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完善我国检察官职务序列的思考
1
作者
徐汉明
简乐伟
《法治研究》
2017年第4期25-34,共10页
我国现行检察官职务序列主要存在职位类别、职务等级、管理模式等三个问题。在完善职位类别方面,建议设置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长助理、检委会委员、检察员等职务,把助理检察员从检察辅助人员类别划出,作为后备检察官专门培养。在完...
我国现行检察官职务序列主要存在职位类别、职务等级、管理模式等三个问题。在完善职位类别方面,建议设置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长助理、检委会委员、检察员等职务,把助理检察员从检察辅助人员类别划出,作为后备检察官专门培养。在完善职务等级方面,建议当前保留"四等十二级"等级制度,实际使用"四等十级",过渡期内四级检察官、五级检察官供基层检察院助理检察员评定等级使用,过渡期后备而不用;长远来看,则只保留等次、取消级次,设置首席大检察官、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四等。在完善管理模式方面,建议采用中央统一管理下授权两级检察院党组的模式,提高检察官任命主体的层级,首席大检察官、大检察官等级由国家主席任命,高级检察官等级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命,检察官等级由省级检察院检察长任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官职务序列
职位类别
职务等级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刍议检察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2
作者
彭胜坤
吕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82-87,共6页
在当前的检察文化理论研究中,描述性的检察文化内涵、经验化的多元"线型"检察文化结构模式、单纯的检察文化性质界定,导致检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偏差性以及检察文化建设实践的泛化和简单化。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检察文化,对检察...
在当前的检察文化理论研究中,描述性的检察文化内涵、经验化的多元"线型"检察文化结构模式、单纯的检察文化性质界定,导致检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偏差性以及检察文化建设实践的泛化和简单化。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检察文化,对检察文化的内涵作规范性的建构,以"三元二维"平面模式解读检察文化的构成,突出强调检察文化的法律性、管理性和社会性,从文化价值和文化模式两个维度,紧密围绕建设"检察理念与知识体系""检察管理文化"和"检察公众文化"展开检察文化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价值
检察文化模式
检察理念与知识体系
检察管理文化
检察公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法证据与量刑关系的再审视
被引量:
1
3
作者
简乐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在量刑和非法证据两个领域的不断深化,如何处理非法证据与量刑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影响这两项改革实效的关节点。非法证据与量刑的关系,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非法证据能否在量刑程序中使用;二是,如果可以,在量刑程序...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在量刑和非法证据两个领域的不断深化,如何处理非法证据与量刑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影响这两项改革实效的关节点。非法证据与量刑的关系,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非法证据能否在量刑程序中使用;二是,如果可以,在量刑程序中如何使用非法证据。为了在量刑程序实现刑罚个别化的同时,也不妨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震慑效力,需要确立一个客观标准来判断在具体案件的量刑程序中是否使用非法证据,此外,还需要有限制加重的规定,即减轻非法证据对加重被告人量刑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量刑程序
客观标准
限制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中的问题与应对
被引量:
3
4
作者
简乐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1,161,共9页
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目前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存在着诸多不同认识,如:在性质界定上存在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之说,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从严解释、适中解释和扩大解释等主张,在证明规则上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纷争。从立法目的...
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目前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存在着诸多不同认识,如:在性质界定上存在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之说,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从严解释、适中解释和扩大解释等主张,在证明规则上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纷争。从立法目的、法律依据和责任归属等方面来看,该程序属于刑事诉讼程序;在明确适用的犯罪类型,没收的对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该程序适用范围;在证明规则方面,一般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并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特殊情况下由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达到优势证据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性质界定
适用范围
证明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善我国检察官职务序列的思考
1
作者
徐汉明
简乐伟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负责人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
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
湖北省
襄阳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法治研究》
2017年第4期25-34,共10页
文摘
我国现行检察官职务序列主要存在职位类别、职务等级、管理模式等三个问题。在完善职位类别方面,建议设置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长助理、检委会委员、检察员等职务,把助理检察员从检察辅助人员类别划出,作为后备检察官专门培养。在完善职务等级方面,建议当前保留"四等十二级"等级制度,实际使用"四等十级",过渡期内四级检察官、五级检察官供基层检察院助理检察员评定等级使用,过渡期后备而不用;长远来看,则只保留等次、取消级次,设置首席大检察官、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四等。在完善管理模式方面,建议采用中央统一管理下授权两级检察院党组的模式,提高检察官任命主体的层级,首席大检察官、大检察官等级由国家主席任命,高级检察官等级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命,检察官等级由省级检察院检察长任命。
关键词
检察官职务序列
职位类别
职务等级
管理模式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刍议检察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2
作者
彭胜坤
吕昊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省
襄阳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82-87,共6页
文摘
在当前的检察文化理论研究中,描述性的检察文化内涵、经验化的多元"线型"检察文化结构模式、单纯的检察文化性质界定,导致检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偏差性以及检察文化建设实践的泛化和简单化。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检察文化,对检察文化的内涵作规范性的建构,以"三元二维"平面模式解读检察文化的构成,突出强调检察文化的法律性、管理性和社会性,从文化价值和文化模式两个维度,紧密围绕建设"检察理念与知识体系""检察管理文化"和"检察公众文化"展开检察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价值
检察文化模式
检察理念与知识体系
检察管理文化
检察公众文化
Keywords
procuratorial culture
the value of procuratorial culture
the pattern of procuratorial culture
procuratorial idea and knowledge system
procuratorial administration culture
public procuratorial culture
分类号
D916.3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法证据与量刑关系的再审视
被引量:
1
3
作者
简乐伟
机构
襄阳市人民检察院
中国
人民
大学法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文摘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在量刑和非法证据两个领域的不断深化,如何处理非法证据与量刑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影响这两项改革实效的关节点。非法证据与量刑的关系,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非法证据能否在量刑程序中使用;二是,如果可以,在量刑程序中如何使用非法证据。为了在量刑程序实现刑罚个别化的同时,也不妨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震慑效力,需要确立一个客观标准来判断在具体案件的量刑程序中是否使用非法证据,此外,还需要有限制加重的规定,即减轻非法证据对加重被告人量刑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非法证据
量刑程序
客观标准
限制加重
Keywords
illegal evidence
penalty measuring procedure
objective criterion
aggravation limit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中的问题与应对
被引量:
3
4
作者
简乐伟
机构
襄阳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1,161,共9页
文摘
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目前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存在着诸多不同认识,如:在性质界定上存在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之说,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从严解释、适中解释和扩大解释等主张,在证明规则上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纷争。从立法目的、法律依据和责任归属等方面来看,该程序属于刑事诉讼程序;在明确适用的犯罪类型,没收的对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该程序适用范围;在证明规则方面,一般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并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特殊情况下由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达到优势证据标准。
关键词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性质界定
适用范围
证明规则
Keywords
illegal income forfeiture procedure
nature of procedure
scope of application
rules of proof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完善我国检察官职务序列的思考
徐汉明
简乐伟
《法治研究》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刍议检察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彭胜坤
吕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法证据与量刑关系的再审视
简乐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中的问题与应对
简乐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