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毛春 彭华仙 +2 位作者 戚静 周宏斌 王家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2,177,共3页
对 2 4 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者则查糖耐量试验 ( OGTT) ,然后将患者分为3组 :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血糖组。对此 3组患者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仅糖尿病组预后较正常组差 ,空腹血糖正常但... 对 2 4 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者则查糖耐量试验 ( OGTT) ,然后将患者分为3组 :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血糖组。对此 3组患者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仅糖尿病组预后较正常组差 ,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耐量受损的患者预后也较正常组差 ( P<0 .0 1)。讨论了其影响预后的机制并提出在急性脑梗塞早期 ( 2 4 h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及MA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陆敏 张苏明 +2 位作者 常立英 王义辉 朱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以及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第7、14和21天,5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以及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第7、14和21天,5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常规运动训练组(B组)和强化运动训练组(C组),分别采用姿势反射试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和角落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3组实验大鼠的3项行为学测试评分在造模后24h均无明显差异,但在第7、14和21天时则有一定差异,与A组比较,除造模后第21天时B组角落试验评分外,B组和C组3项测试评分在造模后第7天、14d和21天均明显好于A组;与B组比较,除造模后第21天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评分外,C组评分在第14天和21天均明显好于B组。MAP-2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MAP-2表达的光密度值在第14天和21天时均明显高于A组,而且C组MAP-2表达的光密度值在第14天和21天时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内MAP-2水平上调有关,强化运动训练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运动训练 微管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es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陆敏 张苏明 +2 位作者 常立英 王义辉 朱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常规运动训练组(B组)和强化运动训练组(C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常规运动训练组(B组)和强化运动训练组(C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7d、14d和21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和对侧海马齿状回区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均表现为第7天时的海马区阳性细胞最多,而且在各时间点的缺血侧海马DG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侧DG区。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时,B组和C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均较A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B组和C组间大鼠缺血侧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的增多存在时间规律及原位增殖特性,运动训练可显著增强nestin阳性表达的数量,但强化运动训练并不能增强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出再灌注 运动训练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三通颅内穿刺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佩军 周宏斌 +1 位作者 王家泉 卢昌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2-472,共1页
为了较好地解决颅内血肿引流时的引流、抽吸、冲洗及注药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双腔三通引流管,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以此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龄28—82岁,平均... 为了较好地解决颅内血肿引流时的引流、抽吸、冲洗及注药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双腔三通引流管,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以此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龄28—82岁,平均59.5岁。壳核出血109例,丘脑出血52例,脑叶出血42例,桥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10例,脑室出血29例。1.2三通管的制作:选择硅胶为原料,制作成内径为3.5mm,外径4.6mm的“Y”字型三通引流管(甲管),见图1,全长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三通管 颅内穿刺引流管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自体血血栓栓塞性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5
作者 毛春 张苏明 +2 位作者 邓小红 张旻 刘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8-50,F003,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自体血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方法 体外制做自体血血栓 ,经大鼠 (S D)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射自体血血栓至颈内动脉 ,制成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结果 从模型动物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了讨论 ,10只大...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自体血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方法 体外制做自体血血栓 ,经大鼠 (S D)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射自体血血栓至颈内动脉 ,制成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结果 从模型动物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了讨论 ,10只大鼠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表现。结论 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 ,能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产生衡定的梗死灶 ,适合于作各种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因此该模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物模型 自体血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覃运兰 何红燕 孔令瑜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5期32-32,共1页
目的探讨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提毒生肌散加中药抗菌1号局部外敷;对照组用中药抗菌1号加头孢拉定粉剂外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治愈时... 目的探讨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提毒生肌散加中药抗菌1号局部外敷;对照组用中药抗菌1号加头孢拉定粉剂外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提毒生肌散联合中药抗菌1号治疗压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中草药 中药外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尚芙蓉 黄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59-2459,共1页
患者女,60岁。因左下肢疼痛5d.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d于2009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5d前活动后出现左下肢疼痛,继之出现双下肢无力,尚能行走。期间注射最后1次狂犬疫苗,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并出现大小便困难,发热,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 左下肢疼痛 2009年 大小便困难 狂犬疫苗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早期进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14
8
作者 孔令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2期74-75,共2页
为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 (72 h内 )进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随机将 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发病 72 h内进流质饮食 ;对照组常规禁食。结果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4例 (10 .5 % ) ,对照组 13例(32 .5 % ) ,两组比较 ,差异有... 为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 (72 h内 )进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随机将 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发病 72 h内进流质饮食 ;对照组常规禁食。结果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4例 (10 .5 % ) ,对照组 13例(32 .5 %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提示脑出血患者早期进流质饮食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饮食护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