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切除大鼠垂体ACTH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利华 王全平 +1 位作者 刘建 王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11,共5页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6周末和第12周末处死,行血、尿生化检查,取大鼠垂体行AC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垂体ACTH...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6周末和第12周末处死,行血、尿生化检查,取大鼠垂体行AC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垂体ACTH阳性细胞形态、分布并计数,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灰度及阳性染色面积。结果去势组大鼠血钙、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羟脯氨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去势组大鼠垂体ACTH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TH细胞染色增强,灰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阳性染色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雌性大鼠去势后ACTH分泌明显增强,提示ACTH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H 对照组 垂体 雌性大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 阳性 细胞免疫 细胞化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脉冲电流经皮刺激大鼠肝区增强抗疲劳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履刚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大鼠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并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刺激频率。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刺激A组、刺激B组和刺激C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大鼠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并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刺激频率。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刺激A组、刺激B组和刺激C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3个刺激组训练后给予大鼠肝区不同频率(分别为500、1024、2048Hz,电流强度均为10mA)的脉冲电流,于第1、3、5周训练的最后1d观测各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禁食水24h后处死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乳酸(LD)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第1周末5组力竭时间无显著差别,第3周和第5周末刺激B组力竭时间显著长于运动训练组、刺激A组及刺激C组(P<0.05),但短于对照组(P<0.05)。第1、3、5周末5组血TBIL及TP含量均无显著差别,3个刺激组血LDH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但均明显低于运动训练组(P<0.05)。第1周末运动训练组血ALT、AST及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刺激A、B、C组(P<0.05),而对照组和刺激B组无显著差别;第3、5周末运动训练组血ALT、AST及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刺激A、B、C组(P<0.05);在3个刺激组中,刺激B组血ALT、AST及LD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刺激A、C组(P<0.05)。结论适宜频率的脉冲电流可明显减轻运动疲劳所致的肝脏损伤,具有延缓运动疲劳发生、促进运动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疲劳 肝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骨间后神经受压综合征的有关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祖桢 黄耀添 李惠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100侧成人尸体的肘部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旋后肌的浅深二部均有各自的起止点,可以清楚地分为两块肌肉;由 Frohse 腱弓(旋后肌弓)围成的旋后肌管上口64%近圆形,24%为卵圆形,12%为裂隙状,Frohse腱弓全长为腱性的占71%。本文以旋后肌浅... 对100侧成人尸体的肘部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旋后肌的浅深二部均有各自的起止点,可以清楚地分为两块肌肉;由 Frohse 腱弓(旋后肌弓)围成的旋后肌管上口64%近圆形,24%为卵圆形,12%为裂隙状,Frohse腱弓全长为腱性的占71%。本文以旋后肌浅部为标志,将前臂骨间后神经(PIN)分为管前段、管内段、管后段,并记录了各段的分支状况。旋后肌浅部的宽度、旋后肌管的长度与 PIN 管内段的长度三者相等。被动旋前时,可见 Frohse 腱弓对 PIN 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肌 旋后肌管 前臂 骨间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运动创伤所致跟腱断裂的远期疗效
4
作者 黄耀添 陆裕朴 吴克俭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4-235,共2页
运动创伤所致跟腱断裂容易误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分歧。本文对我科处理的17例运动创伤引起的跟腱断裂进行临床分析,并报道其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均为男性青壮年,年龄18~29岁11例,38~47岁6例。职业,体操、技巧... 运动创伤所致跟腱断裂容易误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分歧。本文对我科处理的17例运动创伤引起的跟腱断裂进行临床分析,并报道其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均为男性青壮年,年龄18~29岁11例,38~47岁6例。职业,体操、技巧运动员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运动创伤 跟腱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男性军人α-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尚旭亚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男性军人α-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速度素质的相关性。方法113名无训练史的汉族健康男性军人进行18周短跑训练,测试训练后的百米成绩。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ACTN3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百米成绩与基因多...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男性军人α-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速度素质的相关性。方法113名无训练史的汉族健康男性军人进行18周短跑训练,测试训练后的百米成绩。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ACTN3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百米成绩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ACTN3基因C1747G多态位点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CTN3基因杂合子C/T基因型频率为43%,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为40%,T/T基因型频率为17%,CT、CC基因型显著性多于TT基因型(P<0.05),C1747G多态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62%,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38%),但其多态性分布特征与欧洲白种男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TN3基因型为T/T的汉族男性军人100m速度为12.98±0.65s,明显快于基因型为C/C和C/T者(分别为13.45±0.78s、13.50±0.86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TN3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预测个体速度素质的基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肌动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速度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男性军人ADRA2A基因多态性研究
