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京医院依据CAP认证建立伦理审查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伍晓晓 杨晓娟 +5 位作者 刘美佑 王璐 彭莉 张颖 贾艳艳 文爱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5期846-848,共3页
目的通过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建立符合西京医院自身发展需求的医学伦理环境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平台,提高医院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建立符合CAP认证标准的伦理审查相关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对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及受... 目的通过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建立符合西京医院自身发展需求的医学伦理环境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平台,提高医院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建立符合CAP认证标准的伦理审查相关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对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及受试者培训教育;针对伦理审查平台所涉及的各部门开展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持续改进;通过对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独立顾问、研究人员和组织机构的利益冲突管理,促进临床试验更公平、公正的进行;通过对受试者抱怨的管理,增加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信任及积极性。结果目前该院伦理审查平台运转良好,各个部门都能够根据相关制度和SOP高效的完成任务;利益冲突管理政策落实到位,能有效规避各种潜在类型的利益冲突;该院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纠纷零发生。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CAP认证,对促进医院建立规范的伦理审查平台及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认证 伦理审查 利益冲突 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中骨桥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依玟 史亚军 +2 位作者 孟倩 崔娜 丁一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该蛋白具有经典的RGD结构域,能够与多种整合素及CD44等受体结合,从而参与体内各种病理过程,如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组织损伤等。最近多种研...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组织、器官及体液中。该蛋白具有经典的RGD结构域,能够与多种整合素及CD44等受体结合,从而参与体内各种病理过程,如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组织损伤等。最近多种研究揭示了OPN在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表达,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不同调控作用,即在某些条件下OPN可发挥促炎作用激发神经毒性,而在其他条件下又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尽管O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已逐渐受到关注,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综述。该文旨在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角度,来综述O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功能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修饰在脓毒症及其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璐璐 龚蕊 +6 位作者 赵瑾怡 牟菲 尹艳萍 李旺廷 郑玲玲 唐于平 王婧雯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27,共7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严重时可迅速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脓毒症及其诱发的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病理机制复杂、影... 脓毒症是一种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严重时可迅速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脓毒症及其诱发的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病理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至今仍缺乏特异性的有效治疗策略。RNA修饰-N^(6)-甲基化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存在于真核生物RNAs上最常见的转录后修饰之一,通过影响RNAs代谢参与调节包括脓毒症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疾病发生与发展,甚至涉及脓毒症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心功能障碍、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因此,该文将讨论m^(6)A修饰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其通过调节炎症信号、细胞焦亡、线粒体损伤和铁死亡等在脓毒症及其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将为脓毒症及其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修饰 脓毒症 免疫抑制 炎症反应 转录后调控 多器官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倩 王依玟 +3 位作者 崔娜 白敏 杨乐 丁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0-699,共10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已有多年研究,但是仍没有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其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近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高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能够在单...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已有多年研究,但是仍没有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其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近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高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能够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蛋白组等多组学联合进行高通量测序,为发现生物标志物及解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标志物及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多组学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刘丹 汤海峰 +3 位作者 张三奇 毕琳琳 王婧雯 赵越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521,共6页
