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对汉江中游襄樊市水资源安全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年丰 吴华军 周羽 《水电能源科学》 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
根据近期气候资料,分析襄樊干旱概率、降水量时空失衡、雨量变化趋势,计算得出襄樊水资源短缺的自然风险度为49.4%,其中严重自然风险度达28.5%。借鉴长期旱涝分析结果:中线工程供水、受水区干旱趋势、连旱及同旱概率等,分析水资源人为... 根据近期气候资料,分析襄樊干旱概率、降水量时空失衡、雨量变化趋势,计算得出襄樊水资源短缺的自然风险度为49.4%,其中严重自然风险度达28.5%。借鉴长期旱涝分析结果:中线工程供水、受水区干旱趋势、连旱及同旱概率等,分析水资源人为风险度为22.8%,说明中线工程可能影响襄樊水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安全 南水北调 风险识别 风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2
作者 佘运江 雷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6-28,共3页
本文从分析近29年来襄樊市气候变化入手,分析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气象 灾害 防御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 被引量:55
3
作者 廖移山 冯新 +3 位作者 石燕 王仁乔 李俊 闵爱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5-955,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稳定的辐散系统、近地层稳定的辐合系统以...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稳定的辐散系统、近地层稳定的辐合系统以及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是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重点分析了200hPa强辐散中心形成的原因及其在降水中心上空稳定、停滞、加强的机制,认为高空急流右后侧的风速辐散区与西风槽和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之间的风向开口区两种辐散作用的叠加是造成强降水中心上空强辐散中心的主要原因,而高层西风槽在东移过程中突然停滞并加深,从而导致强辐散中心一度稳定、停滞则是强降水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在近地层,由一个已经发展的对流云团外围出现的强偏北下沉冷出流沿浅薄地形河谷区侵入襄樊附近,当偏南暖湿气流不断加强北进时,一方面受到冷出流的横向阻挡,另一方面又受到大巴山地形的纵向阻挡,两种阻挡作用交汇于襄樊上空,使低层出现强辐合中心并稳定维持,在高层强辐散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深厚的上升运动。地面低压倒槽和准静止锋的稳定维持以及边界层内大气斜压性的增强也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在该区域的维持和发展。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和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中心输送了充足水汽,从西南低涡的东北侧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强回波单体,并沿低层切变线移动到襄樊上空后叠加在高空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有利动力作用下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高空急流 机理分析 地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越冬期间的气象灾害预报及其农业技术处理
4
作者 雷涛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12期11-12,共2页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季节长,适应性广,产量也较稳定。小麦既受益于气候也受抑于气候,据我站1957~1963年和1982~1989年对冬小麦的观测资料表明:我省冬小麦在越冬期经常因遇到霜冻、大风、低温冷害、冰雹等气象灾害,特别是...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季节长,适应性广,产量也较稳定。小麦既受益于气候也受抑于气候,据我站1957~1963年和1982~1989年对冬小麦的观测资料表明:我省冬小麦在越冬期经常因遇到霜冻、大风、低温冷害、冰雹等气象灾害,特别是冻害,产量振动幅度上百斤,如1962年就发生了三次冻害,致使亩产仅46.3公斤。鉴于我省今年气温比常年偏冷,气象灾害更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小麦 越冬期 气象灾害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自组织在山东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春虎 李峰 +2 位作者 任健 杨芙蓉 马革兰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1,共9页
分析2000—2007年夏季卫星云图资料发现,在山东省区域性或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中,一些产生暴雨的中尺度云团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不规则云形到规则云形的过程。为了更加凸现这种演变特征,对6例典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分析2000—2007年夏季卫星云图资料发现,在山东省区域性或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中,一些产生暴雨的中尺度云团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不规则云形到规则云形的过程。为了更加凸现这种演变特征,对6例典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山东暴雨的云团自组织过程多发生在7月;初始云块平均为5个左右;云团之间平均距离为200km左右;源地多发生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及鲁西地区;1h最强降水一般出现在自组织完成时刻或其前后3h左右;云团从初始生成到自组织并直至消亡,整个过程约1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自组织 暴雨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土壤水分平衡模式 被引量:8
6
作者 申双和 李胜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21,共5页
将美国学者J.T.Ritchie等研制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CERES-小麦模式)中的土壤水分平衡子模式应用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固定地块麦地土壤水分的模拟,对原有模式中潜在蒸散、地表蒸发和作物蒸腾... 将美国学者J.T.Ritchie等研制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CERES-小麦模式)中的土壤水分平衡子模式应用于我国半干旱地区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固定地块麦地土壤水分的模拟,对原有模式中潜在蒸散、地表蒸发和作物蒸腾加以修正,同时,为增强模式的应用性能,引入一种由作物生育期来估算作物根系最大深度和土壤各层相对根密度的方法。改进后的土壤水分平衡模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一种方便、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平衡模式 地表蒸发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文彦 冯新 杨芙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8,共8页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矢量诊断解释了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产生强降水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在地面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处易发生锋生和斜压现象,从而诱发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锋性斜压带 斜压槽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非地转湿Q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鄂北岗地小麦适宜播期的几个指标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森林 齐保谦 +1 位作者 彭举华 雷腊菊 《湖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6期15-16,共2页
确定鄂北岗地小麦适宜播期的几个指标齐森林,齐保谦,彭举华,雷腊菊(襄樊市农牧业局441021;襄樊市气象局)冬小麦是鄂北岗地主要夏粮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在粮食生产中居于首位。如何获得高产,抓住季节适时播种是一项关键的生... 确定鄂北岗地小麦适宜播期的几个指标齐森林,齐保谦,彭举华,雷腊菊(襄樊市农牧业局441021;襄樊市气象局)冬小麦是鄂北岗地主要夏粮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在粮食生产中居于首位。如何获得高产,抓住季节适时播种是一项关键的生产措施。播种过早会由于温度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 播种期 温度 保龄 分蘖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