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京医院呼吸ICU 2008~2011年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文芳 谭湘淑 +3 位作者 韩新鹏 徐修礼 宋立强 吴昌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0-52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及对抗菌药敏感率进行调查,明确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状况,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株暴发流行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RICU 2008~2... 目的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及对抗菌药敏感率进行调查,明确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状况,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株暴发流行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RICU 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表型检测,分析细菌种类及耐药率变迁。结果 2008~2011年RICU共分离非重复性病原菌1 072株,每年分离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低;非发酵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率有所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大肠杆菌连续4年ESBLs检出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达95.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较高(>89.6%)。结论连续4年R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ESBLs和MRSA检出率较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率 院内感染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肺组织表达的变化及评价 被引量:30
2
作者 梁家宁 周倩倩 +2 位作者 张天相 王晓苏 宋立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与小鼠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小鼠ARDS模型,HE染色观察...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与小鼠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小鼠ARDS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并计算肺损伤评分;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内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ELISA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ARDS小鼠的肺泡及间质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炎症浸润明显,3 d时肺损伤评分达到最高值;ARDS小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在LPS滴注后30 min和6 h达峰值;同时ARDS小鼠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也明显升高。结论 LPS诱导ARDS小鼠的肺组织损伤程度与TNF-α、IL-1β等炎症介质表达水平,随着时间表现出"驼峰样"升高,炎症介质的高值出现在肺损伤程度的高峰之前,提示这些炎症因子在ARDS炎症性损伤的形成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TNF-Α IL-1Β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允信 王恒辉 李志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特点,并分析有效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资料完整的496例COPD患者,全部COPD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并对呼吸衰竭、年龄、咳嗽反射、心力...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特点,并分析有效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资料完整的496例COPD患者,全部COPD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并对呼吸衰竭、年龄、咳嗽反射、心力衰竭、广谱抗菌素应用时间、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9个候选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OPD患者中HAP患病率21.98%(109/496),HAP病死率19.27%(21/109)。致病菌123株中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1.14%)和铜绿假单胞菌(20.33%)最常见。结论:COPD患者HAP发生较高,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HAP的发生与呼吸衰竭、年龄、应用广谱抗菌素、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ICU管理和早期防治是降低HAP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重症监护室(ICU) 致病菌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豚鼠气道反应性增高及M2受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方丽萍 戚好文 +1 位作者 林汉军 许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目的: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急性期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探讨RSV感染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RSV感染豚鼠,第6 d电刺激迷走神经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并比较气道内压力(IP mmH... 目的: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急性期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探讨RSV感染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RSV感染豚鼠,第6 d电刺激迷走神经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并比较气道内压力(IP mmH2O)。给予选择性M2受体激动剂匹罗卡品,检测IP的变化,判断M2受体功能是否障碍。结果:未刺激迷走神经时,感染组和对照组豚鼠的IP分别为(11.08±1.02)mmH2O、(11.75±1.47)mmH2O,差异无显著(P>0.05)。给予电刺激后,2组IP均呈频率依赖性增高,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次给予匹罗卡品,对照组IP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而感染组I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SV感染导致气道副交感神经自身抑制性M2受体功能障碍,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气道高反应性 迷走神经 受体 胆碱能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在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艰 李圣青 +2 位作者 李焕章 戚好文 吴昌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 :检测NF κB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肺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ALI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ABC法 )和Westernblot,检测NF κB在急性肺损伤大鼠气道和肺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NAC干预后活性NF κB... 