6
作者 尚旭亚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8-123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男性军人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A2A)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有氧耐力素质的关联性。方法108名无训练史的汉族健康男性军人进行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后5000m跑的成绩。DNA测序分析ADRA2A基因的G6412C、T6623A、C...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男性军人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A2A)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有氧耐力素质的关联性。方法108名无训练史的汉族健康男性军人进行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后5000m跑的成绩。DNA测序分析ADRA2A基因的G6412C、T6623A、C6645C三个位点的多态性。分析5000m跑成绩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DRA2A基因6623位点杂合子A/G基因型频率为50.0%,高于纯合子G/G基因型(26.0%)和A/A基因型(24.0%);G等位基因频率为49.0%,低于A等位基因频率(51.0%)。6623位点基因型为A/A的汉族男性军人5000m测试成绩(18.97±0.65min)明显快于基因型为A/G者(20.95±0.82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G基因型5000m测试成绩(20.21±0.73min)与A/G、A/A基因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G6412C、C6645C单点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素质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ADRA2A基因位点T6623A多态性可作为中国汉族男性青年个体有氧耐力素质的基因标记,而G6412C和C6645C多态性不是预测个体有氧耐力素质的基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耐力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疲劳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履刚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对其肝组织内抗氧化指标、肝糖原含量及光镜下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训练刺激组,每组24只。运动训练组和训练刺激组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 目的探讨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对其肝组织内抗氧化指标、肝糖原含量及光镜下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训练刺激组,每组24只。运动训练组和训练刺激组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训练刺激组训练后给予脉冲电流刺激,于第1、3、5周末禁食水24h后分批处死动物(每组8只),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糖原含量,并对肝组织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除第1周末训练刺激组各项指标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外,1、3、5周末各组各指标比较均为肝糖原含量和肝脏组织SOD活性安静对照组>训练刺激组>运动训练组(P<0.05),MDA含量安静对照组<训练刺激组<运动训练组(P<0.05)。光镜观察显示,随着运动疲劳程度的加深,肝组织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第5周时运动训练组肝组织肿胀,肝窦变窄甚至消失,训练刺激组肝细胞虽有损伤但明显轻于运动训练组。结论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可提高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机体自由基的消除及肝糖原的合成,具有延缓运动疲劳发生、促进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疲劳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肝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大脑皮质自由基及尼氏体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佳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中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及大脑皮质自由基和尼氏体的影响。方法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组)、疲劳训练组(FG组)、运动前刺激组(SBF组)、运动后刺激组(SAF组),每组18只。除CG组... 目的研究中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及大脑皮质自由基和尼氏体的影响。方法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组)、疲劳训练组(FG组)、运动前刺激组(SBF组)、运动后刺激组(SAF组),每组18只。除CG组外各组均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SBF组和SAF组大鼠分别在游泳前和力竭后进行肝区中频脉冲电流刺激(频率1024Hz,电流强度10mA,间动周期1s,时间20min)。于第1、3、5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的游泳力竭时间,检测大脑皮质中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OD/MDA比值,并观察神经元尼氏体的病理改变。结果第1周末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末SAF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FG组,第5周末SAF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FG组和SBF组(P<0.05)。第5周末FG组、SBF组SOD、GSH-Px、SOD/MDA明显低于CG组和SAF组,MDA明显高于CG组和SAF组(P<0.05)。神经元尼氏体染色显示,第5周末SAF组大鼠尼氏体数目/相应面积的比值明显高于FG组和SBF组(P<0.01)。结论中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可有效降低疲劳大鼠大脑皮质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尼氏体溶解、消失,提高游泳力竭时间,延缓疲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流 运动性疲劳 大脑皮质 自由基 虎斑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血清及关节液内软骨生物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常祺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了解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金属基质蛋白酚-1(MMP-1)、MMP-3、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作为生物标记物对不同运动训练模式下膝关节软骨早期运动性损伤及修复进行评估的意义。