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杜晓川 王臻 王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 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发 2 5例 (2 5 / 3 0 )占 83 .3 % ,多发 5例 (5 / 3 0 )占 16.7%。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其骨破坏的影像... 目的 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发 2 5例 (2 5 / 3 0 )占 83 .3 % ,多发 5例 (5 / 3 0 )占 16.7%。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其骨破坏的影像学征象因部位不同而异 ,本病具有骨破坏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CT及MRI对病变范围 ,软组织改变 ,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显示更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嗜酸性肉芽肿 放射学 影像学 手术病理 X线平片 CT MRI 软组织 组织细胞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宇宁 高凯 +4 位作者 邓振生 牟轩沁 余厚军 张学昕 孙立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kVp)与体模管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丙烯酸模板内制作25组直径为1.2mm的圆柱形平行排列的体模管,其间距为11mm。体模管内造影剂碘浓度为4.0~50mg/ml。获取X线图像后,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kVp)与体模管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丙烯酸模板内制作25组直径为1.2mm的圆柱形平行排列的体模管,其间距为11mm。体模管内造影剂碘浓度为4.0~50mg/ml。获取X线图像后,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X线管电压对体模管图像质量和表面剂量的影响。结果:当X线管电压从54kVp增加到85kVp时,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较图像质量变化大;当超过85kVp后,体模表面剂量的变化不明显而图像质量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结论:在特定体模厚度下,通过建立并分析管电压与图像质量及体模表面剂量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确定最优kVp值,既保证了图像质量又能使体模表面剂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模 显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远程放射学及其与国际互联网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喜平 郑崇勋 吕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65-67,共3页
PACS、远程放射学及其与国际互联网的关系赵喜平1,2郑崇勋1吕娟3综述毛松寿2审校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西安710049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西安7100323西安铁路中心医院外一... PACS、远程放射学及其与国际互联网的关系赵喜平1,2郑崇勋1吕娟3综述毛松寿2审校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西安710049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西安7100323西安铁路中心医院外一科,西安710054X射线的发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计算机网络 PACS 远程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人员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航空医学鉴定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飞行人员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航空医学鉴定专家组 于生元 +6 位作者 江文 魏东 张潇 万婷 张劲松 林伟 张迁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12,共8页
脑白质高信号(WMH)是指在磁共振T2加权序列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脑白质区域呈现的异常高信号表现,以血管源性WMH较为多见,其病理机制与脑血管病变相关,可造成认知、运动、情绪等多维度的脑功能障碍。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脑白质高信号(WMH)是指在磁共振T2加权序列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脑白质区域呈现的异常高信号表现,以血管源性WMH较为多见,其病理机制与脑血管病变相关,可造成认知、运动、情绪等多维度的脑功能障碍。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飞行人员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血管源性WMH;且随着磁共振成像在飞行人员颅脑疾病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血管源性WMH的检出率明显增高。针对这一航空卫勤保障的新问题,目前尚未有国家/学术团体颁布规范化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牵头多家机构,共同组织航空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学及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并结合WMH相关指南及我国专家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该共识包括适用对象、血管源性WMH的影像学筛查、飞行人员血管源性WMH的临床评估与医学鉴定三部分,旨在为飞行人员血管源性WMH的航空医学鉴定提供规范化和精准性的文献支持及专家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 头颅磁共振成像 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5
作者 刘锦 王虹 +3 位作者 朱小飞 崔武勋 陈昂 王玉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化组36例。术前采集MRI序列,包括小视野高分辨T2WI、rFOV DWI及3D APT。2名医师逐层勾画肿瘤实性部分,提取其表观扩散系数(rADC)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参数(MTRasym+rADC)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单一及联合参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中低分化组MTRasym平均值[(2.93±0.61)%]高于高分化组[(1.74±0.63)%](t=-7.60,P<0.001),rADC平均值[(0.98±0.17)×10^(-3) mm^(2)/s]低于高分化组[(1.19±0.18)×10^(-3) mm^(2)/s](t=4.50,P<0.001)。与MTRasym及rADC相比,联合参数模型鉴别直肠腺癌组织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6、0.96。结论3D APT和rFOV DWI有助于鉴别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腺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矛盾观
6