目的:研究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为指标,分别以HPLC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提取虎杖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结果:提取温度和... 目的:研究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为指标,分别以HPLC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提取虎杖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结果: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有显著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倍量70乙醇在90℃加热回流3次,每次2h。结论:采用此种提取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提取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而且经济可靠,对虎杖制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 蒽醌 正交试验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水提物和挥发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预防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牟菲 段佳林 +5 位作者 边海旭 蔺瑞 尚沛津 朱志会 文爱东 奚苗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大鼠经降香水提物(DOA)和降香挥发油(DOO)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MI/R损伤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假手术组、MI/R模型组、DOA给药组和DOO给药组大鼠的血清样本,应用气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大鼠经降香水提物(DOA)和降香挥发油(DOO)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MI/R损伤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假手术组、MI/R模型组、DOA给药组和DOO给药组大鼠的血清样本,应用气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GC-TOF-MS)对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将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明显分离,给药组与模型组分离,并向假手术组靠近,在代谢组学的角度证明了DOA和DOO对MI/R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实验共分析鉴别出13个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分别与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相关。结论 DOA和DOO可以对MI/R损伤大鼠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调节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气相飞行时间质谱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香水提物 降香挥发油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总苷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陆杨 胡冬梅 +2 位作者 文爱东 王婧雯 王西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8-589,共2页
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组成[1].女贞子中裂环环烯醚萜苷(即女贞总苷)[2],具有保肝作用.本实验主要研究女贞总苷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效果,为揭示二至丸保肝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女贞子 保护作用 总苷 小鼠 裂环环烯醚萜苷 保肝作用 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女贞苷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胡冬梅 陆杨 +2 位作者 房敏峰 王婧雯 文爱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物质特女贞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CC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物质特女贞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CC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考察特女贞苷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特女贞苷能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6含量(P<0.05,P<0.01),明显降低肝脏MDA含量(P<0.01),增强肝脏SOD和GSH-Px活性(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其对肝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特女贞苷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女贞苷 CCL4 小鼠 急性肝损伤 抗氧化 抗炎 保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贾娜 张昊鹏 +1 位作者 文爱东 吴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2-925,共4页
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镇静催眠、记忆缺失、镇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因素,并历经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通过使用麻醉药物来控制。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及不同程度的术中刺激对麻醉药... 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镇静催眠、记忆缺失、镇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因素,并历经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均通过使用麻醉药物来控制。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及不同程度的术中刺激对麻醉药物反应性亦不同。麻醉药物用量不足造成的麻醉深度过浅,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术中知晓和体动等不良反应,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麻醉药物过量造成的麻醉过深则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内的生命器官功能出现严重抑制,缺血缺氧,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脑功能损伤,危及生命。因此,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既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又可利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深度的精确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临床麻醉医师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现将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其应用原理、各自优缺点及新应用的监测技术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临床麻醉医师 监测方法 术后苏醒时间 麻醉药物 手术方式 药物反应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促进心梗模型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 被引量:20
10
作者 殷英 卫国 +7 位作者 王艳华 牟菲 段佳林 郭超 关月 朱艳荣 奚苗苗 文爱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93-1897,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心梗(MI)模型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梗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0.5、1、2 m L...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心梗(MI)模型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梗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0.5、1、2 m L/kg),静脉给药7 d后处死,检测心梗面积,心肌损伤血清学指标,微血管面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l)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结果丹红注射液可显著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CK-MB、c Tn I血清水平,增加微血管面密度,上调VEGF、SDF-l、CXCR4的表达。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的高表达及SDF-l/CXCR4生物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SDF-1/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黄芩中不同化学形态的Cu、Zn、Fe和Mn 被引量:14
11
