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德伟 徐雯 +2 位作者 胡芹芹 冷如松 涂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基于2016-2020年襄阳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襄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74 d,优良天数比例相比2016年提升5.2%;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 基于2016-2020年襄阳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襄阳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74 d,优良天数比例相比2016年提升5.2%;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汉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部为优,与2016年相比汉江支流监测断面优良比例上升21.3%,轻度污染水质下降16.1%,Ⅴ类水质断面基本消除。“十三五”期间襄阳中心城区降水pH值变化幅度较小且未检出酸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声环境、农村环境等要素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道路交通噪声夜间超标等问题仍存在,给襄阳市“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襄阳市大气PM_(2.5)污染源解析特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纪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襄阳市大气PM_(2.5)开展持续观测工作,通过分析2017~2020年多年的监测数据,获取襄阳市大气PM_(2.5)组分特征及污染来源特征变化,探讨大气污染成因及变化规律,并评估了“十三五”期间襄阳市实施的多项政策、污...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襄阳市大气PM_(2.5)开展持续观测工作,通过分析2017~2020年多年的监测数据,获取襄阳市大气PM_(2.5)组分特征及污染来源特征变化,探讨大气污染成因及变化规律,并评估了“十三五”期间襄阳市实施的多项政策、污染防治措施成效。研究表明:2017~2020年PM_(2.5)组分以元素碳为主,占比大于40%,有机碳、富钾、混合碳等占比也在10%以上。污染源方面,PM_(2.5)首要污染源均为机动车尾气源,占比27%~36%,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占比均在14%以上。从污染源年度变化来看,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源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对燃煤源及机动尾气源采取的管控措施有一定成效。2020年后三季度受复工复产影响,企业加大产出,工业排放明显增加。扬尘源在春、秋季受沙尘天气影响占比稍高,此外,2020年夏季受城区外墙改造影响,扬尘源占比也出现明显上升。2017~2020年襄阳市污染天主要发生在冬、春季,首要污染物以PM_(2.5)为主。大部分污染过程的首要污染源均为机动车尾气,少部分污染过程受到燃煤源影响,次要污染源主要为工业工艺源或燃煤源。其中机动车尾气、工业工艺源在大部分污染过程中占比呈正增长,部分污染过程中燃煤源、扬尘源和二次无机源等也有一定影响。冬季受集中供暖影响,以燃煤源为首要污染源的污染过程次数较其余季节增多,春、夏、秋季的PM_(2.5)污染则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源的排放累积影响。冬、春季在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受内源积累和外源输入共同影响,二次无机源影响也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质谱 污染来源 污染成因 “十三五” 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对襄阳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飞 王成 +2 位作者 崔卫涛 张揆 梁悦锋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依托气象资料与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分析了由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向襄阳传输过程及各项监测因子变化的情况。利用分布于边界站和超级站的激光雷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尘由东北向传输进入襄阳;襄阳作为大气输入重要通道,通过分析、研... 依托气象资料与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分析了由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向襄阳传输过程及各项监测因子变化的情况。利用分布于边界站和超级站的激光雷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尘由东北向传输进入襄阳;襄阳作为大气输入重要通道,通过分析、研究鄂豫边界站监测沙尘传输规律,可为污染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粒径和颗粒物成分分析扩散条件的好转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增雨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沙尘影响;沙尘暴治理不是一国之事,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传输 增雨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废弃化工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方琦 徐雯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0期146-148,152,共4页
本文以曾生产氰化钠的某废弃化工厂遗留场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厂区内外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重点测定了重金属、有机物和特征污染物,评价了该废弃场地土壤污染物状况。厂区内共设9个建设用地土壤监测点位,采集44个土壤样品,厂外共设3个... 本文以曾生产氰化钠的某废弃化工厂遗留场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厂区内外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重点测定了重金属、有机物和特征污染物,评价了该废弃场地土壤污染物状况。厂区内共设9个建设用地土壤监测点位,采集44个土壤样品,厂外共设3个农用地土壤监测点位,采集3个表层(0~20 cm)样品,结果表明:所有监测因子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厂 土壤 重金属 有机物 氰化物 石油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