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市售强化酒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侯强川 王玉荣 +4 位作者 田龙新 刘菊珍 周加平 刘忠军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2株霉菌。费比恩赛伯林德纳氏酵母和酿酒酵母是分离得到的主要微生物菌种。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强化酒曲微生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方面而非构成方面。具体而言,白酒曲拥有更高的酿酒酵母丰度,在功能方面白酒曲中的微生物具有潜在更强的增殖能力,有利于快速增加发酵体系中酿造微生物的丰度。而增香酒曲除了含较多的酿酒酵母外,还拥有众多与白酒风味物质产生相关的功能菌如米根霉、类肠膜魏斯氏菌、融合魏斯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在功能方面具有潜在更强的风味物质产生能力。此外,该研究还在强化酒曲中检测到了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白酒品质存在不利影响的微生物,预示着市售强化酒曲的质量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酒曲 宏基因组测序 传统培养技术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产地甜黄酒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易宗伟 郭壮 +2 位作者 姜在明 王玉荣 侯强川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1,共7页
该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及现代检测技术对中国6个主要黄酒产区共21份代表性甜黄酒样品的色泽、理化性质、气味及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房县甜黄酒整体品质与其他地区差异最大。在色泽方面,湖北房县甜黄酒最明亮,福建龙岩甜黄酒红色最... 该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及现代检测技术对中国6个主要黄酒产区共21份代表性甜黄酒样品的色泽、理化性质、气味及滋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房县甜黄酒整体品质与其他地区差异最大。在色泽方面,湖北房县甜黄酒最明亮,福建龙岩甜黄酒红色最深,而浙江绍兴甜黄酒黄色最深。在风味方面,湖北房县甜黄酒对W3C(芳香化合物)、W1S(短链烷烃)及W5S(氮氧化物)的响应值最高(P<0.05),而山东青岛甜黄酒苦味、涩味和苦味的回味显著高于湖北房县和浙江绍兴甜黄酒(P<0.05)。在理化性质方面,江苏镇江和广东河源甜黄酒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P<0.05),浙江绍兴甜黄酒富含氨基酸,而广东河源甜黄酒酒精度最高。湖北房县甜黄酒的芳香类物质和L*值,广东河源和江苏镇江甜黄酒的酒精度、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山东青岛与福建龙岩甜黄酒的滋味,浙江绍兴地区甜黄酒的a*值、氨基酸态氮、W2W(芳香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及W3S(长链烷烃)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甜黄酒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黄酒 理化性质 电子鼻 电子舌 风味 滋味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台镇某酒厂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与感官品质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晨 杨栩松 +5 位作者 郭壮 田龙新 刘菊珍 周加平 叶明波 王玉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3,共6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茅台镇某酒厂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继而测定其理化特性,然后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别对其气味和滋味特征进行评价,最后将微生物与感官品质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6份高温大曲间酸度和灰...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茅台镇某酒厂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继而测定其理化特性,然后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别对其气味和滋味特征进行评价,最后将微生物与感官品质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6份高温大曲间酸度和灰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10%)。高温大曲样品的风味在乙醇、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酸味、咸味和鲜味上差异较为突出。从样本中共检测出197个细菌属,48个真菌属,其中细菌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罗彭斯特德菌属(Kroppenstedtia)、慢生芽孢杆菌属(Lentibacillus)、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岩石芽孢杆菌属(Scopulibacillus)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等为主;真菌以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踝节菌属(Rasamsoni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等为主。Kroppenstedtia和Aspergillus均与芳香类风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Bacillus与鲜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可为后续提质增效菌株筛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理化性质 微生物多样性 感官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地区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真菌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少勇 黎婷玉 +3 位作者 蔡文超 侯强川 刘忠军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湖北省襄阳市某酒厂的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类群以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57.43%)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30.73%)为主,而中高温大曲真...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湖北省襄阳市某酒厂的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类群以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57.43%)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30.73%)为主,而中高温大曲真菌类群以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48.05%)、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17.72%)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14.56%)为主。虽然两类大曲共有核心操作分类单元(OUT)包含的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64.21%,但经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CA)发现两类大曲在空间排布上呈现明显分离趋势。经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发现,导致两类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的菌属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一些真菌类群在高温大曲和中高温大曲中均存在,但两类大曲亦具有各自较为独特的真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高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地区中高温大曲曲皮和曲心真菌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邓长阳 黎婷玉 +3 位作者 刘文汇 吴兴茹 刘忠军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69,共5页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襄阳地区中高温大曲曲皮和曲心的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学手段对其曲皮和曲心中真菌类群的差异进行甄别。