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高传书 许周毅 +4 位作者 梁家毅 张亮 邵龙飞 王伟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5,190,共8页
目的探讨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MZL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B细胞受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MZL的组织学、... 目的探讨T-bet^(+)记忆B细胞来源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MZL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和B细胞受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MZL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gene,IGHV)谱系特征。结果67例MZL中T-bet阳性率为50.75%(34/67),其表达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无进展生存较差(P=0.0122)。T-bet是影响MZL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T-bet^(+)MZL组织镜下常见被T-bet^(+)肿瘤B细胞围绕生长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腺体滤泡上皮细胞包围T-bet^(+)肿瘤B细胞形成“MALT ball”型淋巴上皮病变及IgG+浆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这些组织学特征在T-bet-MZL组织中少见(P<0.05)。T-bet^(+)MZL和T-bet-MZL的VH基因取用存在重叠,常见VH家族为IGHV4和IGHV3,取用片段为IGHV4-34和IGHV3-30。T-bet表达对VH基因的取用未产生偏倚影响(P>0.05)。T-bet表达与MZL的体细胞超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状态有关(P=0.0149),T-bet^(+)MZL的SHM率主要为2%~4.9%,T-bet-MZL的SHM率多数>5%。VH基因取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T-bet^(+)MZL中IGHV4患者的无进展生存较差(P=0.0382)。结论T-bet在MZL中表达,与MZL的组织学特征、浆细胞免疫表型和IGHV基因SHM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患者预后较差,其可能是影响MZL进展的潜在分子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bet^(+)记忆B细胞 边缘区 浆细胞分化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基因 体细胞超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的病理形态与遗传变异
2
作者 王哲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多样,是病理医师诊断和分类各种类型淋巴瘤的重要依据,形态学是外在表现,基因变异是决定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形态学改变往往能提示其背后的基因变异规律,揭示这些形态与基因变异之间的联系,可为淋巴瘤... 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多样,是病理医师诊断和分类各种类型淋巴瘤的重要依据,形态学是外在表现,基因变异是决定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形态学改变往往能提示其背后的基因变异规律,揭示这些形态与基因变异之间的联系,可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生物学行为预测、治疗选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遗传变异 病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高宇慧 张红娟 +3 位作者 吴建锋 王映梅 李增山 张丽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ARMS...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ARMS-PC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检测UCOGCP的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结果5例UCOGC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6岁,其中4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例为EUS-FNA标本;眼观:肿瘤最大径5.5~8.0 cm,切面灰黄色,实性质硬,局部可见坏死样物,部分病例可见白色骨样物质沉积。镜检:肿瘤细胞通常在出血或坏死区域附近,细胞黏附性差。肿瘤细胞包括三类:肿瘤性单核细胞、非肿瘤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单核组织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细胞混杂分布,部分病例可见骨样基质,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2例合并有导管腺癌成分,1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门静脉内可见癌栓,3例发生肝脏转移。免疫表型:5例单核组织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CD68均阳性;CK(AE1/AE3)、CK7、EMA为局灶阳性(4/5);HMB-45、SMA、desmin、S-100、SOX10、SS18-SSX、HMB-45、Myoge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0%~50%。其中1例进行了KRAS、NRAS、BRAF基因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检测到KRAS G12D位点突变,未检测到NRAS、BRAF及TERT启动子区突变。结论UCOGCP相对较少见,此类型肿瘤的临床行为尚无法准确预测,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准确了解其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 VIMENTIN CD68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病理学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哲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共2页
淋巴瘤是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难点之一。淋巴瘤的诊断需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来完成。随着新兴分子检测手段的发展,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得到深入研究,针对分子改变的靶向治疗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治疗... 淋巴瘤是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难点之一。淋巴瘤的诊断需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来完成。随着新兴分子检测手段的发展,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得到深入研究,针对分子改变的靶向治疗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第5版WHO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编撰工作已经完成,其中用更多篇幅强调了分子病理学技术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中的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子病理技术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瘤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4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马丽莉 王艳霞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uterine leiomyoma with massive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ULLI)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意义。方法收集4例ULL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基因克隆性检测,分析其...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uterine leiomyoma with massive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ULLI)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意义。方法收集4例ULL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基因克隆性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子宫肿块,行手术切除。