目的 :检测NF κB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肺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ALI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ABC法 )和Westernblot,检测NF κB在急性肺损伤大鼠气道和肺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NAC干预后活性NF 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气道黏膜上皮和肺间质中 ,仅见少量散在的NF κB核阳性细胞 ;而LPS诱导ALI后 ,气道黏膜、肺间质、肺泡腔及血管内皮细胞中NF κB核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 (P <0 .0 1)。NF κB核阳性反应细胞主要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NAC治疗组NF κB核阳性细胞较LPS诱导的ALI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 (P <0 .0 1)。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 ,LPS诱导的ALI后不同时间点 ,NF κB的表达不同 ,于急性肺损伤 3h达高峰。各时间点NF κB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 :LPS诱发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气道和肺组织内NF κB的表达增加 ,肺组织内的多数细胞参与了NF κB的激活。NAC可通过抑制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NF-ΚB N-乙酰半胱氨酸 LP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圣青 张艰 +2 位作者 黎志东 李焕章 戚好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3-726,共4页
目的 :研究小鼠博来霉素在肺纤维化模型中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变化 ,观察肺纤维化中MMP 9和TIMP 1的表达是否存在失衡。方法 :以博来霉素诱导建立小鼠肺... 目的 :研究小鼠博来霉素在肺纤维化模型中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变化 ,观察肺纤维化中MMP 9和TIMP 1的表达是否存在失衡。方法 :以博来霉素诱导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 ,采用HE染色观察肺部胶原沉积状况。选用抗CD6 8mAb ,采用微小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肺泡灌洗液中的AM ,用Hoechst 332 5 8染色AM ,在下光镜高倍视野计数法评估AM的纯度和活性 ,用EIA法检测AM上清液中MMP 9和TIMP 1的表达。结果 :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小鼠肺部胶原沉积在 1、3、7、14、2 8d呈逐渐加重趋势。粗分离的AM纯度为 (82 .5± 2 .5 ) %。采用微小免疫磁珠法分离肺泡灌洗液中的AM纯度可达到 (99.3± 0 .7) % (P <0 .0 5 )。纯化后的细胞存活率为 (92 .5± 1.8) % ,与纯化前的 (92 .7± 2 .0 ) % ,相差不大 (P >0 .0 5 )。随着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MMP 9的分泌量逐渐减少 ,而TIMP 1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 :在小鼠肺纤维化中AM分泌的MMP 9和TIMP 1之间存在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肺泡巨噬细胞 免疫磁珠 MMP-9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分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峰 李圣青 +4 位作者 张宇飞 陈卫强 侯志峰 吴昌归 戚好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将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大鼠体内。75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肺损伤组、MSCs治疗组、MSCs对照组、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将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大鼠体内。75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肺损伤组、MSCs治疗组、MSCs对照组、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MSCs、单个核细胞注入受体大鼠体内1、2、4周后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检测肺组织中植入细胞情况及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在各时间点均有少量植入的细胞,并且部分植入的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MSCs植入后2周大鼠细支气管壁有少量植入的细胞同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其余各组未发现植入细胞的标记。结论MSCs可在损伤的大鼠肺组织中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分化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观察过敏原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从急性炎症到慢性重塑的发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方琪 韩新鹏 +3 位作者 张芳 杨学敏 向东 李志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0-384,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对比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从气道的急性炎症到慢性重塑的相关炎症指标及气道重塑指标的变化。方法: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给予OVA致敏和激发,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S)... 目的:动态观察对比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从气道的急性炎症到慢性重塑的相关炎症指标及气道重塑指标的变化。方法: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给予OVA致敏和激发,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第21天开始,连续激发3 d,观察急性炎症反应;而后每周激发1次、每次激发后24 h内取材1次连续5周;动态观察对比OVA激发组和NS对照组小鼠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和气道重塑相关指标。结果:与NS组比较,OVA组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炎症因子升高;气道上皮细胞向杯状细胞转化明显;支气管外周胶原沉积显著。OVA组内比较,24 d组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上升明显,而上皮细胞向杯状细胞的转化以及支气管外周胶原沉积相关重塑指标不明显,52 d组上皮细胞向杯状细胞的转化以及支气管外周胶原沉积相关重塑指标最为显著,而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有所下降。