结果表明,曲心主要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其平均相对含量为94.32%,而曲皮...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襄阳地区中高温大曲曲皮和曲心的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学手段对其曲皮和曲心中真菌类群的差异进行甄别。结果表明,曲心主要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其平均相对含量为94.32%,而曲皮主要以子囊菌门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为主,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4.01%和38.98%。经Wilcoxon检验发现,根霉属(Rhizop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在曲皮中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38.83%、8.09%和5.35%,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踝节菌属(Rasamsonia)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在曲心中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6.67%、16.86%、5.55%和2.01%。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曲皮和曲心中的真菌类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 Se)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差异主要是由Rhizomucor和Thermoascus及若干低丰度菌属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南宁和孝感地区米酒曲中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甜甜 杨少勇 +3 位作者 侯强川 蔡文超 刘忠军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14,共5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南宁市和孝感市的米酒曲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米酒曲真菌类群的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超1指数和发现物种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米酒曲样品中共有9个核心...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南宁市和孝感市的米酒曲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米酒曲真菌类群的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超1指数和发现物种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米酒曲样品中共有9个核心操作分类单元(OTUs),所含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69.75%,经鉴定均隶属于根霉属(Rhizopus)。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米酒曲的优势真菌门均为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真菌属均以Rhizopus为主,真菌类群的差异可能主要体现在一些低丰度的OTU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曲 高通量测序技术 真菌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学技术对中国十二大香型白酒品质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黎婷玉 李文鹏 +3 位作者 田龙新 刘忠军 郭壮 侯强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44,共6页
该研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色度仪等设备对中国十二大香型白酒的香气、滋味和色泽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了不同香型白酒的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香气指标,不同白酒滋味指标间的差异更大,其中涩味、鲜味、咸味和苦味是差异最大的几... 该研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色度仪等设备对中国十二大香型白酒的香气、滋味和色泽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了不同香型白酒的特性和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香气指标,不同白酒滋味指标间的差异更大,其中涩味、鲜味、咸味和苦味是差异最大的几种滋味。白酒香气的检测结果显示,老白干香型、特香型、浓香型白酒相较其他香型白酒而言,芳香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凤香型酒香气物质成分与其他11种香型白酒的差异最大。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白酒香气、滋味和色泽差异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这对于后续通过仿生学技术区分不同香型的白酒和确定部分白酒的特征香气成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香型 电子鼻 电子舌 色度仪 品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大曲中真菌类群解析及其风味品质评价
8
作者 王玉荣 高君 +4 位作者 雷炎 管桂坤 刘宇 侯强川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1,239,共8页
该研究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兰陵地区高温大曲的真菌类群结构进行了解析,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并探究了真菌属与风味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分析显示,15份高温大曲被分为2个聚类。α多样性分... 该研究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兰陵地区高温大曲的真菌类群结构进行了解析,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并探究了真菌属与风味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分析显示,15份高温大曲被分为2个聚类。α多样性分析显示,较之聚类II,聚类I真菌类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极显著偏低(P<0.001)。属水平上,聚类I高温大曲中Thermomyces(嗜热真菌属)丰度极显著偏高(P<0.001),Aspergillus(曲霉属)丰度极显著偏低(P<0.001),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6.44%和1.47%,而在聚类II高温大曲中分别为46.60%和37.89%,且兰陵高温大曲中Thermomyces与Aspergillus之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01)。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较之聚类II,聚类I高温大曲中有机硫化物显著偏低(P<0.05)。多元统计学分析发现,聚类I高温大曲中Thermomyces丰度较高且芳香类物质含量丰富。由此表明,Thermomyces对高温大曲风味品质形成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MiSeq高通量测序 真菌类群结构 电子鼻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坊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理化品质、风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强川 王文航 +2 位作者 徐媛媛 崔梦君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3-141,共9页