肿瘤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韧,似常见的平滑肌瘤。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交织排列,其间有致密的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散在淋巴滤泡形成,局限于肌瘤内。免疫表型:肌瘤细胞actin、α-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呈阳性;淋巴细胞CD45、CD45RO、CD2、CD3、CD4、CD8和TIA-1均呈阳性,淋巴滤泡和散在淋巴细胞CD20、CD79a和PAX5均呈阳性;所有病例EBER均阴性。BIOMED-2 PCR克隆性分析显示,3例有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其中1例同时伴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随访6~108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ULLI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平滑肌瘤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肌瘤内出现大量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易误诊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淋巴细胞浸润 克隆性扩增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被引量:74
6
作者 高天文 孙东杰 +13 位作者 李春英 何弘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黄高升 郝飞 钟白玉 马福成 柳凤轩 闫小初 刘东梅 刘玉峰 刘荣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190 5例 ,其中鳞状细胞癌 5 6 0例(2 9.4 % )、基底细胞癌 5 34例 (2 8.0 % )、皮肤恶性黑素瘤 30 5例 (16 .0 % )。 (2 ) 190 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 ,80年代 5 91例 ,90年代 1314例 ,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 .34%及 0 .5 8% ;此 2 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 1.6 % ,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 3.5 % ,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 3.9%。 (3)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肢端恶性黑素瘤占 6 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 ,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 (4 )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6 4例 (2 1% )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 ,4 7例 (15 .4 % )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 0年来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恶性黑素瘤 患者 医院 病理活检 回顾分析 先天性 总数 结论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映梅 郭双平 +3 位作者 范超亮 韩铭 王璐 李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表现为乳腺肿块,其中3例为乳头溢血。所有病例大体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实性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5个/10 HPF,8例可见细胞内外黏液。免疫表型:ER、PR均弥漫强阳性,CK5/6和HER-2均阴性,5例在瘤巢周围可见稀少的p63阳性细胞,4例瘤巢周围可见CK5/6和CD10阳性细胞,3例伴浸润癌成分者,瘤巢周围无p63、CK5/6、CD10阳性细胞;5例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Syn,6例表达Cg A。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老年女性的乳腺癌,以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乳头状结节为特征,常有细胞内外黏液分泌,为腺腔A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并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预后良好,较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传山 张静 +3 位作者 李增山 程虹 马福成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 ,表现为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 ,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构成的非特异性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表达。结论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常无特殊性 ,组织学检查浆细胞恒定浸润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梅毒性直肠炎既易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 ,又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肠道病变。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 ,根据其组织学特点 ,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 ,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梅毒性直肠炎 病理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徐红 杨昌伟 +2 位作者 杨巧 李静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瘤位于左大腿根部,曾以滑膜肉瘤手术,2年后复发。在组织学上,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均表现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巢状嵌入硬化的纤维化间质中的特点。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染色阳性,但其它标记物阴性。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丰富且扩张,偶见中间丝纤维,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从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证实该肿瘤为典型的SEF。结论 SEF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深部软组织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相比,其病灶中细胞密度、核分裂数、Ki-67增殖指数、肿瘤坏死程度等明显增加,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进展。尽管SEF被认为低度恶性,但更具有侵袭性和恶性潜能,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提高SEF此方面特点的认识,对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工作者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大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世荣 李康樗 +4 位作者 徐玉乔 余璐 陈玲 马婉玲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胞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fascin、clusterin、D2-40、EMA,部分病例表达CXCL-13。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表现为梭形细胞呈漩涡状脑膜瘤样结构,CD21、CD35、EMA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Fascin、clusterin及CXCL-13可能成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3303例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施昀 马世荣 +1 位作者 杨巧 惠延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冷冻切片误诊与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 303例手术中快速冷冻送检标本的组织分布,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延迟报告情况。结果术中快速冷冻送检组织以甲状腺、乳腺、骨... 