作者 陆军 赵海涛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矛盾观 食管癌 治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神经解剖与功能影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雒凌华 刘伟 +6 位作者 刘晓帆 赵淑婉 顾悦文 范静雯 邵峰 郭钒 崔龙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精神分裂症(SZ)作为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具有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在功能及结构层面呈现大脑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改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s)是目前治疗SZ的首选方案。本篇综述我们将从脑灰... 精神分裂症(SZ)作为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具有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在功能及结构层面呈现大脑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改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s)是目前治疗SZ的首选方案。本篇综述我们将从脑灰质、脑白质和脑功能3个方面介绍AAs治疗对SZ神经解剖与功能影响的磁共振成像最新研究进展,其中病程分为首发和慢性病程、治疗分为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本文回顾通过影像学手段探究AAs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物疗法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增强MRI与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估中的诊断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兴润 李香营 柴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肝转移中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5月—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了Gd-EOB MRI和MDCT成像。三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断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直肠肝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中,共获取46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转移阳性424个和阴性38个。在医师A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4个,阴性38个,准确度95.67%,灵敏度95.28%,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2%;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7个,阴性37个,准确度80.95%,灵敏度79.48%,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99.70%,阴性预测值29.84%。在医师B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3个,阴性36个,准确度95.02%,灵敏度95.05%,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9.51%,阴性预测值64.91%;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5个,阴性35个,准确度80.09%,灵敏度79.01%,特异度92.11%,阳性预测值99.11%,阴性预测值28.23%。在医师C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6个,阴性38个,准确度96.10%,灵敏度95.75%,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67.86%;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52个,阴性34个,准确度83.55%,灵敏度83.02%,特异度89.47%,阳性预测值98.88%,阴性预测值32.08%。Gd-EOB MRI判断肝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DCT,在医师A和医师C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0、0.788),在医师B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1);而MDCT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79、0.378和0.400)。结论Gd-EOB MRI诊断mCRC肝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率均高于MDCT,诊断性能更高,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包膜下病变、周围胆道转移和肝脏脂肪病变会降低MDCT诊断mCRC的性能。相对于MDCT,Gd-EOB 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mCRC) 肝转移 钆塞酸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 MRI) 多排螺旋CT(M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前、后超声造影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佩蒂 杨晓 +4 位作者 郑建民 刘海静 庞丽娜 丁雷 罗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MR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瘤前、后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MRgFUS的子宫腺肌瘤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个月、6个月子宫超声及CEUS,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MRI;对比治疗前CEUS与... 目的观察MR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瘤前、后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MRgFUS的子宫腺肌瘤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个月、6个月子宫超声及CEUS,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MRI;对比治疗前CEUS与MRI所示病灶体积,治疗后即刻MRI与治疗后24 h CEUS所示非灌注体积(NPV),基于治疗后24 h的CEUS结果计算消融率。观察病灶治疗前、治疗后24 h血流评分及二者之和,以及治疗前、后1及6个月痛经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及其变化率,分析CEUS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CEUS与MRI所示病灶体积及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 h病灶消融率为(58.11±24.92)%。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病灶血流评分及二者之和分别为2.00(2.00,2.00)、1.00(1.00,1.00)及3.50(3.00,3.50),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63,P<0.001)。治疗前、治疗后1及6个月,NRS评分分别为5.00(4.00,6.00)、3.00(2.00,4.00)及2.00(1.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1及6个月NRS评分变化率分别为35.42%(23.75%,50.00%)及60.00%(50.00%,77.08%)。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病灶血流评分及二者之和均与消融率呈负相关(rs=-0.552、-0.820、-0.745),与治疗后6个月NRS评分呈正相关(rs=0.513、0.552、0.496)而与治疗后6个月NRS评分变化率均呈负相关(rs=-0.525、-0.479、-0.531);治疗后24 h病灶消融率与治疗后6个月NRS评分呈负相关(rs=-0.462)、与治疗后6个月NRS评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s=0.500)。结论MRgFUS治疗子宫腺肌瘤前、后CEUS参数与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超声疗法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TAVI/TAVR患者CTA扫描延迟方案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戚荣飞 吴志斌 +2 位作者 杨旭 杨柳莎 常英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目的对比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患者术前CTA扫描使用团注测试法和团注追踪法延迟方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TAVI/TAVR术前一站式CTA检查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团... 目的对比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患者术前CTA扫描使用团注测试法和团注追踪法延迟方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TAVI/TAVR术前一站式CTA检查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团注测试法和团注追踪法行术前CTA扫描。扫描完成后测量主动脉根窦部(C1)、左右冠状动脉近段(C2、C3)、升主动脉(A1)、肾动脉层面腹主动脉(A2)、左右股动脉(A3、A4)以及同层面肌肉CT值、SD值;计算出相应部位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将所得到的数据结果从主观、客观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图像在C1、C2、C3和A1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2和A3、A4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团注测试法获得的图像质量优于团注追踪法。结论对肾动脉层面以下的主动脉和髂股动脉,团注测试法延迟方案在TAVI/TAVR患者术前一站式CTA检查可以获得比团注追踪法更为优良稳定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注追踪法 团注测试法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脂肪瘤多模态影像学特征