作者 缪珊 孙纪元 +6 位作者 谢艳华 王剑波 石小鹏 丁媛媛 毕琳琳 高双斌 王四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7-1430,共4页
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黄芩水煎液中Cu,Zn,Fe和Mn化学形态的分析方法。水煎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组分试样;对于可溶态组分试样,采用LSA-10大孔树脂将其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 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黄芩水煎液中Cu,Zn,Fe和Mn化学形态的分析方法。水煎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组分试样;对于可溶态组分试样,采用LSA-10大孔树脂将其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条件下,将水可溶态中待测元素分离为醇溶态和水溶态,然后用AAS测定上述各组分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即可给出比现有的仅测量中药黄芩中上述各待测元素总量为多的信息。该法待测元素Cu,Zn,Mn的检出限(3倍空白标准差)为0.01μg.mL-1,Fe为0.02μg.mL-1,精密度(RSD,n=11)为1.5%~3.6%,对可溶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进行加标测定的回收率为96.7%~105.0%。所得结果对黄芩的综合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法(AAS) 形态分析 微量元素 黄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LPS等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及枯否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胡咏武 王胜春 李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HⅡA)对枯否细胞(kupffercell,KC)释放细胞因子致肝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探讨丹参治疗慢性肝病的机制。方法分离肝细胞和KC并建立DGlaN、LPS损伤肝细胞模型,测定培养上清中ALT、MAO、LDHL、GSHST、MDA,LPS作用KC释放...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HⅡA)对枯否细胞(kupffercell,KC)释放细胞因子致肝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探讨丹参治疗慢性肝病的机制。方法分离肝细胞和KC并建立DGlaN、LPS损伤肝细胞模型,测定培养上清中ALT、MAO、LDHL、GSHST、MDA,LPS作用KC释放细胞因子同时放免法测定TNFα、IL6、IL8,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TNFα、CD14、iNOS、eNOS在细胞内表达,双层小室培养观察LPS刺激KC释放细胞因子对肝细胞的损伤。结果TShⅡA能修复DGlaN和LPS诱导损伤的肝细胞,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水平和MDA明显低于DGlaN和LPS组,能明显抑制LPS诱导KC分泌TNFα、IL8,100ng·L-1升高IL6作用。TShⅡA尚能抑制KC表达TNFα、CD14、iNOS、eNOS,并有效地抑制KC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损伤肝细胞,但对细胞因子所致肝细胞损伤无直接保护作用。结论TShⅡA抑制DGlaN、LPS损伤肝细胞作用机制与有效抑制KC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参与肝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细胞因子 肝细胞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芳琴 郭超 +4 位作者 卞涛 朱艳荣 卫国 殷英 文爱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87-1892,共6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2、4、6 h给予造模大鼠静脉注射2 m L/kg丹红注射液,间隔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2、4、6 h给予造模大鼠静脉注射2 m L/kg丹红注射液,间隔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以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为检测指标,评价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时间窗。通过检测氧化损伤指标(氧自由基、4-羟基壬烯醛、8-羟基脱氧鸟苷)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推测作用机制。结果大鼠再灌注后4 h内,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并抑制血清NSE水平,而4 h以后用药效果不明显。此外,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氧化损伤,并显著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应在4 h内,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脑缺血 治疗时间窗 作用机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对甲磺酸雷沙吉兰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顾霄 张圆 +3 位作者 宋敏 杭太俊 杨林 文爱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采用开放、随机、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考察高脂餐对雷沙吉兰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于空腹或高脂餐后,单次口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1 mg,0~8 h间隔采集血样,0~24 h间隔采集尿样,采用LC-MS/MS法测定雷沙... 采用开放、随机、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考察高脂餐对雷沙吉兰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于空腹或高脂餐后,单次口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1 mg,0~8 h间隔采集血样,0~24 h间隔采集尿样,采用LC-MS/MS法测定雷沙吉兰的血药与尿药浓度,DAS 2.1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雷沙吉兰在0.006 4~12.8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得空腹和高脂餐后口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1 mg,雷沙吉兰的cmax分别为(3.93±1.55)和(1.58±0.75)ng/mL,tmax分别为(0.5±0.2)和(0.9±0.8)h,t1/2分别为(1.08±0.78)和(1.51±0.63)h,AUC0-8 h分别为(2.81±0.92)和(2.43±0.77)ng.h/mL,24 h内以雷沙吉兰形式经尿液分别排泄(0.20±0.12)%和(0.20±0.09)%。结果表明建立的LC-MS/MS法准确可靠,高脂饮食对雷沙吉兰的吸收速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吸收程度、尿排泄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沙吉兰 药代动力学 饮食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及其与丹参、五味子、柴胡配伍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晓莉 王胜春 +1 位作者 田卫斌 胡咏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 探讨灵芝醇提物分别与柴胡、丹参、五味子醇提物配伍后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四氯化碳 (CCl4 )或D 氨基半乳糖 (D Gla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给予同一剂量的药物 ,测定血清及肝组织ChE和ALT活性 ,肝组织... 目的 探讨灵芝醇提物分别与柴胡、丹参、五味子醇提物配伍后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四氯化碳 (CCl4 )或D 氨基半乳糖 (D Gla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给予同一剂量的药物 ,测定血清及肝组织ChE和ALT活性 ,肝组织MDA、ALP、GSH含量 ,VG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CCl4 所致小鼠血清ALT急剧升高 ,ChE显著下降 ,灵芝及灵芝 +五味子、灵芝 +柴胡组有显著降低和升高作用 ;灵芝各配伍组可显著抑制GSH的升高 ,对MDA的升高只有灵芝 +五味子可显著抑制 ,使其降至正常水平。对D GlaN所致模型组的ChE活性影响不明显 ;灵芝组可使显著升高的ALT活性明显降低 ;对GSH的升高 ,灵芝 +丹参有影响 ,但差异无显著性。