目的探讨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冷冻切片误诊与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 303例手术中快速冷冻送检标本的组织分布,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延迟报告情况。结果术中快速冷冻送检组织以甲状腺、乳腺、骨组织和卵巢居多,该组病例中确诊3093例(93.64%),延迟诊断204例(6.18%),误诊6例(0.18%)。造成延迟诊断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取材局限、制片不良及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不足。结论快速冷冻诊断是手术中明确病变性质的可靠手段,由于制片和诊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误诊性。冷冻病理诊断要注意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注意形态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技术操作需规范,保证制片质量。诊断中尤其加强对良、恶性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能力,抓住病变特点,准确客观做出报告。对当时不能明确性质的病变要如实告知临床医师,可延迟诊断,避免误诊。定期复查总结,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传山 闫庆国 +3 位作者 李青 韩月东 马福成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 :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 (desmoplasticinfantile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 目的 :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 (desmoplasticinfantile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 2例DIA的CT检查表现均为左颞叶巨大的囊性病变 ;组织学表现在丰富的纤维性间质中 ,含有灶状或巢状的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成分 ;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呈GFAP阳性 ,Vim阳性 ,NSE阴性 ;网织纤维染色示在致密的嗜银纤维区之间可见岛屿状的空染区。结论 :DIA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中枢神经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 ,结合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巨噬细胞表型的肿瘤细胞并具有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慧卉 张亮 +2 位作者 许周毅 王伟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肿瘤细胞的存在、比例、临床意义和来源,探究能否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诱导CD68^(+)阳性肿瘤细胞。方法首先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技术检测DL... 目的探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肿瘤细胞的存在、比例、临床意义和来源,探究能否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诱导CD68^(+)阳性肿瘤细胞。方法首先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技术检测DLBCL样本中CD68^(+)CD163^(+)CD20^(+)PAX5^(-)细胞的存在,并检测CD79a^(+)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以及CD68^(+)CD79a^(+)双阳性细胞的比例。根据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探究CD68^(+)B淋巴细胞比例对DLBCL患者预后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对具有BCL6基因断裂阳性的病例,使用免疫荧光与免疫原位杂交联合技术进行CD68与BCL6基因断裂共定位,判断具有巨噬细胞表型的B淋巴细胞的肿瘤性质。使用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处理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诱导CD68^(+)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PAX5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B细胞分化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PAX5及巨噬细胞相关基因(CD68、ARG1、CD163、CD206、Dectin-1、PU.1、C/EBPα、C/EBPβ)mRNA水平变化。此外,将PMA处理后的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与pH敏感性荧光染料pHrodo共同孵育,以检测PMA处理后DLBCL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50例DLBCL中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为0~9.3%,总生存期0.0082~4.2年,CD68^(+)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68^(+)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P=0.039)。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不同分组间DLBCL的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5)。DLBCL中CD68^(+)B淋巴细胞来源于肿瘤细胞。使用PMA处理DLBCL细胞后CD68^(+)细胞和CD68^(+)PA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ARG1、CD163、CD206、Dectin-1、PU.1、C/EBPα、C/EBPβ以及PAX5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处理DLBCL细胞后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结论DLBCL组织中存在一定比例的CD68^(+)B淋巴细胞。CD68^(+)B淋巴细胞比例与患者预后、分子分型相关。体外可以诱导DLBCL细胞系分化为CD68^(+)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巨噬细胞表型B细胞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旭春 王璐 +2 位作者 储玮 郭勇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Menetrier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netrier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成人女性2例,小儿1例,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及低蛋白血症,... 目的探讨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Menetrier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netrier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成人女性2例,小儿1例,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及低蛋白血症,内窥镜显示胃窦及胃体胃壁明显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局部呈脑回样改变,局部结节状及息肉样改变,组织学显示小凹上皮增生明显,延伸并局部扩张,固有腺体萎缩,固有层水肿及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EGFR表达均增强,HP及CMV均阴性。3例患者出院后1例成人及小儿恢复良好,另1例成人病情反复,3年后因其他相关疾病死亡。结论Menetrier病为罕见疾病,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其它疾病,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并排除其他鉴别诊断,必要时行内镜黏膜切除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 MENETRIER病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双平 杨守京 +3 位作者 章必成 王映梅 朱晓慧 应小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疾病──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7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该病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中...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疾病──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7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该病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中CD20和CD45RO的表达,对其进行分类。