中高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发酵剂,本研究以不同发酵阶段的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国标方法、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风味、滋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探... 中高温大曲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发酵剂,本研究以不同发酵阶段的中高温大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国标方法、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风味、滋味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中高温大曲品质指标与优势真菌属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发酵进行,中高温大曲中的水分、有机硫化物、萜烯类、氢氧化物含量以及涩味逐渐降低,而咸味逐渐升高。中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结构在发酵早期已形成,但是随着发酵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同时部分菌属的相对含量亦会发生较大改变。具体而言,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并成为了发酵后期的优势菌。普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真菌群落结构与中高温大曲整体的风味指标和滋味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中,酿酒酵母与酒曲中芳香类化合物、烷烃芳香成分、乙醇的合成密切相关;嗜热子囊菌属可能具有抑制有机硫化物和萜烯类化合物产生的功能;根霉属(Rhizopus)则具有抑制涩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中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真菌群落及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为相关企业改进产品制作工艺和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风味品质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理化特性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贺子豪 马佳佳 +4 位作者 王俊麟 刘博文 张莹 郭壮 王玉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剖析湖北襄阳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其理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技术对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的真菌组成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理化与风味指标对大曲品质进行了评价,继而揭示了真菌类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剖析湖北襄阳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其理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技术对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的真菌组成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理化与风味指标对大曲品质进行了评价,继而揭示了真菌类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样本的各理化指标均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要求,且样品间酯化力和糖化力差异较大(P<0.05)。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根霉属(Rhizop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毕赤酵母属(Pichia)、丝孢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其主要真菌属。分离的25株酵母菌被鉴定为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相关性结果表明Hyphopichia对芳香型化合物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P<0.05)。由此可见,湖北隆中对酒业中温大曲蕴含多种真菌有待发掘,且部分真菌代谢有利于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类化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真菌类群 理化特性 风味品质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大曲真菌菌群结构解析及其风味品质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荣 葛东颖 +4 位作者 蔡文超 刘忠军 宋子赟 郭千璋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9-234,共6页
该研究首先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真菌的菌群结构,继而使用电子鼻评价大曲的风味品质,最后对真菌菌群与风味品质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在所有大曲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真菌属有根霉... 该研究首先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真菌的菌群结构,继而使用电子鼻评价大曲的风味品质,最后对真菌菌群与风味品质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在所有大曲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真菌属有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通过电子鼻检测可知,低温大曲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和乙醇。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真菌属之间,Lichtheimia与Rhizomucor、Hyphopichia与Saccharomycopsi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真菌属与风味品质之间,Rhizomucor与有机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P<0.05),Lichtheimia与芳香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含有丰富的真菌类群,并且真菌属与风味品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真菌 菌群结构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理化指标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荣 雷炎 +3 位作者 刘忠军 张敏 李擎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0-246,共7页
为分析河套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及其理化特性,该研究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河套地区的中温大曲真菌群落进行解析,样本中平均相对含量>1%的真菌属有7个,分别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 为分析河套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及其理化特性,该研究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河套地区的中温大曲真菌群落进行解析,样本中平均相对含量>1%的真菌属有7个,分别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lemia)、横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和根霉属(Rhizopus)。理化分析表明,样品间糖化力和酯化力波动较大。关联分析表明,Lichtheimia和Dipodascus均与大曲液化力及糖化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Dipodascus亦与水分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Wallemia与大曲发酵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Rhizomucor不利于该地区中温大曲酒化力形成(P<0.05)。同时,该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出2株酵母菌,经鉴定均为扣囊覆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综上表明,河套地区中温大曲中含有丰富的真菌类群和一定数目的可培养S.fibuligera,且部分真菌属与大曲理化指标之间呈现明显关联性。通过探究河套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特性关联性,可为该类酿酒大曲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 理化特性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台和尧治河高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6
13
作者 侯强川 王玉荣 +3 位作者 王文平 田龙新 赵慧君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4,共9页