灵芝及灵芝各配伍组对升高的MDA有显著降低作用 (P <0 .0 1) ,病理切片观察表明 ,灵芝及灵芝 +五味子组对肝细胞的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 灵芝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与五味子配伍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四氯化碳 D-氨基半乳糖 肝损伤 小鼠 丹参 五味子 紫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与丹参配伍对其成分五味子乙素、醇甲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胜春 赵惠萍 +1 位作者 皇甫孟军 李晓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和丹参配伍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药剂学特征。方法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五味子配伍丹参分别灌胃给于小鼠,按时间顺序点采集血浆,加硫酸胺与乙腈—甲醇(4∶1)混合液萃取制备样品液,经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 目的探讨五味子和丹参配伍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药剂学特征。方法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五味子配伍丹参分别灌胃给于小鼠,按时间顺序点采集血浆,加硫酸胺与乙腈—甲醇(4∶1)混合液萃取制备样品液,经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含量,并用SIP和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结果。结果配伍组所含乙素、醇甲在小鼠体内吸收代谢速度要明显地低于单味对照品乙素、醇甲和五味子,消除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结论中药配伍有其药代动力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优泌嘉胶囊中多肽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卫国 边海旭 +3 位作者 奚苗苗 翁琰 段佳林 文爱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采用福林酚比色(Lowry)法测定优泌嘉胶囊(五谷虫)中多肽含有量。方法优泌嘉胶囊水提液中加入碱性铜试液和福林酚溶液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75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优泌嘉胶囊中多肽平均含有量为15.12%,即49.90 mg/粒... 目的采用福林酚比色(Lowry)法测定优泌嘉胶囊(五谷虫)中多肽含有量。方法优泌嘉胶囊水提液中加入碱性铜试液和福林酚溶液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75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优泌嘉胶囊中多肽平均含有量为15.12%,即49.90 mg/粒(以每粒胶囊0.33 g计)。多肽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40.4~404μg/m L(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96%,n=9)。结论建立的多肽定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泌嘉胶囊 多肽 福林酚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石小鹏 唐荔 +1 位作者 席晓萍 王汝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1-342,共2页
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 88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分成试验组 (40例 )和对照组 (48例 ) ,患者均口服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制剂、血管扩张剂 (非钙离子拮抗剂 )和利尿剂等基本抗心衰药物 ,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服卡维地洛。随访 7个月... 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 88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分成试验组 (40例 )和对照组 (48例 ) ,患者均口服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制剂、血管扩张剂 (非钙离子拮抗剂 )和利尿剂等基本抗心衰药物 ,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服卡维地洛。随访 7个月后 ,复查心脏彩超心脏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 ,与试验初比较两组均有显著的改善 ,而服药 7个月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表明卡维地洛可使心肌重塑过程得到缓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U87-MG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艳华 楚建杰 +9 位作者 李子敏 胡娜平 李会会 郑建民 张彩勤 师长宏 杨志福 奚苗苗 文爱东 翁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5-739,共5页
目的应用不同数量U87-MG细胞接种裸鼠脑内,建立裸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分别将3.0×10^(10)·L^(-1)、4.0×10^(10)·L^(-1)、5.0×10^(10)·L^(-1)浓度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 目的应用不同数量U87-MG细胞接种裸鼠脑内,建立裸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分别将3.0×10^(10)·L^(-1)、4.0×10^(10)·L^(-1)、5.0×10^(10)·L^(-1)浓度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单细胞悬液,接种于18只♂裸鼠的右侧尾状核区,每只接种体积为5μL,另取6只裸鼠作为对照,接种同体积Hanks液。观察不同接种量实验鼠的生存状态、成瘤情况及脏器转移灶、带瘤生存期,测量肿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将获取的全脑标本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各接种量的实验组成瘤率均为10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3组裸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6.50±3.27)d、(38.50±3.28)d、(30.67±3.51)d;病理学检查符合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免疫组化GFAP和S-100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立体定向脑内定量注射U87-MG细胞制备的人脑胶质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高、颅内生长稳定、颅外远隔部位转移率低,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学及形态学特征相似,能为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及探寻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原位移植 裸鼠 动物模型 U87-MG细胞 HE染色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莉苑 丁黎 +3 位作者 钟水生 刘冰 陈迪 文爱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研究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受试者依次进行低剂量(300mg)单、多次给药;高(600 mg)剂量单次给药和低剂量饮食影响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受试者单次口服300 mg和600... 研究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受试者依次进行低剂量(300mg)单、多次给药;高(600 mg)剂量单次给药和低剂量饮食影响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受试者单次口服300 mg和600 mg受试制剂后,替诺福韦的cmax分别为(305.4±96.4)和(590.0±149.6)ng/mL,AUC0-72 h分别为(2 396±489)和(4 465±1 042)ng.h/mL,t1/2分别为(19.9±2.4)和(21.9±3.0)h。结果显示替诺福韦在300~600 mg剂量范围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体内过程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与空腹给药相比,高脂餐后给药的tmax延后1.6 h,AUC0-72 h提高约32%。多次给药达稳态后,替诺福韦的稳态血药浓度波动度为2.7±0.6,累积常数Rcmax为1.3±0.3,RAUC为1.7±0.4,在人体内的暴露量增加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胶囊 LC-MS MS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