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硅铜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龚露露 罗国旗 +3 位作者 姚俊 尹小龙 陈焕辉 任祥忠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化学还原及机械球磨法制备硅-铜(Si-Cu)不相容合金负极材料,并以苯胺为单体对Si-Cu材料进行原位聚合,经高温煅烧得到氮掺杂碳包覆的Si-Cu合金(Si-Cu/N-C)复合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化学还原及机械球磨法制备硅-铜(Si-Cu)不相容合金负极材料,并以苯胺为单体对Si-Cu材料进行原位聚合,经高温煅烧得到氮掺杂碳包覆的Si-Cu合金(Si-Cu/N-C)复合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Si∶Cu质量比为1.5∶1,球磨时间为7 h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18.6 mAh/g,1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499.2 mAh/g,显示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经过包覆改性后,TEM显示该复合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当加入的苯胺单体为0.45 mL时,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47.7 mAh/g,1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857.9 mAh/g,与改性前的Si-Cu负极材料相比,容量保持率提高了10.8%.改性后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归因于复合负极材料独特的核-壳结构,聚苯胺高温碳化后得到的N掺杂碳包覆层不仅提高了复合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而且减少了材料间的接触阻抗.此外,氮元素掺杂碳的Si-Cu/N-C复合负极材料表面活性点增加,使得嵌脱锂电位平台降低,同时在循环过程中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Si-Cu材料 N掺杂碳材料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丹椿 李磊 +3 位作者 姜磊 刘鎏 顾健 陶博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2-246,共5页
采用液相自组装-高温还原法,以纳米TiO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得到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TiO2(rGO@TiO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进行... 采用液相自组装-高温还原法,以纳米TiO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得到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TiO2(rGO@TiO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接触角测试对样品的疏水性进行了评价;以染料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以紫外光为光源,对rGO@TiO2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制备出rGO@TiO2复合材料,且复合材料中rGO很好地吸附在TiO2表面;rGO@TiO2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水接触角可达129.4°;而且rGO@TiO2对亚甲基蓝具有很好的光降解作用,10min内的降解率达到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纳米复合材料 催化剂 污染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冯春妮 刘鎏 +4 位作者 胡驰 李灿奎 段青山 刘杨 赵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6,共9页
目的总结二氧化硅(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物理法、化学法两大类对国内外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阐述总结,并结合SiO2的特点对其应用现状进行详细描述。结果两大... 目的总结二氧化硅(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物理法、化学法两大类对国内外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阐述总结,并结合SiO2的特点对其应用现状进行详细描述。结果两大方法中,化学法所制备的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分散性好、功能多样、性能高,是目前制备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常用方法。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涂料涂层以及生物医学和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结论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日趋完善,但在其制备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尚未解决;对SiO2颗粒进行化学接枝和表面改性,改善其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拓宽SiO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这也是未来SiO2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基钝感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洋 姜磊 +3 位作者 尹必文 宋琴 刘宇俊 廖海东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9-485,共7页
采用单轴拉伸法和DSC法,研究了增塑比、扩链剂(BDO、PET、PEG)、交联剂(TN⁃J、TMP、PTT、T⁃PEG)对PBT/NENA/I⁃RDX(钝化RDX)/AP低Al体系钝感低特征信号推进剂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分子扩链剂PEG可显著提高推进剂... 采用单轴拉伸法和DSC法,研究了增塑比、扩链剂(BDO、PET、PEG)、交联剂(TN⁃J、TMP、PTT、T⁃PEG)对PBT/NENA/I⁃RDX(钝化RDX)/AP低Al体系钝感低特征信号推进剂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分子扩链剂PEG可显著提高推进剂的最大伸长率,而抗拉强度基本不变;交联剂提高推进剂抗拉强度的作用大小依次为TN⁃J>TMP>PTT>T⁃PEG,其中TN⁃J可同时发挥键合作用,提高最大伸长率。当增塑比为2.0、综合调节TN⁃J和PEG的含量,推进剂20℃抗拉强度0.9~1.3 MPa、最大伸长率40%~70%,70℃抗拉强度0.6~0.7 MPa、最大伸长率30%~50%,-55℃最大抗拉强度3.7~4.6 MPa、最大伸长率45%~75%,玻璃化转变温度<-65℃,推进剂在-55~70℃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满足工程化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推进剂 力学性能 增速比 扩链剂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背板用耐候性PE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宏元 姜磊 +3 位作者 贾永华 冯强辉 刘鎏 杨柱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6,共3页