方法20只实验用狗随机分为一般训练组... 目的了解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金属基质蛋白酚-1(MMP-1)、MMP-3、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作为生物标记物对不同运动训练模式下膝关节软骨早期运动性损伤及修复进行评估的意义。方法20只实验用狗随机分为一般训练组(训练组,n=8)、强化训练组(强化组,n=8)、对照组(n=4),训练组跑步路线坡度为10°,速度为200m/min强化组跑步路线坡度为10°,速度为300m/min;对照组自由活动。于0、2、4、6、8、10周抽取3组动物血液及关节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COMP、MMP-1、MMP-3、TIMP-1水平,并以MRI检查训练组及强化组动物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结果MRI检查显示训练组与强化组动物2周后均出现膝关节软骨运动性损伤改变,4~6周时最严重,6周后开始缓解。血清及关节液内COMP、MMP-1、MMP-3、TIMP-1浓度在训练开始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随时间改变而发生改变。血清COMP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分别于第4周和第6周达到最高,分别为5.7和6.8ng/ml;血清MMP-1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分别于第8周和第10周达到最高,分别为14.7和11.3ng/ml血清MMP-3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都于第10周达到最高,分别为116.4和109.3ng/ml;血清MMP-3/TIMP-1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都于第10周达到最高,分别为0.365和0.410;关节液COMP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都于第4周达到最高,分别为14.2和17.9ng/ml;关节液MMP-1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都于第10周达到最高,分别为89.9和82.7ng/ml;关节液MMP-3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都于第6周达到最高,分别为6961.4和5832.1ng/ml;关节液MMP-3/TIMP-1水平训练组与强化组都于第6周达到最高,分别为8.434和7.243;血清及关节液内TIMP-1水平变化无明显规律。强化组MMP-1、MMP-3、MMP-3/TIMP-1总体水平低于训练组,COMP总体水平高于训练组,提示强化组关节损伤趋势低于训练组,修复程度高于训练组。血清与关节液中标记物浓度变化显著相关(P〈0.01)。结论强化训练较一般训练能更好地促进关节软骨的塑形改建;联合应用数种生物标志物预测早期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情况及监测病程变化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生物学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3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形态及生物学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祖键 胡蕴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方法 ,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3(BMP3 )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 (NIH 3T3细胞 ) ,观察转染不同时期被转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变化 ,初步探讨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另一途径。方法 定向克隆法将BMP3...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方法 ,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3(BMP3 )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 (NIH 3T3细胞 ) ,观察转染不同时期被转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变化 ,初步探讨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另一途径。方法 定向克隆法将BMP3 基因构建于PcDNA3表达载体 ,脂质体介导法转染NIH 3T3细胞 ,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化体 ,观察不同时期被转染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钙钴法染色转染细胞不同时相的碱性磷酸酶并作图像分析。结果 转染细胞培养筛选 6周提取的总RNA用Dotblot可以检出有明显的BMP3 mRNA表达。转染细胞第 1周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杆状 ,转染后 2周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 ,转染后 4周细胞变为多边形 ,类似成骨细胞 ,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示转染组细胞胞浆内有大量染成黑色的碱性磷酸酶颗粒 ,及图像分析示转染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通过向NIH 3T3细胞内转染BMP3 基因 ,可以使NIH 3T3细胞形态向成骨细胞形态发生转化 ,被转染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 ,已具有成骨细胞的某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3 基因转染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切除大鼠椎体松质骨中IL-1β、IL-6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1
作者 韩利华 王全平 +1 位作者 刘建 朱潇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1-33,共3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IL-1、IL-6等细胞因子参与骨代谢调节。细胞因子主要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的方式参与调控骨的吸收与形成,而对骨质疏时局部骨组织中IL-1、IL-6的表达的研究不多。
关键词 椎体 IL—1β IL-1 IL—6 卵巢切除 松质骨 IL-6 细胞因子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训练对狗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影响
12
作者 常祺 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研究强化训练下狗膝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以了解不同运动训练模式对膝关节软骨早期塑形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实验用狗随机分为一般训练组(训练组,n=8)、强化训练组(强化组,n=8)和对照组(n=4),训练组与强化组分别以不同的训练方式... 目的研究强化训练下狗膝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以了解不同运动训练模式对膝关节软骨早期塑形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实验用狗随机分为一般训练组(训练组,n=8)、强化训练组(强化组,n=8)和对照组(n=4),训练组与强化组分别以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训练10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被施行安乐死,膝关节软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训练组和强化组训练10周时膝关节软骨有明显损伤及修复迹象,强化组关节软骨塑形改建情况优于训练组,但代表损伤程度的Mankin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易产生软骨运动性损伤,修复过程也随之发生;强化训练较一般训练能更好地促进关节软骨的塑形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运动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