11
作者 田萍 韩博 +3 位作者 郑建民 李磊磊 郑敏文 刘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学在心脏脂肪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6年7月—2022年11月确诊的14例心脏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CT及心脏磁共振特点。结果 5例脂肪瘤患者有胸闷、气促症状。14...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学在心脏脂肪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6年7月—2022年11月确诊的14例心脏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CT及心脏磁共振特点。结果 5例脂肪瘤患者有胸闷、气促症状。14例心脏脂肪瘤共18处病灶;心脏脂肪瘤在心脏中分布广泛,其中9处位于心室腔内心内膜下(左心室腔6处,右心室腔3处),5处位于心肌内(左心室壁4处,右心室壁1处),3处位于心包内,1处位于右心房内。12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偏强回声肿块影,7例CT表现为均匀低密度肿块影。所有患者心脏磁共振表现为T1WI高信号,压脂序列肿块信号明显降低;T2WI为高信号,肿块周围可见低信号环,提示为化学位移伪影;心脏电影序列可见肿块柔软摆动,并随心动周期形态改变;首过灌注扫描未见灌注升高;延迟增强扫描未见强化。Native T1 mapping显示肿块T1值较正常心肌显著减低[(255.9±48.4)ms比(994.2±66.4)ms;t=-32.5,P<0.001]。结论 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心脏脂肪瘤提供客观依据。其中T1 mapping发现脂肪瘤T1值极低,对病灶观察更清楚,定位准确,对较小病变检查能力较强;因此,当怀疑心脏脂肪瘤时,T1 mapping可作为一种常规心脏肿块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任静 宦怡 +6 位作者 常英娟 赵海涛 葛雅丽 刘燕丽 魏光全 张劲松 徐俊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囊肿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血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健 孙立军 +2 位作者 贺洪德 李敬邦 张学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大咯血患者行供血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表现分别选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46例栓塞后48h内症状消失;13例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行内科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大咯血患者行供血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表现分别选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46例栓塞后48h内症状消失;13例栓塞后出血明显减少,行内科保守治疗;11例行2~4次栓塞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行3次栓塞治疗后仍有大量出血,转外科治疗。行多次造影的患者均未见栓塞后血管再通。结论应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的栓塞参与供血的动脉是预防大咯血短期内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供血动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34
14
作者 徐朝霞 贺洪德 +1 位作者 张学昕 徐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为明确输卵管阻塞部位,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23~38岁女性不孕症患者,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 目的为明确输卵管阻塞部位,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23~38岁女性不孕症患者,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2%,再通成功率为86.7%,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怀孕23例,达46%。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一种微创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再通术 不孕症 介入治疗 输卵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治疗术在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彭勇 魏梦绮 +4 位作者 吴娟 周建收 杨勇 赵宏亮 石明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臭氧(O2-O3混合气体)治疗术在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选择椎间盘内负压11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5例,伴椎管狭窄10例,伴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退行性变30例... 目的探讨臭氧(O2-O3混合气体)治疗术在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选择椎间盘内负压11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5例,伴椎管狭窄10例,伴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退行性变30例,伴侧隐窝变窄4例,伴腰肌劳损10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术,盘内注入臭氧量2~3ml,椎旁间隙注入臭氧量5~8ml,O3浓度为(30~40μg/ml)。合并腰肌劳损者,根据病理解剖特征,采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臭氧,对疼痛组织内行浸润注射,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通过对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70例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对比,显示80%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术后1周有效率达95%,随访3、6个月有效率可达96%。结论正确的临床诊断,准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合理的将臭氧联合应用于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中,可明显提高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 臭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衔铁可卸式磁性附着体的研制及对MRI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丽红 赵铱民 +3 位作者 白石柱 邓再喜 刘满生 赵海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解决磁性附着体应用对MRI的影响。方法 :开发衔铁可卸式磁性附着体 ,比较几种形式衔铁对MRI的影响程度及不同MRI扫描方式对钛片所造成的伪影大小。结果 :①几种形式衔铁对MRI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 :预成钉帽状衔铁、钴铬合金铸接... 目的 :解决磁性附着体应用对MRI的影响。方法 :开发衔铁可卸式磁性附着体 ,比较几种形式衔铁对MRI的影响程度及不同MRI扫描方式对钛片所造成的伪影大小。