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抗老化母粒作为改性树脂,分别探讨了EVA对聚乙烯(PE)膜粘接性能的影响及抗老化母粒对PE膜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E膜相比较,加入EV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 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抗老化母粒作为改性树脂,分别探讨了EVA对聚乙烯(PE)膜粘接性能的影响及抗老化母粒对PE膜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E膜相比较,加入EV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强度、提高PE/EVA剥离强度;抗老化母粒降低了PE膜拉伸强度,提高了PE膜耐候性能。抗老化母粒有效含量达到2.22%时,PE膜最大辐照能量达到125(kW·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薄膜 抗老化母粒 复合强度 力学性能 耐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铝HTPE推进剂药浆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新洲 李尚文 +3 位作者 姜磊 李海涛 宋柳芳 汪越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661,共6页
通过采用稳态剪切和小振幅振动剪切方法研究了少铝端羟基聚醚(HTPE)推进剂药浆的流变性能。研究表明,少铝HTPE推进剂药浆均具有假塑性、屈服性、非线性粘弹性和触变性等流变特性。在30~65℃范围内,推进剂药浆的粘流活化能高于HTPE粘合... 通过采用稳态剪切和小振幅振动剪切方法研究了少铝端羟基聚醚(HTPE)推进剂药浆的流变性能。研究表明,少铝HTPE推进剂药浆均具有假塑性、屈服性、非线性粘弹性和触变性等流变特性。在30~65℃范围内,推进剂药浆的粘流活化能高于HTPE粘合剂的粘流活化能,分别为27.31、10.95 kJ/mol。推进剂药浆在50℃时有明显触变滞后环,而在60℃时药浆的滞后环明显减小,升高温度可降低推进剂药浆的触变程度;根据配方组成特点及触变特性,建立了药浆的触变模型。少铝HTPE推进剂药浆固化过程可分为反应初期、反应加速期和凝胶反应期,药浆的凝胶时间在750 min左右;在反应初期,药浆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长缓慢,化学反应速率较低;在凝胶反应期药浆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长很快,短时间内到达初始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几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E推进剂 药浆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鎏 谢鹏 +4 位作者 郭小瑶 李浩 段青山 赵辉 黄崇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总结纳米ATO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液相法、固相法、气相法等三大类对纳米ATO的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阐述总结,并结合ATO的透光和隔热特点对其应用现状进行详细描述。结果液相法所制备的纳米ATO纯度高、均匀性... 目的总结纳米ATO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液相法、固相法、气相法等三大类对纳米ATO的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阐述总结,并结合ATO的透光和隔热特点对其应用现状进行详细描述。结果液相法所制备的纳米ATO纯度高、均匀性好,是目前制备纳米ATO最常用的方法,并在特种包装以及隔热薄膜和涂层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结论化学接枝和结构改性能改善纳米ATO粒子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拓宽纳米ATO的应用范围,这也是未来纳米ATO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纳米粉末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水热法低温制备TiO_(2)纳米棒阵列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凯 刘鎏 +2 位作者 梁桂杰 徐可 汪竞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利用微乳液水热法降低反应能,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低温合成出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阻抗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体... 利用微乳液水热法降低反应能,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低温合成出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阻抗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体系表面能,诱发前驱物发生水解缩聚反应,促进TiO_(2)晶粒在溶液-液相-固相三相界面成核和生长,实现低温80℃直接在基底表面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同等条件下相比常规水热法,该方法制备TiO_(2)纳米棒阵列相比于传统水热法在同一反应温度下具有更低的反应能且阵列形貌更优,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 微乳液水热法 结构形貌 光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度高强度环氧树脂浇注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姜磊 李凌 +3 位作者 周先当 王巍 李航 李胜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7期51-53,共3页
以低黏度环氧树脂PR为主剂、改性脂肪胺为固化剂,制备了低黏度高强度的新型环氧树脂浇注料。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氧树脂浇注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期80 min,黏度290 mPa·s,拉伸强度87.6 MPa,弯曲强度123 MPa,水煮力学性能保留... 以低黏度环氧树脂PR为主剂、改性脂肪胺为固化剂,制备了低黏度高强度的新型环氧树脂浇注料。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氧树脂浇注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期80 min,黏度290 mPa·s,拉伸强度87.6 MPa,弯曲强度123 MPa,水煮力学性能保留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低黏度 高强度 浇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