通过整合贵州遵义茅台酒厂和湖北襄阳尧治河楚翁泉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测序数据,分别从菌群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细菌表型等多个维度全面比较了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品质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尧治河和茅台高温大曲细菌均主要由芽胞杆菌... 通过整合贵州遵义茅台酒厂和湖北襄阳尧治河楚翁泉酒业不同颜色高温大曲测序数据,分别从菌群群落结构、功能以及细菌表型等多个维度全面比较了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品质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尧治河和茅台高温大曲细菌均主要由芽胞杆菌属、嗜热放线菌属、葡萄球菌属、Kroppenstedtia等组成,但这些菌属在2个地区高温大曲间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尧治河高温大曲制作时的发酵温度较茅台大曲更高有关。同一地区不同颜色高温大曲间拥有大量的共有菌群,采样地区不同对大曲菌群组成的影响大于曲块颜色的影响。茅台大曲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菌群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及菌群中移动元件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尧治河大曲(P<0.05),而尧治河白曲菌群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质潜在利用率更高。在后续的制曲过程中适当降低制曲温度,同时尝试具有优良发酵特性芽胞杆菌的外源添加,对提升尧治河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陵浓香大曲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祥聪 邢文慧 +4 位作者 管桂坤 刘宇 蔡文超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131,共6页
该研究对山东兰陵浓香大曲的理化性质和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并结合传统纯培养技术、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蕴含的细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兰陵大曲样品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糖化力、酯化力、酒化力和液化力均符... 该研究对山东兰陵浓香大曲的理化性质和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并结合传统纯培养技术、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蕴含的细菌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兰陵大曲样品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糖化力、酯化力、酒化力和液化力均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要求。兰陵大曲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含量>1.0%)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平均相对含量>1.0%)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79.86%)、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9.71%)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3.97%);基于纯培养技术从中共分离鉴定出16株芽孢杆菌和3株乳酸菌,包括7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4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株澳洲芽孢杆菌(Bacillus australimaris)、2株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1株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2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和1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大曲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技术 细菌 多样性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徐低温大曲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强 蔡文超 +3 位作者 刘忠军 单春会 郭壮 郝光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6-60,共5页
为明确清徐低温大曲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功能,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智能传感技术对香气和滋味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清徐低温大曲平均相对含... 为明确清徐低温大曲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功能,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智能传感技术对香气和滋味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清徐低温大曲平均相对含量>1.00%的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平均相对含量为(99.99±0.02)%。平均相对含量>1.00%的真菌属为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红曲菌属(Monasc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0.71±8.83)%、(8.96±5.03)%、(6.10±4.56)%和(1.54±1.18)%。通过肠型分析将清徐低温大曲分为两组,并结合大曲的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与香气、滋味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现清徐低温大曲中复膜孢酵母属相对含量的差异是造成清徐大曲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真菌多样性 电子舌 电子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解析及表型预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文平 熊英梅 +3 位作者 陈赛浙 侯强川 刘忠军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4-139,共6页
以广西南宁地区和湖北省孝感地区的米酒曲为研究对象,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多元统计学手段对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细菌类群表型进行了预测... 以广西南宁地区和湖北省孝感地区的米酒曲为研究对象,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多元统计学手段对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细菌类群表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米酒曲细菌类群的香农指数显著低于孝感地区(P<0.05);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显示2个地区样本在空间排布上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米酒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南宁地区米酒曲细菌类群以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62.03%,而孝感地区以Weissella(魏斯氏菌属)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50.14%。表型预测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米酒曲中革兰氏阳性菌含量高度显著偏高(P<0.01),而细菌类群的氧化胁迫耐受、生物膜形成、革兰氏阴性、致病潜力和兼性厌氧特性高度显著偏低(P<0.01)。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米酒曲的细菌类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曲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多样性 表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头黄酒酿造用高温大曲理化指标和真菌类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柯悦 邓子文 +3 位作者 姜在明 向凡舒 侯强川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95,共5页