结果 :①几种形式衔铁对MRI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 :预成钉帽状衔铁、钴铬合金铸接的衔铁、贵金属合金铸接的衔铁、钛桩可卸式衔铁、钛桩 (拆卸盘状衔铁及中心螺丝后 )。②可卸式衔铁拆下盘状衔铁及中心螺丝后 ,钛桩对MRI影像几乎没有影响。③标准SE序列拍摄钛片时所造成伪影最小。结论 :衔铁可卸式磁性附着体解决了对MRI的伪影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铁可卸式磁性附着体 研制 对比研究 磁性附着体 核磁共振成像 头颅肿瘤 颜面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郑敏文 宦怡 +6 位作者 徐健 葛雅丽 赵力 程康 尹涛 孙立军 赵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明确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体外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适当浓度和不同标记浓度对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影响,以及经MR成像的特征和可成像的最低标记细胞量等。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兔MSCs,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荧光显微... 目的明确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体外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适当浓度和不同标记浓度对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影响,以及经MR成像的特征和可成像的最低标记细胞量等。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兔MSCs,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铁颗粒在细胞内的位置、不同标记浓度下的最佳孵育时间、不同标记浓度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内铁颗粒的分布及标记率;测量并绘制未标记细胞和标记细胞的MTT生长曲线;选取适当浓度标记量,对不同细胞量组进行标记后MR成像,测量不同扫描序列标记细胞管的信号强度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记后的铁颗粒均位于细胞质内;20~50μgFe/ml培养液是SPIO标记干细胞的适当浓度阈值,超过50μgFe/ml培养液浓度可使细胞的变形增殖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此浓度阈值标记后孵育18~24h即可有效标记细胞97%~100%;细胞对铁颗粒的吸收与细胞的数量、标记浓度和孵育时间呈正相关;SPIO标记的MSCs在T2WI尤其是FFE(T2WI)序列信号明显降低;在35μgFe/ml培养液标记浓度下,MR可成像的最低细胞量为5×104;35μgFe/ml培养液浓度时,标记细胞1×105和5×104MR成像可使T2WI、FFE图像信号均降低,而且没有使靶灶扩大的磁敏感伪影。结论SPIO可以简便标记MSCs并且在适当浓度下对MSCs的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T2WI和T2WI序列可敏感显像磁性标记的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在胰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婉玲 赵娓娓 +7 位作者 宦怡 魏梦绮 任静 杨勇 张劲松 潘奇 张广文 董军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IVIM-DWI诊断和鉴别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佳量化参数。材料与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手术证实的22例胰腺癌和17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行胰腺多b值DWI。应用IVIM双指数模型测量胰腺癌和... 目的:探讨IVIM-DWI诊断和鉴别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佳量化参数。材料与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手术证实的22例胰腺癌和17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行胰腺多b值DWI。应用IVIM双指数模型测量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非瘤区胰腺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的ADC和f低于非癌区胰腺组织(0.803×10^(-3)mm^2/s vs0.974×10^(-3)mm^2/s:54.527%vs 64.486%),D高于非癌区胰腺组织(0.659×10^(-3)mm^2/s vs 0.535×10^(-3)mm^2/s),鉴别胰腺癌和非癌区胰腺组织时D诊断效能最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ADC、D和f均高于非瘤区胰腺组织(0.933×10^(-3)mm^2/s vs 0.753×10^(-3)mm^2/s;0.549×10^(-3)mm^2/s vs 0.429×10^(-3)mm^2/s:67.275%vs 59.655%).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非瘤区胰腺组织时ADC诊断效能最高。胰腺癌的ADC、D~*和f低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0.803×10^(-3)mm^2/s vs 0.933×10^(-3)mm^2/s;4.852×10^(-3)mm^2/s vs 11.301×10^(-3)mm^2/s;54.527%vs 67.275%),鉴别胰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是D~*诊断效能最高。胰腺癌的D~*明显低于G2~3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 852×10^(-3)mm^2/s vs 11.937×10^(-3)mm^2/s)。结论:IVIM-DWI相关参数(ADC、D~*、D、f)可以有效鉴别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非瘤区胰腺组织.IVIM-DWI是无创性诊断和鉴别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葛雅丽 李科 +5 位作者 郑敏文 魏梦琦 张劲松 赵海涛 宦怡 韩月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 ,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 ,从而... 目的 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 ,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 ,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 ,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 ,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 ,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下肢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盆腔疾病 腹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劲松 赵黎 +5 位作者 孙晶 宦怡 龚雪鹏 彭勇 李昌宏 韩月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CDH患儿 17例 ,其中双髋脱位 10例 ,单髋脱位 7例 ,共计手术髋 2 6个 ,未手术髋 8个。采用Picker公司PQ 60 0 0螺旋CT机 ,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 (S... 目的 探讨三维CT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CDH患儿 17例 ,其中双髋脱位 10例 ,单髋脱位 7例 ,共计手术髋 2 6个 ,未手术髋 8个。采用Picker公司PQ 60 0 0螺旋CT机 ,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建 (MPR)等三维观察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 分别于手术前后对股骨头颈、髋臼及臼头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 ,并测量髋臼指数 (AI)和股骨颈前倾角 (FNA)的变化。结论 三维CT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结构 ,更加精确地测量AI和FNA ,从而构成CDH诊治的新模式 :立体观察、三维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髋臼指数 股骨颈前倾角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