结论:连续3次OVA激发可成功模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显著的急性哮喘模型;每周1次、连续5周的OVA激发方式可成功模拟重塑明显的慢性哮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哮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党参提取物增强紫杉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柏长青 宋颖芳 +1 位作者 王德堂 郭惠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提取物对紫杉醇抑制Lewis肺癌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增强作用,为中医药抗肿瘤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C57BL/6小鼠右肋处皮下接种Lewis肺癌,6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紫杉醇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参芪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提取物对紫杉醇抑制Lewis肺癌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增强作用,为中医药抗肿瘤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C57BL/6小鼠右肋处皮下接种Lewis肺癌,6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紫杉醇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参芪注射液治疗,紫杉醇组接受同等剂量的紫杉醇治疗,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观察指标:移植瘤体积,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度和肺脏转移瘤数量,小鼠存活时间。结果:与紫杉醇治疗相比,紫杉醇联合参芪可以明显减少移植瘤内的微血管密度(10.1±4.4 vs 16.8±7.3,P<0.05)和肺脏转移瘤个数(13.4±4.3 vs 18.4±3.9,P<0.05),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43.3±8.4d vs 36.3±6.6d,P<0.05)。结论:黄芪、党参提取物对紫杉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移植肿瘤转移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党参 紫杉醇 Lweis肺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卫强 戚好文 +4 位作者 吴昌归 崔燕 刘斌 李焰 吴军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5-88,共4页
背景与目的 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类药物中活性较强的衍生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双氢青蒿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便为肺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 细... 背景与目的 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类药物中活性较强的衍生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双氢青蒿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便为肺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MTT检测法,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同时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实验。结果 双氢青蒿素有较强的抑瘤效应,半数抑瘤浓度为0.23μmol/l。人肺腺癌A549细胞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在对照组为21. 3 h,在双氢青蒿素作用组为38.5 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显示双氢青蒿素作用后G0 +G1 期细胞数增加。移植瘤体内试验显示双氢青蒿素的抑瘤率为54.3%。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人肺腺癌A549 细胞在体内外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体外作用与G0+G1 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肺肿瘤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志远 陈萍 +2 位作者 戚好文 孙丽 赵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73-975,共3页
目的比较血气分析、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不同标准判断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方法选择15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与78例非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比较其血气分析(pH、PaO2、PaCO2)、血乳酸... 目的比较血气分析、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不同标准判断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方法选择15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与78例非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比较其血气分析(pH、PaO2、PaCO2)、血乳酸、APACHEⅡ评分的不同标准判断机械通气的敏感度、特异度、尤登指数,选取尤登指数最大的折点作为机械通气的指征。结果判断机械通气真实性的不同指标:pH<7.35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100%,尤登指数为0.87;PaCO2>45mmHg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3.6%,尤登指数为0.87;PaO2<60mmHg的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94.9%,尤登指数为0.48;血乳酸>2.0mmol/L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9.7%,尤登指数为0.70;APACHEⅡ评分≥12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9.7%,尤登指数为0.90。结论APACHEⅡ评分≥12、pH<7.35、PaCO2>45mmHg可以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通气机 机械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血气分析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r p2重组胞壁型E.coli-BCG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史皆然 李元 +2 位作者 戚好文 李别虎 范雄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构建能够携带外源蛋白屋尘螨抗原 (Derp2 )基因并能在胞壁表达的E .coli BCG穿梭载体。方法 :用PCR技术 ,从结核分支菌毒株H37Rv基因中 ,扩增结核分支杆菌 19kDa抗原的胞壁区及其上游调控元件 (19 ss)基因 ,并克隆入含有Derp2基因... 目的 :构建能够携带外源蛋白屋尘螨抗原 (Derp2 )基因并能在胞壁表达的E .coli BCG穿梭载体。方法 :用PCR技术 ,从结核分支菌毒株H37Rv基因中 ,扩增结核分支杆菌 19kDa抗原的胞壁区及其上游调控元件 (19 ss)基因 ,并克隆入含有Derp2基因的E .coli BCG穿梭载体 pOLYG中。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检测该载体能够携带并表达的Derp2基因在牡牛分支杆菌宿主中表达。结果 :经测序证实 ,所克隆的 19 ss基因序列正确。所构建的含有 19 ss基因的E .coli BCG穿梭载体 (pCW )能完成在大肠杆菌和牡牛分支杆菌细胞之间的穿梭 ,并介导抗生素抗性基因表达。经免疫荧光检查 ,外源基因Derp2以脂蛋白的形式表达于分支杆菌宿主的表面。