并按体视学要求对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检测了浸润细胞中CD68和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糖蛋白96(gp96)的表达。结果7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有4例是发生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均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例无糖尿病病史,2例病史不清。组织学上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小叶炎、小叶周围炎及导管周围炎,即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于乳腺小叶内、小叶周边及导管周围;基质纤维结缔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伴乳腺小叶萎缩及均匀一致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浸润于乳腺小叶内、小叶周边及导管周围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同时也有部分CD45RO阳性的T淋巴细胞。对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部分浸润于乳腺小叶和小叶周围的淋巴细胞表达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 94)/糖蛋白96(gp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形态特征 自身免疫反应 病理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肝癌二步切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宪杰 李开宗 +9 位作者 高志清 付由池 窦科峰 陈勇 赵青川 管文贤 贺洪德 韩国宏 马福成 晏培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二步切除术 栓塞疗法 T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媛 蔡云 +1 位作者 王楠斌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类似肉瘤样病变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转移灶中的瘤组织形态与原发灶不完全一致、胞质有色素,转移至肝脏中的瘤组织形态与肝细胞肝癌较难鉴别。免疫表型:上腭S-100蛋白(+),HMB-45(-);乳腺转移灶中S-100蛋白和HMB-45均(+)。结论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少见,易误诊,确诊需密切结合HE形态、免疫表型及病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腭肿瘤 乳腺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旭春 刘坦坦 +1 位作者 储玮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胃4例、小肠2例、直肠1例。临床表现:发生于胃的患者主要为上腹痛,发生于小肠的1例患者出现肠套叠,其余为体检或手术偶然发现,大体为黏膜下直径0.7-4cm包块。镜下见肿瘤边界清晰,主要由丰富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构成,呈漩涡状、束状及席纹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无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7例均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多少不一的炎细胞浸润,2例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阳性,1例CD34局部阳性,1例可见CD117散在阳性细胞,desmin、DOG1、S-100、SMA、H-caldesmon和ALK均阴性,β-catenin胞核阴性,Ki-67增殖指数1%-3%。7例患者6例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 C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者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较易诊断,但需与其他间叶源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及病理学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增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3,共14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中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该类肿瘤的不断认识以及内镜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检出率增高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类肿瘤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从过去的“类癌...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中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该类肿瘤的不断认识以及内镜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检出率增高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类肿瘤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从过去的“类癌”到现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命名及分类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目前WHO根据其分化程度、形态学和增殖活性将其分为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但不同解剖部位的肿瘤具有各异的表型和生物学行为,因此具有不同的分期系统,用于提示预后和指导治疗。此外,近年的研究显示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表达一些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这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和转移性病变原发部位的判定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上述的研究进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分类、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病理学 胃肠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分类 神经内分泌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瘤/分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RⅡ、NF-κB在肺癌中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计数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颜临丽 李娜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4,609,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研究,探讨三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RⅡ蛋白、NF-...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研究,探讨三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RⅡ蛋白、NF-κB蛋白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①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②NF-κ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增强(P<0.01),其表达增强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P<0.05)。③TAMs在肿瘤间质内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并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④TGF-βRⅡ蛋白与NF-κ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TAMs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对肺腺癌发生或进展可能影响更大;NF-κB可能通过下调TGF-βRⅡ的表达、吸引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至肿瘤间质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这种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NF-ΚB 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