该研究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鹿头黄酒酿造用高温大曲(黑曲和黄曲)的真菌类群,并揭示其理化指标和真菌类群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黄曲相比,黑曲的蛋白质含量(23.8%)显著偏高(P<0.05),而酸度(2.5 mmol/10 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 该研究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鹿头黄酒酿造用高温大曲(黑曲和黄曲)的真菌类群,并揭示其理化指标和真菌类群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黄曲相比,黑曲的蛋白质含量(23.8%)显著偏高(P<0.05),而酸度(2.5 mmol/10 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5.1 g/kg)显著偏低(P<0.05)。测序结果显示,高温大曲(黑曲和黄曲)中的优势真菌主要为红曲霉属(Monascus)、腹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黑曲的Monascus相对丰度(4.97%)显著偏低(P<0.05),而Thermoascus相对丰度(22.21%)显著偏高(P<0.05);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的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Saccharomycopsi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真菌与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酸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鹿头黄酒酿造用黑曲和黄曲理化指标与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差异,且理化指标和真菌类群存在一定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头黄酒 高温大曲 理化指标 MiSeq高通量测序 真菌类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头黄酒酿造用高温大曲细菌类群及其感官特性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悦 邓子文 +3 位作者 姜在明 向凡舒 侯强川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28-234,共7页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鹿头黄酒酿造用黑色和黄色高温大曲的细菌类群进行解析,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其气味和滋味进行评价,并探讨细菌类群与感官特性间的关联性。α和β多样性分析发现,黑色高温大曲细菌类群的丰度显著偏...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鹿头黄酒酿造用黑色和黄色高温大曲的细菌类群进行解析,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其气味和滋味进行评价,并探讨细菌类群与感官特性间的关联性。α和β多样性分析发现,黑色高温大曲细菌类群的丰度显著偏低(P<0.05),两类大曲在群落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黑色高温大曲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含量显著偏低(P<0.05),平均相对含量为15.29%,而在黄色高温大曲中为29.98%;在属水平上,黑色高温大曲中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含量均显著偏低(P<0.05),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7.50%、5.15%和2.20%,而在黄色高温大曲中分别为15.26%、12.46%和7.13%;电子鼻结果表明,黑色和黄色高温大曲的气味差异主要体现在丰度较低的芳香类化合物上,且其含量在黑色高温大曲中显著偏高(P<0.05);电子舌结果表明,黑色高温大曲的酸味和涩味显著偏低(P<0.05),而咸味、鲜味和丰度(鲜的回味)显著偏高(P<0.05);关联性分析发现,高温大曲细菌类群与滋味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明显高于其与气味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由此可见,鹿头黄酒酿造用黑色和黄色高温大曲微生物类群和感官特性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大曲细菌类群与感官特性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头黄酒 高温大曲 细菌类群 电子鼻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花清香型白酒大茬和二茬酒醅真菌类群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怡 邓晓茜 +3 位作者 钟吉安 刘忠军 侯强川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1,共5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襄阳地区清香型白酒大茬和二茬酒醅中的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茬酒醅中真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二茬酒醅,且2种酒醅真菌类群存在明显的差异。2种酒醅共有134个核心O...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襄阳地区清香型白酒大茬和二茬酒醅中的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茬酒醅中真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二茬酒醅,且2种酒醅真菌类群存在明显的差异。2种酒醅共有134个核心OTU,在门水平上,2种酒醅的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99.82%和99.97%。在属水平上,大茬酒醅中优势真菌属为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33.77%)、腹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22.60%)、酵母属(Saccharomyces)(13.51%)、Leiothecium(9.34%)、曲霉菌属(Aspergillus)(4.19%)和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1.62%),二茬酒醅中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84.64%)、Saccharomycopsis(1.42%)和Thermoascus(1.30%)。由此可见,虽然共有部分真菌类群,但2种酒醅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大茬酒醅 二茬酒醅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地区清香型大曲理化特性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树瑺 葛东颖 +4 位作者 蔡文超 刘忠军 宋子赟 郭千璋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5-120,共6页
采用理化分析和MiSeq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地区11个清香型大曲的理化特性和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揭示。理化分析发现,不同清香型大曲样品在氨基酸态氮、液化力和酒化力等指标上变异系数均大于15%... 采用理化分析和MiSeq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地区11个清香型大曲的理化特性和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揭示。理化分析发现,不同清香型大曲样品在氨基酸态氮、液化力和酒化力等指标上变异系数均大于15%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不同样品在液化力上的差异最大,在灰分上的差异最小。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1.0%的细菌属分别为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且不同样品共有大量的细菌类群。经相关性分析发现,Sphingomonas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酸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alstonia与水分活度和酯化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elomonas和Aquabacterium与水分活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不同清香型大曲间存在大量共有细菌类群,且细菌类群与酒曲的部分理化特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 清香型大曲 理化特性 细菌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