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以胞壁嵌合形式表达外源蛋白的E .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抗原 E.coli-BCG穿梭表达载体 结核分支杆菌 调控元件基因 脑壁嵌合形式 外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PIN1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洋 戚好文 +2 位作者 李晓华 陈旭昕 刘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基因CIAPIN1在人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导入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石蜡包埋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IAPIN1蛋白的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CIAPIN1基... 目的:探讨新基因CIAPIN1在人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导入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石蜡包埋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IAPIN1蛋白的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CIAPIN1基因(Ad-CIAPIN1),转染到自身CIAPIN1低表达的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IAPIN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肺癌组织中表达率(39.2%,P<0.05);与对照组相比,腺病毒介导的CIAPIN1实验组能迅速抑制NCI-H446细胞的生长(P<0.0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明显的G1/S期阻滞现象。结论:肺癌组织中CIAPIN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Ad-CIAPIN1转染NCI-H446细胞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示CIAPIN1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PIN1基因 腺病毒 肺癌 细胞凋亡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黄芪提取物注射液对减轻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柏长青 遆新宇 +2 位作者 刘关键 李宁秀 董碧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评价传统中药党参、黄芪提取物-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观察两个化疗周期,比较试验周期(常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对照周期(常规化疗)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严... 目的:评价传统中药党参、黄芪提取物-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观察两个化疗周期,比较试验周期(常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对照周期(常规化疗)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生存质量变化。化疗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进行评定,生存质量采用EORTCQLQ-C30和EORTCQLQ-LC13量表进行测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130例,123例可评价病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相同。试验周期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反应、肝功能异常、蛋白尿和发热等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周期,化疗期间患者的生存质量发生明显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周期。结论:党参、黄芪提取物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毒副反应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峰 戚好文 叶江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 (fluvastatin,Flu)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 Fb中 ,加入 Flu,用计数法和 MTT比色法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的 Flu对培养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肺 F...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 (fluvastatin,Flu)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 Fb中 ,加入 Flu,用计数法和 MTT比色法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的 Flu对培养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肺 Fb分裂指数及分泌胶原的影响。 结果 :计数法和 MTT比色法均显示 ,Flu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 Fb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 .0 1 ) ,并呈剂量依赖效应 ,1 0 - 4mol/ L 的 Flu已可使培养细胞的增殖受到完全抑制。培养的大鼠肺 Fb细胞分裂指数及胶原分泌量在 Flu的作用下也有明显降低 (P<0 .0 1 )。结论 :Flu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 Fb的增殖及其胶原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大鼠 成纤维细胞 抑制作用 细胞增殖 肺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表达与哮喘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戚好文 李焕章 +2 位作者 刘颖格 吕坤聚 高培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原癌基因表达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卵蛋白致敏豚鼠 ,复制哮喘模型。Dot-blot、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哮喘发作前、后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中c -fos、c -myc、c-jun和c-sis的表达及其与炎... 目的 :观察原癌基因表达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卵蛋白致敏豚鼠 ,复制哮喘模型。Dot-blot、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哮喘发作前、后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中c -fos、c -myc、c-jun和c-sis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正常豚鼠气道及肺组织中c -fos、c -mycmRNA无或很少表达 ,极少炎症细胞浸润。哮喘发作后 ,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c -fos、c -mycmRNA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Fos、Myc、Jun及Sis在正常豚鼠气道及肺组织低水平表达 ,哮喘发作后即刻 ,4种原癌基因表达产物明显增加 ,气道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12 - 2 4h ,上述细胞浸润加重 ,粘膜下层及粘膜上皮内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结论 :原癌基因表达与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 哮喘 炎症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戚好文 叶江枫 +3 位作者 宋立强 陈卫强 梁军 穆德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6-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干预组(Dex组)。