减少率和总成本减少率仍然低于系统2。在系统优化设计模型中考虑设备的变工况特性可有效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变工况模型 优化设计 运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甘肃省不同气候分区未来干旱演变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丽萍 郑健 +1 位作者 鲍婷婷 陈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30,137,共8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甘肃省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按照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计算未来76 a(2024—2099年)的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SPEI-12),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预估CMIP6... 为了更好地预测甘肃省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按照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计算未来76 a(2024—2099年)的季、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SPEI-12),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预估CMIP6气候模式中4种情景下甘肃省未来76 a的气温、降水量以及干旱演变状况。结果表明:CMIP6模式中各情景下甘肃省不同分区2024—2099年气温和降水量都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SSP126、SSP245、SSP370、SSP585;CMIP6模式中各情景下甘肃省2024—2099年在春、夏、秋季表现为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由湿润转变为干旱的突变年份都集中在2040—2060年,冬季表现为湿润化的发展趋势,SSP126情景下由干旱转变为湿润的突变年份在2033年,其余情景下都在2040—2060年;轻旱和特旱在SSP370情景下发生频率最高,中旱在SSP245情景下发生频率最高,重旱在SSP585情景下发生频率最高;甘肃省各气候情景下不同气候分区的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 干旱 CMIP6 预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番茄水-沼液一体化的非充分灌溉模式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赟 郑健 +1 位作者 撒青林 杨少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4,101,共9页
为探求温室番茄合理的水-沼液一体化非充分灌溉模式,于2021年3-7月和9-12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温室开展两季试验研究。应用水-沼液一体化穴灌技术在番茄3个生育期(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设置高水低肥(充分灌溉)、中水中肥(... 为探求温室番茄合理的水-沼液一体化非充分灌溉模式,于2021年3-7月和9-12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温室开展两季试验研究。应用水-沼液一体化穴灌技术在番茄3个生育期(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设置高水低肥(充分灌溉)、中水中肥(轻度亏缺)、低水高肥(中度亏缺)3个水-沼液一体化非充分灌溉施肥水平,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综合品质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并运用近似理想解(TOPSIS法)得到番茄综合品质评价值。同时,将番茄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品质作为番茄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应用组合评价法获得不同处理下番茄综合效益评价值。结果表明:T8处理(3个生育阶段均采用中水中肥)番茄单株产量最高为5.612 kg(2021年春)和5.032 kg(2021年秋);T9处理(3个生育阶段均采用低水高肥)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优为0.173 kg/L(2021年春)和0.171 kg/L(2021年秋);T8处理的番茄果形比、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果实含水率均为最高,番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硬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T9、T4(苗期采用中水中肥,开花坐果期采用加低水高肥、果实成熟期采用高水低肥)和T3(苗期采用中水中肥、开花坐果期采用高水低肥、果实成熟期采用低水高肥)处理;两季试验中番茄综合品质评价和综合效益结果最好的均为T8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非充分灌溉 水-沼液一体化 沼液浓度 综合品质 综合效益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糟与菊芋渣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44
18
作者 任海伟 王莉 +4 位作者 朱朝华 孙安琪 王治业 李金平 李志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5-244,共10页
利用青贮原理将白酒糟和菊芋渣混合进行固态发酵,二者按照不同鲜质量比发酵10、30、60 d时,分别考察营养成分、木质纤维含量和发酵特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当白酒糟和菊芋渣以1.2:1和1:... 利用青贮原理将白酒糟和菊芋渣混合进行固态发酵,二者按照不同鲜质量比发酵10、30、60 d时,分别考察营养成分、木质纤维含量和发酵特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当白酒糟和菊芋渣以1.2:1和1:1.5比例发酵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和生物降解潜力较高。发酵过程中pH值、乳酸和氨氮含量等特性参数均处于优良青贮品质范围,V-score评分均为优等。白酒糟或菊芋渣单独发酵期间主要以变形菌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混合发酵时则演变为以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细菌为主。总之,白酒糟与菊芋渣能通过生化互补特性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质青贮,综合考虑糟渣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效率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以1.2:1比例混合青贮发酵30 d为宜,可获得良好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发酵 菌群 白酒糟 菊芋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混贮料的发酵特性及其乳酸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27
19
作者 任海伟 赵拓 +7 位作者 李金平 李雪雁 李志忠 徐娜 王永刚 喻春来 高晓航 王晓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8-1517,共10页
将玉米秸秆(Zea mays)与废弃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进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鲜质量比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研究二者混贮60d时的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筛选出发酵品质最好的混贮比... 将玉米秸秆(Zea mays)与废弃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进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鲜质量比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研究二者混贮60d时的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筛选出发酵品质最好的混贮比例,并对最优混贮料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混贮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单贮组(P<0.05),说明混合青贮品质优于单独青贮。混贮组中ME5组品质最佳,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混贮组(除ME4组外,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混贮组(除ME1组外,P<0.05)。从ME5组中分离得到12株乳酸菌。分别为1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3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7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1株肠道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ME5组中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为优势属,且以同型发酵乳酸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废弃白菜 混合青贮 青贮品质 乳酸菌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郑健 李欣怡 +3 位作者 马静 马彪 王燕 王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121,共11页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相同时,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随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不同时,1.35 g·cm^-3土壤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小于1.30 g·cm^-3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1.30 g·cm^-3土壤容重小于1.35 g·cm^-3土壤容重;土柱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量为2.0%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最大;土柱内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厚度为20 cm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而全氮含量在土壤容重为1.30 g·cm^-3、混掺厚度10 cm时影响最显著,土壤容重为1.35 g·cm^-3、混掺厚度15 cm时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生物炭混掺厚度、混掺量和土壤容重综合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生物炭 混掺量 混掺厚度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