实验组大鼠麻醉固定后,用直线加速器全胸照射15Gy1次,剂量率为2Gy/min,距离为1m。从照射后次日开始,Flu组经胃灌服Flu(20mg·kg-1·d-1),Ra组灌服Ra(20mg·kg-1·d-1),Dex组灌服Dex(3.33mg·kg-1·d-1),C及R组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照射后5、15、30、60d,将大鼠分批断头或经心内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切取肺组织,用放射测定法(RIA)分别测定ET1,层黏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同时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大鼠血清ET-1的水平于照射后第5天开始升高(P<0.05),尔后随着放射性肺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于照射后60d检测达高峰。R组大鼠血清LN的水平于照射后30d开始升高,HA于照射后60d开始升高。R组大鼠血清ET-1水平的升高明显早于其他各组,且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程度相关。结论:血清ET-1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一种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内皮素-1 标志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抑制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宋颖芳 赖国祥 +1 位作者 戚好文 吴昌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28-1831,共4页
目的: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可能作用。方法:离体培养HASMCs,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1,25-(OH)2D3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确定1,2... 目的: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被动致敏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可能作用。方法:离体培养HASMCs,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1,25-(OH)2D3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确定1,25-(OH)2D3最佳作用浓度;用最佳作用浓度刺激HASMCs 48 h后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1,25-(OH)2D3在10-9-10-7 mol/L范围内能显著抑制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Cs增殖(P<0.05),且10-7 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这一最佳作用浓度的1,25-(OH)2D3能显著抑制被动致敏HASMCs由G0/G1期向S期的转化;此外,1,25-(OH)2D3能显著抑制被动致敏HASMCs中PCNA的表达。结论:1,25-(OH)2D3能抑制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Cs增殖,有助于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1 25-二羟维生素D3 气道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颖芳 柏长青 +1 位作者 戚好文 吴昌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7-528,531,共3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其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VD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其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VD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结构改变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各组气道重塑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的MMP-9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提示哮喘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细胞脱落及平滑肌细胞层增厚等气道重塑改变,而VD组可部分逆转上述病理改变;②VD组的支气管内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和平滑肌细胞核数显著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③VD组肺组织MMP-9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D干预可明显减轻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并可通过部分抑制肺内MMP-9的表达来延缓气道重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1 25-二羟维生素D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c-fos活化与ET-1释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戚好文 叶江枫 +1 位作者 冯恩志 宋立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发作时气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c fos的活化与上皮细胞释放内皮素 1(ET 1)的相关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动物组模型 ;再给予肌注地塞米松 (0 .5mg kg)治疗则为地...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发作时气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c fos的活化与上皮细胞释放内皮素 1(ET 1)的相关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动物组模型 ;再给予肌注地塞米松 (0 .5mg kg)治疗则为地塞米松组。利用Dotblot与Northern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法 ,研究c fos在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中ET 1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有低水平的c fos基因表达和ET 1合成。哮喘组豚鼠在激发 30min后 ,气道上皮细胞c fosmRNA表达及Fo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都达到高峰 ,持续 2h左右。同时 ,BALF中ET 1的含量在 30min后也达到高峰 ,持续 2~ 3h。地塞米松组的c fos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 (P <0 .0 1) ,但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该组BALF中ET 1的含量也低于哮喘组 (P <0 .0 1)。结论c fos基因活化与ET 1释放在哮喘豚鼠发病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两者密切相关。ET 1的释放可能受控于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FOS 内皮素-1 相关性 放射免疫法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